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作者:村上春樹,施小煒 整理日期:2015-11-05 11:01:02
★村上春樹誠實地書寫跑步,誠實地書寫人生! ★內地銷量突破30萬冊,令無數人愛上跑步,從此改變生活方式! ★村上25年跑步與人生歷程全記錄,收入14幅珍貴寫真 ★全新設計,精致裝幀,鮮明主題,帶來嶄新閱讀感受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村上春樹 本書簡介: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是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隨筆集。開始作家生涯之際,村上春樹也開始長跑。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每當村上長跑時,腦海里就反復出現這句話。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他將這些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東西集結成書,誠實地書寫跑步,誠實地書寫人生。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日本著名作家。生于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突破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萬冊,創(chuàng)日本文學史上的最快突破100萬冊的紀錄。寫作之余,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 目錄: 作為選擇對象的磨難 第一章2005年8月5日夏威夷州考愛島 誰能夠笑話米克賈格爾呢 第二章2005年8月14日夏威夷州考愛島 人是如何成為跑步小說家的 第三章2005年9月1日夏威夷州考愛島 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個四十二公里 第四章2005年9月19日東京 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 第五章2005年10月3日馬薩諸塞州劍橋 即便那時的我有一條長長的馬尾辮子 第六章1996年6月23日北海道佐呂間湖 已經無人敲桌子,無人扔杯子了 第七章2005年10月30日馬薩諸塞州劍橋 紐約的秋日作為選擇對象的磨難 第一章2005年8月5日夏威夷州考愛島 誰能夠笑話米克賈格爾呢 第二章2005年8月14日夏威夷州考愛島 人是如何成為跑步小說家的 第三章2005年9月1日夏威夷州考愛島 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個四十二公里 第四章2005年9月19日東京 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 第五章2005年10月3日馬薩諸塞州劍橋 即便那時的我有一條長長的馬尾辮子 第六章1996年6月23日北海道佐呂間湖 已經無人敲桌子,無人扔杯子了 第七章2005年10月30日馬薩諸塞州劍橋 紐約的秋日 第八章2006年8月26日神奈川縣海岸的某座城市 至死都是十八歲 第九章2006年10月1日新潟縣村上市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在世界各地的路上 ★跑步是我日常生活的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樂。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迳洗簶� ★村上春樹從1982年秋開始跑步,一直跑遍世界各地,他在這部隨筆集中真實地寫下自己跑步時的心情。這是一部以跑步為媒介,來展現村上春樹這個人的書。——《讀賣新聞》 ★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讀者可以走進村上春樹的內心,一同感受關于孤獨寂寞,關于創(chuàng)作低潮,關于長跑,關于戒煙,夏威夷和雅典,關于神奈川海濱的某個小鎮(zhèn)……——搜狐 ★當我們談論跑步時,其實談論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觀念,它可以讓人更好地應對生活,更好地去思考自己想要、需要和追逐的究竟是什么——中國網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尤為動人之處在于坦誠。在回顧人生之時,村上春樹并不諱言那些失敗、迷惘和掙扎,保持了一種清澈的理性。名義上是在談跑步,卻無時不在思考人生及其意義�!