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唐史并不如煙5:安史之亂


作者:曲昌春     整理日期:2015-11-05 11:45:46

知名歷史作家魏風華、著名專欄作家李開周聯(lián)袂推薦!*嚴謹?shù)目紦?jù),*有才的文筆,寫就*輝煌的唐朝!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王朝拐彎。湖南衛(wèi)視歷史主講人——曲昌春的扛鼎之作。全書運筆自然,風格明快,語言風趣精煉,情節(jié)張弛有度,修訂后更顯大氣雋永,展現(xiàn)出了極為高超的史料駕馭功底。開元盛世末期,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酒肆茶樓,依然是人來人往,你唱我和,一片繁華景象,幾許歡樂人生。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fā),打亂了這繁華的盛世,踐踏了生活的美好。
  安祿山并非一開始就是人面獸心,他是在胃口一點點被勾起來,再加上楊國忠的步步緊逼,才一步步走上了叛亂的道路,但他攻入長安后卻只顧享受而不乘勝追擊,終于為內(nèi)侍所殺。安祿山的發(fā)小史思明是極富軍事才能的將領,他在殺死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之后,將安史之亂的大旗由“安”改成“史”……然而,叛亂終究是南柯一夢,即便盛世漸漸黯淡了它的光芒,李氏唐朝依然是人心所向,大唐軍隊的號角聲始終隆隆傳來,不斷收復失地,捷報傳來,杜甫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欣喜欲狂……
  縱觀整個安史之亂,不管楊國忠怎樣禍國殃民,不管郭子儀、李光弼怎樣神勇平叛,也不管楊貴妃怎樣紅顏禍水,最讓人感嘆的,卻是在危機與動蕩中的“父子相疑”——李隆基與李亨、安祿山與安慶緒、史思明與史朝義,人性中的脆弱、黑暗,在繁華落盡、帝國殘景中一覽無余。
  作者簡介:
  曲昌春,知名歷史作家,媒體記者,現(xiàn)居北京。2002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現(xiàn)供職于中央電視臺。自幼酷愛歷史和文學,致力于通俗歷史的寫作,對唐代歷史很感興趣,造詣頗深。主張人性化寫史方式,以現(xiàn)代視角審視解讀歷史。出版歷史類著作多部如《非常史客:睜眼看歷史》《唐史并不如煙》《水滸那些事兒》,其中《唐史并不如煙》系列一經(jīng)面世便持續(xù)熱銷,積累了龐大的忠實讀者群體,被粉絲們親切地稱呼為“神筆曲大”。
  目錄:
  第一章楊國忠的美好時代國忠拜相秋后算賬立碑頌德互不干涉楊暄考試第二章兩虎相爭初起尋找外援長安過招放虎歸山亡羊補牢第三章叛亂前夜誰來擔保相互試探引爆第四章范陽鼓起起兵應對布局洛陽陷落自毀長城第五章潼關內(nèi)外哥舒翰掛帥顏氏兄弟郭李組合安祿山的煩惱第六章自作孽,不可活哥舒翰的報復相互猜忌潼關陷落第七章馬嵬坡長安亂天盡頭李隆基向左,李亨向右第八章李亨當政靈武登基永王攪局借坡下驢左膀右臂山人李泌彭原對策第九章快樂的豬短暫幸福內(nèi)憂外患梟雄末路太原保衛(wèi)戰(zhàn)第十章兩京光復自欺欺人一攻長安再戰(zhàn)長安父慈子孝洛陽光復第十一章微妙平衡重返長安有賞有罰首鼠兩端暗藏伏筆第十二章烽煙又起范陽再叛鄴郡之圍功虧一簣安慶緒的末路第十三章棋逢對手分水嶺大戰(zhàn)河陽第十四章造化弄人得失之間慘敗洛陽意料之外峰回路轉(zhuǎn)第十五章二帝歸天從奴到臣太上皇搬家母子之間刀兵相見新皇登基第十六章重回一統(tǒng)新舊更迭借兵回紇洛陽光復窮途末路詩人命運禍患萌芽第十七章天下多事四人所指長安淪陷烏鴉換崗第十八章天壤之別李光弼離別逼上絕路針尖麥芒節(jié)外生枝智退回紇醉打金枝第十九章前赴后繼無限風光你來我往福祿到頭得意時刻第二十章新舊更迭一網(wǎng)打盡孤家寡人揮手離別
