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林徽因百年經(jīng)典全收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書信、建筑,完美收藏精裝版!稅凵弦蛔恰肥橇只找虻慕ㄖ䦟W(xué)論著,著重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些學(xué)術(shù)文章既科學(xué)嚴(yán)謹(jǐn),又因清新優(yōu)美的文字而別具風(fēng)韻,讀之,雕梁畫柱間如入畫境。 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jì)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shè)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目錄: 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001 祖國的建筑傳統(tǒng)與當(dāng)前的建設(shè)問題015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025 中山堂047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050 故宮三大殿053 北海公園056 天壇059 頤和園062 天寧寺塔066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剛寶座塔”069 鼓樓、鐘樓和什剎海072 雍和宮075 故宮078 閑談關(guān)于古代建筑的一點消息082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001 祖國的建筑傳統(tǒng)與當(dāng)前的建設(shè)問題015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025 中山堂047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050 故宮三大殿053 北海公園056 天壇059 頤和園062 天寧寺塔066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剛寶座塔”069 鼓樓、鐘樓和什剎海072 雍和宮075 故宮078 閑談關(guān)于古代建筑的一點消息082 云岡石窟中所表現(xiàn)的北魏建筑090 《清式營造則例》緒論124 平郊建筑雜錄147 平郊建筑雜錄(續(xù))159晉汾古建筑預(yù)查紀(jì)略173故宮三大殿 北京城里的故宮中間,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宮殿是整個故宮的重點,“紫禁城”內(nèi)建筑的核心。以整個故宮來說,那樣莊嚴(yán)宏偉的氣魄;那樣富于組織性,又富于圖畫美的體形風(fēng)格;那樣處理空間的藝術(shù);那樣的工程技術(shù)、外表輪廓,和平面布局之間的統(tǒng)一的整體,無可否認(rèn)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藝術(shù)的絕品,它是一組偉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史中放出異彩的奇跡之一。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我們這“世界第一”而驕傲。 三大殿的前面有兩段作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門,經(jīng)端門到午門,兩旁長列的“千步廊”是個嚴(yán)肅的開端。第二段在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小廣場,更是一個美麗的前奏。這里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橋,在黃瓦紅墻的氣氛中,北望太和門的雄勁,這個環(huán)境適當(dāng)?shù)亟o三殿做了心理準(zhǔn)備。 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后排列著同立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臺基過去稱“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桿圍繞,臺上列銅鼎等。