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北京市井、各種思想風起云涌的北京知識界為背景,以寫作《野草》《彷徨》時期與女師大學潮、三一八慘案、許廣平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呈現(xiàn)魯迅與知識界、青年學生、北洋政府的種種聯(lián)系,揭示魯迅人生哲學的深化歷程,展現(xiàn)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會與文人心態(tài)。魯迅親口對青年朋友說過:他的哲學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因而要寫出魯迅的哲學,不能不以《野草》的創(chuàng)作為主線。特別是以《野草》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這一部《野草夢》就更加不能不這樣做。 魯迅研究雖然持續(xù)近百年,但是仍然有許多史實存有疑難,由于年代久遠,很多已經(jīng)無法驗證。例如魯迅與許廣平的情愛過程就有多種說法,本書則主要依據(jù)陳漱渝先生說。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 ——魯迅《野草·墓碣文》 魯迅思想的前瞻性到今天這個時代還適用,我們總能從他的話語中找到慰藉,甚至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魯迅親口對青年朋友說過:他的哲學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因而這部《野草夢》也體現(xiàn)著魯迅的哲學思想。魯迅為劉和珍、楊德群所寫的挽聯(lián)是:死了倒也罷了,活著又怎么做。 今天我們活著的人,能從魯迅的話語、魯迅的傳記中學到什么呢?當我們對某些社會問題有疑問、有不平、有感慨時,當我們的人生遭遇挫折、茫然無助時,讀讀魯迅吧,想想我們活著該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