作品介紹

催化人生--辛勤回憶錄


作者:辛勤     整理日期:2022-01-13 06:54:45


  第一章 家世
  辛氏家世
  二十多年前,海南省一位副省長是辛氏家族的后代,他發(fā)動過續(xù)辛氏家譜的活動。有人來找我,給了我一些辛民家族的資料,很可惜我對這方面了解甚少,也沒有給他們提供什么有價值的信息。后來聽說這位本家不在海南工作了,不知有什么結果。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給我的一些家族資料也找不到了。我只記得所見家譜中的一些記述:辛氏遠祖源于夏代。明洪武三年,辛氏一支由小云南烏撒衛(wèi)(現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遷至山東萊陽。自始祖寬福遷居安丘后,繁衍興旺。六世祖大司馬公辛應乾,明嘉靖王戌年(1562年)進上,授兵部左侍部,封兵部尚書……到爺爺輩應該是第十六代。據此,辛家這一支落腳山東安丘,以辛寬福為始祖,時間是明代前期的永樂到宣德年間。據說爺爺辛重華兄弟七人,姐妹二人。他那一輩就已從山東經大連“闖關東”到了哈爾濱。他們先是開飯館為生,后逐步發(fā)展起來。電視連續(xù)劇《闖關東》或許是他們那一代人生活的生動寫照。在我的記憶中,“文化大革命”前家中的一張大照片上有30多人西裝革履,這是我爺爺輩大家族的全家照,那時能有這樣照片的人家應該是富裕的大家庭,這張照片在“文化大革命”后就不見了。
  父親
  我的父母從老家來哈爾濱投奔祖父。父親初來時學習開汽車,那時學開汽車大概是很前沿的行當,經過口試和駕駛考試后,由市長等簽發(fā)證書(據證書時間推算為1932年11月18日)。據此可以判斷我父母從老家來哈爾濱的時間應該是在1932年之前。父親得到證書后曾在警察局開車,后來也為日本人開車。我們這個家族以開汽車為職業(yè)的人不少,后來因會開車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就有四人。但父親早年的那一段經歷,在“文化大革命”中給他帶來不少麻煩。
  解放戰(zhàn)爭期間,父親及其堂兄都去出戰(zhàn)勤,在東北參加過四平保衛(wèi)戰(zhàn)、遼沈戰(zhàn)役等,又于1950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據父親講,在朝鮮時,他的部隊番號是707部隊,汽車團當時駐地距彭德懷所在司令部不遠。那時,他在的團隊有蘇聯的技術人員。1952年他因凍傷回國,歸國途經哈爾濱時,只有母親和姐姐同他在火車站見了一面。他住在北京的志愿軍療養(yǎng)院養(yǎng)傷。身體恢復一年后,他奉調參加東北各大軍用機場的修建。后來他又在沈陽成了家,多少年來見面很少。但我念大學時,他不時來學?次,并將他積攢下來的全國糧票和錢留給我。至今,我身邊留下父親的紀念物有兩件,一件是花格的紅色毛毯,大約有100年了;另一件是父親在朝鮮戰(zhàn)場上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用的雨衣,這個雨衣展開是一塊3米左右的方布,連起來可用作大帳篷,算來也有六十多年了。父親從朝鮮回來時,還送給我一頂志愿軍的草綠色軍帽和因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兩年以上而發(fā)的銅質紀念章,但不知何時丟掉了。
  母親
  母親用她一生的勤勞、關愛和寬容,培養(yǎng)我們兄弟姊妹長大成人。而待我們經濟上剛能自立,她還未能享受晚年的愉悅生活,就離我們而去了。
  母親去世后我對她無以為報,只能在哈爾濱市第一個骨灰菜園————東山慕園為她買了大理石墓地,又在香港加工一燒磁像鑲嵌在墓碑上,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工藝,人像至今清晰如初。這個墓園埋葬有上百位以色列人和俄羅斯人,他們已成為慕園中母親的“鄰居”,F在這個墓園已發(fā)展成哈爾濱市最大的墓園。
  姐夫孫久權為母親撰寫了慕碑碑文:
  先處辛門李夫人諱桂榮,山東安丘人士。性豁達,溫良賢淑。幼失枯詩,早年父遠赴戎旅,孤身撫育子女,手足所服,艱辛備嘗,粗通文理,深明大義;澹泊自甘,唯以正直二字訓誨子女,年事日高,猶操作不息,家中事無巨細,每必躬行,今子孫繞膝,正常歡樂晚年之際,歪料享年不永,猝然謝世,子孫后輩難報春暉以萬一,念之不亦痛哉。謹勒石諸其高風亮節(jié),以昭示辛氏后人。