臺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龍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廣庭氣魄之大是無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與保和兩殿的左右還有對稱的樓閣和翼門,四角有小角樓。這樣的布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常見于美麗的唐宋壁畫中。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gòu)大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整個殿內(nèi)外立著八十四根大柱。殿頂是重檐的“廡殿式”瓦頂,全部用黃色的琉璃瓦,光澤燦爛,同藍色天空相輝映。底下彩畫的橫額和斗栱,朱漆柱,金瑣窗,同白石階基也作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已有三百五十五歲,而結(jié)構(gòu)整嚴(yán)完好如初。內(nèi)部滲金盤龍柱和上部梁枋藻井上的彩畫雖稍剝落,但仍然華美動人。 中和殿在工字基臺的中心,平面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當(dāng)中的“柱廊”竟蛻變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頂是單檐“攢尖頂”,上端用滲金圓頂為結(jié)束。此殿是清初順治三年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余年。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東西闊九間,每間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殿頂,它是明萬歷的“建極殿”原物,未經(jīng)破壞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還留有“建極殿”標(biāo)識。它是三殿中年壽最老的,已有三百三十七年的歷史。 三大殿中的兩殿,一前一后,中間夾著略為低小的單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點。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時因環(huán)境之大,攝影鏡頭很難把握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須親自進到那動人的環(huán)境中,才能體會得到。 北海公園 在二百多萬人口的城市中,尤其是在布局謹(jǐn)嚴(yán)、街道引直、建筑物主要都左右對稱的北京城市,會有像北海這樣一處水闊天空、風(fēng)景如畫的環(huán)境,據(jù)在城市的心臟地帶,實在令人料想不到,使人驚喜。 初次走過橫亙在北海和中海之間的金鰲玉橋的時候,望見隔水的景物,真像一幅畫面,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聳立在水心的瓊?cè)A島,山巔白塔,林間樓臺,受晨光或夕陽的渲染,景象非凡特殊,湖岸石橋上的游人或水面小船,處處也都像在畫中。池沼園林是近代城市的肺腑,藉以調(diào)節(jié)氣候,美化環(huán)境,休息精神;北海風(fēng)景區(qū)對全市人民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無法衡量的。北海在藝術(shù)和歷史方面的價值都是很突出的,但更可貴的還是在它今天回到了人民手里,成為人民的公園。 我們重視北海的歷史,因為它也就是北京城歷史重要的一段。它是今天的北京城的發(fā)源地。遠(yuǎn)在遼代(十一世紀(jì)初),瓊?cè)A島的地址就是一個著名的臺,傳說是“蕭太后臺”;到了金朝(十二世紀(jì)中),統(tǒng)治者在這里奢侈地為自己建造郊外離宮:鑿大池,改臺為島,移北宋名石筑山,山巔建美麗的大殿。元忽必烈攻破中都,曾住在這里。元建都時,廢中都舊城,選擇了這離宮地址作為他的新城,大都皇宮的核心,稱北海和中海為太液池。元的三個宮分立在兩岸,水中前有“瀛洲圓殿”,就是今天的團城,北面有橋通“萬歲山”,就是今天的瓊?cè)A島。島立太液池中,氣勢雄壯,山巔廣寒殿居高臨下,可以遠(yuǎn)望西山,俯瞰全城,是忽必烈的主要宮殿,也是全城最突出的重點。 明毀元三宮,建造今天的故宮以后,北海和中海的地位便不同了,也不那樣重要了。統(tǒng)治者把兩海改為游宴的庭園,稱作“內(nèi)苑”。廣寒殿廢而不用,明萬歷時坍塌。