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培根隨筆集


作者:培根,曹明倫      整理日期:2015-11-05 10:59:22

◆英國隨筆的開山之作,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格言警句層出不窮,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
  ◆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yōu)良讀物指南》推薦書目。
  ◆《培根隨筆》談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隋、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論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見解!镔徺I此書的讀者還喜歡:汪國真精選集顧城精選集徐志摩情書集我們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長玻璃腳的女孩安妮日記納尼亞傳奇全集 ★精品套裝推薦:蕭紅全集(布面精裝,全五卷)反烏托邦三部曲(三冊)魯迅小說散文雜文全集(全四卷)民國風流:重溫大師經典(五冊)最受歡迎的港臺名家美文(五冊)最有影響的世界文學經典(五冊)★更多關注:世界文學經典:用最寶貴的時間,讀最有價值的書
本書簡介:
  包羅萬象的哲學經典,跨越四個世紀,睿智璀璨如初,中英對照名家全譯本。本書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隨筆集。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的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四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作品有《新工具》《學術的進步》《新大西島》等。
  目錄:
  譯序
  培根隨筆集
  一論真理
  二論死亡
  三談宗教之統(tǒng)一
  四論復仇
  五談厄運
  六論偽裝與掩飾
  七談父母與子女
  八談結婚與獨身
  九論嫉妒
  十論愛情
  十一論高位
  十二說膽大
  十三論善與性善譯序
  培根隨筆集
  一論真理
  二論死亡
  三談宗教之統(tǒng)一
  四論復仇
  五談厄運
  六論偽裝與掩飾
  七談父母與子女
  八談結婚與獨身
  九論嫉妒
  十論愛情
  十一論高位
  十二說膽大
  十三論善與性善
  十四談貴族
  十五論叛亂與騷動
  十六談無神論
  十七說迷信
  十八論遠游
  十九論帝王
  二十論進言與納諫
  二十一說時機
  二十二論狡詐
  二十三談利己之聰明
  二十四談革新
  二十五談求速
  二十六談貌似聰明
  二十七論友誼
  二十八談消費
  二十九論國家之真正強盛
  三十談養(yǎng)生之道
  三十一說疑心
  三十二談辭令
  三十三談殖民地
  三十四論財富
  三十五論預言
  三十六論野心
  三十七談假面劇和比武會
  三十八說人之本性
  三十九談習慣和教育
  四十談走運
  四十一論有息借貸
  四十二論青年與老年
  四十三論美
  四十四論殘疾
  四十五說建房
  四十六說園林
  四十七說洽談
  四十八談門客與朋友
  四十九談求情說項
  五十談讀書
  五十一論黨派
  五十二談禮節(jié)與俗套
  五十三談贊譽
  五十四論虛榮
  五十五談榮譽和名聲
  五十六論法官的職責
  五十七談憤怒
  五十八談世事之變遷Bacon’sEssays
  1OfTurth
  2OfDeath
  3OfUnityinReligion
  4OfRevenge
  5OfAdversity
  6OfSimulationandDissimulation
  7OfParentsandChildren
  8OfMarriageandSingleLife
  9OfEnvy
  1OfLove
  11OfGreatPlace
  12OfBoldness
  13OfGoodness&GoodnessofNature
  14OfNobility
  15OfSeditionsandTroubles
  16OfAtheism
  17OfSuperstition
  18OfTravel
  19OfEmpire
  2OfCounsel
  21OfDelays
  22OfCunning
  23OfWisdomforaMan’sSelf
  24OfInnovations
  25OfDispatch
  26OfSeemingWise
  27OfFriendship
  28OfExpense
  29OftheTrueGreatnessofKingdomsandEstates
  3OfRegimentofHealth
  31OfSuspicion
  32OfDiscourse
  33OfPlantations
  34OfRiches
  35OfProphecies
  36OfAmbition
  37OfMasquesandTriumphs
  38OfNatureinMan
  39OfCustomandEducation
  4OfFortune
  41OfUsury
  42OfYouthandAge
  43OfBeauty
  44OfDeformity
  45OfBuilding
  46OfGardens
  47OfNegotiating
  48OfFollowersandFriends
  49OfSuitors
  5OfStudies
  51OfFaction
  52OfCeremoniesandRespects
  53OfPraise
  54OfVainglory
  55OfHonorandReputation
  56OfJudicature
  57OfAnger
  58OfVicissitudeofThings前言譯序(節(jié)選)
