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本書主要以“文學理論”“文學評論”“文學創(chuàng)作”的歸納方式,梳理了作者之前的文學探索。如作者以辯證的角度對張炎、嵇康等人的詩詞理論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審美高度解讀了當代熱播電視劇的存在的合理性。另外,該書還收錄了作者充滿人文情懷的文學作品,作品不拘一格,個性十足。 作者簡介: 許海,1975年10月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7年到中央電視臺總編室工作,2013年完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研究,現在北京市委宣傳系統(tǒng)工作,發(fā)表文學、哲學、新聞傳播學等文章90余篇。 目錄: 序/005 前言:用文學擦亮心靈的鏡子/009 張炎的雅詞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3 《聲無哀樂論》辯難雙方理論得失評析/14 嵇康的樂論思想來源及其與魏晉玄學的關系/29 嵇康樂論的內在矛盾/38 探微知隱事,比較見分別——《宋江三十六人贊》與《大宋宣和遺事》比較分析/55 艱難的轉型——縱觀《雷雨》改編劇及其評論/68 情為何物——讀《陳村親情美文》/70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嘲笑/73 從“語言”藝術到語言“藝術”——2006年、2007年春節(jié)晚會語言類節(jié)目分析/78 發(fā)纖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劉家科先生的散文與書法/86 詩魂書骨,大悲無緣——范曾《吟賞丹青》讀后/92 李小龍的意義——《李小龍傳奇》觀后/96 革命者精神,建設者品質,思想者追求——徐延松同志詩詞的審美價值和當代意義/99序/005 前言:用文學擦亮心靈的鏡子/009 張炎的雅詞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3 《聲無哀樂論》辯難雙方理論得失評析/14 嵇康的樂論思想來源及其與魏晉玄學的關系/29 嵇康樂論的內在矛盾/38 探微知隱事,比較見分別——《宋江三十六人贊》與《大宋宣和遺事》比較分析/55 艱難的轉型——縱觀《雷雨》改編劇及其評論/68 情為何物——讀《陳村親情美文》/70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嘲笑/73 從“語言”藝術到語言“藝術”——2006年、2007年春節(jié)晚會語言類節(jié)目分析/78 發(fā)纖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劉家科先生的散文與書法/86 詩魂書骨,大悲無緣——范曾《吟賞丹青》讀后/92 李小龍的意義——《李小龍傳奇》觀后/96 革命者精神,建設者品質,思想者追求——徐延松同志詩詞的審美價值和當代意義/99 堅守與偏離——電視劇《成家立業(yè)》的創(chuàng)作得失與編播啟示/112 塵封往事的情感與道德力量——38集京味劇《風車》評析/124 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機遇與風險的博弈之道——以《雪豹》為例/138 驛動心靈的理性回歸——都市情感劇《人到四十》評析/152 構建和諧社會的家庭影像——親情劇《咱家那些事》評析/169 人文紀錄片的“人文”收獲——大型紀錄片《人民的藝術》評 析/181 時代變遷環(huán)境下的道德感召——親情劇《大家庭》評析/193 點滴生活智慧記錄的心靈成長——都市情感劇《媳婦的美好宣言》評析/207 凝聚“追夢中國”的情感力量——第六屆北京清明詩會《詩韻清明》評析/222 平原上空的鷹/236 夜渡情/240 說“生”/247 文風與作風/249 謠言小議/252 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門/254 “網言網語”與“今人今事”/257 領導的樣子/260 “制度紅利”從何來/263 法治德治心治/266 從“千金買馬骨”說起/269 “偽君子”與“真小人”/272 掂量腐敗成本/275 隱性腐敗透視/278 閱讀的力量/281 后記/285 這高翔云端的沉默者,意志在流淌,在澄明的大氣中。生命在合奏,如同宏大樂隊的交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