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歷史照進現(xiàn)實、民國的憂郁、官場的黃賭毒、我們中國人、不合時宜、別處的生活六個部分。通過這些內(nèi)容,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無奈而又殘酷的現(xiàn)實:從社會到課堂,我們被肯定地告訴,歷史是由借鑒意義的,應當以史為鑒,吸取經(jīng)驗教訓。但是通過本書,你會很遺憾地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的經(jīng)驗還是只停留在人們的口頭中。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依舊出現(xiàn)。 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長于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曰:鳴。竇文濤評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時最大的理想是做圖書管理員,好每天有書看。及長,幻想當作家,變成文學青年。一輩子養(yǎng)過豬,做過獸醫(yī),大學學的是農(nóng)業(yè)機械,最后誤打誤撞,成了大學教歷史的老師,眾人眼中的學者。一生坎坷無數(shù),碰壁無數(shù),頭撞南墻不回頭,不是墻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長,從黑板報算起,寫過的文字無數(shù),黑板報都擦了,小說都燒了,所謂的學術(shù)文字和隨筆評論,留下來的比較多,有些變成鉛字,好像有十幾本了,均遺憾多多。年過五十,沒有長進,再活五十年也許能好些。 目錄: 序?qū)懺谇懊娴脑?br> 第一輯 歷史照進現(xiàn)實 賣國的罪名和太后的面子 誰的財產(chǎn)是安全的 吃空餉的今與昔 人格證書與好人證章 “改造”魅影的再現(xiàn) 曾經(jīng)的釣魚執(zhí)法 流言、危機與搶購 馬屁救命記 特權(quán)之享與特權(quán)之禍 從“官不修衙”到“宮殿衙門” 文明帽的故事 會過日子的西太后序?qū)懺谇懊娴脑挼谝惠?br/> 歷史照進現(xiàn)實 賣國的罪名和太后的面子 誰的財產(chǎn)是安全的 吃空餉的今與昔 人格證書與好人證章 “改造”魅影的再現(xiàn) 曾經(jīng)的釣魚執(zhí)法 流言、危機與搶購 馬屁救命記 特權(quán)之享與特權(quán)之禍 從“官不修衙”到“宮殿衙門” 文明帽的故事 會過日子的西太后 史上最兇殘的文字獄 太監(jiān)的醬缸動不得 誰看誰,都像禽獸 從洋槍隊到八旗洋槍隊 天子也得以食為天 末世貴胄的貨與色 揚州瘦馬與闊太選拔 過去的糞業(yè)壟斷經(jīng)濟 知青群體與知青運動 作為結(jié)構(gòu)裂痕的三個征兆 民營企業(yè)家的三種尷尬宿命 動物的死活,還真是個問題第二輯 民國的憂郁 財神的道德煩惱 好客的張宗昌 五光十色說民國 多面相的民國農(nóng)村和農(nóng)村問題 新軍腦后的辮子 小站練兵的風波 禮太多了人就靠不住 辛亥革命的五個岔路口 有關辛亥革命的幾個隱性的問題 革命的經(jīng)濟學第三輯 官場的黃賭毒黑翰林李鴻章 官場的黃賭毒 蒙上面比蒙下面容易 雅賄的故事 兩種政治秀 袍哥政府及其他 有權(quán)時,忠言才逆耳 跟皇帝的生育能力有關的政治 討口彩與講政治 也談監(jiān)察分肥定律 當權(quán)力沒有人盯著的時候 官場過度癥第四輯 我們中國人 大炮,使館和瘋子 面子的變遷 也說浮躁 中國人的路 中國人的文化癖 奴才的創(chuàng)造性 包袱放下了,人才能站起來 中國農(nóng)民生生不息的好奇心 讓我們學會講理 評優(yōu)文化及其濫觴 吃遺產(chǎn)的風潮第五輯 別處的生活 消失的邊陲古城 深圳,一座令人驚艷的城市 四川這個地方出神仙 廈門是個好地方 悠哉青巖 淡水人也淡 街頭政治與街頭的非政治 臺北的大門檻不設崗 臺北的街人 臺灣的“大埔事件” 夏日,來一碗什錦黃春面 在島的那一邊 在臺北,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基金會 走進南村落 金門:鑄劍為秤盤的地方 兩個故居,一種宿命 旁聽臺北市議會 治堵,用不了的臺灣經(jīng)驗第六輯 不合時宜 何以焦慮成為社會流行病 自主招生與高考公平 了無可了的“張鳴事件” 留在記憶中的舊上海 雪國往事 饑不擇食談讀書 有卷在握,其樂如何 一個不合時宜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 熟未必能生巧 中國的大學還有救嗎 學生告老師的今生前世 白折騰了魯迅賣國的罪名和太后的面子 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西太后拉著皇帝西狩,一溜煙跑到了西安,派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跟洋人談判。