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清代詩詞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詩詞庫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歷來為《納蘭詞》作注之人不勝枚舉,吟詠、闡釋者更是不計其數(shù)。詞中的許多句子早已耳熟能詳,直到今天讀來都是朗朗上口、觸動心靈。編者憑借多年對納蘭詩詞的喜愛和研究,在閱讀了眾多研究者對《納蘭詞》的校注及精彩品評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本書從納蘭容若的真性情、夫妻情、戀人情、知己情等四方面對《納蘭詞》進行了賞析,結(jié)合注釋,通俗易懂,力求將讀者帶入納蘭容若的情感世界,給讀者呈現(xiàn)一個比較全面的容若公子。 前言 一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公元1655年1月19日),北京納蘭明珠府中,一個男嬰誕生了。當時的大清朝還不知道,這個孩子將會給后世帶來多大的震撼。他就是納蘭明珠的長子、被后人譽為“滿清第一詞人”、詩詞被反復吟詠的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名納蘭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一說因其出生在臘月,所以小字冬郎),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為納蘭性德。一年之后,太子改名為胤礽,于是納蘭性德的名字又改回成德。 若追溯一下源頭,納蘭容若的祖上原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征服滿洲納蘭部,占領(lǐng)了他們的地盤,改姓納蘭,居葉赫之地,這就是后來我們在清史中經(jīng)?吹降摹叭~赫那拉氏”。在努爾哈赤統(tǒng)一東北女真的過程中,葉赫部被愛惜覺羅部所吞并,納蘭部歸附后金,隨清入關(guān),為滿洲正黃旗,納蘭氏成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 容若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guān)系也非常緊密。納蘭容若的父親明珠也是大清風云一時、為后世所熟知的人物。他是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是康熙時期權(quán)傾朝野的宰相。母親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愛新覺羅?阿濟格(英親王)正妃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也是皇親國戚。因而可以說,納蘭容若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一帆風順的。也許是造化弄人,容若并沒有因其皇親貴胄的身份而成長為一個紈绔子弟,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容若自幼聰慧過人,明珠對這個長子給予了厚望。自清入關(guān)以來,一方面一直在接受漢族文化,另一方面仍然堅持以騎射為根本。騎射在滿族的社會生活中歷來都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努爾哈赤時就把騎射作為立國之本;加之大清又是馬上得來的天下,所以即使是在逐漸的接受漢化,滿人也不廢騎射。所以納蘭容若尚幼之時便在父親的教導下接受精英級的滿、漢文化教育。這對他以后的詩詞影響頗為甚遠。 果然,容若沒有辜負父親的教育,讀書過目不忘,騎馬射箭樣樣精通。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jiān)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這兩徐也是清初的大人物,明末遺老顧炎武的外甥,家學淵源,學問等身,徐乾學更是有“徐嚴嵩”的稱號。納蘭容若18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19歲時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shù)年學中,容若更加發(fā)奮研讀,并且拜到徐乾學門下,熟讀通鑒及古人文辭。在名師指導下,納蘭容若兩年之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一時間名動京城,他的非常才器也受到皇上格外賞識。也許正是在這兩年間,納蘭容若從徐氏兄弟身上學到了文章的真諦,激發(fā)了對漢文學的熱愛。 康熙十五年(1676年),容若再次參加會試,以殿試二甲七名,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wèi)的官職,不久就晉升一等侍衛(wèi),正三品,從此步入仕途。這一年,容若二十二歲。深得康熙帝的厚愛的納蘭容若為皇帝做了九年的貼身侍衛(wèi),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zhàn)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zhèn)涞哪晟儆⒉,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這一切都令父親納蘭明珠頗感欣慰。然而漸漸地,他卻發(fā)現(xiàn),這個兒子好像總是惆悵的。納蘭容若從來都是不甘于只做自己的相府公子,只做皇帝的御前侍衛(wèi)。他身上流著蒙古人的血,他的祖先曾經(jīng)在沙場上馳騁,他文武雙全、有經(jīng)世之才,他骨子里是想建功立業(yè)的?墒,他生于納蘭家,就注定了被壓制。