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日本大和尚一休


作者:苗欣宇     整理日期:2014-11-19 12:26:34

許多人都保留著關于動畫片《聰明的一休》的童年記憶,本書所寫的一休宗純即“一休”在歷史上的原型。真實的一休一生十分傳奇。在精神上他大智大愛、被師父贊譽到達了“羅漢境界”,然而他卻特立獨行,視諸多清規(guī)戒律于無物,一生醉酒狂歌,狎妓作樂,被稱為“狂僧”“淫僧”“日本三大奇僧”等等。一休還是個著名詩人,留下詩作近千首。日本小說家川端康成在獲諾貝爾文學獎后致演說辭時,用了很大篇幅提及過他,可見一休是極具影響力的。他是傳奇,他是日本的“倉央嘉措”,他的一生,值得我們?nèi)チ私、去拜讀。
  一休的身上至今仍存有許多謎,他傳奇的一生是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但成書很少。作者苗欣宇皈依佛教的身份,使得他定會比其他人更懂得僧人一休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深入人物身世背景,試著解開他的身世之謎,狂淫之謎,愛情之謎等等,從多角度為讀者還原了一個更接近真實的一休。且作者文字功底深厚,他對人物、對歷史的解析,讀起來完全沒有研究感的枯燥,文字鮮活、幽默、理性中帶著感性,所以這是一本不同于傳統(tǒng)的、獨特有趣的、深刻卻好讀的傳記。
  傳記后面還附有一休的詩選,精選自《狂云集》《狂云詩集》及詩作“補遺”,這些有代表性的詩作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認知一休。
  作者對一休獨到的全面的解密,一休傳記后附詩選的編排,在目前圖書市場上堪屬獨一無二。
  苗欣宇非常善于從歷史中挖掘傳奇人物,視角犀利,思維縝密,他所寫的《倉央嘉措詩傳》與本書《日本大和尚一休》屬同類書,前者出版后銷售突破100萬冊,好評如潮。
  作者簡介:
  苗欣宇,1976年生于長春,自由寫作,有各類文體百萬字散見于各類報刊,并參與編著、編譯圖書多種。2005年皈依佛教,后主要撰寫與佛教有關的歷史、文化方面的文字,著有佛教懸疑小說《觀世音密碼》,與梁璐璐合著《傳世唐卡》等。與馬輝合著的《倉央嘉措詩傳》銷售突破百萬冊,好評如潮。
  目錄:
  序001
  第一章乾坤風月總是劍:一休的身世之謎001
  第一節(jié)滿庭愁淚灑塵埃:日本南北朝和一休的父親003
  1源平爭鋒004
  2北條氏興起與“兩統(tǒng)迭立”012
  3南北朝紛爭016
  4南北朝統(tǒng)一與足利家族022
  第二節(jié)地老天荒百草枯:藤原家族和一休的母親028
  1藤原氏興起029
  2藤原氏的攝關政治033
  3藤原氏的輝煌036
  4藤原氏的衰落039
  5日野家族042
  6第五種說法046
  序001
  第一章乾坤風月總是劍:一休的身世之謎001
  第一節(jié)滿庭愁淚灑塵埃:日本南北朝和一休的父親003
  1源平爭鋒004
  2北條氏興起與“兩統(tǒng)迭立”012
  3南北朝紛爭016
  4南北朝統(tǒng)一與足利家族022
  第二節(jié)地老天荒百草枯:藤原家族和一休的母親028
  1藤原氏興起029
  2藤原氏的攝關政治033
  3藤原氏的輝煌036
  4藤原氏的衰落039
  5日野家族042
  6第五種說法046
  第二章佯歌爛醉我風狂:一休的“狂”“淫”之謎049
  第一節(jié)眾生顛倒幾時休:不斷跑偏的日本佛教051
  1佛教東傳051
  2武士和禪宗互相亮燈056
  第二節(jié)昨日俗人今日僧:一休的青年時代064
  1早年的四位師父065
  2一休“自殺”真相071
  3一休的開悟075
  4“一休”名字的由來080
