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蘭英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半導體材料學家、物理學家,是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與技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何春藩、王占國編著的《林蘭英傳(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以林蘭英院士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出發(fā)點,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為主線,以紀實的筆法和盡可能翔實的內(nèi)容,真實地記錄林蘭英走過的85年的風雨歷程——艱辛的童年生活、大學里的歡聲笑語、奮發(fā)進取的留學生涯,并再現(xiàn)了她對新中國的真摯眷戀和她為祖國半導體科學事業(yè)奮斗終身的真實情景,反映了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癡戀之情和不畏困難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 《林蘭英傳(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資料豐富,既有林蘭英各個時期的照片,也有記者對她采訪的文章和她本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撰寫的文章。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林蘭英的人生軌跡,也能感受到她的愛國精神和高尚情操。本書適合大眾讀者、各級黨政部門干部,特別是從事半導體事業(yè)、對半導體事業(yè)有濃厚興趣的研究人員和大中院校師生閱讀。 目錄: 總序(路甬祥) 光彩人生(代序)(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第一章在抗爭與磨礪中成長 一、人杰地靈的莆田 二、不幸是個女兒身 三、艱辛的童年 四、抗爭的求學路 五、磨礪的中學年代 六、早逝的愛戀 第二章在高等學府里崛起 一、知不足而進取 二、接受愛國氛圍的熏陶 三、親近黨的地下組織 四、留校任教的歲月 第三章在異國他鄉(xiāng)奮發(fā)進取總序(路甬祥) 光彩人生(代序)(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第一章 在抗爭與磨礪中成長 一、人杰地靈的莆田 二、不幸是個女兒身 三、艱辛的童年 四、抗爭的求學路 五、磨礪的中學年代 六、早逝的愛戀 第二章 在高等學府里崛起 一、知不足而進取 二、接受愛國氛圍的熏陶 三、親近黨的地下組織 四、留校任教的歲月 第三章 在異國他鄉(xiāng)奮發(fā)進取 一、難得的出國機會 二、奔赴狄金遜學院 三、突破口語關 四、獲得金鑰匙獎 五、轉(zhuǎn)學固體物理 六、與洋學生的抗爭 七、“民族成見者” 八、摘取物理博士桂冠 九、在索菲尼亞公司展露才干 第四章 在回歸故里中的赤子情 一、牽掛親人 二、艱辛的回歸路 三、難得的異鄉(xiāng)情 四、歸途赤子心 五、喜迎學子歸 六、在母親的懷抱里 第五章 在奉獻的征途上 一、主持半導體鍺硅單晶的研制 二、主持化合物半導體單晶的研制 三、主持外延工藝的開拓 四、開展半導體材料物理研究 五、開創(chuàng)提高半導體材料質(zhì)量的新技術 六、創(chuàng)建開發(fā)基地與開放實驗室 第六章 在副所長的領導崗位上 一、清理科研課題,走上科研正軌 二、積極維護領導班子團結 三、嚴謹所風,按章辦事 四、關心科研人員生活,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五、推廣科研成果,為國民經(jīng)濟服務 六、參與領導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研制 第七章 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卓越貢獻 一、選送骨干人員出國進修 二、激勵科研人員勇挑重擔 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四、熱心培養(yǎng)研究生 五、熱心宣傳教育青年 第八章 在“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 一、“文革”初起 二、被停職審查 三、遭不實之詞誣陷 四、父親的冤死 