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放至今,出現了《紅樓夢》研究史上的真正高潮,薛寶釵的研究也盛況空前。文革中流行的階級論被藝術所取代,反對再把薛寶釵作為政治對象批判,強調從小說藝術的角度來研究寶釵這一人物形象。新時期對寶釵這一小說藝術形象研究的zui大特點就是全面而深入。寶釵的方方面面,以前研究過的、未研究過的,在這一時期均有研究。沉寂了三十年索隱派又活躍起來,霍國玲、霍紀平姐弟因索隱研究文章。有關薛寶釵的考證研究,更是活躍,馮其庸、吳世昌、孫遜、周紹良、翟勝健、吳曉南等學者,對薛寶釵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也在拓寬,從哲學、社會學、文化學、醫(yī)學、繪畫、飲食、服飾等角度來研究薛寶釵的作品也不少。 港臺及國外對薛寶釵的研究比較少,主要是現當代才有了些研究論著,但也不乏建樹,如黃葆芳對蘅蕪苑之設計的論述,宋淇對冷香丸的醫(yī)學性研究,翁開明對薛寶釵將“綠玉”改成“綠蠟”之寓意的論說,嚴冬陽對曹雪芹的元配夫人是“薛寶釵”的考證等,都是對紅學的貢獻。 本書對以上所述薛寶釵研究史中出現的有價值之觀點,分類做了摘錄,意欲有所裨益于仍在繼續(xù)的薛寶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