  第三節(jié)狂云面前誰說禪:一休的狂僧真相084
  1華叟的拴驢樁子084
  2精神印可狀091
  3禪宗衣缽096
  4狂僧面目103
  5狂僧真相109
  第四節(jié)淫詩詩客色何淫:一休的淫僧本心116
  1一休的“情人”們117
  2晚年伴侶盲女森124
  3一休的感情生活132
  第三章詩客風流常寂寞:一休的漢詩成就139
  第一節(jié)沉吟小艷一章詩:日本漢詩簡史141
  1邯鄲學步的“王朝時期”141
  2“江戶時期”和“明治維新后時期”149
  3受容與日本漢詩的創(chuàng)作水平152
  第二節(jié)南山云起北山雨:五山漢詩161
  1五山和一山一寧161
  2五山漢詩的文學成就168
  第三節(jié)言中有味孰能嘗:一休漢詩解讀177
  1一休詩作的皮和骨178
  2一休與杜牧183
  3一休的詩非“狂詩”189
  第四章詩情禪味風流譽:一休宗純詩選195
  附錄
  附錄一日本歷史分期及本書所涉天皇世系表265
  附錄二一休宗純大事年表270但不管我們怎么分析一休的“狂”,怎么對他的精神和思想進行解讀,我們都會面對一個問題:就算我們理解“狂”是一種抗爭方式,并贊許這是一種傲骨,可在我們的觀念里,一個僧人太“狂”,總歸不好,與我們內(nèi)心中的佛家弟子的形象不一致。
  這就要說到我們的文化心理了,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狂”是要看身份的。
  我們允許一位高潔文士“狂”,歷史上的禰衡、嵇康、辜鴻銘等等,非但狂,而且還能狂出個好名聲。如果一休是一位儒生名士,我們很自然地允許他愛怎么狂怎么狂,但他是禪僧,從心理層面來講,我們就不希望他狂,甚至會自然而然地認為,佛教文化不允許僧人狂。
  那么,我們就應該反問一個問題:“誰規(guī)定僧人不可以狂?”
  或者說,這種“狂人”,佛門允許嗎?
  答案是:允許。
  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把“狂”分成兩個部分。一種“狂”有點類似于“胡鬧”,瘋瘋癲癲,游戲人間,多高雅、崇高的東西,在這種狂人眼里都是兒戲,這樣的“狂”叫縱情任性;另一種“狂”就是行為出格,做事極端,這種“狂”是放蕩不羈。
  那么,我們對應著它們,分別找佛教史上的例子。
  第一類狂人,恐怕很多人都會說濟公,他算一個,但我更想介紹的是慈明楚圓(986~1039),他在禪宗史上是絕對的著名人物。當時,臨濟宗已經(jīng)快衰亡了,是慈明楚圓中興了臨濟宗,并直接帶出了兩個弟子:方會和慧南,這兩個弟子就是后來楊岐、黃龍二派的祖師,從此,禪門形成五家七宗的格局,而臨濟宗最終也發(fā)展成為禪宗的主流。
  慈明楚圓年輕的時候出家,去一個叫汾陽善昭(947~1024)的禪僧那兒求學,但汾陽善昭兩年沒讓他學任何東西,而且每次見到慈明楚圓都指著鼻子罵,趕上心情好了,不罵了,但說起話來就是東拉西扯,凈說沒用的,一點道法也不傳。
  兩年后,被罵得實在受不了的慈明楚圓哭著對師父說:“我已經(jīng)在這兒求學兩年了,你啥都不教我!狈陉柹普芽粗,突然大怒,連罵帶打。慈明楚圓剛要開口辯解,突然,汾陽善昭將他的嘴堵住,慈明楚圓立即開悟。七年后,他離開了老師,汾陽善昭說:“他今天走了,我的道法也跟他一起去了!
  慈明楚圓得道后,干了挺多好笑的事兒。有一次他弄得蓬頭垢面的、穿著一件破衣衫,去拜見一位比較出名的禪僧。到了山門,就對禪僧門下的弟子們說:“我是你們長老的師侄呀!
  小和尚們都哧哧地笑,對他很看不起。一個弟子報告給禪僧,禪僧問:“我的師侄?你問問他是誰的徒弟?”
  慈明楚圓眼望著屋頂,說:“我見過汾陽善昭!
  禪僧聽到汾陽善昭的名字,這才出來相見,一看見慈明楚圓的打扮,也不禁笑了起來,他問:“我聽說汾陽善昭門下有個西河獅子,是你不?”
