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書店印象 作者:華琳 南京是一座秀美的城市,元宵夫子廟人頭攢動,秦淮河岸邊燈影婆娑,讓人不由憶起當年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作同名美文《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佳話;還讓人想起明清交替之際陳子龍、錢謙益、侯方域、冒辟疆、柳如是、李香君等才子佳人的明麗往事。和友人周末驅(qū)單車去東郊鐘山景區(qū),從長長的陡坡上急沖下來,聽風聲在耳邊回響,一側是堅實厚重的古城墻,窄窄的另一側就是山谷之底,遠處是錯落成行的茂密叢林,和掩映在其中的不高不低的紫金山,路上人很少,夏日可以聽到蟬鳴,讓你想起王維“鳥鳴山更幽”的佳句來。而到11月下旬,正是“棲霞山上楓如醉”的好時節(jié),紅葉漫山,更有南朝時的摩崖石刻,讓人不由得發(fā)思古之幽情,涌出許多感喟。南京還有太多好玩兒的去處,但是已經(jīng)離題太遠,就此打住。但是我僅僅是想說明,南京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積淀和人文底蘊的城市,而它書店數(shù)量之密集,質(zhì)量之上乘,真的也讓人嘆為觀止。 南京最好的書店,當屬廣州路上的先鋒書店,先鋒書店幾經(jīng)變遷,最初似乎是在南大廣州路門的西側,現(xiàn)在搬到了南大廣州路門的東側。先鋒書店的老板大概可以歸為儒商的行列,在先鋒看書,常常會和在北京時候的風入松、國林風等書店類比。不久前回南京還抽空在先鋒坐了一個半小時,經(jīng)過8 月份的裝修擴容之后,先鋒很是寬敞,而且設計的很具有一些古典主義情懷。這里的書非常全,人文社會科學的書,法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哲學,以及三聯(lián)、上海三聯(lián)、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的經(jīng)典名篇都是有的。同時這里新書上架速度非?,常常是8 月份出版社出的新書,這里9 月或10月就可以上架。而且據(jù)說先鋒書店進書每每咨詢南大文科教授們的意見建議,只要學術性思想性強,哪怕再曲高和寡,同樣會進,哪怕是進兩三本。這個書店看來面對的并不是社會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比方說你在這里找不到任何一本關于烹調(diào)或織毛衣的書。你可以獨倚在先鋒書店的長沙發(fā)上,品一杯香茗,靜靜的看書;也可以認真的在這里做筆記,書店的員工和老板都很有禮貌,從不會打斷你的思路,也從不會下逐客令。先后游歷了全國不少大中城市,發(fā)現(xiàn)先鋒書店這樣的規(guī)模和品位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其實這家書店摸透了讀書人的心理,比如說,盡管我上學時候到先鋒騎自行車也就一刻鐘的路程,但是我從未用這種方法在先鋒讀完任何一本專業(yè)學術著作,因為作為喜歡讀書的人,如果我在先鋒看了幾次的書,會感到“愛不釋手”,那么手既然放不下這本書,當然也就慨然將其買下了。所以說先鋒在南京的讀書人中有著極好的口碑。 在南京的最后一段日子自己有一段比較難得的空閑時間,于是每隔一兩天就去先鋒轉(zhuǎn)一圈,不見得是去買書,而是去坐一坐,她每天早晨9 點開門,晚上10點打烊,這里每天坐著不算太少的人,偶爾會有人買書。這里像一面鏡子,透視出中國社會科學界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學術思想界的實時動態(tài),而不僅僅局限于法學。所以先鋒給我的啟發(fā)更多的是思想而不是學術。比如說行政法的書籍,英國美國法國等外國行政法的大部頭著作我還是要買回去看,作為學習作為資料。在這里我讀的更多的是學者的思想學術隨筆,如余杰的《想飛的翅膀》、《鐵屋里的吶喊》孔慶東的《47樓207 》、《空山瘋語》;如汪丁丁的《走向林中空地》、如朱學勤《思想史上的失蹤者》;以及陳平原、葛劍雄、周振鶴等人的書話;遼寧大學出版社的《學術思想評論》叢刊,楊玉圣的《書的學術批評》,汪暉、陳來、劉東、張異賓、李零、梁治平等一套《第三代學人自選集》等等。應當承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yè)視角和讀書偏好,在知識的無邊海洋里我們有時候確實應當收束自己的過于宏大或散漫的讀書心性。但是我覺得在先鋒讀這些書,這些書嚴格的講都是一類書,同時又不應屬于哪一個專業(yè),自己從中還是有不少啟示和感悟。而這些書也或多或少影響和改變了自己今天寫作的文風和論證的視角。 現(xiàn)在居住在上海,也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不少還頗具品位的書店,有一兩個書店和南京先鋒的風格有些相像,但是布局顯得過于緊湊,讓人幾乎無轉(zhuǎn)身之地,可能和上海地價的昂貴有關。說到品茗讀書之趣,就更是非分之想了。所以南京的書店讓許多人說起來都悠然神往,漢口路上除了先鋒書店之外,專業(yè)的法律書店就有三四家,還有江蘇高教書店等,可謂星羅棋布。