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葉曼拈花


作者:葉曼     整理日期:2014-08-22 22:59:40

葉曼在任臺灣《婦女雜志》總編輯時,曾在《婦女雜志》開設“新禮儀”、“新女兒經(jīng)”、“葉曼信箱”三個專欄。其中“葉曼信箱”欄目讀者來信不輟,這些信件大部分是葉曼女士的熱心讀者帶著家庭生活、婚姻情感等種種困擾,希望葉曼女士能夠給予答疑解惑。歷時20余年,葉曼女士對這些來信斷斷續(xù)續(xù)地不停加以答復,以其淵博的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歷,對來信者所遭遇的困擾進行耐心細致的開導,指引。葉曼女士的回信平和、溫婉,深具文采而極富感染力。這些信件在之前曾經(jīng)一些出版社刊印發(fā)行過一部分。這次葉曼女士重新檢點《葉曼信箱》的舊稿,挑選了百余篇,結集成書,取名《葉曼拈花》,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因為讀者來信中所反映的當時社會內的疑難雜癥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所以葉曼女士在回信中的指導建議對遭遇類似問題的當今讀者仍有值得參考借鑒的價值。
  作者簡介:
  葉曼,本名劉世綸,祖籍湖南,1914年生,是當今世界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1935年被胡適先生親點為“探花”,就讀于北大法學院經(jīng)濟系。早年輾轉世界各地25年,接觸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不同宗教,至今研學佛教、道家、儒家數(shù)十年,先后師事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等大德,屢有所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傳播儒、道、佛三大文化,成立“文賢學會”和“文賢書院”。
  目錄:
  序
  第一輯讓我們的家更好
  變相的打秋風
  兩個婦女切身的問題
  易地而處
  立人達人前先自立自達
  惡鄰
  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
  丈夫的告白
  當公公疼愛長孫時
  母親的發(fā)泄
  老年人的財產(chǎn)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婆媳之間
  如何調解誤會?序
  第一輯讓我們的家更好
  變相的打秋風
  兩個婦女切身的問題
  易地而處
  立人達人前先自立自達
  惡鄰
  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
  丈夫的告白
  當公公疼愛長孫時
  母親的發(fā)泄
  老年人的財產(chǎn)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婆媳之間
  如何調解誤會?
  自尋煩惱
  扒灰
  居心叵測
  分產(chǎn)的糾紛
  兩條路
  不要強做調人
  和平共存之道
  天下媽媽一般傻
  家庭主婦的自處妙方
  不需自苦
  暴發(fā)戶情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嫂溺援之以手
  語言的學習
  親情難割舍
  飽暖思淫欲
  領而不養(yǎng)的問題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現(xiàn)代的年輕人
  兒女成長的歷程
  房事的煩擾
  魚與熊掌的老問題
  母親的潔癖
  第二輯職場的心聲
  與老板溝通前的準備?
  職位雖“退”,心境莫“休”!
  不要做個工作的奴隸
  如何與朝令夕改的上司相處?
  周圓之道
  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
  三省
  樂業(yè)方能安居
  人生無處不相逢
  第三輯境界的提升
  進退得所
  定心的好處
  修身養(yǎng)性
  現(xiàn)代女性
  緣不可以坐待
  自己堅強起來
  空即是色
  ……
  第四輯聰明的抉擇
  第五輯愛的深呼吸第一輯
  讓我們的家更好
  變相的打秋風
  葉曼女士:
  我和相戀三年的男友在上星期結婚了,本來婚宴應該是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沒想到卻為了喜宴的費用,弄得兩家長輩反目成仇。
  事情是這樣的:家父喜好排場,當我的婚期決定后,他老人家就興沖沖地發(fā)出許多喜帖,希望我的婚禮風風光光、熱熱鬧鬧。喜宴當天,果然賀客盈門,五十桌筵席都坐滿了,但是有些人送的不是禮金,而是喜幛及禮品。
  喜宴結束后,總招待和飯店算賬,發(fā)現(xiàn)收的禮金不夠支付筵席開銷,于是他向家父說,女家客人較多,應該拿一些錢出來貼補。家父認為沒這規(guī)矩,執(zhí)意不肯。最后,公婆只好掏腰包,填補這些虧損。
  但是他們離開的時候,對家父說:“從今以后,我們不再是親戚。”在這種情形下,我覺得十分為難,我該如何使他們重歸于好呢?
  陳婉貞敬上
  婉貞女士:
  結婚的喜帖被稱為紅色炸彈,是一種變相的打秋風,早已為人詬病。但是積非成是,婚禮越來越鋪張,禮金越來越高飆,損人而不利己,只便宜了餐廳。
  古時婚喪,親友鄰舍為了輔助當事人,贈送物品或食品,完全基于同情的互助,后來有人代以禮金,仍然屬于少數(shù)。
  至今西洋婚禮,也只有至親好友為準新娘舉行送禮會(),也都是添置新居的實用物品,且事先都做了安排,絕不會送重復的禮品。甚至有的人指定某一店鋪,言明準備贈送約值若干的禮品,由新人自行選購,如此體貼用心,以表示由衷的祝賀和輔助,還不曾見過送禮金、湊份子,為事主請客用的。而婚宴向來是由女方全權負責,只有一部分教堂的費用由男方負擔,嫁女兒是地道的賠錢。
  現(xiàn)在臺灣地區(qū)的婚禮,男女雙方合請,原以為禮金的收入只賺不賠,所以事主無不廣撒喜帖,以廣招徠。這種行為原已相當俗陋市儈,如今這兩位親家竟自因為做了賠本生意而拆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歸根結底,令尊理虧在先;令翁竟因些許錢財而斷了親,也高明不到哪里。古時人說:“年老之時,戒之在得。”可資殷鑒。兩人嫌隙已生,除非令尊把應負擔的一部分歸還,并致歉,否則是很難言歸于好了。
  他難道不替你這個女兒以后何以面對夫家著想嗎?花錢雖心疼,女兒以后所遭遇的,他真的不關心?試著先說服他,除此別無他法可以提供了。
  ……





上一本:正義為何如此脆弱 下一本:馬克思的自由理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葉曼拈花的作者是葉曼,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