五、懷念周恩來總理 第九章 在頻繁的社交訪談中 一、一個科學家的心愿 二、鄉(xiāng)情·國情·科學情 三、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四、要做就做最好的 五、晶瑩的種子 六、平等,首先是貢獻上的平等 七、希望更多的女生超過男生 八、為發(fā)展材料科學鋪路 九、生命的鼓點永遠鏗鏘有力 十、閃光的足跡 第十章 最后的日子 一、手術前后 二、“再給我健康的十年” 三、揮淚送別蘭英院士 四、魂歸故里勵后賢 五、林蘭英雕像莆田揭幕 附錄A 林蘭英生平活動年表 附錄B 林蘭英有關科學工作的論述文章 附錄C 親友述懷 附錄D 半導體研究所召開紀念林蘭英院士逝世十周年座談會 后記 這個林潤,是明代嘉靖年間的南京御史,朝廷中有名的清官。他運籌帷幄,輔助明世宗最終扳倒了權傾一時的奸臣、當朝宰相嚴嵩。作為賞賜的一部分,這片宅院到了林潤的名下。林潤因耿直而聲譽傳天下,是一個關心民瘼、體察民情、為民辦實事的好官,多次上書反映百姓疾苦。當時莆田人民飽受倭患:“哭聲連門,死尸塞路。孤城之外,千里為墟,田野長草葉,市鎮(zhèn)生荊棘。”林潤竭力上書請免租賦三年,還發(fā)放庫銀救濟撫恤百姓,并興修水利、恢復生產(chǎn)等。林潤清廉剛直、勤政愛民,受到百姓們的普遍贊揚和愛戴。 隨著時代的變遷,林氏家族經(jīng)滄桑世事,歷興衰風雨,家業(yè)略顯蕭條。到民國時期,宅院里依然人丁興旺,只是相比先祖的基業(yè)已經(jīng)大為遜色了。盡管如此,仍稱得上莆田縣里的“甲地大宅”,是家喻戶曉的大戶人家。林蘭英曾祖父的后代,老少70多口人,全都住在這個偌大的望族庭院里。 在林家,祖父林竹庭,兄弟四個,分元、亨、利、貞四房,林竹庭是老四,屬于貞房。因為林姓是縣城內(nèi)經(jīng)銷醬油業(yè)的始祖,又是四大醬油世主之一,很有名望。林竹庭的“東源”號,在他和三個兄長的精心料理下,生財有道,資金雄厚。他們除制作醬油外,還加工目眉瓜白蘿卜、大頭菜等醬菜,以品種齊全且質(zhì)量好而著稱。產(chǎn)品銷路廣,不但供應縣內(nèi),還遠銷鄰縣及海外。號上的盈利收入,是林竹庭和他的三個兄長維持家庭生活的主要財源。 林竹庭唯一的兒子林劍華,1901年生。為了讓兒子早日成才,林竹庭費盡心思,待兒子到了念書的年齡,便將他送往外地,光每年用于兒子求學的開支,就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目。林竹庭一家,四分之一的股金收入,因要支付兒子在外求學的開支,家境略遜于幾個哥哥家,平日只是過著小康的生活。 在這“書史傳家”的大家庭里,“男人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婦女都是大家閨秀,不許出門庭半步。除了燒火做飯和料理家務外,她們被允許做的,就是刺繡、剪花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勤勞敏學、心靈手巧的林蘭英,成了持家的好手,從小也練就了剪花的本領。“公雞報曉”、“喜鵲登枝”、“嫦娥奔月”等,她都剪過。在諸多堂姐妹中,她的剪花技術是最好的,剪起來輕松自如,讓堂姐妹們羨慕不已。林蘭英說:“我是自通的,沒人教!敝灰P于女孩子的事,她從不求人,全靠自學。 林蘭英天生就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這一點有些像她母親。 母親周水仙,是個明事理、善忍耐、敬公婆、侍夫君的賢惠之人。在她的觀念中,相夫教子做“女紅”,本就是一個女人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由于父親常年在外讀書,母親便挑起了家庭的全副重擔。在林蘭英的眼里,母親是個能干好強的人。她并不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推三阻四,影響對各種事務的料理。她有著奇特的記憶力,強烈的好奇心和責任感,對于家庭的各種賬目,偶爾過身的盈虧賒欠雞毛蒜皮,從來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說得頭頭是道。在這個大家庭中,她是無可替代的。 母親那種隱忍倔強的性格,無意中奠定了林蘭英的性格基調(diào),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世的煎熬,林蘭英也有意或無意地走上了倔強的人生道路。在那個封建的深宅大院里,林蘭英與堂姐妹們的不同之處是,她向往著外面的世界。林蘭英說:“有時,堂姐堂弟們出去玩,可我的家里人,不讓我離院半步,從來不讓我到院外去玩。別人去玩了,我心里癢癢的,也想跟著出去。母親把眼一瞪,就想都不敢想了。