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至愛梵高,暴雪將至,尋夢環(huán)游記,妖貓傳,解憂雜貨鋪…… 上面這些電影名字最近在我們生活中很熱鬧,認識的人里總有誰看過。 我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平時喜愛看電影。朋友當中總有幾個人最大的愛好是看電影。并且他們是認真的看。 他們會找來經(jīng)典電影反復觀看,還會去電影展觀看找不到片源的小眾電影。電影票是他們仔細保存的收藏。 就算不是熱愛電影的人,朋友聚在一起聊天也多會包含電影話題。最近看了哪部電影,電影拍得如何,最喜歡誰的表演,電影和原著的差距,某某某的票房又飆到多高…… 并且看電影還有助于談對象。 既然電影的角色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常客,會優(yōu)雅的評判、有格調(diào)的談論電影就變成了我們的日常需求。談論電影不再是專業(yè)人士才能做的事。 我們也操心大家看完電影后能不能好好的談論電影,陸陸續(xù)續(xù)出了不少相關(guān)圖書,作者都是業(yè)界公認聊電影聊得有水平的人,跟著他們學,以后再不會擔心尬聊啦~ 01
逆光跳切:楊遠嬰電影文選 作者:楊遠嬰 中國電影學界的重要旗手,全面深入了解電影的影迷必讀書。 楊遠嬰是當代中國電影學領(lǐng)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者;西方電影理論最重要的引介人、當代中國電影理論界的重要旗手;其80年代主編的《外國電影理論文選》開啟新時期電影理論研究先河,在學界及影迷中間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集結(jié)楊遠嬰三十年電影研究精華,從電影理論到電影史,從電影文本到電影人,都有極為精當、深刻的思考與書寫,是影迷系統(tǒng)了解電影常識的必讀書。文字極為精煉、清雅,堪稱學術(shù)著作中的文學性典范。 02
建構(gòu)電影的意義:對電影解讀方式的反思 作者:〔美〕大衛(wèi)·波德維爾 一部只有波德維爾才能完成的脈絡清晰、縱橫捭闔、旁征博引而又嚴謹?shù)碾娪芭u著作。 電影研究教父級人物大衛(wèi)·波德維爾唯一一部關(guān)于電影闡釋與批評的著作。 在書中,波德維爾結(jié)合大量的案例,以探本溯源的民族志學者的理性冷靜,回溯并檢視了西方電影史上的電影闡釋和批評實踐,對受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精神分析學、文化主義等理論影響的各種電影解讀模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反思和批判,揭示出電影批評是如何成為一種機制慣例和邏輯推理活動的。而在文末,波德維爾更是提出“不要解讀電影”,提醒讀者在闡釋性批評之外還可以有別的選擇。 03 與光同塵:漫談11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 作者:賽人 賽人,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欄目資深策劃人,曾任《新電影》雜志主筆、《電影世界》雜志副主編。自幼癡迷電影,對中國電影的閱片量少有人及,因工作需要采訪過眾多不同世代的電影人,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并撰寫了很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類文章,是公認的當代中國電影評論界的重要旗手。 本書從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視角,詳細解讀了中國電影的歷史脈絡、人事掌故,以及思想與形制的演變。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為題,借歷代導演、女演員、古龍、譯制片等特定主題,以線帶面鋪陳中國百年影史的完整風貌;影人部分以“以人為本”為題,對大陸、臺灣、香港等地不同世代的電影人代表進行精描,以此勾勒中國電影人的獨特樣貌;影片部分以“如影隨形”為題,以數(shù)部電影杰作為范本,多角度剖析中國電影的精神內(nèi)核與外在肌理。 04
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 作者:戴錦華 本書是著名文化研究學者、電影學者戴錦華教授代表作品,是中國電影專著中堪稱經(jīng)典的作品,輸出過多個國家。 戴錦華,曾任教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現(xiàn)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兼職教授,并曾在美國、歐洲、日本、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數(shù)十所大學任客座教授。從事電影、女性文學和大眾文化的研究。專著有《浮出歷史地表:現(xiàn)代中國婦女文學研究》《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電影批評》《性別中國》和Cinema and Desire: 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專著十余種,譯有《蒙面騎士》。專著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韓文出版。本書論述的對象是中國電影歷史上最輝煌的二十年,也是最受讀者關(guān)注的時間段。 《霧中風景》涉及的電影現(xiàn)象貫穿了中國新時期20年歷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經(jīng)過1980、1990年代之交的無地彷徨,綿延穿過整個1990年代,終了于新世紀將臨未臨之時。