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拒絕偽正義


作者:曹林     整理日期:2016-12-31 12:33:28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時評文章的結集,作者的文字以尖銳、理性、客觀和視角獨到見長,信奉改良主義,在批判公權之惡的同時,從未放過對輿論、大眾、平民、自我之惡的批判,主張“不放過所有的惡”。評論文本很容易隨著熱點和時效的過去而過時,而理性卻有一種超越時效和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使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讀來都能受到思想的啟迪和理性的感召。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曹林為《中國青年報》評論員,知名時事評論員,在全國十多家媒體開有時評專欄。被網(wǎng)友評為“2008年中國傳媒界十大最具影響力評論家”之一。

目錄:
  第一篇〓權力批判
  中國當前最大、最多、最核心的問題莫過于:公權力沒有被馴服,沒有被關進民主的籠子,孱弱的民權常成為強勢的公權力戲弄、掠奪、傷害和侵犯的對象。批判肆無忌憚的公權力,以憲政、民主、法治、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去啟蒙公權力,致力于將權力關進籠子,這應是當下時事評論最重要的任務。
  1.權力通吃下,我們都是陪舞者/
  2.拿出治民一半的嚴苛與智慧去治官/
  3.我們當丑惡痛批,他們當經(jīng)驗交流/
  4.特權,不要誤解人們看你的眼神/
  5.地方官員可怕的“推土機政治”/
  6.王家?guī)X的“八天八夜”不能拍成頌歌/
  7.瘋狂的招商與“不擇手段”的政治/
  8.“領導不可冒犯”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9.不明真相的群眾與眼睛雪亮的群眾/
  10.我讓你批評,你才能批評/
  11.官場潛規(guī)則不過是“一把手”的規(guī)則/
  第二篇〓腐敗批判
  反腐敗,絕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更關乎決策者的決心和勇氣。許多發(fā)達國家都成功地解決了腐敗問題,我們?yōu)槭裁床荒苣?尊重“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個基本常識即可,關鍵是,掌握著決策權的既得利益者缺乏反腐的決心:自己反自己的腐敗,反腐者也時時面臨腐敗誘惑,可想而知反腐結果會是什么。
  12.貪官如廁逃逸,啼笑皆非的官場現(xiàn)形/
  13.“落馬高官健康轉(zhuǎn)好”,能給為官者多少暗示/
  14.民間人人都是“反腐碩士”/
  15.如今貪官還會“深夜排隊等候投案”嗎/
  16.不能怪媒體娛樂化消遣貪官/
  17.先反反這個反腐網(wǎng)絡游戲的腐敗/
  18.反不了腐敗就嚴懲瞌睡/
  第三篇〓輿論批判
  輿論,向來被視為正義和道德的象征——正因為此,每個人都想利用和操縱它,從而站到道德至高點上。弱者想借助它伸張正義,強者也想利用它來混淆視聽,商人想利用它牟取暴利,政府想操縱它左右民意……所以,我們要對輿論的被利用、被操縱、被粉飾充滿警惕。它并非天然地代表著正義,眾聲喧嘩中,它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同利益群體爭奪的利益場。
  19.不節(jié)制自身魔性,網(wǎng)民無異于暴民/
  20.利用網(wǎng)民憤怒已成為一種產(chǎn)業(yè)/
  21.審慎與節(jié)制: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品質(zhì)/
  22.“網(wǎng)友曝”是一種很惡劣的新聞文風/
  23.別把“壞消息綜合征”都推到社會不完美上/
  24.拔高的東西復原時總那么難堪/
  25.先真假、后是非、再利害/
  26.抵制對“手捧炒票炫富”的討伐誘惑/
  27.那道帶血的有獎競猜讓我顫栗/
  28.網(wǎng)絡的道德極端主義/
  第四篇〓偽正義批判
  正如曖昧不明的“自由”概念一樣,正義,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招搖過市?我們的輿論中流行著許多對正義似是而非的理解,越貧困越正義,越叛逆越正義,越苦難越正義,越迎合公眾情緒越正義。其實,這些都是偽正義罷了。反抗并不代表正義,苦難并不代表道德,窮人并不代表正確,受害并不代表沒有責任,大眾不是正義的代名詞。
  29.謠言就是謠言,別加入過多的闡釋/
  30.從造謠到黑客:批判的價值次序/
  31.正當防衛(wèi):類比的陷阱和反問的誘惑/
  32.為什么被告席上的胡斌像替身/
  33.拒絕“何不去殺貪官”的仇恨/
  34.與范美忠一起反思我們的劣根性/
  35.網(wǎng)絡批判的矛為什么就不能指向自己/
  36.不要過度闡釋拒簽致死這個特例/
  37.“騙子愛國主義”不過自欺欺人/
  38.受害者心態(tài)彌漫的社會必然缺乏寬容/
  39.“報復正義”邏輯要為犯罪傳染負責/
  第五篇〓社會批判
  針對中國某些改革,曾有人編出順口溜戲言: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瘋,醫(yī)改是要提前給你送終——現(xiàn)實告訴我們,這些不只是無奈的戲言和夸張的抱怨,民生的困頓,改革的積弊,社會的問題,很多時候甚至比民間的戲言和網(wǎng)絡段子更夸張!氨粫r代”中這一代中國人,背負著體制弊病帶來的許多沉重問題。
  40.不搭院士身份,抄襲已很難成為新聞/
  41.民工隨身揣錢回家的身體政治/
  42.提示語拖死:最具中國特色的死法/
  43.什么割裂了民眾對公物的價值敬畏/
  44.北大歷史系會不會以王益為恥/
  45.掌百姓衣食的人啊,請給百姓留點自尊吧/
  46.“醫(yī)改是要提前給你送終”戲言真實上演/
  47.北京排外主義發(fā)作的周期率/
  48.“耽誤工期誰負責”與“高溫死人誰負責”/
  49.憑什么將討薪者當成反恐演練對象/
  50.“炫富廣告激發(fā)仇富”,低估了公眾情商/
  51.“我能”只剩下了商品的想象/
  52.“被”字一語風行后的權利焦慮/
  第六篇〓制度批判
  對于代議政治,美國前總統(tǒng)威爾遜有一句名言:開會期間的國會,這是對公眾的展覽,而國會的各個委員會,這才是行動中的國會。我們的兩會也是如此,兩會不只是每年兩個十多天的會議,而是中國的兩種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這兩種制度架構起了中國政治的基本監(jiān)督模式。
  53.兩會越多政治,街頭越少暴力/
  54.兩會應成為政治家的搖籃/
  55.幾個提案議案對得起那體貼的“小黃瓜”/
  56.兩會不盯劉翔時是中國政治成熟日/
  57.兩會政治少明星,遂使劉翔成焦點/
  58.政協(xié)委員唇槍舌劍與民主監(jiān)督無關/
  59.人民的代表為何也亢奮地喊增稅/
  60.吃的是納稅人的錢,擠出的是垃圾建議/
  61.能有工人委員反駁首富委員張茵嗎/
  62.為何不能給作報告的總理一把椅子/
  
