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西南聯(lián)大常委會主席梅貽琦、總務長鄭天挺、中文系及師院國文系主任羅常培三人,先后從昆明飛重慶,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入蜀學術文化考察,“三個多月困難的旅途,拖泥帶水,戴月披風,逢山開路,過水搭橋,還倉皇地逃了好幾次警報,歷盡了抗戰(zhàn)期中旅行的苦楚”,中途“研究了學術,賞玩了風景,采訪了民俗,慰問了朋友”。羅常培將這一路的經歷寫成了具有日記性質的游記——《蜀道難》,是對抗戰(zhàn)中期蜀道上某時某地的旅途實情、學術狀況、人物動態(tài)的真實記錄。梅貽琦、鄭天挺、羅常培三人此行,本來都寫有日記,今唯有梅貽琦的日記保存下來;而作為此行財務總管的鄭天挺,也留下來一份賬目清單,詳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交通、住宿、餐飲、聽戲等物價,F(xiàn)將梅貽琦這部分日記及鄭天挺賬單附入《蜀道難》相關章節(jié)之后,三人資料對讀,展現(xiàn)出一幅鮮活的畫卷,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此《蜀道難》非彼《蜀道難》,是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所撰他與西南聯(lián)大常委會主席梅貽琦、西南聯(lián)大總務長鄭天挺游歷川蜀地區(qū)的現(xiàn)實版“人在囧途”。轟炸、拋錨、暴雨、洪水、敲詐、生病……種種“流年不利”,字字句句都透露出“我們太難了”的心聲。除去這些旅途實況,更有與林徽因、冰心、錢穆、顧頡剛、朱自清、梁思永、張充和、李濟、董作賓、李方桂、楊憲益、戴乃迭、夏鼐等名人的交游趣事,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南地區(qū)的學術機構考察記錄、民俗風情采訪、山水美景描寫等等。幽默生動的文筆,配合寫實的記錄,既是珍貴史料,又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讀。隨文附錄梅貽琦相關日記和鄭天挺所記賬單,為同一個精彩故事提供多重視角,這段特殊的經歷如同電影版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