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第一場 [離奧絲家園不遠(yuǎn)的小山麓,樹木叢生,中間流著一道湍急的澗溪。小溪對岸,有一座老磨坊。夏季酷熱的一天。培爾·金特,一個二十來歲的壯小伙子,正沿著小道走過來,他的母親奧絲————一個又矮又瘦的老嫗,氣沖沖地跟在他后面,邊走邊罵著。] 奧絲 培爾,你撒謊! 培爾 (繼續(xù)走著)什么?我?撒謊? 奧絲 那么你賭個咒,擔(dān)保你說的是實(shí)話。 培爾 賭個咒?憑什么要賭咒! 奧絲 哼,你就是不敢!你全是瞎胡扯! 培爾 (停下來)我說的全是實(shí)話! 奧絲 (同他面對面地)你敢正眼看我嗎?瞧,地里大忙季節(jié),你溜到山里去啦————一留就是幾個星期不照面兒。在山里東跑西顛,在雪地里追鹿,把衣裳撕得個這么亂七八糟地回來。你打的野味呢?你的槍呢?你以為瞎編點(diǎn)子獵戶的故事就能把我這苦老婆子蒙哄過去了————那么,你說說看,你是在哪兒見到這只馴鹿的! 培爾 在燕汀山西邊兒。 奧絲 (輕蔑地笑了一下)倒有那么點(diǎn)邊兒! 培爾 我躲在幾棵樹后邊,背著風(fēng)。那只馴鹿正用它那蹄子刨雪哪,想吃點(diǎn)兒青苔…… 奧絲 (依然輕蔑地)對,準(zhǔn)是這樣! 培爾 我站在那兒聽著,連大氣兒也沒敢出。我聽見它那蹄子咔哧咔哧地?fù)系仄,瞅見它那對大犄角。我就肚子貼著地從石頭縫兒里朝前爬了幾步。周圍都是大石頭擋著,我就偷偷地望著它。嗬,好一只馴鹿,光溜溜的,渾身都是膘。唉,我敢說你這輩子也沒見過這么好的一只馴鹿! 奧絲 真沒見過! 培爾 砰,我給了它一槍。這家伙就倒在石堆上嘞。我轉(zhuǎn)眼就騎到它背上,攥住它的左耳。我正要用刀子朝它的嗓子眼兒里扎————哦,這個混蛋大叫了一聲,又噌地一下站起來啦。它腦袋朝后那么一甩,我手里那把刀就連刀鞘一塊兒給撞掉了。它頂住我的大腿,它那對犄角像一把火鉗子一般擠住我的腿肚子。然后,一轉(zhuǎn)眼就朝燕汀山背兒跑去啦。 奧絲 (不由自主地)唉,我的老天爺! 培爾 您到過燕汀山背兒嗎?那足有兩里地長。上頭窄得就像鐮刀刃兒。站在山頭往下瞧啊————底下是冰河,再過去是山坡,再過去是灰乎乎的峽谷。山背兒下邊一里多路的地方,周圍是黑黝黝、死氣沉沉的湖水。我騎著那只馴鹿,像長了翅膀似的,就在那道山背兒上飛跑起來。啊,我從來沒騎過這么一匹小馬駒兒。可真過癮呀!我一邊兒望著照在山頭上那金煌煌的陽光,一邊兒跑。朝下邊一看,半空里飛著一只只滿身金色的鷹,小得就像一粒粒在陽光里飛揚(yáng)著的塵土。冰河上面大塊大塊的浮冰在裂開,可是聽不見聲響。山上的精靈們圍著我們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又唱歌,又跳舞,鬧得我們眼花繚亂,聽也聽不清楚。 奧絲 (給他說暈了)唉呀,我的天! 培爾 忽然間,在懸崖盡頭兒,從馴鹿腳下一個洞穴里,飛出一只大松雞。它嚇得忽閃著大翅膀,咯咯地叫著,就飛起來了。馴鹿使勁把身子那么一扭,我們就從懸崖邊兒上跳了下去。 [奧絲嚇得站不穩(wěn)了,趕緊扶住一棵樹。] 這時候,山崖在我們背后,下邊是無底深淵。我們先沖破層層云彩,接著又沖散一群海鷗;它們圍著我們飛了一陣,一邊啾啾叫著,然后就飛走了。我們還往下飛呀,飛呀。在我們下邊出現(xiàn)了一個白糊糊、亮光光的東西,就像馴鹿的肚皮。媽媽,原來那是光滑的湖面上映出的我們的影子。那影子一個勁兒朝著我們躥上來,我們往下沖得也不比它慢。 奧絲 (急得喘不過氣來)培爾,天保佑你!快說下去吧! 培爾 那只從半空中下來的馴鹿,跟湖面上的那只馴鹿砰的一聲碰在一起了,浪花濺出好幾里去,差點(diǎn)兒把我們淹死。好容易才鳧到山湖岸————馴鹿前頭鳧,我在后邊使勁拽住它。這樣,我才回的家呀———— 奧絲 可那馴鹿呢? 培爾 馴鹿?我估計(jì)它還在那兒待著哪。 [培爾用指節(jié)清脆地捻了個榧子,轉(zhuǎn)過身來。] P1-4 說說這出戲 每個人一生總有幾個心愿,希望在他告別世界以前能以實(shí)現(xiàn)。《培爾·金特》在我們國家上演出是我從1942年就抱有的一個愿望。那時我才32歲。坐在倫敦一家劇院里我一邊看一邊默默地在想:倘若能把這么好的一出戲搬上中國舞臺,讓家里人也都看看,該有多好!如今,在我72歲上,這樁心愿居然實(shí)現(xiàn)了。為此,我要感謝你們這個演出組。今天我來,主要是向你們道謝。同時,也想和你們交換一下對這個戲的一些看法。 