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幕降臨時,機場出租車沿著六英里長的海岸公路轟鳴著駛向貝魯特。達麗婭·伊亞德坐在后座上,望著地中海的浪花由白變暗漸漸沒入夜色。她正想著那個美國人。待會兒得回答許多關(guān)于他的問題。 出租車轉(zhuǎn)進威爾頓路,徑直穿到城市的中心薩布拉區(qū),那里都是巴勒斯坦的難民。司機不需要任何指示,仔細看了一眼后視鏡,關(guān)了車燈鉆進了杰布艾那克路旁邊的一個小院子。院子里伸手不見五指,達麗婭能聽到遠處的車聲和引擎冷卻的輕鳴。 一分鐘過后。 出租車的四扇車門被強行拉開,車身晃動起來。一道刺目的手電光束打來,晃住了司機的雙眼。離她眼睛只有一英寸的地方,達麗婭聞到了槍油味。 打著手電的男人來到后座車門,拿手槍那人便把槍收起來。 “我的天!彼p聲說。 “出來,跟我走!蹦腥说陌⒗Z中帶著些雅巴爾口音。 在貝魯特一個安靜的房間中,一場嚴厲的審問等著達麗婭·伊亞德。法塔赫駐巴格達辦事處情報局(RASD)領(lǐng)袖————哈菲茲·納吉爾坐在書桌前,頭倚在背后的墻上。他身材高大,腦袋卻很小,下屬們私下里稱他為“祈禱螳螂”。誰要是被他盯著看,就會渾身難受,心生寒意。 納吉爾是“黑九月”的司令官,他一點也不相信所謂的“中東形勢”。巴勒斯坦回歸阿拉伯世界還不夠讓他開心。他信仰的是大屠殺,是凈化的火焰。達麗婭·伊亞德也這么認為。 房間里的另外兩個人也一樣:阿布·阿里,“黑九月”意大利及法國刺殺小隊的隊長;穆罕穆德·法西爾,慕尼黑奧林匹克村襲擊行動中的軍火專家兼工程師。他們都是RASD的成員,“黑九月”的中樞人物。其他巴勒斯坦游擊隊組織并不清楚他們的情況,因為“黑九月”就像隱藏在身體里的欲望一樣存在于法塔赫內(nèi)部。 就是這三個人決定了“黑九月”要襲擊美國本土,他們制訂了五十多個計劃,又否定了這五十多個計劃。與此同時,美國的軍火還在絡(luò)繹不絕地涌向以色列海法港。 現(xiàn)在突然有了一個方案,如果納吉爾批準了,那么它將掌握在這個年輕女人手中。 她將長袍扔到椅子上,面對著他們說:“晚上好,同志們! “歡迎回來,達麗婭同志!奔{吉爾說。她進屋時,納吉爾沒站起來,其他兩個人也沒有。在美國的這幾年生活改變了她的容貌,她穿這身褲裝格外時髦,也讓人放下了戒心。 “那個美國人準備好了,”她說,“他能執(zhí)行這項計劃我很高興,他就是為此而活的。” “他有多可靠?”納吉爾盯著她看,似乎想看清她腦中的想法。 “相當(dāng)靠得住,我支持他,他也依賴我。” “我明白,你在報告里都說了但是代碼傳遞的信息有限。此外,還有些問題要問你,阿里?” 阿里仔細地觀察著達麗婭。達麗婭記得他,因為他曾在貝魯特美國大學(xué)開過幾次心理學(xué)講座。 “這個美國人看上去總是很理性?”他問。 “是的! “但你相信他會失去理智?” “理智和理性不是同一件事,同志! “他對你的依賴性是不是越來越強了?他就沒有一段時間對你飽含敵意?” “有時候不太友好,但是現(xiàn)在好點了! “他是性無能?” “他說從北越回來以后就一直這樣,直到兩個月前!边_麗婭看著阿里。他的手勢干凈利落,雙眼濕潤,令她想到了靈貓。 “這是歸功于你嗎?” “這不是一種功勞,同志,這是一種掌控。我的身體對這種掌控很有用,如果槍更有效,我就會用槍! 納吉爾點頭表示贊同。他知道達麗婭說的是事實。達麗婭曾幫助訓(xùn)練三名日本恐怖分子,之后這三人襲擊了特拉維夫市的盧德機場,肆意屠殺。起初有四個日本恐怖分子,其中一個在訓(xùn)練中失去了神智,達麗婭當(dāng)著另外三個人的面,用一把施邁賽爾自動步槍擊爆了他的頭。 “你怎么確定他不會良心發(fā)現(xiàn),向美國人告發(fā)你?”阿里堅持說。 “如果他這么做了,美國人能獲得什么呢?”達麗婭說,“他們只能抓到我這個小人物,得到這些炸藥,但是他們已經(jīng)有足夠多的塑性炸藥了,我們很清楚這點!边@話是說給納吉爾聽的,她看到他犀利地盯著自己。 以色列的恐怖分子幾乎一成不變地使用美國C-4塑性炸藥。納吉爾還記得他從邦杜姆一間炸毀的公寓里把自己兄弟的身體扛出來,又折回去找他的腿。 “這個美國人向我們求助是因為他需要炸藥,你知道的,同志。”達麗婭說,“他還會需要我做一些別的事。我們并不冒犯他的政治傾向,因為他根本沒有。所以‘良心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在他身上也不存在,他不會向美國人告發(fā)我! “讓我們再看看他,”納吉爾說,“達麗婭同志,你只是單方面調(diào)查了這個人,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向你展示一下。阿里?” 阿布·阿里將一臺16毫米放映機架在桌子上,關(guān)了燈!斑_麗婭同志,最近我們從北越弄到了這個,美國的電視臺曾經(jīng)放映過,但這還是你加入‘戰(zhàn)爭之屋’之前的事。你可能沒看過! P1-4 小說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激動人心,所有力量匯聚成一場末日級的爆炸。 ————《紐約時報》 托馬斯·哈里斯是今時今日還在寫作的懸疑作家。 ————《華盛頓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