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都很平坦》主要背景為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下鄉(xiāng)”時期。姚亮、陸高、長脖、二狗、江梅、肖麗、小秀等年輕人置身于完全陌生的農村,忍受著青春沖動與饑餓的雙重折磨,同樣動物般兇猛。他們打架斗毆、談情說愛,甚至偷雞摸狗,在日常生活的囂攘中,走向命運的定數(shù)。馬原特出的地方在于,不為小說附著“知青小說”常見的理想主義色彩,也不刻意獵取那個時代的表象特色,一切都只和人本身有關,那里發(fā)生的故事,完全能夠換一種形式發(fā)生在當下。 《上下都很平坦》的語言,具有馬原一貫的簡潔、力度,哲學意味與神秘氣息十足!渡舷露己芷教埂方Y構靈動詭異,第三部分看起來在消除前面兩部分的效果,實質上卻把前兩部分往深處挖掘了很多,再加上兩個附錄的與正文在情節(jié)想的互相辯駁與證偽,讓小說卓然而立。 作者簡介: 馬原:漢人。著名作家。現(xiàn)任教于同濟大學,中文系主任。1953年生于錦州。1982年畢業(yè)于遼寧大學,前往西藏,1989年在西藏電視臺任記者,后回到遼寧作家協(xié)會任專業(yè)作家,2000年調入同濟大學。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在當代文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敘 目錄: 自序回到大有 第一部彈子游 第二部木馬 第三部三度重疊 附錄1錯誤 附錄2海邊也是一個世界第一章 這本書里要講的故事早就開始講了,那時我比現(xiàn)在年輕,可能比現(xiàn)在更相信我能一絲不茍地還原真實。現(xiàn)在我不那么相信了,我象個局外人一樣更相信我虛構的那些遠離所謂真實的幻想故事。 我說是時間給歷史抹上了發(fā)黃的油膏,歷史曾經多么遙遠,似乎只是教科書上的神話,可是現(xiàn)在竟由我的這支禿筆來創(chuàng)造歷史了,不是更偉大更叫人詫異的神話嗎?我想不好,那時我為什么一定要還原真買呢?我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年齡,我不再試圖還原所謂真實。我知道這正是時間的造化,也是時間的殘酷。 我認識姚亮的時候他只有十六歲稍多,陸高十八歲。我現(xiàn)在甚至不在乎他們實際年齡,就象我不在乎黃山迎客松到底活了一千年還是只活了六百年。用我現(xiàn)在的眼睛去看他們當時都還是少年,血氣方剛,自以為是。我得說他們兩人中給我印象深一點的是姚亮,所說的第一印象。當時姚亮一躍身利落地爬上卡車廂,后腦朝著車下流淚的母親和小妹,車輪轉動以前他一直沒回過頭,我以為他哭了。車子開動以后他微笑著大人氣十足地舉起手臂,回過頭向母親小妹擺手告別。我那時就發(fā)現(xiàn)了他擺手時姿態(tài)很特別,小臂高抬不動,只是手掌搖動手腕輕晃,對相對的人來說這樣擺手有一種莫名的慰藉,后來我才意識到這種手勢是典型的偉人動作。小動作中透出了不同凡響。 那是夏末,那段路很長。開車以前駕史員曾經開口讓車上的那兩個女孩子坐到駕駛室,其中個子高的那個說車上風涼,還可以一路看風景,看來矮的那個一切都聽高個的,她們拂逆了司機的好意。駕駛室旁邊的坐位空著,姚亮認定司機一路肯定非常寂寞。 我想姚亮當時還不知道那高的叫什么,矮的就更不用說了。他也一定想不起主動跟她們搭話,那時他還是個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的清教徒,身心都還是處子。 不是我要把全部故事從頭開始,我不是那種著意討讀者厭的傻瓜作家,我當然不會事無巨細地向讀者描述姚亮走進知青點走進知青農場那一天的全部過程。是那個高的很快走進了我的虛構故事,從姚亮走進來的同一個瞬間她也走進來了。是她先開口的,她當時面朝姚亮坐在自己的行李上,兩腿叉得很開。 “哎,你叫什么?” 姚亮正給迎面風吹得愜意,也許不屑理睬她,也許根本沒聽到有人在對他說話,第一個回合姚亮冷落了這個高個子女人。 在省略了許多時間過程以后,她毫不容情地質問姚亮:“那次我問你叫什么你沒聽見?” “哪一次?” “第一次,在卡車上的那一次!” “你問我什么?” “問你叫什么?你別裝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