清初開辟南海,增修許多庭園建筑,北海北岸和東岸都有個別幽靜的單位。 北海面貌最顯著的改變是在一六五一年,瓊?cè)A島廣寒殿舊址上,建造了今天所見的西藏式白塔。島正南半山殿堂也改為佛寺,由石階直升上去,遙對團城。這個景象到今天已保持整整三百年了。 北海布局的藝術(shù)手法是繼承宮苑創(chuàng)造幻想仙境的傳統(tǒng),所以它以瓊?cè)A島仙山樓閣的姿態(tài)為主:上面是臺殿亭館;中間有巖洞石室;北面游廊環(huán)抱,廊外有白石欄楯,長達三百米;中間漪瀾堂,上起軒樓為遠(yuǎn)帆樓,和北岸的五龍亭隔水遙望,互見縹緲,是本著想像的仙山景物而安排的。 湖心本植蓮花,其間有畫舫來去。北岸佛寺之外,還作小西天,又受有佛教畫的影響。其它如橋亭堤岸,多少是模擬山水畫意。北海的布局是有著豐富的藝術(shù)傳統(tǒng)的。它的曲折有趣、多變化的景物,也就是它最得游人喜愛的因素。同時更因為它的水面宏闊,林岸較深,尺度大,氣魄大,最適合于現(xiàn)代青年假期中的一切活動:劃船、滑水、登高遠(yuǎn)眺,北海都有最好的條件。 天壇 天壇在北京外城正中線的東邊,占地差不多四千畝,圍繞著有兩重紅色圍墻。墻內(nèi)茂密參天的老柏樹,遠(yuǎn)望是一片蒼郁的綠蔭。由這樹林中高高聳出深藍色傘形的琉璃瓦頂,它是三重檐子的圓形大殿的上部,尖端上閃耀著涂金寶頂。這是祖國一個特殊的建筑物,世界聞名的天壇祈年殿。由南方到北京來的火車,進入北京城后,車上的人都可以從車窗中見到這個景物。它是許多人對北京文物建筑最先的一個印象。 天壇是過去封建主每年祭天和祈禱豐年的地方,封建的愚民政策和迷信的產(chǎn)物;但它也是過去辛勤的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美麗的建筑類型,今天有著無比的藝術(shù)和歷史價值。 天壇的全部建筑分成簡單的兩組,安置在平舒開朗的環(huán)境中,外周用深深的樹林圍護著。南面一組主要是祭天的大壇,稱做“圜丘”,和一座不大的圓殿,稱“皇穹宇”。北面一組就是祈年殿和它的后殿——皇乾殿、東西配殿和前面的祈年門。這兩組相距約六百米,有一條白石大道相聯(lián)。兩組之外,重要的附屬建筑只有向東的“齋宮”一處。外面兩周的圍墻,在平面上南邊一半是方的,北邊一半是半圓形的。這是根據(jù)古代“天圓地方”的說法而建筑的。 圜丘是祭天的大壇,平面正圓,全部白石砌成;分三層,高約一丈六尺;最上一層直徑九丈,中層十五丈,底層二十一丈。每層有石欄桿繞著,三層欄板共合成三百六十塊,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各層四面都有九步臺階。這座壇全部尺寸和數(shù)目都用一、三、五、七、九的“天數(shù)”或它們的倍數(shù),是最典型的封建迷信結(jié)合的要求。但在這種苛刻條件下,智慧的勞動人民卻在造形方面創(chuàng)造出一個藝術(shù)杰作。這座潔白如雪、重疊三層的圓壇,周圍環(huán)繞著玲瓏像花邊般的石刻欄桿,形體是這樣的美麗,它永遠(yuǎn)是個可珍貴的建筑物,點綴在祖國的地面上。 圜丘北面欞星門外是皇穹宇。這座單檐的小圓殿的作用是存放神位木牌(祭天時“請”到圜丘上面受祭,祭完送回)。最特殊的是它外面周繞的圍墻,平面作成圓形,只在南面開門。墻面是精美的磨磚對縫,所以靠墻內(nèi)任何一點,向墻上低聲細(xì)語,他人把耳朵靠近其他任何一點,都可以清晰聽到。人們都喜歡在這里做這種“聲學(xué)游戲”。 祈年殿是祈谷的地方,是個圓形大殿,三重藍色琉璃瓦檐,最上一層上安金頂。殿的建筑用內(nèi)外兩周的柱,每周十二根,里面更立四根“龍井柱”。圓周十二間都安格扇門,沒有墻壁,莊嚴(yán)中呈顯玲瓏。這殿立在三層圓壇上,壇的樣式略似圜丘而稍大。 天壇部署的規(guī)模是明嘉靖年間制定的,F(xiàn)存建筑中,圜丘和皇穹宇是清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所建。祈年殿在清光緒十五年雷火焚毀后,又在第二年(一八九〇年)重建。祈年門和皇乾殿是明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年)原物,F(xiàn)在祈年門梁下的明代彩畫是罕有的歷史遺物。 頤和園 在中國歷史中,城市近郊風(fēng)景特別好的地方,封建主和貴族豪門等總要獨霸或強占,然后再加以人工的經(jīng)營來做他們的“禁苑”或私園。這些著名的御苑、離宮、名園,都是和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分不開的。他們鑿了池或筑了山,建造亭臺樓閣,栽植了樹木花草,布置了回廊曲徑,橋梁水榭,在許許多多巧妙的經(jīng)營與加工中,才把那些離宮或名園提到了高度藝術(shù)的境地,F(xiàn)在,這些可寶貴的祖國文化遺產(chǎn),都已回到人民手里了。 