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乾隆南巡的故事


作者:向斯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4:48


  《平安春信圖》中的英俊少年
  乾隆皇帝是位風雅君主,尤其醉心于書畫。在他的身邊,有一批造詣很深的宮廷畫家,包括:中國畫師丁觀鵬、董邦達、張宗蒼、徐揚、金廷標;西洋畫家郎世寧、艾啟蒙、王致誠等等。他們供職于清廷,創(chuàng)作了大量書畫作品,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墨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反映乾隆皇帝生活起居的御容像。清代宮廷的珍藏書畫作品中,乾隆皇帝的御容像,大約有80幅,基本上真實地展示了乾隆皇帝弘歷從青少年到青壯年到老年的風貌。
  郎世寧(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生于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他作為天主教耶穌會修道士,來到中國,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滴跄┠辏俜馊。乾隆時,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設計。歷任康、雍、乾三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在清宮從事繪畫整整50年。
  《平安春信圖》,共有三幅:絹本、紙本、養(yǎng)心殿西暖閣通景畫貼落。通景畫,是貼落的一種。貼落,是先在紙、絹上作畫,然后,貼在墻上,可貼上,可落下,故稱。絹本《平安春信圖》,是意大利畫家郎世寧在雍正年間留下的作品,衣飾、竹子、梅花、太湖石等有明暗處理,透視感強。紙本與貼落本《平安春信圖》,有典型的中國畫特征,線條流暢,無明暗處理,許多地方顯系中國宮廷畫師之作。因此,絹本《平安春信圖》,是郎世寧獨立完成的。紙本是郎世寧、乾隆皇帝、中國畫師合作完成的。貼落本則是郎世寧、中國畫師金廷標合作完成的。
  通常認為,《平安春信圖》畫中人物,正是雍正皇帝和他的兒子少年弘歷,通過傳遞梅枝,象征皇位傳承。畫面背景是湛藍的天空,平緩的小山丘上,幾竿修竹,蒼翠挺拔。怪石、老梅前,翠竹之下,站立著正在賞梅的雍正皇帝父子,他們面目清瘦,身穿大袖拖地長袍。少年弘歷比起父皇來略矮一頭,但他睿智的目光炯炯有神。
  他們兩人,真的是雍正父子嗎?
  《平安春信圖》絹本立軸,無作者題款。包首上,有乾隆皇帝的御筆題簽:平安春信,故名。鈐。呵″泛、萬有同春。裱褙,黃簽上墨書:“嘉慶四年二月,盤山繪山容撤下,御容掛軸一軸。”顯然,乾隆時期,此畫最后懸掛之地,是薊縣盤山行宮————靜寄山莊。
  盤山,位于北京東部90公里、薊縣城西12公里,南距天津市區(qū)110公里,東臨唐山市100公里,似一條巨龍,盤桓于京、津地區(qū)。乾隆帝對此曾記道:“連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滄溟,走薊野,枕長城,蓋薊州之天作,俯臨重壑,如眾星拱北而莫敢與爭者也!北P山,是清帝從皇宮到東陵祭祀康熙皇帝的必經(jīng)之地。乾隆九年(1744),建造行宮,命名為“靜寄山莊”。乾隆帝巡幸盤山32次,寫御制詩1366首。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二月,整理先皇遺物時,從盤山繪山容中撤回《平安春信圖》,收藏于景山壽皇殿。景山《壽皇殿東庫存收書籍等項》賬目,對該圖有著錄。
  在養(yǎng)心殿三希堂。有乾隆帝題寫的楹聯(lián):梅報平安信,鳥傳如意春。寓意橋臺報春信,冬去春來,喜上眉梢。絹本《平安春信圖》畫面中,一老一少,立在山坡上,看上去如同父子。他們系著頭巾,長袍寬袖,一身古裝打扮。長者折下梅枝,右手遞給少年。少年彎腰,左手接過梅枝,右手扶竹。人們一直以為,這是雍正皇帝和他的兒子少年弘歷。
  畫中長者,真的是雍正嗎?
