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社會、文化批評家白璧德“人文主義”系列著作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該書作為現(xiàn)代情境下“自由”對“民主”的批判,一舉將白璧德納入了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tǒng)并確立了其殿軍位置。 作者從分析西方政治思想的類型入手,重點對比闡述了盧梭一脈的政治思想與柏克一脈的政治思想之間的斗爭……當民主日趨墮落,開始走向?qū)V疲藗冊撊绾魏葱l(wèi)一向所珍視的自由?或許,西方是時候再次借助東方的智慧來尋求出路了。
作者簡介: 歐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1865–1933年),美國文學評論家,人文主義的領軍人物,反對浪漫主義,相信倫理道德是人類行為的基礎。白璧德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代頓(Dayton)。他畢業(yè)于哈佛大學,1912-33年在哈佛大學任教授,講授法國文學。 他的著作包括:《文學與美國大學》(Literature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1908年);《新拉奧孔》(The New Laokoön)(1910年);《盧梭與浪漫主義》(Rousseau and Romanticism)(1919年);《民主與領袖》(Democracy and Leadership)(1924年);《論創(chuàng)造性》(On Being Creative)(1932年)。 20世紀初期,在西方文化經(jīng)過盧梭等倡導的打破束縛、放任自我、棄絕典章制度、復歸自然的“一種”浪漫主義沖擊之后,白璧德逆這股潮頭而動,先后出版了《文學與美國大學》(1908)、《新拉奧孔》(1910)、《現(xiàn)代法國文學批評大師》(1912)、《盧梭與浪漫主義》等著作,抨擊了泛情人道主義和科學人道主義,批評了想象的過度放縱和道德上的不負責任,呼吁節(jié)制情感,恢復人文秩序。這就是廣為中國人所知的“西方”新人文主義的基本傾向。 白璧德對東方哲學,從佛教到孔、孟、老、莊等都深有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人物梁實秋、梅光迪、吳宓等都曾受教其門下,深受其影響。這使得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也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中留下了抹之不去的印痕,梁實秋與學衡派的文學主張中,都能讓人窺到來自北美新大陸的胎記。然而這些都與我們所說的中國現(xiàn)代新人文主義思潮,沒有更多聯(lián)系。在指涉的內(nèi)容上,二者不一樣,影響的范圍也不可同日而語?梢哉f,中國現(xiàn)代新人文主義思潮,是我們對現(xiàn)代中國文化發(fā)展情形考察后得出的一個概念,是對影響中國現(xiàn)代文化與文學精神取向的當下認識結(jié)果。
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政治思想的幾種類型 第二章 盧梭與田園想象 第三章 柏克與道德想象 第四章 民主與帝國主義 第五章 歐洲與亞洲 第六章 真假自由主義者 第七章 民主與標準 附錄一 關于意志的理論 附錄二 絕對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