  一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是英國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于一五六一年一月出生在倫敦一個官僚家庭,十二歲時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十五歲時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到巴黎供職,一五七九年因父親病故而辭職回國,同年入格雷律師學院(Gray?sInn)攻讀法學,一五八二年獲得律師資格,從此步入浩瀚的學海和坎坷的仕途。培根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仕途屢屢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繼位(1603)后他才開始走運,一六三年受封為爵士,一六四年被任命為皇家法律顧問。一六七年出任首席檢察官助理,一六一三年升為首席檢察官,一六一七年入內閣成為掌璽大臣,一六一八年當上大法官并被封為男爵,一六二年又被封為子爵。一六二一年,身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賄,他認罪下野,從此脫離官場,居家著述,一六二六年在一次冷凍防腐的科學實驗中受寒罹病,于同年四月去世。
  二譯序(節(jié)選)
  一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是英國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于一五六一年一月出生在倫敦一個官僚家庭,十二歲時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十五歲時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到巴黎供職,一五七九年因父親病故而辭職回國,同年入格雷律師學院(Gray?sInn)攻讀法學,一五八二年獲得律師資格,從此步入浩瀚的學海和坎坷的仕途。培根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仕途屢屢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繼位(1603)后他才開始走運,一六三年受封為爵士,一六四年被任命為皇家法律顧問。一六七年出任首席檢察官助理,一六一三年升為首席檢察官,一六一七年入內閣成為掌璽大臣,一六一八年當上大法官并被封為男爵,一六二年又被封為子爵。一六二一年,身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賄,他認罪下野,從此脫離官場,居家著述,一六二六年在一次冷凍防腐的科學實驗中受寒罹病,于同年四月去世。
  二
  雖說培根大半生都在官場沉浮,但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開始了他終生未輟的哲學思考和文學寫作。他才華出眾且雄心勃勃,立志要對人類知識全部加以重構,為此他計劃寫一套巨著,總書名為《大復興》(InstauratioMagna)。培根只完成了這一計劃的兩個部分。**部分是兩卷本的《學術之進步》(TheAdvancementofLearning,1605),書中抨擊了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論證了知識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類知識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狀以及補救的方法;該書的拉丁文版擴大成九卷,書名為《論知識的價值和發(fā)展》(DeDignitateetAugmentisScientarum,1623)。《大復興》之第二部分是單卷本的《新工具》(NovumOrganum,1620),這是培根*重要的哲學著作,在近代哲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培根于一六二二年出版的《自然及實驗史》(HistoriaNaturalisetExperimentalis)可被視為《大復興》第三部分的序章。除此之外,培根的主要著作還有《論古人的智慧》(DeSapientiaVeterum,1609)和《新大西島》(NewAtlantis,1627)等等。
  三
  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培根隨筆集》(Essays)。這本書一五九七年初版時只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三十一年后的一六五七年,有一個Rawley版將培根的未完稿《論謠言》(OfFame)作為第五十九篇收入其《培根隨筆集》,但由于該篇只有“啟承”尚無“轉合”,故后來的通行本仍多以五十八篇為標準!杜喔S筆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之見!杜喔S筆集》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讀者,讀《培根隨筆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培根隨筆集》里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jié)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雪萊
  培根是近代歸納法的創(chuàng)始人,又是對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所以盡管他的哲學有許多地方欠圓滿,他仍舊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伯特蘭·羅素
  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在我們看來。這是培根的特色。
  ——黑格爾
  培根是寫作隨筆的高手,文章不受個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脫的格調。他與讀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聯(lián)系超過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從來都不是抽象的,而永遠是具體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jié)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雪萊