  P10-13
  代跋
  最后的約稿————懷念南懷瑾先生
  1918年3月18日,南懷瑾先生出生于浙江樂清柳市區(qū)地團鄉(xiāng)地團葉里。祖譜上,南先生原名南常泰。據(jù)祖譜記載,南先生祖上世代定居于柳市南宅殿后村,其父親因為經(jīng)商,經(jīng)常在地團葉一帶活動,所以,舉家搬遷至地團葉定居。南先生自幼恭承庭訓,啟蒙較早,經(jīng)年累月,潛心學習經(jīng)史之學,博覽諸子百家。后來,不斷求學,先后在浙江激蕩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學(南京大學)研習深造?箲(zhàn)時期,投筆從戎,并執(zhí)教于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后來,南先生突然遁跡三年,隱居在峨眉山大坪寺,專心于佛教典籍之研究,靜心修煉,遍閱藏經(jīng)三年。飽學之后,南先生游學于云南大學、四川大學等地。來到臺灣以后,南先生在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高校、研究所等地擔任教授,傳授中華文化。
  南先生睿智博聞,功力深厚,學術造詣深不見底,堪稱一代國學大師。其生平致力于弘揚中國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情有獨鐘,于經(jīng)學、佛學、道學、歷史、天文、地理、詩文、語言諸學科,有獨特的見地和解讀;教書育人,弟子遍天下;思維活躍,見解明敏,著述甚豐,先后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力作,以及佛、道之學方面著作數(shù)十種;通曉英、法、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韓國、羅馬尼亞等多國語言。致力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翻譯流通?梢哉f,南先生非凡之一生,修行卓異,行跡奇特,為人、為學,莫測高深,世人尊為禪學大師、國學大師。
  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南先生十分敬重,始終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南先生認為,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國綿延數(shù)千年,能經(jīng)歷數(shù)朝數(shù)代,甚至于外來民族之統(tǒng)治。仍然不亡,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亡所致。有鑒于此,南先生大力倡導傳統(tǒng)文化,極力推動讀經(jīng)運動,殷切希望在中國大地上,能夠深深札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根。
  2010年秋,我南行考察“乾隆南巡”沿途古跡,來到太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約200里,南北約120里,面積達3.6萬公頃。相傳,大約在4000年前,圣主夏禹親臨太湖,治理泛濫成災的水患,先后開鑿了三條重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從此,打通了太湖通往大海的通道,滔滔不絕的洪水通過三江,疏導分流,注入大海。因此,漢史學家司馬遷著《史記》,在書中寫道:“禹治水于吳,通渠三江五湖!
  太湖之水。一是來自天目山之苕溪.在湖州之地分為70多條凄港注入;一是來自宜溧山北麓之荊溪,分60多條港瀆入湖。太湖水流,由北面、東面70多條河港下泄,分三條大支流匯入長江,形成三江: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下游稱蘇州河)、黃浦江。其中,黃浦江是最大的泄水河道。整個太湖水系,水網(wǎng)密布,共有大小湖泊180余個,加上進出湖泊之大小河道。構成一個密如蛛網(wǎng)的龐大水系。特別有意義的是,江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鎮(zhèn)江諫壁口處引長江之水南流,穿過太湖水系。太湖眾多的河流、湖蕩,吞吐江水、湖水,調節(jié)流量,構成為江南大運河的重要干流。
  太湖之中,島嶼眾多,主要有40多個,包括西岸之洞庭山,東岸、北岸之洞庭東山、靈巖山、惠山和馬跡山等山地、低丘。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連,風景十分秀麗。太湖湖區(qū)是福地,也是長壽安樂之鄉(xiāng)。乾隆三十五年(1770)春,太湖縣民朱憲章和妻子劉氏同登百歲大壽,地方大吏上書,請求題旌。乾隆皇帝很高興,欣然命筆:“百歲題旌之疏,歲凡屢見。似茲夫婦同庚期頤偕老,一堂樂順,四世承歡者,實所罕睹,洵熙洽之祥而仁壽之征也。自不得謹以尋常人瑞視之!币虼耍』实圪x詩,記述此髂事:
  盡有老翁及耆媼,鮮聞婦歲等夫年。
  成雙大壽真希睹,覓匹寰區(qū)孰并肩?