西太后深知這回拳亂之禍,惹大發(fā)了,十分擔心聯(lián)軍會扶奕劻稱帝,干脆丟開他們娘兒倆,另立政府。所以,把奕劻的家眷,全給扣下,作為人質(zhì)。 當然,當日的談判,說了算的是李鴻章,洋人也只樂意跟他一個人打交道,奕劻只是一個配角,而且他自己斷沒這個膽兒,想要自立為帝,當然洋人也沒這個意思,是老太婆自己心虛,過慮了。原本,列強們是打算把西太后給解決掉的,最初禍首名單,第一位就是這個老太婆。但是發(fā)現(xiàn)這個老太婆到了西安之后,各地督撫依然買她的賬,逃亡政府也是政府。列強一時半會兒,又沒有吃下中國自己來管的意思,所以,為保留中國政府計,西太后這個禍首,就只好放棄了。 辛丑議和的難度在于,談判的對手太多,對方胃口又大。不僅有十一個國家的政府,還有各自的軍方,教會。眾口難調(diào),直把個李鴻章累得心力憔悴,奄奄一息。如果說對方有點讓步的話,也絕非談判的中國代表所能左右,壓力僅僅來自西方列強的國內(nèi)。 畢竟,20世紀了,西方國家的民主人道的思潮今非昔比。對列強 落后國家過于放肆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 但是,當辛丑條約的最后文本,最終電告西安的西太后時, 還是引起了這位老太婆的強烈不滿。賠款數(shù)目太大,懲辦罪魁波及太廣,給事變中被打死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建碑,太丟臉面,擴大使館區(qū),外國駐兵,將六部的一部分,翰林院甚至滿人的堂子(薩滿祭祀用的)都劃了進去,也實在過分,等等,等等。榮祿在旁邊勸,西太后依然發(fā)飆不止,一個勁兒地罵談判的人,只知道讓她讓步,不知道跟列強據(jù)理力爭。最后居然說,你們讓皇上定 吧,我不管了。當然,光緒是不敢接茬的。西太后又說,我不管,皇上也不管,你們自己管吧,將電報稿擲之于地,不說話了,任憑榮祿磕頭如同雞啄米。事情僵了,但北京這邊是不能再談的,時至今日,斷然沒有可能讓洋人讓步的可能,如果再議,后果不堪設想。這一點,李鴻章、奕劻知道,這邊主持軍機處的榮祿也知道。想來想去,榮祿感覺,西太后其實跟自己一樣,也知道這事非答應不可。當日她老公只不過逃到熱河,就人家說什么,答應什么了。這回禍是她自己惹下的,沒追究她的責任,就已經(jīng)便宜了,這么精明的老太婆,焉能不知里面的利害?眼下不肯,無非是“答允”兩字,說不出口,或者不便說出口而已。甚至不惜甘冒風險,讓光緒說,自己也不肯說。此時的中國,也已經(jīng)進入20世紀,盡管愚民可以被頑固派利用,鬧起義和團,但60年的開放,畢竟有了一批明白人。上海租界里的報紙,冷嘲熱諷,矛頭直指老太婆。老太婆也知道這回北京被占,北方大亂,就是自己的過錯。已經(jīng)錯了,和約就是因錯而造成損失,不只看了肉痛,而且好像就是在罵她。所以,一個“允”字,無論如何,不好說出口。退而言之,就是賣國,罪名也得臣子來擔。說不出口,和約也得簽。沒辦法,過兩天議事,榮祿假裝先說別的事,然后輕輕提了一句議和電稿之事,說是這事已經(jīng)請示過了,奴才下去再改改如何?西太后當然明白什么意思,沉默半晌說,如此也好。榮祿下去之后,根本就沒改,把電稿文本交給內(nèi)奏事處的太監(jiān),呈西太后和光緒,不久,上面?zhèn)髦枷聛恚褐懒。榮祿心領神會,再發(fā)電給北京談判的人,就算上面通過了。于是,辛丑議和告成。中國不僅背了4億兩白銀的賠款,而且北京核心區(qū)外國駐兵,從天津到山海關一線外國駐兵,作為一個主權(quán)國家,基本的象征,剩不了多少了。西太后的面子,仍然沒有保住,輿論還是一個勁兒地嘲罵。1903年回鑾之后,為了討各國公使的好,西太后經(jīng)常把公使夫人請到宮里或者頤和園玩,吃請而且送好些古玩。但是公使夫人往往不懂得給太后留面子,說著說著,就扯到義和團上去。太后只好裝聾作啞,裝不過去了就說假話,說她當時也身不由己,義和團已經(jīng)控制了北京,控制了紫禁城。言外之意,她這個霸氣沖天的太后,當時已經(jīng)做了義和團的俘虜。 再牛的人,哪怕是皇太后,犯了錯,丟了人,想不擔責任,恐怕沒戲。當年西太后對于辛丑議和,實際上是不樂意簽約,但報紙上卻傳她急于議和,要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還說她說過,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再后來,人們都信報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