在沒有大人在的時候,我通常會爬上高高的木梯,站在圍墻邊向大街上眺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币惶,林蘭英又爬上木梯,對后院蓋起的兩座小樓細細凝望,又癡癡地觀望圍墻外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群,久久不想下來。這時,也是嫌女愛男的三伯公突然歸來,見林蘭英爬得那么高,有失“婦道”,便擠兌她說:“你看什么?快下來!別把瓦沿弄壞了。你長大以后是要嫁人的,告訴你吧,厝瓦排啊排,沒有你一個!”不敢吱聲的林蘭英,冷眼瞅了三伯公一眼,回頭繼續(xù)遠眺,心里卻在發(fā)狠說:“你看著,等我嫁出去時,非要把這房頂上的瓦拿走幾片不可!”她遠望著大街上來來往往背著書包的學生們,暗下決心:“我也要讀書,我要讀好書,改變這種受人輕視的狀態(tài)。 ”一個常常受委屈的孩子,是很敏感的,而敏感又容易養(yǎng)成倔強的脾性。林蘭英就是這樣的女孩。平日里,堂兄弟們騎車、游泳,嬉戲打鬧,她只有遠遠站在一邊看的份兒,不能參與。更可氣的是,她還因自己是個女兒身而受到無端的攻擊。三伯公的奚落,令她憤憤不平,也令她奮起:“我就不信,女兒身又怎的?照樣能干出讓你們男人驚訝的事情來!比、艱辛的童年童年,對于林蘭英來說并不像其他富家子弟那樣如花似錦、絢麗多彩。 那時,林蘭英的父親在外地工作。在祖母俞氏因病去世后,家里就剩祖父、母親和一個弟弟,共4口人來照料家里的生活,在林蘭英長大后,家中勞務,幾乎全都落在她的身上。 在林蘭英5歲的時候,每天早上5點鐘就得起床,開院門,清掃庭院。院子幾十平方米,外加4個睡房前的大廳,勞動量之大可想而知。莆田的掃帚,帚頭特別寬大,帚棍也有人高,年幼的小蘭英拿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還得用它掃地了。地沒掃干凈,只要姑嬸們一多嘴,嘟囔幾句,她就免不了要挨母親的責罵。林蘭英說:“在林家院里,數(shù)堂伯母最壞,經(jīng)常在院里搬弄是非,我最恨她。一次,堂伯父說我地沒掃干凈,她就拿掃地的事翻些老賬,添油加醋地數(shù)落我,說我懶,德行不好,抱怨母親沒好好管教我。母親是個愛干凈、不護短的人,盡管是無端的指責,只要聽見有人嘮叨,不問青紅皂白,拾起掃帚就追我、打我!边@個堂伯母,是元房伯公的長媳,母親的堂嫂,在四房里排行老大。這個女人刁鉆乖戾、領袖欲強且能力有限,常常生出許多奇怪的念頭,搞得四鄰雞犬不寧。她十分嫉妒周水仙在家族中的地位,總是想方設法為難她。林蘭英母親盡力規(guī)避她的侵犯,不授人以柄。這樣一來,小小的林蘭英便成了她賴以攻擊的目標。 同年,林蘭英開始學習燒火。莆田人燒火做飯,習慣用山里人挑下來賣的柴草,有時也用剪枝打葉下來的桂圓(龍眼)樹葉子。每到陰歷的四五月間,林蘭英就得踮著腳尖,拿著長長的竹竿,一棵一棵去打院子里的桂圓樹,十幾棵樹打下來,人就累得倒在樹下不能動彈。桂圓葉子厚實,不易曬干,如不連續(xù)用燒火棍在灶膛里挑,火燒不好,就冒大煙。她不得不抱著一只竹筒對著紅紅的灶眼憋著勁吹,經(jīng)常是被嗆得淚流滿面。即使這樣,林蘭英也不敢離開灶房躲到一邊去呼吸新鮮空氣。加上她習慣邊燒飯邊看書,往往弄得滿院子都是煙,很是嗆人。這時,母親常常會出現(xiàn)在灶房門口,大聲地數(shù)落她。只要有人一嚷,母親就會立刻跑進灶屋去罵她,有時還拿起灶邊的柴火棍打她。所幸隔屋的嬸娘常出面為她鳴不平:“英子人小,再說,這種桂圓葉子,燒不起火,是很自然的事嘛,多教教就是了,干嗎老是打她!”一次,燒的飯不好吃,有煙味,母親就打她,說火燒得過旺了。 洗衣服,也是一樁辛苦的差事。每到星期天,一家人的衣服,都得林蘭英洗。對于她來說,最為難的還不是活累、天冷、水涼,而是祖父那一米七幾的長衫,母親也讓林蘭英洗,可又不教她如何洗。她洗不干凈,也要挨母親的罵。是堂姑(祖父之哥之女)教會她該怎么洗的,怎么擰干。因為手小,衣服長,只得一段一段地揉搓,一段一段地擰干。衣服洗完后,晾曬也是艱巨的勞動。林蘭英要顫顫巍巍地攀上高凳,小心翼翼地將洗的衣服掛在繩子上,再一點點抻開,稍不留意,身體一搖晃,自己摔倒不說,濕衣服便滑落在地上,前功盡棄,只好重新再洗。童年林蘭英的手,總是被水浸泡得蒼白浮腫。到了冬天。又常常像個凍胡蘿卜,上面布滿血口。林蘭英回憶說:“母親對衛(wèi)生要求高,也鍛煉了我。就是現(xiàn)在搞衛(wèi)生,洗衣洗碗,我比侄女、侄媳她們都干得好。直到現(xiàn)在,臥室里的衛(wèi)生都是我搞,不讓旁人插手!绷痔m英的童年,就是這樣在挨打受罵中度過的。 每當憶起這些往事,林蘭英都會感到心悸。盡管如此,林蘭英并沒有恨過母親,認為那是社會常理。她不無感慨地說:“在那樣的社會里,女孩子是父母的出氣筒,挨打挨罵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算不了什么。最令人心寒的,還是女孩子讀書,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P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