  培根是近代歸納法的創(chuàng)始人,又是對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所以盡管他的哲學有許多地方欠圓滿,他仍舊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伯特蘭·羅素
  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在我們看來。這是培根的特色。
  ——黑格爾
  培根是寫作隨筆的高手,文章不受個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脫的格調。他與讀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聯(lián)系超過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從來都不是抽象的,而永遠是具體的活的東西。他的隨筆,篇篇言簡意賅,富于變化,每次捧讀,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文章中充滿靈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xiàn)代人實用智慧的豐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來改造世界。
  ——魯賓斯坦二論死亡
  成人畏懼死亡猶如兒童怕進黑暗;兒童對黑暗之天然懼怕因妄言傳聞而增長,成人對死亡之畏怯恐懼亦復如此。無可否認,對死亡凝神沉思,視其為罪孽之報應或天國之通途,實乃圣潔虔誠之舉;而對死亡心生畏怯,視其為應向自然交納的貢物,則屬懦弱愚陋之態(tài)。不過在虔誠的沉思中偶爾亦有虛妄和迷信混雜。在某些天主教修士的禁欲書中可讀到這樣的文字:人當自忖,思一指被壓或被拶痛當如何,進而想死亡將使全身腐爛分解,此痛又當如何。其實死上千遭也不及一肢受刑之痛,蓋維系生命之*重要器官并非人體*敏感的部位。故那位僅以哲學家和正常人身份立言的先哲所言極是:伴隨死亡而來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語出塞內加所著《道德書簡》第二十四篇。呻吟與痙攣、面目之變色、親友之哀悼、喪服與葬禮,諸如此類的場面都顯出死亡之可怖。但應注意的是,人類的種種激情并非脆弱得不足以克服并壓倒對死亡的恐懼;而既然人有這么多可戰(zhàn)勝死亡的隨從,那死亡就并非如此可怕的敵人。復仇之心可征服死亡,愛戀之心會蔑視死亡,榮譽之心會渴求死亡,悲痛之心會撲向死亡,連恐懼之心亦會預期死亡;而且我們還讀到,在羅馬皇帝奧托伏劍之后,哀憐之心(這種*脆弱的感情)使許多士兵也自戕而斃事見塔西佗所著《歷史》第二卷第四十九章。,他們的死純然是出于對其君王的同情和耿耿忠心。此外塞內加還補充了苛求之心和厭倦之心,他說:思及長年累月勞于一事之單調,欲撒手棄世的不啻勇者和悲者,尚有厭膩了無聊的人。見塞內加《道德書簡》第七十七篇。即使一個人并不勇敢亦非不幸,可他僅為厭倦沒完沒了地做同一事情也會輕生。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羅馬帝國那些愷撒們面對死亡是如何面不改色,因為他們在生命的*后一瞬仍顯得依然故我。奧古斯都彌留時還在贊美其皇后,“永別了,莉維亞,勿忘我倆婚后共度的時光”;提比略危篤之際仍掩飾其病情,如塔西佗所言:“他體力已耗盡,但奸詐猶存”;韋斯帕薌韋斯帕薌(Vespasian),羅馬皇帝(在位期69—79)。大限臨頭時兀自坐在凳子上戲言:“看來我正在變成神”;伽爾巴的臨終遺言是“你們砍吧,倘若這有益于羅馬人民”,一邊喊一邊引頸就戮;關于以上諸位羅馬皇帝死狀之記述,可參閱蘇維托尼烏斯(Suetonius)的《羅馬十二帝王傳》(張竹明等譯,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版)。塞維魯行將易簀時照舊發(fā)號施令:“若還有什么我該做之事,速速取來!标P于塞維魯之死的記述可見狄奧·卡西烏斯(DioCassius)的《羅馬史》第六十七章。此類視死如歸之例,不一而足。毫無疑問,斯多葛學派那些哲學家為死亡的開價太高,而由于他們對死亡籌備過甚,遂使其顯得更為可怕。尤維納利斯古羅馬諷刺詩人,著有《諷刺詩》第五卷。說得較好,他認為生命之終結乃自然的一種恩惠。死之尋常猶如生之天然,不過在幼童眼里,出生與死亡也許都同樣會引起痛苦。在執(zhí)著追求中犧牲者之不覺死亡對死而不覺之描述見于中世紀意大利詩人阿里奧斯托的長篇傳奇詩《瘋狂的羅蘭》。就如同在浴血鏖戰(zhàn)中受創(chuàng)者之暫時不覺傷痛;由此可見,于堅定執(zhí)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死亡之痛苦的確可以避免;但尤其是要相信,*美的圣歌乃一個人實現(xiàn)其高尚目標和期望之后所唱的那首,“主啊,現(xiàn)在請讓你的仆人安然離世”。死亡尚可開啟名望之門并消除妒忌之心,因“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會受人愛戴”語出賀拉斯《書札》第二卷**首第十四行。。
  三談宗教之統(tǒng)一
  宗教是維系人類社會的主要紐帶,故保持其自身的真正統(tǒng)一是件幸事。對異教徒而言,關于宗教的爭論和分歧乃聞所未聞之惡行。其原因是異教徒的宗教更在于儀式典禮,而非在于某種永恒不變的信仰。因為他們的神學宗師都是些詩人指古代希臘羅馬之宗教多以詩人筆下的諸神為崇拜對象。,所以不難想像他們崇奉的是何等宗教。但那位真正的上帝自有其特性,即他是一個“好忌妒的上帝”語出《舊約·出埃及記》第二十章第二至五節(jié)中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訓示:“吾乃耶和華汝等之上帝……爾輩除我之外不可再奉他神……吾乃好忌妒的上帝!;因此對他的崇拜和信仰既容不得龍蛇混雜亦容不得分一杯羹。鑒于此,筆者得簡單談談教會的統(tǒng)一,談談何為統(tǒng)一之好處,何為統(tǒng)一之限界,以及何為統(tǒng)一之手段。
  ......
  至于統(tǒng)一對教內會眾的好處,那就是包含無限神恩的和平;和平可樹立信仰,和平可喚起愛心,教會表面的和平可升華成人們內心深處的和平,從而使人把炮制和翻閱爭辯之作的工夫用來撰寫和披覽修行積善的華章。
  ……





上一本:荒廢集 下一本:魚麗之宴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培根隨筆集的作者是培根,曹明倫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