  第七篇〓偏見批判
  輿論在長期的道德沉淀中積累了不少偏見,比如認為每個人都不能貪生怕死,法律越嚴厲越讓人敬畏,壞人就不值得為之辯護,對每一種惡都要除惡務盡,目標正確就可以不擇手段,民主無論何時都是好東西,可以用一種不公補償另一種不公……這些觀念符合我們的日常直覺和感性,卻經(jīng)受不住理性的審視。
  63.仇和與崔博在制度上其實是同構的/
  64.市長自罰千元道歉,誰有這種特權/
  65.平民也是可以“貪生怕死”的/
  66.挖煤助學:被過度開發(fā)的民間道德/
  67.對有些惡放棄干預,也是一種法治/
  68.為不道德者辯護是更高的法治境界/
  69.扭來扭去的公正找不到歸路/
  70.在民眾間制造對立的民主是壞東西/
  71.自主招生:想象的公平與可控的公平/
  72.“誰還敢再做好人”是道德撒嬌/
  73.以勸代罰:越人性的法規(guī)越讓人敬畏/
  74.不守規(guī)矩怎么就成了中國人的共性/
  第八篇〓文明批判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中國已經(jīng)被深深地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歌猛進的現(xiàn)代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福利,也破壞了許多珍貴的傳統(tǒng)價值,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中國,沒有真正進入有法治的市場,而是被權貴和官僚資本主義所操縱,這使中國的現(xiàn)代性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糾結。
  75.哀悼羅京,珍惜變遷中那些恒定的面孔/
  76.高房價造就最馴服的一代人/
  77.恢復的不僅是廣播操,更是一種生活/
  78.質(zhì)疑29歲市長:一個沒有佳話的時代/
  79.惹了一身時代潛規(guī)則的臊/
  80.以“榮譽首富”向袁隆平式創(chuàng)富致敬/
  81.我們不能自由得一無所有/
  82.“要不要買版面發(fā)論文”的中國式焦慮/
  83.別管別人行不行賄,學習王石的“不行賄”/
  84.《挾尸要價》全票獲獎傳遞的道德態(tài)度/
  85.曹操墓真假交鋒后的政治丑學/
  后記/





上一本:味道·味覺現(xiàn)象 下一本:老梁說天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拒絕偽正義的作者是曹林,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