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經(jīng)注視過鏡中的自己,雖然皮膚不算白皙卻應該怎樣也稱不上是黃,然而東亞人長久以來卻都被稱為“黃種人”,這種說法顯然不是在客觀描述我們的膚色,而是沖著西方“白種人”而被“發(fā)明”出來的。
此書著力于再現(xiàn)西方社會對東亞人群進行描述和理解的觀念史變遷,考察了“黃種人”觀念的起源,人種分類理論中“黃色蒙古人種”在西方科學界的定型,以及這一學說如何傳播至東方并為東方社會廣泛接受的知識過程。 黃種人真的是“黃色”的嗎?為什么皮膚白皙的我們,卻被稱為“黃種人”?為什么中國人接受成為“黃種人”,日本人卻始終抗拒?
西方傳統(tǒng)中白色代表著神圣、純潔、智慧和高貴;黑色象征著邪惡、污賤、死亡和野蠻;黃色則意味著不潔、低俗、病態(tài)與恐怖。是一個暗示病態(tài)和不健康的詞。那么,白色被歐洲人壟斷之后,他們?yōu)楹斡?ldquo;黃色”來描述東亞人?
把東亞人的膚色歸類為黃色,并非經(jīng)驗觀察的結(jié)果,而完全是一種近代西方科學的“新發(fā)明”。如果說《美國種族簡史》重新開啟了你對世界和自己的認知,解答了你對民族和種族問題的所有困惑,那么這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黃種人,重新看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