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讀史記說智慧


作者:竇玉璽     整理日期:2022-01-14 02:36:19


  司馬遷之所以認(rèn)為自己才高,有以下三個原因;其一,他有深厚的家學(xué)淵源,尤其是父親司馬談對他的教育和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這是得天獨厚的。其二,兩次游歷,見多識廣。第一次漫游是在公元前128年,即武帝元朔元年,司馬遷大約20歲(一說17歲)!澳嫌谓⒒;上會稽,探禹穴,窺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fēng),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太史公自序》)第二次漫游是在元鼎六年奉詔隨征西南夷,“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 (《太史公自序》)司馬遷兩次游歷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其三,作為兩代史官,得以占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加上固有的天賦,十歲即能誦古文,從師大儒董仲舒等原因,這些條件足以使司馬遷自認(rèn)為才高。
  自認(rèn)品高,何以比擬?“行若由夷!”
  許由和伯夷都是史料記載的所謂高潔之士。
  《史記正義》引晉皇甫謐的《高士傳》云: “堯聞致天下而讓焉,(許由)乃退而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伯夷的故事在《史記.伯夷列傳》里記載得很詳細(xì):伯夷和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把王位傳給叔齊,但父親死后,叔齊卻不肯接位,而把王位讓給了伯夷。伯夷說:“讓你接替王位是父親之命。”于是就離家逃跑了。叔齊不愿繼承王位,也離家逃跑了。國人只好立孤竹君的另外一個兒子為王。弟兄倆聽說西伯昌賢,就投奔姬昌。等他們到達(dá)時姬昌已死了,路逢武王載著父親靈位向東討伐紂王,伯夷:叔齊一起來到武王馬前叩頭諫道:“父親死了不埋葬,卻去發(fā)動戰(zhàn)爭,這能稱為孝嗎?身為臣子,卻去攻殺國君,這能稱為仁嗎?”左右想殺了他們,太公說放了他們。等到武王滅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齊以為是恥辱,發(fā)誓不吃周朝的糧食,結(jié)果隱于首陽山而餓死。
  這兩則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難道就是幾千年來我國古代社會高士的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嗎?其實,司馬遷雖以許由自喻,然而,他對許由其人、其事都持懷疑態(tài)度。《史記.伯夷列傳》開篇就說:“夫?qū)W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藝!对姟贰稌冯m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qū)⑦d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閑,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tǒng),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wù)光者。此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這段文字起碼記錄了司馬遷對這一事件認(rèn)識的幾個反復(fù):其一,歷史典籍中記載堯讓位于虞舜,虞舜又讓位于禹,整個讓位過程記載得非常詳細(xì),顯得那樣慎重、嚴(yán)肅,而史籍中沒有堯讓位于許由的記載,這不能不引起對這件事的質(zhì)疑;其二,既然史籍不載,哪來的這一說辭?“說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這是傳說,并非史實,司馬遷繼而對堯讓許由之事否定;其三,如果說堯讓許由這件事是虛構(gòu)的,那么,為什么箕山還有許由的墓冢呢?這不由將前邊兩次否定的態(tài)度又打了個問號;其四,如果真有其人、其事,那么孔子在論列古代圣賢時,都很詳細(xì),怎么不曾提及許由此人呢?由此可見,司馬遷對堯讓許由之事始終都持懷疑的態(tài)度。
  既然如此,那司馬遷為什么還要以由、夷自喻呢?筆者想主要還是基于基本的概念,大家都說他們是當(dāng)之無愧的高士,那司馬遷既然認(rèn)為自己品高行端,那他還能拿誰去自比呢?
  其實,司馬遷與許由、伯夷之流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他受時代思潮及父親司馬談思想的影響,有其根深蒂固的黃老思想,又以董仲舒為師,受儒家人世思想教育,在漢武帝不遺余力地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的時代,他想當(dāng)官做事,想為國家出力,沒有想逃避現(xiàn)實的痕跡。查閱有關(guān)司馬遷的史料,發(fā)現(xiàn)司馬遷直接說出他最佩服的人就是晏子!凹倭铌套佣冢嚯m為之執(zhí)鞭,所欽慕焉!(《史記·管晏列傳》)那簡直是五體投地,那么他到底欣賞佩服晏子的什么呢? “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過!(《史記·管晏列傳》)這豈是許由、伯夷所為,這是儒家高士的標(biāo)準(zhǔn),而司馬遷為說自己品高,以由、夷作喻,實取其名而不取其實。
  P5-6
  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一身輕松。怎樣使退休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我選擇了讀、品、寫、講的生活四部曲。讀書是一種樂趣,靜下心來讀書,也就像靜下心來練書法、打太極拳一樣,那是一種置身物外的感受和境界,也是一種陶冶身心的方法和途徑;讀書就要品書,品書是一種享受,書中自有真情,書中自有智慧,品不盡的真情,說不完的智慧。品書有一種回歸的感覺,品書就能把自己融人書中,達(dá)到一種忘我境界;品書就要把品到的味道記下來,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本能,也使“品”結(jié)了個果。常說十個好記性不如一個爛筆頭,昨天品到的書中的味道,如果不記下來,也許今天或者明天就蕩然無存了;既然寫下來了,就想把它講出來,這是一個教師思維的慣性、社會責(zé)任,也是讀、品、寫的價值所在。讀、品、寫、講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忙在其中,樂在其中。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xué)著作,對這部“史家絕唱、無韻《離騷》”從來讀之不厭,書中蕩漾的、驅(qū)之不散的馨香,正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部分,所以,讀之有趣,品之有味,感受于筆端,抒懷于講臺。
  《史記》有多種版本,各種版本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史記》的基本精神、基本思想、基本框架不會改變。我的案頭擺放的是中華書局1959年9月出版的豎排版(全十冊)讀本,是劉宋裴駟、唐代司馬貞、張守節(jié)三家作注的讀本,注釋較為詳細(xì),讀起來更方便!蹲x史記)說智慧》書中所引《史記》原文皆出于這個本子。
  在寫、講這本書的過程中,河南科技學(xué)院文學(xué)院的領(lǐng)導(dǎo)和廣大教師給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黃文熙老師,從課件的制作到書稿的校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竇玉璽
  二〇一五年八月六日





上一本:和悅洲小上海 下一本:英帝國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讀史記說智慧的作者是竇玉璽,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