  這是一部比《明朝那些事兒》還要耐讀的書。
  ——專欄作家李開周
  歷史暢銷書作家曲昌春在《唐史并不如煙》中,用耐心而細致的筆法,為我們描繪了這個帝國的全景輝煌,讀來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歷史作家魏風華
  風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顯深沉,筆者用淡淡的筆觸將盛世唐朝娓娓道來,既呈現(xiàn)出恢宏大氣的大歷史觀,又在不經(jīng)意間勾勒出大歷史中的歷史細節(jié),獨具慧眼地把唐朝的縱橫面一并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將唐朝最真實的人和事還原到我們面前。
  ——歷史作家高天流云
  這是一部比《明朝那些事兒》還要耐讀的書!獙谧骷依铋_周歷史暢銷書作家曲昌春在《唐史并不如煙》中,用耐心而細致的筆法,為我們描繪了這個帝國的全景輝煌,讀來思緒萬千,百感交集!獨v史作家魏風華風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顯深沉,筆者用淡淡的筆觸將盛世唐朝娓娓道來,既呈現(xiàn)出恢宏大氣的大歷史觀,又在不經(jīng)意間勾勒出大歷史中的歷史細節(jié),獨具慧眼地把唐朝的縱橫面一并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將唐朝最真實的人和事還原到我們面前。——歷史作家高天流云歷史靜靜地待在那里,所有意義都看后人如何賦予。細察一代代人,尤其是年輕的讀者如何解讀歷史,很有意思的,甚至比所謂解密歷史真相更有意思。例如這本《唐史并不如煙》,會讓我縱覽唐朝的興衰,但我更關心的是作者為什么這樣讀這樣表述歷史,琢磨琢磨,真的很有意思。——圖書策劃人蒙木史思明一直想唱一出大戲,現(xiàn)在他給自己拉開了帷幕。史思明命兒子史朝清鎮(zhèn)守范陽,命屬下各郡太守各自領兵三千跟隨自己南下,大軍分成四路渡河,渡河后于汴州(今開封)城下會師。史思明大軍南下的消息傳來時,李光弼正沿著黃河巡查各營,聽到消息,李光弼不敢怠慢,帶著麾下騎兵便進了汴州城。李光弼對汴滑節(jié)度使許叔冀囑咐道:“你如果能在汴州堅守十五天,我一定帶兵來救你!”許叔冀拍著胸脯打包票說:“大人放心,我一定堅守十五天以上!”李光弼點了點頭,便離開汴州趕赴洛陽。對于許叔冀,李光弼還是有點擔心,他能堅守十五天以上嗎?轉(zhuǎn)念一想,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既然承諾了,或許就能做到。李光弼沒有想到,他和許叔冀對于馬的理解是不同的,李光弼以為“駟馬難追”的馬是良馬,而許叔冀說的,是瘸馬!李光弼走后不久,史思明到了汴州城下。許叔冀想打史思明一個立足未穩(wěn),馬上率兵出擊,打了幾個回合,許叔冀發(fā)現(xiàn)沒有勝算,便收拾人馬退回了汴州城內(nèi)。許叔冀盤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籌碼,怎么算也不是史思明的對手,拿這些籌碼如何支撐十五天?再說了,十五天后,如果李光弼不來,怎么辦?仗還沒怎么打,許叔冀自己先泄氣了!這一泄氣,便把對李光弼的承諾拋在腦后了。不打了,開門投降!許叔冀的主動投降讓史思明大感意外,原本他還準備在汴州打一場硬仗,現(xiàn)在汴州居然不攻自破,這都是許叔冀的功勞。狂喜的史思明大手一揮,給了許叔冀一頂他一生想都不敢想的帽子:中書令。這投降,超值!輕而易舉拿下汴州,史思明乘勝向西攻打鄭州。這時李光弼已經(jīng)得知了許叔冀投降的消息,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做人,怎么能無恥到這個地步。李光弼緊急下令,全軍戒備,緩緩往西退去。