  我從念大學時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哈爾濱,平時很少在母親身邊,只在假期或節(jié)假日才回家看看,這也是我們這一輩人在那個時代常有的現象。在我大學畢業(yè)走向工作崗位任職大連以后,母親到大連看過我三次。第一次是1970年,我下鄉(xiāng)當“五七戰(zhàn)士”,在復縣農村住了兩個月,她幫我?guī)畠。當時小隊沒有電,晚上漆黑一片,母親看到了這一切,回哈爾濱后大病一場。第二次來大連是1976年春節(jié)前,我們住在“干打壘”平房里,一天晚上正在吃飯,突然趕上海城地震,大連震感強烈。為了安全,大家不能住在家里,而是在冬天住在大連市二十五中操場上用雙層木床搭的小棚內。母親有腎病,大年三十又在當時的化物所幼兒園操場上坐了一宿,其身體實在吃不消,大年初二我們就將母親送回哈爾濱。母親這次來大連,連一次餃子都沒有吃上。第三次來大連是1989年,我當時住在化物所“本科樓”二樓,房間面積不大。母親只住了很短時間。那時所里剛分給我二站十一號樓六樓一套三間房,房子還未交工,母親一定要來看看。這時她已經不能自己上六樓了,大家扶著她上樓,她總算看到我們的新房了。她十分高興,終于放心了。每當想到這些,我總感到心酸和愧疚。為什么不能像歌曲中說的那樣“;丶铱纯础。母親是一個很勤奮、樂于助人、能包容的人,她在五六十戶人家的大雜院當了一二十年的居民組長,當時做這些事都是義務性的,只在年終或年節(jié)時給一些慰勞品,如毛巾、床單、枕巾等。我念書用的毛巾等都是母親的慰勞品。每次我回家,母親都要對我講大院的故事,母親在大雜院中的口碑很好。我對公益事情的關心也是受母親的影響。(P1-4)辛勤,1939年生于哈爾濱,原籍山東安丘,催化學家。1962年7月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化學系,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煉制分會催化劑分子篩學組副組長,中國化學會分子光譜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齊魯石化公司顧問,中國民盟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盟大連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現代催化化學》、《現代催化研究方法》、《園體催化劑研究方法(上、下冊)》、《催化研究中的原位技術》、《催化史料》、《中國催化名家(上、下冊)》、《催化反應工程(上、下冊)》、Spillover and Migration of Surface Species等12部專著。獲得1994年“金牛類”[由于組建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做出的貢獻,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教委,現)、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科委,現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財政部、衛(wèi)生部等七部委聯合頒發(fā)該獎項]、1999年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紫外拉曼光譜儀的研制和在催化研究中的應用”)、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直接醇類燃料電池電催化劑材料應用基礎研究”)以及2016年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15項省部級二等以上獎勵。入選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2014年榜單(工程學科);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科學家2015年和2016年榜單(化學學科)。2016年獲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主要完成者)。曾任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503組組長(1972~1997年)、1998年新成立的甲醇制燃料電池組(305組)組長(1908~2005年),《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分子催化》、《功能材料》、《工業(yè)催化》雜志編委,pplied science,Blect rochemistry Ac1a客座編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1989~1999年)、炭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1997~2000年),F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顧問委員,《催化學報》顧問。





上一本:藍圖 下一本:人類精神捕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催化人生--辛勤回憶錄的作者是辛勤,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