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衛(wèi)·林奇的創(chuàng)意之道》中,這位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難得地敞開心扉,親口講述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個性化的工作風格,并與讀者分享他以靜坐孕育創(chuàng)意的珍貴體驗。 用林奇的話來說,這種經(jīng)驗仿若“潛入內(nèi)在”,而“捕捉”創(chuàng)意猶如捉魚,再以電視、電影、繪畫、音樂、設計等媒介予以呈現(xiàn)。在本書中,林奇第一次詳述他修煉超過三十年的超覺靜坐,以及超覺靜坐對其創(chuàng)作過程所產(chǎn)生的影響。 林奇以簡潔精練的話語,描繪他創(chuàng)意發(fā)展的過程——創(chuàng)意從何而來,如何捕捉,以及哪些念頭對于他來說最具有吸引力。他尤其仔細地討論了他如何將思考轉化為行動,并如何與別人互動。最后,他思索自我與周遭世界的關系,以及這個深深地影響他自身創(chuàng)作的“潛入內(nèi)在”過程,如何能夠直接嘉惠他人。 對于想要深入了解林奇心靈世界的廣大影迷而言,《大衛(wèi)·林奇的創(chuàng)意之道》可謂一個最佳的窗口;而對于那些思索著如何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亦具有非凡的啟示作用。 作者簡介 大衛(wèi)·林奇(David Lynch),美國最具個人色彩的導演之一。1946年生于美國蒙大拿州,兒時的夢想是成為書畫刻印藝術家,但最著名的身份卻是導演。他的電影華麗而詭異,但主題隱晦壓抑,深具拉美魔幻小說的超現(xiàn)實主義氣質,代表作如《穆赫蘭道》與《藍絲絨》等,都著力于日常生活遮掩下的人性荒誕與失控的展示,它們都是林奇觀察力與想象力的產(chǎn)物。在鏡頭背后,林奇首先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見的旁觀者與思想家。
目錄: 下水之前 / 9 初次下水 / 11 令人窒息的橡皮小丑裝 / 13 一開始 / 15 藝術的生活 / 17 暗夜花園 / 19 開幕 / 21 電影 / 23 詮釋 / 25 圓 / 27 創(chuàng)意 / 29 欲望 / 31 意識 / 33 轉譯創(chuàng)意 / 35 洛杉磯 / 37 橡皮頭 / 39 生命的步調 / 41 瑜伽行者 / 43 老包的大兒子 / 45 世界上最憤怒的狗 / 47 音樂 / 49 直覺 / 51 統(tǒng)一場 / 53 第四種狀態(tài) / 55 抵達彼岸 / 57 現(xiàn)代科學與古代科學 / 59 隨時,隨地 / 61 合一 / 63 定剪 / 65 心理治療 / 67 夢 / 69 安杰洛?巴達拉門蒂 / 71 聲音 / 73 選角 / 75 排戲 / 77 恐懼 / 79 現(xiàn)在就攜手合作 / 81 雙峰鎮(zhèn) / 83 連續(xù)的故事 / 85 紅房間 / 87 探詢念頭 / 89 測試觀眾 / 93 以偏概全 / 95 黑暗 / 97 苦難 / 99 自我的亮光 / 101 黃金塔 / 103 宗教 / 105 藥物 / 107 打開燈 / 109 第一號工業(yè)交響曲 / 111 迷失高速公路 / 113 限制 / 115 穆赫蘭道 / 117 盒子與鑰匙 / 119 地方感 / 121 美 / 123 質地 / 125 做木工 / 127 擁有配套設備 / 129 火 / 131 電影的燈光 / 133 斯特雷特的故事 / 135 電影中的英雄 / 137 費里尼 / 139 庫布里克 / 141 內(nèi)陸帝國 / 143 名稱 / 147 創(chuàng)作的新方法 / 149 導演講評 / 151 膠卷之死 / 153 推薦數(shù)字錄像給年輕電影工作者 / 155 數(shù)字錄像的畫質 / 157 電影的未來 / 159 常識 / 161 建言 / 163 睡眠 / 165 努力不懈 / 167 成功與失敗 / 169 釣完一次,再來 / 171 同情心 / 173 以意識為基礎的教育 / 175 真正的和平 / 179 結語 / 181 尾聲:真正的快樂在于內(nèi)心 / 183 影視作品精選 / 185 引述資料來源 / 187 譯注 / 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