北京西郊的頤和園,在著名的圓明園被帝國主義侵略軍隊毀了以后,是中國四千年封建歷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個大“御苑”。頤和園周圍十三華里,園內(nèi)有山有湖。倚山臨湖的建筑單位大小數(shù)百,最有名的長廊,東西就長達一千幾百尺,共計二百七十三間。 頤和園的湖、山基礎(chǔ),是經(jīng)過金、元、明三朝所建設(shè)的。清朝規(guī)模最大的修建開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當(dāng)時本名清漪園,山名萬壽,湖名昆明。一八六〇年,清漪園和圓明園同遭英法聯(lián)軍毒辣的破壞。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毀,只有山巔琉璃磚造的建筑和“銅亭”得免。 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那時西太后那拉氏專政,為自己做壽,竟挪用了海軍造船費來修建,改名頤和園。 頤和園規(guī)模宏大,布置錯雜,我們可以分成后山、前山、東宮門、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來了解它。 第一部后山,是清漪園所遺留下的藝術(shù)面貌,精華在萬壽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蘇州河。東自“赤城霞起”關(guān)口起,山勢起伏,石路回轉(zhuǎn),一路在半山經(jīng)“景福閣”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畫中游”。 一路沿山下河岸,處處蒼松深郁或桃樹錯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園最好的地方。山下小河(或稱后湖)曲折,忽狹忽闊;沿岸摹仿江南風(fēng)景,故稱“蘇州街”,河也名“蘇州河”。 正中北宮門入園后,有大石橋跨蘇州河上,向南上坡是“后大廟”舊址,今稱“須彌靈境”。這些地方,今天雖已剝落荒涼,但環(huán)境幽靜,仍是頤和園最可愛的一部。 東邊“諧趣園”是仿無錫惠山園的風(fēng)格,當(dāng)中荷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極為別致。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蘇州河,岸上東有“買賣街”(現(xiàn)已不存),儼如江南小鎮(zhèn)。更西的長堤垂柳和六橋是仿杭州西湖六橋建設(shè)的。這些都是摹仿江南山水的一個系統(tǒng)的造園手法。 第二部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長廊和石舫。排云殿在南北中軸線上。這一組由臨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閣;倚山建筑,巍然聳起,是前山的重點。 佛香閣是八角鉆尖頂?shù)亩鄬咏ㄖ,立在高臺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點。這一組建筑的左右還有“轉(zhuǎn)輪藏”和“五芳閣”等宗教建筑物。附屬于前山部分的還有山上幾處別館,如“景福閣”“畫中游”等。 沿湖的長廊和中線成丁字形;西邊長廊盡頭處,湖岸轉(zhuǎn)北到小蘇州河,傍岸處就是著名的“石舫”,名清宴舫。前山著重侈大、堂皇富麗,和清漪園時代重視江南山水的曲折大不相同;前山的安排,是“仙山蓬島”的格式,略如北海瓊?cè)A島,建筑物倚山層層上去,成一中軸線,以高聳的建筑物為結(jié)束。湖岸有石欄和游廊。對面湖心有遠(yuǎn)島,以橋相通,也如北海團城。只是島和岸的距離甚大,通到島上的十七孔和橋,不在中線,而由東堤伸出,成為遠(yuǎn)景。 第三部是東宮門入口后的三大組主要建筑物:一是向東的仁壽殿,它是理事的大殿;二是仁壽殿北邊的德和園,內(nèi)中有正殿、兩廊和大戲臺;三是樂壽堂,在德和園之西。這是那拉氏居住的地方。堂前向南臨水有石臺石階,可以由此上下船。 這些建筑擁擠繁復(fù),像城內(nèi)府第,堵塞了入口,向后山和湖岸的合理路線被建筑物阻擋割裂,今天游園的人,多不知有后山,進仁壽殿或德和園之后,更有迷惑在院落中的感覺,直到出了榮壽堂西門,到了長廊,才豁然開朗,見到前面湖山。這一部分的建筑物為全園布局上的最大弱點。 第四部是南湖洲島和西堤。島有五處,最大的是月波樓一組,或稱龍王廟,有長橋通東堤。其他小島非船不能達。西堤由北而南成一弧線,分?jǐn)?shù)段,上有六座橋。這些都是湖中的點綴,為北岸的遠(yuǎn)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