那些年,我也頗看過些好戲,像《守衛(wèi)在萊茵河上》,也看過易卜生的其他一些戲,如《群鬼》和《海達(dá)·嘉布勒爾》。為什么都沒有像《培爾·金特》這個戲給我感受的那么深?我想可能由于這個戲的表現(xiàn)手法不一般,內(nèi)容更富于啟發(fā)性。當(dāng)培爾在臺上一層層剝蔥頭時,我就陷入沉思,想到我這個蔥頭如果剝起來,能剝出點(diǎn)什么?又比如,培爾望著流星慨嘆說“可愛的地球,大地,你白白孕育了我”那段同宇宙的對話,也是發(fā)人深省的!八娜藥汀边在臺上時,我就常玩味培爾在第四幕中的一句獨(dú)白:“當(dāng)狼在外面嚎叫的時候,跟它們一道嚎叫總是保險的。”想想看,那陣子,我們中間誰能說沒跟它們一道嚎叫過幾聲呢? 就故事情節(jié)而言,這是寫一個人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一個浪蕩終身、不務(wù)正業(yè)的二流子,一個國際市場上的冒險家,又是一個頗知孝道的兒子,一個悔悟歸來的丈夫。 全劇五幕三十八場,真如一只萬花筒:從挪威偏僻的山村,一下子又到了非洲西岸的海濱,從人間又走進(jìn)妖宮,甚至到了開羅的瘋?cè)嗽。背景也隨著培爾這個人物的經(jīng)歷不斷在變。青少年(第一、二、三幕)時,他是山村里的一個好吹牛扯謊的窮小子,一個被通緝追捕的逃犯。中年(第四幕)成為巨商、學(xué)者和先知。晚年(第五幕)無家無業(yè),垂頭喪氣地又回到挪威。 乍看起來,這出戲好像有些松散,劇作家仿佛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仔細(xì)讀去,結(jié)構(gòu)上它是很講章法的。除了貫串全劇的總主題“人妖之別”外,有些重要細(xì)節(jié)也是前后呼應(yīng)的。例如培爾的皇帝夢在一開頭(第一幕第一景)就露頭了。培爾對他母親奧絲說,一定要做出真正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來————要當(dāng)個國王。在第四幕中,富商培爾對他的客人吹噓,說他要當(dāng)全世界的皇帝。(第四幕第一場)在第九場中,他又在獨(dú)自中嚷著要當(dāng)“人類的皇帝”。到第十二場,瘋?cè)嗽旱膶W(xué)者貝葛利芬費(fèi)爾特才點(diǎn)明,他是“以自我為依據(jù)的皇帝”。最后,在瘋?cè)嗽褐,培爾真的?dāng)上了皇帝。那一場戲在瘋子們高喊“自我皇帝萬歲”聲中結(jié)束。 這是全劇的高潮,也是效果十分強(qiáng)烈,意義十分深刻的一場戲。記得倫敦那次的演出,臺上是一只黑色牢籠,射出一道道黑影,恐怖萬分。這里,易卜生把個人主義者,把野心家徹底搞臭了。 談?wù)勥@個戲的主題思想。 翻譯《培爾·金特》時,我感到特別吃力的是關(guān)于“人妖之別”的那兩句話。原文很簡單。正因?yàn)楹唵,不把全劇主旨反?fù)吃透,是沒法下筆的。應(yīng)當(dāng)著重指出,目前的譯法也只是試探性的。易卜生本人沒另外對此劇主題加以闡述。第一個外文譯本(德文)的譯者就遇到這個問題。當(dāng)時易卜生還在世。他寫信給劇作者,易卜生在回信時閃爍其詞,并沒正面解釋。下面談?wù)勎沂窃鯓永斫膺@個劇本的主題的。 …… 易卜生在劇中也諷刺了歐洲的殖民主義。實(shí)業(yè)家培爾·金特就幻想改造非洲沙漠,把它變成肥沃的綠土,在那上面繁殖挪威民族”(第四幕第五場)。 在演出時,一些意義不很清楚的諷刺,最好刪去。保留下來的,就務(wù)必把原作的鋒芒表現(xiàn)出來。 《培爾·金特》曾被批評家封為挪威的《浮士德》。我在劇本序言中又把它比作《阿Q正傳》。這里,我想就這一點(diǎn)談幾句,作為結(jié)束語。 這一點(diǎn)我主要是受第五幕第八場一段臺詞的啟發(fā)。落魄的山妖大王對他舊日的駙馬培爾說,他要登臺去演戲了。培爾問他演什么角色。老山妖回答說:“他們正登報(bào)招聘能演本國典型角色的演員哩。”由山妖來演本國(即挪威)的典型角色,作者的意思不是很明白了嗎? 至少在一句臺詞里,可以看出培爾與阿Q相似之處。在第一幕第二場中,當(dāng)一男一女在背后議論著培爾一家,說他爹是個醉鬼,他媽媽是個懶女人,所以才養(yǎng)出他這么個二流子時,培爾聳了聳肩膀,若無其事地說,“他們夸獎的是敝人。喏,我不去跟他們計(jì)較,反正幾句閑話也要不了我的命! 這不也是一種“精神勝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