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關系與中國社會


作者:翟學偉     整理日期:2014-07-31 01:06:18

    社會科學的中國化與本土化自20世紀30年代伊始,已成為中國社會科學家研究中國社會的自覺,后又在中國內地以外的華人地區(qū)有重要的發(fā)展。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學者對此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均顯得缺失!蛾P系與中國社會》是作者翟學偉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關于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研究的種種思考與具體研究?傮w上體現為一種探索性。內容涉及如何從事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的研究,中國人的行動包含哪些要素和機制,中國人的關系、人情和面子有哪些特點及其彼此的關系如何、中國人的人性假定與制度是什么關系以及以上所有方面在中國現代化中的變遷如何等等!蛾P系與中國社會》既是作者的學術成果,也是作者的學術心路。
  作者簡介:
      翟學偉男,1960年生于南京,1988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社會學系,1991年獲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南京大學歷史系史學博士學位,F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并擔任《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社會理論學報》(香港)、《本土心理學研究》(臺灣)、《中國研究》、《社會理論論叢》等學術刊物的編委會委員。國家教育部2004年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國家2009年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研究”首席專家。長期從事中國人與中國社會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有:《人情、面子與權力的再生產》(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中國人行動的邏輯》(美國八方文化企業(yè)公司2000年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中國人的臉面觀》(臺灣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版)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及其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
  目錄:
  自序
  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的研究路徑
  走出本土化的兩難困境
  中國社會心理學本土方法論初探
  事實再現的文學路徑——建構社會與行為科學中的人文方法
  中國人的關系模式
  中國人社會行動的結構——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終結
  社會系統、關系運作與權力的弭生產
  關系動力學
  關系、面子與權威的研究
  本土的人際傳播研究:“關系”的視角與理論方向
  中國人的臉面觀——一種本土研究策略的探討
  在中國官僚作風及其技術的背后——偏正結構與臉面運作
  中國社會信任與信用的研究
  信任與風險社會——西方理論與中國問題自序
  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的研究路徑
  走出本土化的兩難困境
  中國社會心理學本土方法論初探
  事實再現的文學路徑——建構社會與行為科學中的人文方法中國人的關系模式
  中國人社會行動的結構——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終結
  社會系統、關系運作與權力的弭生產關系動力學
  關系、面子與權威的研究
  本土的人際傳播研究:“關系”的視角與理論方向
  中國人的臉面觀——一種本土研究策略的探討
  在中國官僚作風及其技術的背后——偏正結構與臉面運作中國社會信任與信用的研究
  信任與風險社會——西方理論與中國問題
  誠信、信任與信用:概念的澄清與歷史的演進
  社會信用:人性假設與制度安排變遷中的中國人與中國社會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國地方與組織領導的權力游戲
  社會心理承受力與社會價值選擇
  中國人的關系向度及其在互聯網中的可能性表達后記





上一本:人類學入門: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 下一本:男人,別對我說謊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關系與中國社會的作者是翟學偉,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