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4年, 李澤厚這位“寂寞的先知”并不沉默。 他一如既往, 仍堅持中國發(fā)展“應(yīng)走自己的路”, 仍殷盼中國哲學登場。 《李澤厚對話集?廿一世紀(二)》主要收錄了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先生在2007—2014年關(guān)于哲學、美學、思想史等相關(guān)問題的的問答文章,展現(xiàn)了他對這些問題的最新思考,實為對話體李澤厚思想讀本。書中新見倍出,很多思想對仍在困擾當前的問題和矛盾具有啟發(fā)意義。
作者簡介 李澤厚,當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193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著有《美的歷程》、《批判哲學的批判》、《中國(古代、近代、現(xiàn)代)思想史論》、《論語今讀》、《己卯五說》、《哲學綱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權(quán)威和標準嚴格著稱的《諾頓文集》,他的著作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休謨、康德、萊辛、黑格爾等大哲學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選。李澤厚是美學、馬克思主義和身體理論這三種類別目錄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學家。
目錄: 循馬克思?康德前行(2007) 他們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橋梁(2007) 《論語》的生存智慧具有普遍性(2007) 每個女人都要生孩子(2007) 希望保持批判鋒芒(2007) 我和八十年代(2008) 對未來10 年“審慎地樂觀” (2009) 中國要過封建資本主義這一關(guān)(2009) 90 后看似嬉戲逍遙, 卻可隨時挺身而出(2010) 附錄: 八旬李澤厚的世博三天(2010) 現(xiàn)實讓美變得困難(2010) 警惕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合流(2010) 再談思想與學問(2010) 當下中國還是需要啟蒙(2010) 需要什么樣的現(xiàn)代性? (2010) 革命不易, 改良更難(2010) 教育是個大問題(2010) 靜悄悄地活著和死掉(2010) 改良不是投降, 啟蒙遠未完成(2010) 中國精神, 在于包容(2011) 從“兩德論” 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2011) 關(guān)于“體用”?“超越”?“重疊共識”的對話(2011) 小步走, 慢慢來(2012) 與周有光關(guān)于健康的對話(2012) 關(guān)于“中國式自由主義” (2012) 經(jīng)改比政改難(2013) 從“情本體” 反思政治哲學(2014) 關(guān)于“情本體” 的中國哲學(2014) “情本體” 是世界的(2014) “情本體” 對談拾遺(2014) 倫理?道德與哲學(2014) 何謂哲學(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