至于大軍退守哪里,意見并不一致,有人建議退守潼關,有人建議就在洛陽堅守,最后還是李光弼拍板,洛陽肯定守不住,不如退守河陽,那里可攻可守,活動余地大。確定退守河陽后,李光弼連下兩道命令,一道命令給東京留守,命令他帶領洛陽所有官員家屬退入潼關;另一道命令給河南尹,命令他帶領洛陽官員百姓出城逃難。兩道命令一下,洛陽又成了一座空城。李光弼依然不慌不忙,他一邊督促士兵將洛陽城內(nèi)的油、鐵等軍需物資運往河陽,一邊抽出五百騎兵親自殿后。一切布置停當,史思明的前鋒部隊已經(jīng)逼近了洛陽東門外的石橋。手下將士向李光弼請示道:“大人走北門,還是走石橋?”李光弼朗聲說道:“當然走石橋。”五百騎兵跟隨李光弼大搖大擺地從石橋退去,這時天色已晚,李光弼下令全軍點起火把,向著河陽方向,緩緩退去。一路上,史思明的前鋒部隊如同李光弼的影子,緊追不舍,試圖找機會發(fā)動突襲,找了一路,一無所獲。接近河陽界,史思明的前鋒部隊不敢往前走了,只能悻悻而去,白白給李光弼當了一路保鏢。李光弼前腳進了河陽,史思明后腳也到了洛陽。進入洛陽城,史思明倒吸一口涼氣,昔日繁花似錦的洛陽居然成了這個樣子,完全是一座空城,空曠到什么都搶不到的地步。史思明不免有些失望,這個洛陽城就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盤桓再三,史思明盯上了洛陽皇宮,按照他的本意,他想住進皇宮,找一找當皇帝的感覺。轉(zhuǎn)念一想,他打消了念頭,洛陽離河陽太近了,萬一李光弼殺一個回馬槍呢?那可得不償失。史思明引軍退出了洛陽城,屯兵于白馬寺以南,同時下令在河陽以南興筑月城,徹底擋住李光弼南下攻擊的線路,他要在河陽與李光弼掰一掰手腕。公元759年十月初,史思明大軍兵臨河陽,為了激怒李光弼出兵,史思明派出一個謾罵高手——驍將劉龍仙。劉龍仙也不含糊,驅(qū)馬來到河陽城下,勒馬站定后,把右腳抽出馬鐙、架到馬脖子上,以一種極其輕蔑的姿勢開始對著河陽城謾罵。城墻上,李光弼冷冷看著劉龍仙,回頭對諸將說道:“誰去把他干掉?”仆固懷恩主動請命:“我去!”李光弼搖搖頭:“唉,這不是大將干的活!”李光弼的左右在諸將中巡視一圈,對李光弼說:“裨將白孝德可以!”李光弼一聽,哦,快傳白孝德!白孝德很快來到李光弼面前請戰(zhàn),李光弼問道:“說吧,你需要幾個人?”“我一個人就足夠了!”白孝德說。李光弼興奮地擊了一下掌,好,小伙子有志氣!他還是有點不放心,又追問道:“小伙子,你好好盤算一下,到底需要幾個人!”白孝德回應道:“既然大人一定要給我配幫手,那么就給我配五十名騎兵吧,他們只需走出大營門口做我的后援,同時請大人下令,全軍為我擂鼓助威。”李光弼痛快地答應道:“沒問題!”白孝德收拾停當,李光弼拍了拍他的背,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手持雙矛的白孝德縱馬踏入黃河,在河水較淺的地方橫渡而過,當他剛剛渡了一半時,仆固懷恩向李光弼道喜:“白孝德贏定了!”李光弼連忙問:“還沒有交手,你怎么知道贏定了。”仆固懷恩指著白孝德的背影說道:“你看他氣定神閑的樣子,就知道他胸有成竹,贏定了!卑仔⒌驴羁疃蛇^黃河,罵戰(zhàn)的劉龍仙也看到了他。劉龍仙往白孝德身后看了一眼,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人,頓時放松了下來,就一個人,能把我怎么樣?白孝德一步一步向劉龍仙接近,劉龍仙作好了動手的準備,白孝德卻沖劉龍仙擺擺手,那意思是說,我不是來打仗的。劉龍仙不知道白孝德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便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白孝德。離劉龍仙還有十步,白孝德停了下來,然后開口說話。劉龍仙依舊沒有把白孝德放在眼里,嘴里大放厥詞,謾罵不已。白孝德呢?他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著,言語上明顯處于下風。