  這時,慈明楚圓忽然指著禪僧身后,大叫:“壞了壞了,房子要塌啦!
  眾人聽了大驚,都往那邊看。這時慈明楚圓卻坐在了地上,脫了一只鞋,還很無辜地看著眾人。
  禪僧回過頭來的時候,還以為慈明楚圓站著,看了半天沒找著人。
  這時,慈明楚圓不慌不忙地站起來,邊走邊說:“真是見面不如聞名啊!
  還有一次,慈明楚圓坐著官船去南方,途中突然口歪眼斜,對官船上的侍者說:“完了,我中風了!
  侍者大驚,跺腳說:“唉呀,你說你,這輩子成天罵佛祖,今天得報應了吧?”
  慈明楚圓微微一笑,說:“沒事,我來矯正一下!
  說著,他把手往臉上一抹,又好了。
  我們再看第二類“狂人”,這是一則禪宗公案,很多人都熟悉這個故事,叫作“丹霞焚佛”。
  丹霞天然(739~824)是馬祖道一的學生,但馬祖道一起先并沒有收他,而是讓他去跟石頭希遷(700~790)學習。石頭希遷先是讓他干了三年燒火工,有天吩咐弟子們:“明天大家把佛殿前的草收拾了!
  第二天,所有弟子都拿著鋤頭干活,只有丹霞天然端了一盆水,跑到大殿前洗頭。
  石頭希遷很欣慰,認為他已經(jīng)開悟了,便給他落發(fā)剃度。
  剃度后,師父照例要給弟子說戒條,可丹霞天然聽著聽著,就掩住耳朵跑了,說:“你講得太多了。”
  丹霞天然回來找馬祖道一,到了佛殿里,直接騎到菩薩像上。僧人們大驚失色,馬上報告給馬祖道一。馬祖欣慰地笑著,說:“我子天然!
  丹霞天然馬上從菩薩像上跳下來,跪在地上說:“謝謝師父賜法號!
  這就是丹霞天然法號的來歷。
  丹霞天然“焚佛”的故事是說,有天他云游到一間寺院,天冷,他就把人家寺院的佛像劈了當柴燒。寺院的長老呵斥他:“你怎么把我的佛像給燒了?”
  丹霞用禪杖撥弄著柴火,說:“我呀,正在燒舍利呢!
  長老說:“這不胡鬧嗎,那是個木佛,咋能燒出舍利呢?”
  丹霞接著說:“木頭燒不出舍利?那好,再給我劈兩尊佛像來當柴燒!
  這則公案故事有很多版本,講述的也不盡一致,但大意差不多,是說木頭佛像本不是佛,拜木頭有啥用,拘泥于形式,根本不可能悟道。
  我們用兩位高僧的故事講了禪宗里的“狂”,慈明楚圓和丹霞天然的所作所為,都有“胡鬧”和做事出格的地方,這些“狂”如果對比一休一生的狂言、狂行,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在一休之前,日本狂僧就出現(xiàn)過,比如“應燈關”中的“關”,關山慧玄。這人就和汾陽善昭、慈明楚圓師徒差不多,不罵人不說話,就連原先從他師父宗峰妙超那兒過來的小師弟,也常被他打罵,史籍記載,有個人甚至被打出寺院二十五次。而他行事也很怪,比如寺里要燒洗澡水,他命令把房檐拆下來當柴火,再比如他看見僧人們在雨中采茶,他命令把茶樹伐了,扛到屋里再摘茶葉。
  順便說個問題,有人會問,謙翁宗為不是關山慧玄的徒弟嗎?那么他是個什么人呢?我要告訴大家,誰在關山慧玄門下當?shù)茏佣荚庾,謙翁宗為根本不算他的嗣法弟子,所以他在圓寂前對一休說,什么都給不了他。關山慧玄唯一的嗣法弟子叫授翁宗弼(1296~1380),這人還是后醍醐天皇的忠臣,在南北朝分裂后出家的,這種人久經(jīng)職場歷練,本來就是金剛不壞之軀,突然遭遇家國政變,出家的愿望更加堅定,啥委屈受不了?
