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梁其姿的新力作,該書圍繞了明清至近代大變局中的兩個著力點——啟蒙教育與施善濟貧,講述了家族、地方社會與國家謀求穩(wěn)定的重要關系。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前部分是有關啟蒙教育的三篇論文,討論了明清至近代蒙學的形式與內容,兼具慈善性質的義學制度在清初世變時期開始普及。第二部分的七篇有關施善濟貧的論文,則從不同角度探討濟貧的論述與活動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事變中試圖重整甚至鞏固傳統(tǒng)倫理與社會秩序。語言引人入勝。 或許政治經濟社會不斷的?無常的變化,其實是人類歷史的常態(tài)。但人總是緬懷過去或力求保持熟悉的社會秩序與價值觀,對變化所意味著的風險與未知充滿疑慮。因此說,明清至近代時期的家族、地方社會,乃至于中央政府致力于謀求穩(wěn)定、預防變化,或在激變的形勢里力圖維持平穩(wěn)的表象,不足為奇。 啟蒙教育和施善濟貧是明清至近代的家族地方社會與國家謀求穩(wěn)定的兩個著力點。在社會經濟發(fā)生急劇變化之時,這兩種活動被用來穩(wěn)定急變中的社會,它們特別有利于宣揚經典中的理想世界與倫理關系,以合理化現存的社會與政治秩序。 作者簡介 梁其姿,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學術專長為明清社會史、近世社會文化史,并為中國醫(yī)療史研究的重要推手之一。出版有:《面對疾病——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醫(yī)療觀念與組織》、《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麻風:一種疾病的醫(yī)療社會史》。
目錄: 序...............1 明清時期的啟蒙教育 17、 18世紀長江下游地區(qū)的基礎教育...............3 《三字經》里歷史時間的問題...............32 明清中國的醫(yī)學入門與普及化...............64 明清至近代的濟貧與信仰 “貧窮”與“窮人”觀念在中國俗世社會中的歷史演變...............83 清代的惜字會...............108 19世紀中國的嬰孩救濟機構...............129 民族尊嚴、男女平等,還是無私救濟?首批中國女醫(yī)生的選擇...............149 道堂乎?善堂乎?清末民初廣州城內省躬草堂的獨特模式...............171 近代中國醫(yī)院的誕生...............198 廣州近代善堂的現代性(1870—1937)...............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