  四代孫曾聚庭戶,一家耕讀樂鄉(xiāng)田。
  重熙喜值間閻泰,用紀人祥葉藻篇。
  太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蘇省南部境內,古代稱震澤、笠澤、具區(qū)、五湖。歷史上,太湖水域基本上屬蘇州管轄。過去一直認為,太湖是由長江、錢塘江下游泥沙淤積成一處古海灣而形成的。經(jīng)過科學家測定,有一種新的說法,認為太湖是大約一萬年前由隕石撞擊形成的一個湖蕩區(qū),從而產生了太湖、陽澄湖、淀山湖、金雞湖、獨墅湖等重要湖蕩。由于天體猛烈撞擊,一定產生了十分強大的地震沖擊波,造成較大破壞,所以,古人稱太湖為震澤。
  太湖之美,還源于一個動人的歷史故事。傳說,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為了幫助國王勾踐滅吳,主動獻上自己愛戀的美女西施,迷惑吳王夫差。越王滅吳之后,功成名就的大夫范蠡毅然辭官,離開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美女西施來到太湖,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湖而去。從此。他們聲跡杳然,不知所終。千百年來,人們感嘆這段凄婉的愛情故事,賦詩吟詠。有詩為證:
  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風。
  不知戰(zhàn)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
  2012年9月30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晚,在南先生親手創(chuàng)辦的太湖大學堂,親友、弟子、學生們一起,為南先生舉行荼毗儀式。據(jù)說,南先生換衣服之時,身體一直十分柔軟。眾人為南先生送別,淚眼蒙嚨。弟子們念誦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親人護送著南先生的靈柩,緩慢前行。這時,天空之中,突然傳來南先生宣唱的佛號,聲音悠遠,栩栩如生。人們想起南先生的學問、人品、功德,南先生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所有人無不涕淚交加。南一鵬是南先生之子,他向眾人致謝,一字一頓地說:“父親以天下人為子女,以子女為天下人!”聽罷,眾人無不沉痛悲泣。
  最后,舉行南先生遺體之舉火儀式,由成都文殊院宗性大和尚主持。眾人焚香、誦經(jīng),先后齊頌七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按照佛教儀軌,進行荼毗。火光熊熊,彩焰騰空。此時此刻,圓月高懸中天。千年冰輪眾人望,百年孤獨幾人知?月朗風清,天空如洗。天地之間,一片澄澈。一切圓滿,一切如愿。在場眾人,紛紛俯伏跪拜,口誦佛號,恭恭敬敬地向大火之中的南先生遺體行禮。主持人宗性大和尚看看天空,看著南先生的遺體,深沉地說:“南老的一生,如今夜之明月,如此圓滿!南老的愿望,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如此圓滿!”
  南先生荼毗儀式結束了,天地之間,清香彌漫。弟子們商議,定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點,打開荼毗爐。開爐之后,眾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荼毗之后,南先生頭骨十分完整,上面密密麻麻地綴滿各色各樣的舍利子;頭骨為兩色,一半呈黃色,一半呈藍色;其余身體部分,化成舍利子無數(shù);尤其特別的是,南先生的舌根呈蓮花狀,舌頭呈粉紅色,半透明。據(jù)說,這是說法如雨、舌燦如蓮之果報。據(jù)史料記載,有此異象者,只有鳩摩羅什大法師。南老師的舍利子,有淡綠色的,有藍色的,透明,狀如水晶,共裝了七罐。按照商定,南先生的舍利子運往四川成都文殊院。
  舍利,梵語音譯為“設利羅”,中文譯為靈骨、身骨,是一個人往生、火化之后留下的結晶體。舍利子,形態(tài)眾多,千變萬化。就造型上說,有圓形的,有橢圓形的,有蓮花形的,還有佛像或菩薩狀的;就顏色而言,有白、黑、綠、紅的,還有各種顏色的;就質地來說,有的如珍珠,有的如瑪瑙,有的如水晶,有的透明如鉆石。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火化遺體以后,弟子們從灰燼之中得到一塊頭頂骨,兩塊肩骨,四顆牙齒,一節(jié)中指骨舍利,以及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經(jīng)說,舍利子,是一人戒、定、慧之修持,以及自己之大愿力所得來的結晶體。佛陀涅槃后,所燒出之舍利子,多達一石六斗。舍利子,是諸佛、菩薩、羅漢、高僧等火化后凝結晶瑩如珠、如花之物,稱舍利子。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發(fā)舍利;雜色,為綜合舍利!督鸸饷鹘(jīng)·舍身品》稱:“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得所熏!崂墙涠ɑ鬯,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上一本:晉溪本兵敷奏 下一本:歷史文物趣談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乾隆南巡的故事的作者是向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