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的天空》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國學(xué)”是個寬泛的名詞,但是不論你如何分類,都會把儒家與道家列為重點。儒家的代表是孔子與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與莊子了。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學(xué)家。哲學(xué)家的文章有三點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設(shè)定判準(zhǔn)、建構(gòu)系統(tǒng)。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學(xué)生問“仁”,孟子多次說明“心之四端”,老子對“道”加以描述,莊子由各種角度形容“游”與“化”,這些概念都是他們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實本質(zhì)……國學(xué)對現(xiàn)代人的意義,不就是要歸結(jié)為“價值觀”的塑造與補強嗎?簡單說來,學(xué)習(xí)儒家與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沒有任何改變,那就不能算是學(xué)過了。
作者簡介 傅佩榮,公元1950年生,祖籍上海。臺灣輔仁大學(xué)哲學(xué)系畢業(yè),臺灣大學(xué)哲學(xué)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專攻宗教哲學(xué)。 傅佩榮在教學(xué)、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獲臺灣地區(qū)“教育部”“教學(xué)特優(yōu)獎”....
目錄 前言第—部 孔子的真誠一、立志于學(xué)1、孔子之學(xué)/0082、珍惜時間/0113、用心專注/0134、把握時機/0165、不厭不倦/0176、老師幫不上忙/0207、學(xué)生不爭氣/0228、學(xué)生啟發(fā)老師/024二、立志行仁1、立志行仁/0262、行仁與為善/0283、六位仁者/0304、立志求道/0335、一以貫之/035三、自我修養(yǎng)1、化解我執(zhí)/0382、欣賞曾點之志/0413、困惑來自何處?/0434、“克己復(fù)禮”新解/0455、心存敬畏/0486、少說少妙/050四、孝敬父母1、孝出于天性/0542、敬愛父母/0573、委婉溝通/0594、孝與健康/0615、法理與人情/0636、孝與守禮/0657、三年之喪/067五、結(jié)交良友1、真誠相待/0712、志趣相投/0743、信義兼顧/0764、益者三友/0785、損者三友/0806、孔子交友/083六、社會責(zé)任1、淑世精神/0872、社會責(zé)任/0903、孔子想移民/0924、名正言順/0945、上行下效/0966、一言興邦/098七、理解孔子1、誰了解孔子?/1022、誰歧視女性?/1053、誰在收肉干?/1074、為何挑剔食物?/1095、誰的耳朵順了?/1126、誰說孔子不幽默?/1147、孔子知不知“死”?/1168、孔子有無信仰?/119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一、人性向善1、人性向善/1242、善是什么?/1283、心之四端/1304、人禽之辯/1335、三種快樂/135二、人格之美1、修養(yǎng)六境/1382、浩然之氣/1423、三種勇敢/1444、四種圣人/147三、人我之間1、勇于自。1522、做人處事/1543、五種不孝/1564、易子而教/1585、以德論交/1616、守經(jīng)達權(quán)/163四、仁政理想1、一暴十寒/1662、緣木求魚/1693、與民共享/1714、見牛未見羊/1745、不可忽視環(huán)境/1766、事半功倍/178五、自我超越1、豪杰之士/1812、效法堯舜/1843、與古人為友/1864、有為者亦若是/1885、天降大任/1906、孟子之樂/192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一、老子的道1.儒道之別/1962、老子第一章/1993、道是什么/2024、道與自然/2055、道生萬物/2076、悟道之法/2097、自足于道/212二、圣人之道1、自我反。