吕� 然而時隔十年,重返劍橋這座小城(上次在此居住是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的兩年間,當時比爾·克林頓總統(tǒng)正在任上),眼前重見查爾斯河,心中不覺涌起一個念頭:“真想跑步呀!”河流這東西,除非有過極大的變化,大體看上去相差無幾,查爾斯河尤其一如往昔。歲月流逝,學生們的面孔交替更換,我則年齡增長了十歲,恰如那句話所說:往事如煙。盡管如此,河流卻仿佛沒有絲毫變化,依舊保留著昔日的姿容。滔滔流水向著波士頓灣無聲地逝去,浸潤了河岸,繁茂了綠色的夏草,養(yǎng)育了水鳥,從石造的古橋下穿過,夏季映照著藍天白云,冬天則漂浮著冰凌,不急不躁,無休無止,仿佛通過了種種考驗、不可動搖的觀念一般,只是默默流向大海。整理好從日本帶來的行李,辦妥各種各樣的事務性手續(xù),一旦布置好此處的生活場所,我便再度熱心地開始了跑步。敞開胸懷呼吸清晨那清冽的空氣,蹬踏著跑慣了的地面,奔跑時的喜悅重又蘇醒過來。腳步聲、呼吸聲與心臟的鼓動交織一處,營造出獨特的交響節(jié)奏。查爾斯河是一條劃船比賽圣地一般的河流,永遠都有人在河上劃船。我仿佛跟他們競賽似的跑著。當然,一般是劃船的人速度更快。然而我與朝著上游悠然劃行的單人劃艇,有時也會上演一場激烈的比賽。大概與此地是波士頓馬拉松的主辦地不無關系,劍橋是個跑步者眾多的地方。查爾斯河沿岸延綿不斷地辟有慢跑專用的道路,只要你樂意,可以無休無止地跑下去,跑上好幾個小時。只不過它還兼作自行車道,你得時時留意放開速度從背后飛馳而來的自行車。路面上不時出現裂縫,你還得注意別絆了腳。碰上長長的紅燈不得不等待也令人掃興。但除此之外,它的確是一條愉快的慢跑路線。跑步時我一般聽搖滾,偶爾也聽聽爵士。不過考慮到同跑步的節(jié)奏相配,我覺得作為伴跑音樂,搖滾最讓人滿意,像紅辣椒、街頭霸王、貝克樂隊,或者是克里登斯清水復興合唱團、甲殼蟲之類的老音樂。節(jié)奏越簡單越好。如今許多跑步者一面聽著iPod一面跑步,而我還是喜歡用慣了的MD。與iPod相比,MD顯得機身偏大,存儲空間卻小得多,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F在的我還不想將音樂和電腦攪和到一起,就像不將友情、工作和做愛攪和到一起一樣。如前所述,七月我跑了三百一十公里。有兩天下雨,還有兩天是在旅行,沒能跑步,還連續(xù)好幾天熱得叫人精疲力盡�?紤]到這些,能跑到三百一十公里算是不壞的成績,相當不壞。如果說一個月跑二百六十公里就算“跑得認真”,三百一十公里恐怕算是“跑得扎實”吧。隨著距離的增長,體重竟輕了下來。兩個半月減了七磅,腹部一帶微微長出來的贅肉也消失了。七磅相當于三公斤多。請想象一下去肉鋪買三公斤的肉,拎在手上走回家的情景,大概就能真實地感受到那份重量。想到一度將如許一份重量揣在身上活著,個中滋味頗為復雜。生活在波士頓,生�。ㄉ侥贰啴斔沟南娜諓蹱柶【疲┖吞鹛鹑ψ允遣豢苫蛉保扇諒鸵蝗盏倪\動還是發(fā)揮了作用。一個到了我這樣年齡的人,還要寫下這種事情,頗有些愚蠢可笑。不過為了明確事實,我得言之在先:說起來,我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表達得準確一點,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罷,四五個小時伏案獨坐,默默地寫文章也罷,我都不覺得難熬,也不感到無聊。這種傾向從年輕時起便一直存在于我身上。比起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事,我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是全神貫注地聽音樂。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許多許多來。雖然如此,自從年紀輕輕便結了婚(我結婚時二十二歲),我漸漸習慣了和別人共同生活。大學畢業(yè)后經營一家飲食店,認識到了與他人相處的重要性。人無法獨自生存下去,這本是理所當然,我卻是腳踏實地學到的。盡管有點走樣,我也漸漸掌握了類似社會性的東西�;叵肫饋�,從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十年當中,我的世界觀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在做人方面也有了一些長進,從四處碰壁之中學會了生存的訣竅。倘若沒有這算得上艱難的十年的生活體驗,恐怕我就不會寫什么小說了,即使想寫也寫不出來。但話說回來,人的本性不會極端地發(fā)生變化。希望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至少在跑步時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要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就行。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每每有人問我:跑步時,你思考什么?