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偉人與大國


作者:(德)赫爾穆特·施密特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2:47


  1973年5月,我在聯(lián)邦總理勃蘭特當時的官邸第一次同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見面。這是一個感情容易沖動而同時又善于政治謀算的大俄羅斯人,和一個雖然頭腦冷靜但又并非毫無情感的北德意志人之間建立一種非常特殊的個人關系的開端。當時,勃蘭特舉行一個小范圍的非正式晚宴,只有10至12個人參加。由于勃蘭特和勃列日涅夫以及雙方外長謝爾和葛羅米柯在過去幾年中已經多次見過面,這次談話進行得比較輕松并且是非正式的,盡管談話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因為要逐段進行翻譯而不得不一再打斷。逐段翻譯,不可避免地要中途停頓,使人有時間仔細整理自己的思想。這使談話失去自發(fā)性,但卻增強了明確性。
  在晚宴進行過程中,勃列日涅夫情不自禁地做了一番獨白,訴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人民遭受的苦難。他是故意這樣做的,還是出于一時的感情沖動,我至今沒有弄清楚。他談到,特別是在烏克蘭,人們所受的痛苦是無法形容的,當時他在那里擔任第18軍的少將銜政委。勃列日涅夫越說越激動,他動人地描繪起遭受損失的許多新的細節(jié)、戰(zhàn)爭的恐怖以及德國人犯下的違反國際法的罪行,他不斷地把這些德國人稱之為“法西斯大兵”或“法西斯入侵者”。
  我也經歷了這場戰(zhàn)爭。我明白,他是多么有道理。我也明白,他這樣講是有根據的,盡管他在一些地方有意夸大其詞。維利·勃蘭特和在場的其他德國人一定有類似的感觸,因為我們大家都滿懷敬意地傾聽他的長時間的訴說。我們看得很清楚,他的用意是使東道主感覺到這個巨大的轉折,感覺到他和俄國人為了決心同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進行合作,為了簽署莫斯科放棄武力條約和四國柏林協(xié)定,以及為了到波恩來訪問昔日的敵人,作了多大的自我克制。
  當勃列日涅夫在作這種描繪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的戰(zhàn)爭年代,這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回憶起塞契夫卡村燃燒時散發(fā)出來的氣味和道路兩旁的尸體,我所在的防空營曾不時地接到命令,用兩厘米口徑的高射炮射擊一些村莊,使之起火,以便把躲在村子里的敵對的抵抗戰(zhàn)士驅趕出來。我記得,有一次當我在后方的一個后勤供應基地看到一卡車俘虜所受的非人待遇時,我是多么的不理解和驚愕。我也回憶起上級關于處置政委的命令,雖然我們不一定親自看到這一命令執(zhí)行的情況,但對這項命令將被執(zhí)行,即被俘的政委將被槍決這一點,我們是知道的。我想起了當時我們都害怕同被俘的俄國士兵接觸,我重又想起了,1941年入冬以后,我們不得不到房子里尋找地方睡覺————德國人睡地鋪,俄國人睡火炕————當時德國士兵和俄國老百姓都相互害怕對方。我憶起了當時我們自己的驚恐情景,憶起了一位下腹部受重傷的戰(zhàn)友臨死前令人驚恐的可怕的叫喊聲。從遺忘中重新喚起了我當年失魂落魄的恐懼:1941年12月,我們在克林附近被切斷和包圍,面臨被俘的危險。勃列日涅夫說得對:戰(zhàn)爭是可怕的,是我們德國人把這場戰(zhàn)爭引入到他的國家。
  但同時,他的片面性卻是不對的。不僅德國士兵,俄國士兵也對他們當時的敵人犯下過暴行。而且,如果他把過去的德國士兵都看作是法西斯主義者,那他就錯了。正如我們當年的敵人大多數(shù)不是共產黨員一樣,大多數(shù)德國士兵,他們的軍士、軍官和將軍并不都是納粹分子。雙方都以為是在為祖國服務并且必須保衛(wèi)祖國。人們早就知道,雙方的司令官都是冷酷無情的。勃列日涅夫單單控訴希特勒,難道他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斯大林也曾把他的某些敵手搞掉了?我絲毫無意把這兩個人相提并論,勃列日涅夫也沒有理由談論蘇聯(lián)的戰(zhàn)爭罪行。盡管如此,我仍決心加以反駁。
  不,實際上不是反駁,而是向他和他的陪同人員展示這場戰(zhàn)爭的另一面。勃列日涅夫大概講了20分鐘。我輕聲地、謹慎地開始敘述我的觀點,但我講了幾乎同樣長的時間。維利·勃蘭特悉聽一位前德國士兵其便,而這個士兵不久前還掌握著對聯(lián)邦國防軍的發(fā)號施令權。
  我承認,勃列日涅夫說得很有道理,但我反駁了他關于法西斯士兵的說法。我陳述了我這一代人的情況:我們中只有很少人是納粹分子并且相信“元首”,這些人是例外。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感到有義務執(zhí)行軍事上司的命令,而這些軍事上司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們中間也只有很少人是納粹分子。事實上,我在國防軍里當兵的八年中,我的上司或指揮官沒有一個是堅信不疑的納粹分子。不過,我當時被教育成了一個愛國者。
  我提請勃列日涅夫注意那些一方面作為愛國者曾同敵人作戰(zhàn),另一方面又反對希特勒的軍官,他們愿意謀反,但不愿意叛國。我談到那些被炸毀的城市里人們死亡的情況,以及在逃亡和被驅逐時的苦難,談到我們在前線時連續(xù)幾個星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妻兒在家里是否還活著。我們在夜里詛咒希特勒和戰(zhàn)爭,而在白天又在盡我們作為士兵的義務。我向我們的蘇聯(lián)客人說明了我們這些年輕的德國士兵是如何在精神分裂的狀態(tài)下經受了這場戰(zhàn)爭和經歷了種種苦難。
  這一切對勃列日涅夫是否都是新鮮事,我無法判斷,但我可以看出,他注意地傾聽了我的陳述。這次對戰(zhàn)爭痛苦的回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相互尊敬。從1974年我第一次去訪問他,到1982年他逝世和我離開聯(lián)邦總理的職位,我們之間的關系就是以這種相互尊敬為特點的。在這八年中,我們曾有兩次或三次提到1973年5月那次談話。1980年夏,當我在克里姆林宮一次氣氛相當緊張的會見中提到“總書記先生,我從來沒有欺騙過你”時,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不由自主地打斷我說:“這是真的!
  1973年,在進行上述談話的時候,我在聯(lián)邦政界已經從事了20年的工作。作為聯(lián)邦議院的議員、議會黨團主席和國防部長,我對世界已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歷史上俄國的發(fā)展和當前蘇聯(lián)的實力政策作用。不論是1967年大西洋聯(lián)盟按照哈默爾報告通過的西方雙重總戰(zhàn)略,還是1968年以后里查德·尼克松對蘇聯(lián)實行的限制軍備政策,或者是1969年秋維利·勃蘭特當上總理后開始執(zhí)行的東方政策,對我來說都不是什么新的考慮。相反,我在很早以前就有類似的設想,這反映在我在聯(lián)邦議院和我黨黨代會上的發(fā)言中,反映在我的關于戰(zhàn)略問題的兩本書中以及我作為北大西洋聯(lián)盟部長理事會成員的言行中。P1-4





上一本:奇異之美 下一本:病人永遠是我的老師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偉人與大國的作者是(德)赫爾穆特·施密特,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