2152、被褐懷玉/2173、不為物役/2194、內(nèi)在覺悟/2215、處下居后/2236、為而不爭/225三、治國之道1、四種統(tǒng)治/2282、若烹小鮮/2313、小國寡民/2334、反戰(zhàn)思想/2365、民不畏死/238四、立身之道1、化解執(zhí)著/2422、自己作主/2453、消除煩惱/2474、以德報怨/2495、和光同塵/2516、老子三寶/253五、閱世之道1、相對價值/2592、禍福相生/2623、慎始慎終/2644、功成身退/2665、上善若水/2686、天地不仁/270第四部 莊子的逍遙一、轉(zhuǎn)化生命1、未始有物/2742、大鵬展翅/2773、太倉梯米12804、螳螂捕蟬/2825、鼓盆而歌/285二、修煉方法1、渾沌之死/2892、心如死灰/2923、忘適之適/2944、天人合一/2975、不死不生/299三、審美情操1、黏禪老人/3022、庖丁解牛/3053、桓公讀書/3074、誰是美女/3095、自以為美/312四、處世態(tài)度1、孝的六種境界/3142、算命不如修養(yǎng)/3173、材與不材之間/3194、從容的風(fēng)度/3215、虛己以游世/3246、外化而內(nèi)不化/326五、與道相通1、魚快樂嗎?/3282、彼此相忘/3313、朝三暮四/3334、每下愈況/3355、莊周夢蝶/338 前言第—部 孔子的真誠一、立志于學(xué)1、孔子之學(xué)/0082、珍惜時間/0113、用心專注/0134、把握時機/0165、不厭不倦/0176、老師幫不上忙/0207、學(xué)生不爭氣/0228、學(xué)生啟發(fā)老師/024二、立志行仁1、立志行仁/0262、行仁與為善/0283、六位仁者/0304、立志求道/0335、一以貫之/035三、自我修養(yǎng)1、化解我執(zhí)/0382、欣賞曾點之志/0413、困惑來自何處?/0434、“克己復(fù)禮”新解/0455、心存敬畏/0486、少說少妙/050四、孝敬父母1、孝出于天性/0542、敬愛父母/0573、委婉溝通/0594、孝與健康/0615、法理與人情/0636、孝與守禮/0657、三年之喪/067五、結(jié)交良友1、真誠相待/0712、志趣相投/0743、信義兼顧/0764、益者三友/0785、損者三友/0806、孔子交友/083六、社會責(zé)任1、淑世精神/0872、社會責(zé)任/0903、孔子想移民/0924、名正言順/0945、上行下效/0966、一言興邦/098七、理解孔子1、誰了解孔子?/1022、誰歧視女性?/1053、誰在收肉干?/1074、為何挑剔食物?/1095、誰的耳朵順了?/1126、誰說孔子不幽默?/1147、孔子知不知“死”?/1168、孔子有無信仰?/119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一、人性向善1、人性向善/1242、善是什么?/1283、心之四端/1304、人禽之辯/1335、三種快樂/135二、人格之美1、修養(yǎng)六境/1382、浩然之氣/1423、三種勇敢/1444、四種圣人/147三、人我之間1、勇于自。1522、做人處事/1543、五種不孝/1564、易子而教/1585、以德論交/1616、守經(jīng)達權(quán)/163四、仁政理想1、一暴十寒/1662、緣木求魚/1693、與民共享/1714、見牛未見羊/1745、不可忽視環(huán)境/1766、事半功倍/178五、自我超越1、豪杰之士/1812、效法堯舜/1843、與古人為友/1864、有為者亦若是/1885、天降大任/1906、孟子之樂/192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一、老子的道1.儒道之別/1962、老子第一章/1993、道是什么/2024、道與自然/2055、道生萬物/2076、悟道之法/2097、自足于道/212二、圣人之道1、自我反省/2152、被褐懷玉/2173、不為物役/2194、內(nèi)在覺悟/2215、處下居后/2236、為而不爭/225三、治國之道1、四種統(tǒng)治/2282、若烹小鮮/2313、小國寡民/2334、反戰(zhàn)思想/2365、民不畏死/238四、立身之道1、化解執(zhí)著/2422、自己作主/2453、消除煩惱/2474、以德報怨/2495、和光同塵/2516、老子三寶/253五、閱世之道1、相對價值/2592、禍福相生/2623、慎始慎終/2644、功成身退/2665、上善若水/2686、天地不仁/270第四部 莊子的逍遙一、轉(zhuǎn)化生命1、未始有物/2742、大鵬展翅/2773、太倉梯米12804、螳螂捕蟬/2825、鼓盆而歌/285二、修煉方法1、渾沌之死/2892、心如死灰/2923、忘適之適/2944、天人合一/2975、不死不生/299三、審美情操1、黏禪老人/3022、庖丁解牛/3053、桓公讀書/3074、誰是美女/3095、自以為美/312四、處世態(tài)度1、孝的六種境界/3142、算命不如修養(yǎng)/3173、材與不材之間/3194、從容的風(fēng)度/3215、虛己以游世/3246、外化而內(nèi)不化/326五、與道相通1、魚快樂嗎?/3282、彼此相忘/3313、朝三暮四/3334、每下愈況/3355、莊周夢蝶/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