  我們講了幾位歷史上的狂僧,但也許有人會說,這個邏輯有問題,這等于是一個人犯錯,我們在用其他人犯錯的例子為他開脫,證明這個人的錯不用追究。佛門中固然有“狂”的例子,有“狂”的文化基因,但誰能證明一休的“狂”是在繼承這種文化基因呢?如果一休真的就是世俗意義上的狂,我們的這種解釋就是在曲意維護。
  沒錯。所以,我們就必須找出一休的“狂”與前輩高僧直接關聯(lián)的例子,以此來說明,一休的“狂”是在效法古人,而不是他的個人行為。
  一休有一首詩叫《贊慈恩窺基法師》:
  窺基三昧獨天真,酒肉諸經(jīng)又美人。
  座主眼睛猶若此,宗門唯有個宗純。
  窺基(632~682),是唐代開國名將尉遲恭的侄子,他父親也是一名將軍,可謂出身名門貴胄。17歲那年,玄奘想選徒弟幫他譯經(jīng),偏巧選中了他,皇上下旨讓他出家。
  據(jù)說,他一聽就急了,說:“我還沒玩兒夠呢,咋讓我出家?”但圣旨已下,他只好講條件,要求自己有三不戒:不戒女色,不戒葷腥,不戒美食。沒想到玄奘一口答應下來,于是,他帶著三輛車出家了,前車載著經(jīng)論,中車自己乘坐,后面一輛車內(nèi)容太豐富了,有酒肉、家伎和女仆數(shù)人。由此,人稱其為“三車法師”。
  就是這位窺基,后世成為一代高僧,著作甚多,被視為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初祖。
  一休作詩贊窺基,說他雖然離不開酒肉、美人,但卻是深通禪定(三昧)的高僧。剛夸贊了兩句,他話鋒一轉,說現(xiàn)在的日本,堪比窺基的人物,就是我一休宗純。
  這首詩自然也表達出一休之“狂”,但我們從中也能讀出,一休是在自比窺基。
  慈明楚圓和丹霞天然的故事,讓我們理解,禪宗文化中對“狂”并非難以容忍,一休自比窺基,以及他的師祖關山慧玄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一休是在利用這種文化基因,行前輩高僧所做之事。這種“狂僧”行止,自然是很少見,也自然讓世俗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很難理解,但并非異端,并不破壞佛門形象。
  不過,一休也明白,自己的這種“狂”,只能在特殊時期、特殊環(huán)境,由一個特殊的人來完成,一百年有一個“狂人”就可以了,要是大家都“狂”,非得搞亂套了不可。所以,早在1450年57歲的時候,他就寫了一段箴文,送給一些人,并且說:我這一生,沒給任何人印可,我怕我圓寂后有人乖張行事,亂我佛法。
  這段箴文,在當時是如何寫的,我們不清楚,但現(xiàn)在日本確實藏有一份一休的手書,和上面表達的意思差不多,很有可能是一休晚年寫的,當然,也不排除就是1450年那份。
  這件手書被認為是一休的“遺誡”,他寫道:
  老僧身后,門弟子中,或居山林樹下,或入酒肆淫坊,說禪說道,而有為人開口之輩者,是佛法之盜賊,我門之怨敵也。
  在這段文字中,一休明確表示,我狂也就狂了,但我死后,要是其他人像我一樣狂,像我一樣進入酒肆淫坊、而又言稱自己是禪宗門人,這些人的“狂”就會出問題,他們的動機可疑,行為危害極大,是我們的敵人。
  這一段話,是我們解讀一休之“狂”最重要的文字。
  當然,一休的“狂言”還可以從文學的角度上來解釋,簡單地說,日本的文學傳統(tǒng)認為,“狂言綺語”和修道是一回事?峙履阆氩坏,這種文學觀念竟然是從白居易而來。這一點,我們放在解讀一休漢詩的章節(jié)里再說。
  最后,我們來看一看日本文獻中對一休的“狂”的評價。翻譯之后恐怕丟失其中意味,只好在此原文抄錄,其中一句是:“夫有格外之機者有格外之事,非墨守規(guī)中者所可得而甄別焉”,第二句是:“是豈狂也哉?偏大信根之所作矣”。
  在日本學者看來,一休的“狂”,是具有佛陀大智慧的大行,哪是凡夫俗子、墨守成規(guī)的人能夠理解和仿效的?!





上一本:任正非:什么時候出發(fā)都不晚 下一本:看,這個農(nóng)民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日本大和尚一休的作者是苗欣宇,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