提這種問題的人,大多沒有長時間跑步的經歷。遇到這樣的提問,我便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在跑步時,究竟思量了些什么?老實說,在跑步時思考過什么,我壓根兒想不起來。在寒冷的日子,我可能思考一下寒冷;在炎熱的日子,則思考一下炎熱;悲哀的時候,思考一下悲哀;快樂的時候,則思考一下快樂。如同前面寫過的,還會毫無由來地浮想往事。有時候,只是偶爾有之,也有關于小說的小小靈感浮上腦際。盡管如此,我?guī)缀鯊牟辉伎颊齼喊私浀氖虑椤N遗懿�,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即使在這樣的空白當中,也有片時片刻的思緒潛入。這是理所當然的,人的心靈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人類的精神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坐擁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貫之的。話雖如此,潛入奔跑的我精神內部的這些思緒或者說念頭,也不過是空白的從屬物。它們不是內容,只是以空白為基軸漸起漸漲的思緒。跑步時浮上腦際的思緒很像天際的云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它們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然而天空猶自是天空,一成不變。云朵不過是匆匆過客,它穿過天空,來了去了。唯有天空留存下來。所謂天空,是既在又不在的東西,既是實體又不是實體。天空這種廣漠容器般的存在狀態(tài),我們唯有照單收下,全盤接受。年過半百的我已處于人生的后半期。二十一世紀之類果真來了,我不折不扣地迎來了五十多歲,這種事情在年輕時無從想象。從理論上說,總有一天二十一世紀會到來,不出意外,屆時我將迎來人生的五十年代,這不言自明。然而年輕時的我要在內心描繪出自己五十多歲的形象,就好比具體地想象死后的世界一樣困難。米克·賈格爾年輕時曾經口吐豪言壯語:“我如果到了四十五歲還在唱《滿足》,還不如死了的好�!比欢�,如今他已過六十了,還是繼續(xù)在唱《滿足》。有些人為了此事笑話他,可是我笑不出來。年輕時的米克·賈格爾無從想象四十五歲的自己,年輕時的我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事情。我能夠笑話米克·賈格爾么?不能。我碰巧不是著名的年輕搖滾樂手,當時說過何等的蠢話都沒有人記住,也不會被別人引用。難道不是僅此而已?而現在,我正置身于那個“無從想象”的世界。如此一想,便覺得有點好笑。置身于此的我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連我自己都揣摩不透。但似乎不必虛張聲勢地視為重大問題。對于我來說(對其他人恐怕也一樣),這是首次體驗到年齡的增長,也是首次體味到由此帶來的情感。倘若從前歷練過,哪怕僅僅一次,也多少能明了各種各樣的事情。而首次經歷就不那么簡單了。我唯有將細微的判斷暫且留待后日,先將眼前的東西照單全收,姑且與它一同生存下去,就好比對待天空、云朵和河流的態(tài)度。這些東西中無疑有某種滑稽可笑的成分,而根據心境的變化,它們未必一文不值。前面說過,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工作領域里,和別人交手競爭一決雌雄,不是我追求的活法。聽上去好像在大談特談無聊的大話,但正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人,這世間方是世間。別人自有別人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這樣的差異產生了細微的分歧,數個分歧組合起來,就可能發(fā)展成大的誤會,讓人受到無緣無故的非難。遭到誤解、受到非難絕非愉快的事,還可能使心靈受到深重的創(chuàng)傷。這也是痛苦的體驗。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認識到,這樣的苦痛和創(chuàng)傷在人生中其實很有必要。仔細想一想,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就我而言,便是能堅持寫小說。能在同一道風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東西、選擇不同于他人的語句,才能不斷寫出屬于自己的故事來。甚至還產生了一種罕見的狀況:為數絕不算少的人把它拿在手中閱讀。我就是我,不是別人,這是我的一份重要的資產。心靈所受的傷,便是人為了這種自立性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我基本是如此思考,并依循著這樣的思考度過人生。