不知不覺間,劉龍仙已經(jīng)著了白孝德的道:白孝德不是真的軟弱,而是以示弱的方式為自己和戰(zhàn)馬贏得戰(zhàn)前喘息的機會。感覺戰(zhàn)馬歇得差不多了,白孝德瞪大眼睛沖著劉龍仙喊道:“你這叛賊認識我嗎?”“你是誰?”“我,白孝德也!”“是何豬狗!”劉龍仙以為接下來還是口舌之爭,沒想到白孝德改了,大呼一聲,手持雙矛,撥馬向劉龍仙撲了過去。劉龍仙愣了一下。與此同時,河陽城內(nèi)鼓聲突然震天山響,五十名騎兵從大營門口沖出,直奔黃河岸邊而來。劉龍仙暗叫一聲“不好”,連忙應對,然而白孝德距離他太近了,只有十步,張弓搭箭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能拔馬繞著黃河大堤逃命。劉龍仙最終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跑了沒多遠,就被白孝德追上了。白孝德一矛刺出,劉龍仙應聲落馬,再一刀,白孝德已經(jīng)將劉龍仙的首級抓在手中。抓著劉龍仙的首級,白孝德大搖大擺地回到河陽城中,河陽城中一片歡騰,河陽城外則是一片死寂。白孝德為李光弼贏了一個開門紅。首戰(zhàn)受挫,史思明沒有放在心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在乎一時之得失,一切還得從長計議。深諳軍事的史思明知道,攻城不如攻心,如果短時間內(nèi)不能攻下城池,那么就應該從敵人的心理上做文章。只要讓敵人產(chǎn)生懼怕的心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史思明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寶——一千匹駿馬。鄧小平說,科技就是生產(chǎn)力,在冷兵器時代,駿馬就是戰(zhàn)斗力。為了展示軍威,史思明讓這一千匹駿馬當起了模特,每天拉到黃河南岸的沙洲上輪流洗澡,為的就是讓河陽城內(nèi)的軍隊由此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看,人家那么多駿馬,戰(zhàn)斗力一定很強。史思明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天遂人愿,往往是種個龍蛋收個跳蚤。李光弼非但沒有產(chǎn)生恐懼心理,他居然異想天開,想據(jù)為己有。李光弼命令在全軍上下搜羅母馬,這一搜羅便搜羅到五百匹母馬和一大批小馬。李光弼把母馬和小馬一分為二,小馬統(tǒng)統(tǒng)拴在城中,母馬統(tǒng)統(tǒng)趕到黃河北岸。不一會兒工夫,效果出來了。城中的小馬嘶叫不停,黃河北岸的母馬也嘶叫不停,黃河南岸的一千匹駿馬也跟著嘶叫不停。不知哪匹駿馬帶了頭,黃河南岸的一千匹駿馬嘶叫著渡過黃河跑到了北岸,早有準備的李光弼微微一笑:“走,都趕回河陽城!”一千匹駿馬就這樣改姓李了!消息傳到史思明那里,史思明差點沒吐血,這個李光弼,招數(shù)真夠損的。史思明決定報復,他要燒掉河陽城外的浮橋,困死河陽城。家大業(yè)大的史思明組織了一支龐大艦隊,艦隊由兩部分組成,打頭的是火船,殿后的是戰(zhàn)船,火船的功能是燒斷浮橋,戰(zhàn)船的功能是登岸進攻。史思明以為這一回李光弼無法招架,沒想到,李光弼還是有招。李光弼早料到史思明會打浮橋的主意,他早早準備了數(shù)百根結(jié)實的竹竿,竹竿的根部插入巨木以便固定,竹竿的頭部則打造了不怕火燒的鋼叉。當史思明的火船接近浮橋時,竹竿便派上了用場,一下頂住了火船。火船前進不得,不一會兒的工夫,自己把自己燒成了一堆灰。火船的下場如此慘烈,戰(zhàn)船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戰(zhàn)船先被竹竿上的鋼叉叉住動彈不得,然后李光弼的士兵又把太原城使用過的巨砲派上了用場,幾個巨石下去,戰(zhàn)船全沉了。