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學
經(jīng)典小說
休閑娛樂
青春校園
經(jīng)管社科
玄幻魔幻
網(wǎng)熱小說
紙書經(jīng)典
作家文集
懸疑恐怖
課外讀物
熱門新書
首頁
->
文集評論
☆
美國的明清小說研究
☆
魏晉南北朝詩論史
☆
當代文學的三次浪潮
☆
近代女性期刊性別敘事研究
☆
中國文論
☆
中朝三千年詩歌交流考論
☆
莫言研究年編.2014
☆
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
☆
法國文學的理性批判精神
☆
夢臨湯顯祖
☆
文學史二十講
☆
詞體詩化曲化的批評解讀與詞史進程
☆
納吉布·馬哈福茲研究
☆
詩學現(xiàn)場
☆
《尚書》文體類型與成因研究
☆
禮樂文化與中國審美范疇
☆
曲折的展開:20世紀30年代自由詩理念研究
☆
新世紀詩歌:一個人的編年史
☆
七百年的風流儒雅:唐宋詩會意
☆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chuàng)作的文化考察
☆
水滸研究史脞論
☆
羅爾德·達爾短篇故事品讀及漢譯探索
☆
藝術時間詩學與巴赫金的赫羅諾托普理論
☆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正義倫理研究:以身體政治為中心
☆
梅運生詩詞論著輯要
☆
懶慢抄:新筆記體小說、志怪、玄學與奧義書
☆
吳小如學術叢扎
☆
我在皖江聽講座:皖江大講壇薈萃
☆
理學視域下明末清初話本小說研究
☆
認識夏鼐:以《夏鼐日記》為中心
☆
湯顯祖研究論文集粹
☆
乾嘉詩人吳錫麒研究:附吳錫麒年譜
☆
殷虛文字記
☆
北朝東西部文學交流研究
☆
氣韻:隋唐以前漢梵藝術精神之會通與融合
☆
我的紅樓我的夢
☆
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研究
☆
山東文學通史
☆
整體詩學
☆
文化視野下的南宋干謁風氣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
☆
列夫·托爾斯泰的自然生命觀研究
☆
莫言研究年編.2013
☆
禮樂文化與中國審美形態(tài)
☆
金代科舉與文學
☆
寧夏文藝評論
☆
明清散曲與歌謠時調(diào)互動研究
☆
尋找新的學術空間:漢語傳媒與海外華文文學研究
☆
明清小說戲曲插圖研究
☆
穿越時空的對話:英漢文學文本翻譯的互文性研究
☆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
生活在他方:新時期以來江蘇作家鄉(xiāng)下人進城小說研究
☆
阿來研究
☆
象形.2016
☆
三天讀懂四大名著
☆
皖西民間文學概要
☆
翻譯家梁實秋
☆
古文字學導論
☆
"戲說"背后的迷霧
☆
嶺南先唐文學研究
☆
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
☆
齊魯文學演變與地域文化
☆
大洋洲文學研究
☆
鄭振鐸:文學研究法
☆
東漢晚期士人活動與文學批評
☆
高曰解紅樓
☆
德國漢學視野下中國當代文學的譯介與研究
☆
黃侃:文學史講義
☆
中國古代文學并稱現(xiàn)象研究
☆
文學的不忍之心
☆
辜鴻銘:國學要義
☆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
☆
龐德《比薩詩章》研究
☆
錢基博:國學要籍
☆
知時齋說詩
☆
魯迅:國學雜談
☆
縱橫捭闔:《戰(zhàn)國策》縱覽新說
☆
澄明集
☆
盛世遺響:《漢書》縱覽新說
☆
文壇邊
☆
幽幽香草,昭昭美人:《楚辭》賞析
☆
英國小說與浪漫主義
☆
歷史與美學的對話:王充閭散文研究
☆
觀念再造與想象力重建
☆
思想者詩人郁達夫論
☆
詩詞格律教程
☆
西藏文學
☆
福爾摩斯百科
☆
魏晉風度詩與思
☆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陳漱渝講胡適
☆
饒宗頤的學術文化
☆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十五講
☆
中國國學常識
☆
詩歌學ABC
☆
文本·史料·方法: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片論
☆
古代文化常識
☆
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
☆
盛世華音:清代順康雍乾詩人山水詩論
☆
世界文學名著講話
☆
文本 傳播 對話:從比較文學影響研究到跨文化傳播
☆
先秦兩漢史傳敘事研究
☆
跨文化背景下的北歐文學研究
☆
美國人文主義:傳統(tǒng)與維新
☆
遙望那一樹繽紛:臺灣文學漫論
☆
星漢燦爛:《史記》縱覽新說
☆
名士范兒:《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
☆
呂思勉講國學
☆
《詩刊》創(chuàng)刊60周年
☆
春秋絕唱:《左傳》縱覽新說
☆
魯迅小說文體反諷性研究
☆
朱自清:古詩新義
☆
文苑英華:言志的詩和明道的文
☆
詩人的散文:帕斯捷爾納克小說研究
☆
怨別
☆
中國古代聲樂腔詞關系史論稿
☆
當代西方文論批判研究
☆
管子選講
☆
同時代女性的言說:林芙美子的文學世界
☆
晚清小說史
☆
東方文學文化精粹
☆
符號的世界:艾柯小說研究
☆
莎士比亞在中國
☆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
☆
比較文學:東方與西方
☆
文藝論ABC
首頁
上一頁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頁
尾頁
聯(lián)系我們
|
書城簡介
|
每日更新
|
移動更新
|
孤島地圖
孤島書城
備案號:滬ICP備2024045114號-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