想想他的祖先曾經(jīng)被愛新覺羅氏殲滅,他的父親已經(jīng)是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工于權(quán)術(shù)的康熙帝怎么會放心再讓納蘭家掌握到千軍萬馬?將納蘭容若放在身邊,其一是做給明珠看,給容若光鮮亮麗的身份,以示對納蘭家的重視、安撫;其二,我想納蘭容若大概是康熙帝的人質(zhì)了。 漸漸地,納蘭容若看透了世道的黑暗。高貴的身份、平坦的仕途,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在內(nèi)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最后,這個抑郁一生的詩文奇才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因“寒疾”而長逝,時年三十一歲。 納蘭容若以詞聞名,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币虼怂脑~受李煜影響很大,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cè)帽集》,后改為《飲水詞》,后人多稱《納蘭詞》!讹嬎~》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王國維有評:“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 二 一提到納蘭容若,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出一個溫文爾雅、深情款款而又略顯落寞的翩翩公子形象。若不是如此,怎會有“辛苦最憐天上月”這樣的感嘆?又怎會有“一生一代一雙人”這樣的情愫? 是的,愛情占據(jù)了納蘭詞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納蘭詞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個性的地方,也是其全部此中的精華,是納蘭容若嘔心瀝血的珍品。究竟是怎樣的情感經(jīng)歷,能讓納蘭容若寫出這樣的愛情詩詞,令聞?wù)邉尤菽兀?br/> 傳說納蘭容若結(jié)婚之前,曾有一段無疾而終的初戀,而這位初戀情人,根據(jù)女作家蘇雪林的考證,就是納蘭的姨表姐妹,并引了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對這段情史作為證明: “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jié),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yīng)入宮唪經(jīng),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蘇雪林認為《飲水詞》中的所有凄惋哀感之詞,都是納蘭為表妹所作。并從詞中窺測出兩人分手后的蛛絲馬跡,說納蘭當時雖與盧氏結(jié)婚,還是不能忘懷舊情,與表妹藕斷絲連,二人經(jīng)常秘密通信,并且互相饋贈食物,后來,表妹在宮中郁郁而死,納蘭悲悼終身。 不過,蘇雪林這種說法并沒有旁的作證,至于無名氏的《賃廡筆記》,其內(nèi)容也不盡可信。我不否認納蘭容若在婚前有戀人,但是卻不一定是什么表妹,而至于所謂的私相授受,更是無稽之談,畢竟“一入宮門深似!,在皇宮那樣一個守衛(wèi)森嚴的禁地,豈能容的宮女與他人幽會?再者,納蘭容若婚后與妻子琴瑟和諧、伉儷情深,納蘭容若的愛情詩詞大概也多是為妻子所做吧。 那么就一定要說一說納蘭容若的妻子了,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填滿了納蘭的詞,這樣的哀婉纏綿?1674年,納蘭容若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那一年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fā)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這段時間的納蘭容若是快樂的,盧氏的善良溫和,善解人意,給了他莫大的安慰,為他提供了擺脫人生泥沼、超脫孤寂情懷的憑借和寄托,這期間納蘭容若寫下了不少歡愉的句子。 但好景不長,僅三年,盧氏因難產(chǎn)而亡(一說產(chǎn)后受寒),這給納蘭容若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據(jù)說,盧氏去世后,靈柩暫時停放在今北京西阜城門外的紫竹公園一所禪院內(nèi),直到次年初秋入葬納蘭氏祖塋皂莢村為止,在未入葬這段時間,癡情的納蘭容若多次夜宿禪林,陪伴夜臺長眠的薄命佳人度過那孤寂的清冷歲月。一次,他夢到愛妻淡妝素服與他執(zhí)手哽咽,臨行前吟出兩句詩:“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醒來以后更是悲痛不已。雖然后來納蘭容若又續(xù)娶官氏,并有側(cè)室顏氏,但是仍然對盧氏念念不忘,詞中更是少不了她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傳言納蘭而立之年,好友顧貞觀在江南為他介紹了一位富有詩詞才華的名妓沈宛。作為烏程才女,沈宛曾有出色的詞作《選夢詞》刊行于世,為納蘭容若欣賞看重。也許是對尋覓知己的渴望與憐惜,也許真的是兩情相悅,雖然有家族的障礙,納蘭容若還是納沈宛為妾,接她到京城。由于沈宛的身份和血統(tǒng),她不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明府,納蘭容若便在德勝門內(nèi)為沈宛置房安頓?上О肽旰,納蘭容若突然去世,留下孤獨無靠的她和納蘭容若的遺腹子,最終沈宛含淚返回江南,以詞作撫慰她心中的傷痛。天公不作美,有情人終不成眷屬,留下一段讓人嘆息、讓人辛酸的風流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