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清廉美名千古傳


作者:姜若木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2:44


  楊震年幼喪父,但是勤奮好學,孝母撫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在家鄉(xiāng)留下了不少故事佳話。
  由于父親楊寶不愿人仕為官,躲避朝廷征召,全家搬進了華山的牛心峪,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楊震未成年時,楊寶就去世了。
  他少年就開始耕讀之業(yè),不僅要奉養(yǎng)年邁的母親,還要供養(yǎng)年幼的弟弟楊衡,更要研讀經(jīng)書,傳承家學。貧寒的物質生活,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不僅沒有奪去楊震好學上進的志氣,反而激勵他更加刻苦用功,博覽群經(jīng)。
  有一次,楊震去山上砍柴還帶著書,中午休息時,坐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看書,看到入迷時,異常興奮,以為坐在地上,立即站起來讀,結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摔得頭破血流。他卻不知痛疼,捧起書本繼續(xù)朗讀。楊震喜歡看書學習,已達到癡迷的程度。
  楊震不僅愛好學習,而且對年老的母親、年幼的弟弟也非常關心。
  每到春天,青黃不接時,家中余糧不多,楊震往往把粥菜這些較好吃的飯,奉給母親與幼弟,而自己則以野菜充饑。有一次母親有病,楊震在老中醫(yī)的指點下,親自到山上采藥,熬藥伺服,母親身體很快就好了。楊震少年時,好學至孝,品學兼優(yōu)的事跡,聞名鄰里。
  楊震的父親楊寶,因世道太亂,無心出仕做官,專心研究《尚書》學,一生在華山牛心峪過著亦農亦教的隱居生活。
  成年后,楊震稟承父志隱居授徒,教書育人,再把自己所學所悟傳授他人。首先就教于其父楊寶所創(chuàng)辦的牛心峪學館。牛心峪位于華山仙峪的東側,該峪樹林茂密,山清水秀,環(huán)境幽雅。楊震開始收徒講課,有教無類,廣收貧寒人家的子弟,四方求學者絡繹不絕,學生最多時,達上千人,學館如市,書聲朗朗,因牛心峪學館周圍廣植槐樹,故牛心峪學館又稱槐市學館。楊震治學嚴謹,教書育人,以清白正直仁義為要,教風端正,講學認真。楊震不僅給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還教給學生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做人道理。他的治學精神、高尚情操被后世譽為“槐市學風”。有人贊譽楊震的為師品德,像槐花一樣潔白無瑕。
  楊震開館講學,為人師表,不僅給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還教學生自立自強的做人道理,且自己以身作則。楊震擔任的教師職業(yè),相當于現(xiàn)在的民辦教師,既要教書,又要種地,亦農亦教,耕讀相兼。相傳,當時學生們看到老師既要講課,又要種地,非常辛苦,就偷偷到田里幫他種莊稼。而性格耿直的楊震為了使學生專心讀書,不要越位,過早地考慮別人的事情,就把學生幫助種的禾苗拔了,另行栽種,打消學生再產(chǎn)生耽誤學習時間,而幫助老師干活的念頭。楊震認為耕種是老師踐行自立自強生活的個人行為,蘊含著老師的榮譽和自尊。另一方面,他要讓學生明白做人,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自尊、自立、自強的道理。自己種田供養(yǎng)母親是做兒子應盡的本分,這是不能由他人代勞的,否則會落得不孝的罵名。楊震以實際行動教育學生要自立自強,自尊自愛。P3-4





上一本:歸家之燕心系天下 下一本:只談花香不談悲喜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清廉美名千古傳的作者是姜若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