就結果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我也許是主動地追求孤絕。對于從事我這種職業(yè)的人來說,盡管有程度上的差異,這卻是無法繞道回避的必經之路。這種孤絕之感會像不時從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覺中腐蝕人的心靈,將之溶化。這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保護人的心靈,也細微卻不間歇地損傷心靈的內壁。這種危險,我們大概有所體味,心知肚明。唯其如此,我才必須不斷地物理性地運動身體,有時甚至窮盡體力,來排除身體內部負荷的孤絕感。說是刻意而為,不如說是憑著直覺行事。讓我說得更具體一點。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至少我看來是如此)的非難時,或是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事與愿違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跑長于平日的距離,讓肉體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認識自己是個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這一點。而且跑的距離長于平日,便是強化了自己的肉體,哪怕只是一點點。發(fā)怒的話,就將那份怒氣沖著自己發(fā)好了。感到懊惱的話,就用那份懊惱來磨煉自己好了。我就是如此思考的。能夠默默吞咽下去的東西,就一星不剩地吞咽進體內,在小說這一容器中盡力改變它的姿態(tài)和形狀,將它當作故事的一部分釋放出去。我努力做到這一點。我并不認為這樣一種性格討人喜愛,恐怕有極少人賞識,卻難得討大眾歡喜。對于這樣一個缺乏合作性的人,一遇上事情就想獨自躲進壁櫥里的人,有誰會抱有好感呢?一個職業(yè)小說家討人喜愛這種事,難道真有可能么?我不得而知�;蛟S在世界某個地方有,但恐怕很難推而廣之。至少我很難想象自己作為小說家成年累月地不斷寫小說,同時私下里又能招人喜愛。被人嫌惡、憎恨和輕蔑似乎倒是更自然的事情。我也不打算說如果是這樣,我反而感到放心。即便是我,也沒有賞玩他人的嫌惡的愛好。那是另外的事,還是來談談跑步吧。不管怎樣,我再次恢復了“跑步生活”。我相當認真地開始跑步,時至今日,又相當扎實地在跑步。這對年近花甲的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不甚明白。想必有什么意義吧,也許并非大不了的事情,并非大不了的分量,但此時此刻,只管埋頭跑步即可。意義嘛,留待日后重新思考也為時不晚。以后重新思考是我的特長,這特長隨著歲月流逝而愈加洗練。穿上跑鞋,在臉上和頸部抹足防曬霜,調節(jié)好手表,來到路邊,然后開始跑步。臉頰迎著迎面而來的信風,仰頭遙望將兩條腿齊齊并攏橫空飛去的白鷺,傾聽令人回味無窮的滿匙愛樂隊的歌曲。比賽的紀錄不見提高,但也無可奈何。跑步時,忽然浮想聯翩。我已經到了一定的年紀,時間自會拿走它那份額度,怨不得任何人。這就是游戲規(guī)則,就如同河水向著大海源源不斷地流去一樣。只能把自己這種形象當作自然光景的一部分,原封不動地接受。這也許不是令人愉快的事,從中發(fā)現的或許也非值得欣喜若狂的東西。不過,這難道不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嗎?至此為止的人生,我好歹也大致(即便不能說是充分)享受了其中的樂趣。此話并非自夸(誰又能拿這種事情自夸呢):我的腦子并不怎么好使。我是那種通過有血有肉的身體,通過伸手可觸的材料才能明確認識事物的人。不論做什么,只有將其轉換成肉眼可見的形態(tài),我才能領會。說我是知識分子,不如說是一個物質結構的人。誠然,我也有些許理解力,大概有。如果連一絲一毫也沒有,恐怕怎么也寫不出小說來。然而我不是以在腦子里構建理論和邏輯為生的類型,也不是以思辨為燃料向前行進的類型,毋寧說是給身體現實的負荷,讓肌肉發(fā)出呻吟(某些時候是悲鳴)來提升理解的深度,才勉強心領神會的類型。毋庸贅言,這樣拾階而上、循序漸進地得出結論,勢必花費時間,也需花費精力。如果費時過多,待到終于心領神會,恐怕已為時太晚,時過境遷。然而這也無可奈何。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想就河流作一番思考,還想就云朵作一番思考,然而心中卻是空空。我在自制的小巧玲瓏的空白之中、在親切美好的沉默之中,一味地跑個不休。這是相當快意的事情,哪還能管別人如何言說?
|
若本书不能下载,请微信扫描右下角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别院书香”,书友将给您分享本书。 若下载压缩包有密码,同样扫码关注,回复“解压密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