這是中國社會歷史性轉(zhuǎn)軌的20年,電影作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癥候。作者以自己對這個時代的體認,依靠對理論武器的嫻熟運作及對電影文本的敏銳感知,用綿密的意象,勾勒出這個時代的圖景,已成為研究新時期電影的必備文本。 05 走出上海:早期電影的另類景觀 作者:葉月瑜 馮筱才 編者:劉輝 《走出上! 突破中國電影史向來以上海為中心的敘事起點,以民國報紙作為研究的新起點,關(guān)注香港、廣州、杭州、天津這些城市的早期影業(yè)生態(tài),并勾勒以城市為框架的早期電影史。本書內(nèi)容采用第一手數(shù)據(jù),以新挖掘的資料挑戰(zhàn)現(xiàn)行史論,將電影研究從藝術(shù)和政治的單一視角中釋放出來,建構(gòu)早期電影的另類景觀。 中國早期電影研究多以上海電影為重心,而忽略其他地域的電影歷史,本書以上海以外的城市電影為研究主體,視角獨特,填補空白。 06 國際電影學百強名校名師 主編:李二仕、梅峰、鐘大豐 本書不只是一本留學指南,也勾勒出一個世界電影教育格局的概括圖景。作者從學習電影制作和以電影為研究對象兩個不同角度選取了國際電影學一百所院校和一百位學者。 詳細介紹了學校的教育層次、專業(yè)設(shè)置、發(fā)展情況、申請條件和學者的研究方向、研究現(xiàn)狀、研究成果。這些院校和學者不只來自歐美傳統(tǒng)電影強國,也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他國家,使讀者以全新的視角了解世界電影教育的現(xiàn)狀。 07 光影綿長:李道新電影文章自選集 作者:李道新 本書是北京大學著名電影學者李道新教授迄今為止所做電影研究中的精選文章結(jié)集,也是“北大學人電影研究叢書”中的一本,分為“電影史:理論方法”和“電影史:研究實踐”兩部分,共計23篇文章。其中的重要論述包括了《中國電影:歷史撰述的開端》《民國報紙與中國早期電影的歷史敘述》《帝國的鄉(xiāng)村凝視與殖民的都會顯影》《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等。 本書可視為李道新教授電影學術(shù)研究的階段性總結(jié)與全新梳理,從中可以隱現(xiàn)出宏大的中國電影通史寫作的理論構(gòu)架與史料脈絡,以及為此所做的精心準備,為拓展中國電影研究的學術(shù)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08 電影理論解讀 作者:羅伯特·斯塔姆 譯者:陳儒修、郭幼龍 本書作者羅伯特·斯塔姆是當代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理論研究專家之一,在歐美電影學界富有盛譽。他的研究跨越學科建制,從文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總結(jié)、歸納電影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具有重大的學術(shù)規(guī)范價值。 世界電影理論權(quán)威讀本,影迷必讀,電影學專業(yè)考研必備參考書。一冊在手,通曉電影理論的基本脈絡及完整知識點。 本書是美國著名電影學者羅伯特·斯塔姆關(guān)于世界電影理論經(jīng)典內(nèi)容的全新論述。作者細致梳理了自電影問世以來電影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從電影理論的起源,如林賽、芒斯特伯格對于電影本體的認知,到當代最新電影理論的演變,如文化研究、德勒茲、后殖民論述及數(shù)字理論等。不僅在理論解讀及其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上具備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也清晰勾勒出電影理論史的完整脈絡。 09 日本電影縱橫談 作者:舒明 日本電影研究專家舒明全新力作,完整勾勒日本電影史的細節(jié)與全貌。 第一輯分析日本電影史上十大電影的變遷;第二輯評述大師級導演十人;第三輯除特別研究改編自文學作品的30部電影外,也評論了21部昭和影片與31部平成影片。 匯集作者對日本電影長達半個世紀的觀察與思考,從日本電影的“歷史、人物、作品”三個方面描繪日本電影地圖與風貌,涵蓋日本電影100年。 10 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第2版) 作者:〔新加坡〕張建德 譯者:蘇濤 從獨特的角度還原香港百年發(fā)展歷史,呈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香港電影景觀。 有著“東方好萊塢”之譽的香港電影,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百年歷史。與一般的香港電影史著作全面介紹香港電影的百年發(fā)展不同,本書側(cè)重關(guān)注香港電影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為世界影壇所矚目的那些關(guān)鍵性因素(南北方的交流、特殊的電影類型、杰出的電影作者、邊緣的電影風格),重點探討了使香港電影獨一無二的那些電影類型(武俠片、動作片、喜劇片、劇情片等),并對香港電影工業(yè)中的重要導演進行了作者論分析(從早期的胡金銓和李翰祥,到新浪潮時期的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第二次新浪潮的王家衛(wèi)、羅卓瑤,以及吳宇森、杜琪峰、陳果和陳可辛等),呈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香港電影景觀。 最后推薦五本幾年前的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豆瓣上搜索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