南京最著名的商業(yè)街湖南路上,書店也有一二十家,最火爆的是湖南路新華書店,四層樓,是一個綜合性的書店,布局很寬敞很愜意,每層都有長凳可供閑坐(就是凳子太少),人文社會科學的書在一層,文學書在四層,數(shù)量和質(zhì)量也屬上乘,比先鋒稍微遜色一點的是,那些只有一兩個會買的書這里不大進,這個書店可以說兼顧了社會各界讀書買書的需求,因而在南京已經(jīng)隱隱可以和新街口的南京市新華書店分庭抗禮湖南路上曾經(jīng)有一個三聯(lián)書店,在大約兩年前獨領風騷,但是隨著湖南路新華書店的崛起,馬路對過的三聯(lián)漸漸衰落,現(xiàn)在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湖南路上還有江蘇最大的外文書店——江蘇省外文書店,還有中國大百科出版社的大百科書店,以及專門賣人文特別是思想類圖書的常青藤書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路上的圖書發(fā)行大廈,里面的一層和二層匯集著二十多個江蘇各出版社的發(fā)行門市,隔成一塊一塊,在這里你經(jīng)常可以淘到該出版社多年之前出版的好書,而且由于是三五年前甚至更久的版本,從現(xiàn)在看價錢也十分便宜,且可以享受折扣。湖南路和中山北路的交叉口拐角處還有一個南京書店,風格更為大眾化一些。我當時居住在湖南路背后的一條小巷里,步行到湖南路新華書店只需七八分鐘,吃完晚飯,湖南路夜市燈火如織,在書店里閑坐翻書,也感到十分的愜意。 南京書店的第三個密集區(qū)就是南京的商業(yè)中心新街口。這里的書店但是總體來說更大眾化一些,首屈一指的就是南京市新華書店,這里大概是四層,各個層次各個學科的書應有盡有,但它是以規(guī)模取勝,過于專業(yè)過于艱深的學術書籍,先鋒會有,但是這里未必會有。然后在中山東路上還有南京市外文書店、高校教育書店、以及一個很專業(yè)的很出色的經(jīng)濟書店,似乎是在中山東路和太平南路交叉口有一個專門銷售中國古代文史哲研究傳統(tǒng)學術著作的國學研究書店(書店名稱忘記了)。 所以說南京的書店有三個密集區(qū),第一個就是漢口路,她的繁盛依托著南大的萬名學子,南大人文學科之強還是建國前中央大學的底子,眾多的教授、博士、碩士和更多的學士,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漢口路的繁盛與南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第二個密集區(qū)就是湖南路,它由于是精品商業(yè)街,每天的日流量很大,因而購書去書店瀏覽休息的人也很多,再者這附近還有不少不大不小的高校(所謂新模范馬路七校一個十分松散的聯(lián)合體)如南京鐵道醫(yī)學院(現(xiàn)為東南大學醫(yī)學院)、南京郵電學院、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化工大學、南京經(jīng)濟學院等。這些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對書店人氣的火爆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三個密集區(qū)就是新街口,商業(yè)中心的位置,車水馬龍的人群保證了書店的興旺。 同時南京的書店除了這三個密集區(qū)之外,還有分散在市內(nèi)的許多不起眼的優(yōu)秀書店或特色書店,如新街口向南行不遠的江蘇古籍書店,這里有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物美價廉的好書;如南師大后門處一個專門賣京版人文社科學術書籍的書店,如北大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東方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等,而且上架也非常快;以及湖南路附近百子亭的江蘇省新華書店總店,東方文化書店等。真是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應該講南京讀書的氛圍是非常好的,而且最妙的是南京城并不大,以我當時居住的玄武門為圓心的話,那么所有上述書店都坐落在半徑為三公里的圓的內(nèi)部。上述三個書店密集區(qū),自己生活在湖南路地帶,各書店步行都在十分鐘之內(nèi)的路程;漢口路地帶的書店,不過騎車十分鐘左右的路程;即使新街口地帶的書店也不過騎車一刻鐘到二十分鐘之間的路程了。這樣方便的讀書和購書條件,在全國也是罕見的。京滬兩地總體來講書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應該超過南京,但是城市太大,尋覓一本書并不像南京那么快速便捷。在南京你可以花一下午時間為了買一本書找遍南京的主要書店,但是在北京上海,事實上很難做到這一點。應該講南京的書店定位各有特色,但是我常常困惑于先鋒書店這樣的經(jīng)營模式,但是她的規(guī)模還在不斷擴張,同時不久前回南京,南京的書店還在不斷增多,說明書店的經(jīng)濟運作也是成功的,不然不會有更多的人在此處投資。也許南京大大小小書店的背后,和城市的人文氛圍、歷史情懷都有著密切的相關。如果有時間,我過一陣子會繼續(xù)寫《南京的圖書館》、《南京的書攤》、《在南京租書》等系列文章,并不是為了發(fā)表或什么,只不過希望把自己的一點讀書情懷和感悟,和大家交流共享,也希望大家能夠講述一些自己和書之間的有趣故事。而我這篇瑣記,也就權作引玉之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