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通俗藝術的形式介紹韓信點兵、蘇武牧羊、李白沽酒等40余個中國古算名題;以題說法,講解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一些教學方法,如更相減損法、出入相補法、大衍求一術等;依法傳知,敘述這些算法的歷史背景和實際應用,并對相關的中算典籍、著名數(shù)學家的生平及其貢獻給了簡要介紹。詩書畫文結合,趣味濃厚,對中學、大學師生和數(shù)學愛好者有啟迪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郁祖權,中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1937年生,安徽省天長市人。曾任屯溪第一中數(shù)學教研組組長、副校長,徽州師范?茖W校副校長,安徽省中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出版著作有《新編平面變式思維》、《珠算撞十數(shù)新編》、《高中數(shù)學變式思維》等。發(fā)表論文有《中國補除的理論和實 目錄: 總序 前言 1蘇武牧羊 為什么規(guī)定十九年七閏 祖沖之的貢獻 2粒米求程 積黍起度 3排魚求數(shù) 我國古代的計量制度 4三藏取經 數(shù)的傳說 5洛書釋數(shù) 楊輝和他的縱橫圖 6竿索求長 “九九表”自薦的故事總序 前言 1蘇武牧羊 為什么規(guī)定十九年七閏 祖沖之的貢獻 2粒米求程 積黍起度 3排魚求數(shù) 我國古代的計量制度 4三藏取經 數(shù)的傳說 5洛書釋數(shù) 楊輝和他的縱橫圖 6竿索求長 “九九表”自薦的故事 籌算和珠算 7方田求積 《九章算術》 8鳧雁相逢 劉徽——中國第一代知名數(shù)學家 9書生分卷 胡術五、黃澍尋訪程大位故居 10以碗知僧 珠算一代宗師——程大位 11五渠灌水 更相減損術 12三女歸寧 最小公倍數(shù) 13環(huán)山相會 從“三女歸寧”到“環(huán)山相會” 五星同會 14三兵巡營 求周期 15船缸均載 怎樣開平方 怎樣記(a+b)n的公式 16圓田求積 劉徽割圓 17系羊問索 珠算寶典——《算法統(tǒng)宗》 18推車問里 祖沖之的“約率”和“密率” 連分數(shù) 19僧分饅頭 “生金蛋的母雞”——“今有術”簡介 20客去忘衣 反比例和連比例 21互易推本 22誦課倍增 吳敬與《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23三等賠償 衰分術簡介 24浮屠增級 我國最早的數(shù)學選技賽 35李白沽酒 遞推公式an+1=can+d的應用 26群羊逐草 一次假設法 27隔墻分銀 盈不足術簡介 28蒲莞同高 二次假設法 29雙鼠穿垣 盈不足術的應用與探究 30雉兔同籠 我國古代的方程理論 31物不知數(shù) 從“物不知數(shù)”談起 《孫子算經》 32古算摘奇 二談“物不知數(shù)” 33韓信點兵 孫子定理 34三偷盜米 “大衍求一術”淺說 35百雞問題 時日醇勤奮治學 陳景潤解“百雞問題” 36獐兔鼠歌 更相減損法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37三翁垂釣 五猴分桃 馬克思解不定方程 38戲放風箏 劉徽、趙爽證勾股定理 39葭生中央 毆幾里得證勾股定理 40竹折抵地 《張丘建算經》 41三斜求積 秦九韶三斜求積與海倫公式 43窺望海島 劉徽的重差法 43望敵遠近 用矩之道 44臨臺測水 丈量步車 45遙度圓坡 王守義和《數(shù)書九章新釋》 參考文獻1蘇武牧羊 為什么規(guī)定十九年七閏 中國古算解趣 蘇武是西漢的使者,在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并多方威脅誘降,始終堅貞不屜,大義凜然。后被流放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生活非常艱苦,不知過了多少年月,只記得天上月亮整整圓了235次,問蘇武流放了多少年? 這是一個簡單的小學數(shù)學題,用算式表示就是 235÷12=19……7 本題不能答為十九年零七個月。因為根據(jù)中國農歷十九年應有七個閏月,所以蘇武在北海流放了十九年,直到匈奴與漢朝和好才遣送回國。 古往今來為什么規(guī)定十九年七閏 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千百年來匯集了幾十代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的智慧和心血。 大家知道,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需的日數(shù)為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所需的日數(shù)為一月。通常認為一年是360天,一月是30天,這樣一年共有360÷30=12個月。其實這是很不精確的數(shù)據(jù)。 我國對歷法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根據(jù)長期觀測的數(shù)據(jù),定一年為3651/4天,一月為29499/940天。依據(jù)這個結果頒布了統(tǒng)一的歷法,叫顓頊歷(顓頊,zhuanxu是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領袖,號高陽氏。實際上顓頊歷在周朝末年已經制定,秦朝統(tǒng)一施行)。這樣一年應有 3654/1/29499/940=343335/27759=127/19(1-1) 個月。這個結果告訴我們,蘇武在匈奴235個月恰好是19年。 智慧之光祖沖之的貢獻 十九年七閏在我國使用了近兩千年,隨著觀測精度的提高,發(fā)覺不夠精確。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在1500年前就提出“以舊章法,十九歲七閏,閏數(shù)為多,經二百年輒差一是,節(jié)閏既移,則應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