忙活了半天,河陽城外的浮橋依然醒目地跨在黃河上,而史思明的火船燒成了灰,戰(zhàn)船沉了底。史思明又挨了李光弼一悶棍。史思明依舊不氣餒,既然河陽浮橋燒不掉,那就直接斷李光弼的糧道,糧道一斷,李光弼照樣玩完。史思明設想的確實不錯,很可惜,他想到了,李光弼也想到了,而且比他多想一步。史思明和李光弼,就如同《三國演義》里的周瑜和諸葛亮,無論史思明動什么心思,李光弼都比他多想一步,高那么一點點。預料到史思明要斷自己的糧道,李光弼親自率軍進駐野水渡(今河南省孟津縣北黃河渡口),進行戒備。夜幕徐徐降臨,部將們以為李光弼將夜宿野水渡,不料,李光弼又引軍返回河陽,只命令部將雍希顥率領一千士兵留守營寨。李光弼交代雍希顥說:“叛軍中,高庭暉、李日越、喻文景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史思明一定會派他們其中一個今晚來抓我。我暫且離去,你留在這里。如果叛軍來了,不用跟他們打;如果他們投降,你就把他們一起帶回來。”聽了李光弼的話,諸將面面相覷,大帥這是在說什么,說醉話?還是說夢話?他怎么知道叛軍會來,而且有可能投降?諸將聽不懂李光弼這番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史思明;李光弼不然,他跟史思明交戰(zhàn)多次,史思明在他面前已經(jīng)是一個透明人。史思明與李光弼,就如同武俠小說里對決于名山之巔的兩大高手,兩人的秉性以及招數(shù)彼此都很熟悉,就看誰的反應快一點,誰想得更周全一點。就在李光弼說“夢話”的同時,老對手史思明正在部署。史思明對李日越說:“李光弼憑借堅城守城是一個高手,但野戰(zhàn)是個外行,今天他碰巧在野水渡,活該他被我捉。你帶五百鐵騎半夜去把他抓過來,如果抓不到,你就別回來了!”從史思明這番話看,野戰(zhàn)可能是李光弼一個軟肋,不然,李光弼也不用連夜返回河陽,完全可以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再走。李光弼偏偏要連夜返城,說明他知道自己的軟肋,他要揚長避短。李光弼比史思明高明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軟肋,也知道史思明知道自己的軟肋。后者,為李光弼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差。奉命夜襲的李日越率領五百騎兵于凌晨時分抵達李光弼的營寨外,這時他看到了令他十分驚詫的一幕:唐軍守將跟士兵都躲在壕溝后面休息,看到叛軍便開始吹口哨,大聲喊叫。怎么回事?唐軍居然早有準備!史思明不是說李光弼是個野戰(zhàn)棒槌嗎?怎么會早有準備?李日越意識到突襲計劃泡湯了,他壯著膽子問:“司空大人(李光弼)在嗎?”雍希顥答:“昨晚就走了!”李日越再問:“你們有多少人啊!”雍希顥答:“一千!”李日越問:“誰是主將?”雍希顥答:“雍希顥!”搞笑的問答結(jié)束后,李日越琢磨了半天,然后對部下說道:“這次讓李光弼跑了,就算勉強進攻,也只能抓雍希顥充數(shù)。這樣回去我就死定了,不如就此投降!”李日越真的就這么投降了!李日越投降后,被李光弼委以心腹,不久,高庭暉也投降了。諸將徹底服了,恭維李光弼說:“大人收復這兩員猛將,也太容易了吧!”李光弼來了興致,娓娓道來:“這是人之常情。史思明常抱怨不能跟我野戰(zhàn),這次聽說我去了野水渡,便以為機會來了,一定能把我生擒。李日越?jīng)]能完成任務,自然不敢回去復命,只能投降。高庭暉呢,才能在李日越之上,聽說李日越受我重用,他自然就動了心思,一切就這么簡單!”





上一本:過云樓舊影錄 下一本: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唐史并不如煙5:安史之亂的作者是曲昌春,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