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怎樣寫作文


作者:葉圣陶     整理日期:2015-05-08 21:22:57

講述作文怎么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寫日記,怎樣寫信,怎么寫敘述文等,通過舉例、對比等方法。作者通過一些實例對比,告訴孩子們一些寫作的技巧和基本知識。更為難得的是,書中插入了大量豐子愷先生的兒童漫畫作為插圖,使這套書在知識性之外,增加了趣味性和欣賞性。
  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我國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是文學研究會在創(chuàng)作上最有成績的作家,也是五四時期除魯迅之外最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1923年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其中,《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話,表達的是“愛”和“善”的理想主義。1928年創(chuàng)作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他的其他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隔膜》(1922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火災》(1923年)、《線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厭集》(1928年)等。此外,葉圣陶還有著長期的編輯生涯,編輯過多種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葉圣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豐子愷是中國漫畫第一人。葉圣陶先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厚,彬彬有禮。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說過:“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葉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臧克家
  
  試讀:
  開頭和結尾寫一篇文章,預備給人家看,這和當眾演說很相像,和信口漫談卻不同。當眾演說,無論是發(fā)一番議論或者講一個故事,總得認定中心,凡是和中心有關系的才容納進去,沒有關系的,即使是好意思、好想象、好描摹、好比喻,也得丟掉。一場演說必須是一件獨立的東西。信口漫談可就不同。幾個人的漫談,說話像藤蔓一樣爬開來,一忽兒談這個,一忽兒談那個,全體沒有中心,每段都不能獨立。這種漫談本來沒有什么目的,話說過了也就完事了。若是抱有目的,要把自己的情意告訴人家,用口演說也好,用筆寫文章也好,總得對準中心用工夫,總得說成或者寫成一件獨立的東西。不然,人家就會弄不清楚你在說什么寫什么,因而你的目的就難達到。中心認定了,一件獨立的東西在意想中形成了,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原是很自然的事,不用費什么矯揉造作的丁夫了。開頭和結尾也是和中心有關系的材料,也是那獨立的東西的一部分,并不是另外加添上去的。然而有許多人往往因為習慣不良或者少加思考,就在開頭和結尾的地方出了毛病。在會場里,我們時常聽見演說者這么說:“兄弟今天不曾預備,實在沒有什么可以說的!毖菡f完了,又說:“兄弟這一番話只是隨便說說的,實在沒有什么意思,請諸位原諒!闭l都明白,這些都是謙虛的話?墒,在說出來之前,演說者未免少了一點思考。你說不曾預備,沒有什么可以說的,那么為什么要踏上演說臺呢?隨后說出來的,無論是三言兩語或者長篇大論,又算不算“可以說的”呢?你說隨便說說,沒有什么意思,那么剛才的一本正經,是不是逢場作戲呢?自己都相信不過的話,卻要說給人家聽,又算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呢?如果這樣詢問,演說者一定會爽然自失,回答不出來。其實他受的習慣的累,他聽見人家都這么說,自己也就這么說,說成了習慣,不知道這樣的頭尾對于演說是沒有幫助反而有損害的。不要這種無謂的謙虛,刪去這種有害的頭尾,豈不干凈而有效得多?還有,演說者每每說:“兄弟能在這里說幾句話,十分榮幸。”這是通常的含有禮貌的開頭,不能說有什么毛病。然而聽眾聽到,總不免想:“又是那老套來了!甭牨娺@么一想,自然而然把注意力放松,于是演說者的演說效果就跟著打了折扣。什么事都如此,一回兩回見得新鮮,成為老套就嫌乏味。所以老套以能夠避免為妙。演說的開頭要有禮貌,應該找一些新鮮而又適宜的話來說。原不必按照著公式,說什么“兄弟能在這里說幾句話,十分榮幸”。各種體裁的文章里頭,書信的開頭和結尾差不多是規(guī)定的。書信的構造通常分做三部分;除第二部分敘述事務,為書信的主要部分外,第一部分叫做“前文”,就是開頭,內容是尋常的招呼和寒暄,第三部分叫做“后文”,就是結尾,內容也是招呼和寒暄。這樣構造原本于人情,終于成為格式。從前的書信往往有前文后文非常繁復,竟至超過了敘述事務的主要部分的。近來流行簡單的了,大概還保存著前文后文的痕跡。有一些書信完全略去前文后文,使人讀了感到一種雋妙的趣味。不過這樣的書信宜于寄給親密的朋友。如果寄給尊長或者客氣一點的朋友,還是依從格式,具備前文后文,才見得合乎禮意。記述文記述一件事物,必得先提出該事物,然后把各部分分項寫下去。如果一開頭就寫各部分,人家就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了。我曾經記述一位朋友贈我的一張華山風景片。開頭說:“賀昌群先生游罷華山,寄給我一張十二寸的放大片。”又如魏學咿的《核舟記》,開頭說:“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辈幌忍岢觥凹慕o我一張十二寸的放大片”以及“嘗貽余核舟一”,以下的文字事實上沒法寫的。各部分記述過了,自然要來個結尾。像《核舟記》統(tǒng)計了核舟所有人物器具的數(shù)目,接著說:“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边@已非常完整,把核舟的精巧表達得很明顯的了?墒亲髡哌要加上另外一個結尾,說:魏子詳矚既畢,詫日: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游削于不寸之質而須麋了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于我,亦必疑其誑,乃今親睹之。繇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嘻,技亦靈怪矣哉!這實在是畫蛇添足的勾當。從前人往往歡喜這么做,以為有了這一發(fā)揮,雖然記述小東西,也可以即小見大。不知道這么一個結尾以后的結尾無非說明那個桃核極小而雕刻極精,至可驚異罷了。而這是不必特別說明的,因為全篇的記述都暗示著這層意思。作者偏要格外討好,反而教人起一種不統(tǒng)一的感覺。我那篇記述華山風景片的文字,沒有寫這種“結尾以后的結尾”,在寫過了照片的各部分之后,結尾說:“這里叫做長空棧,是華山有名的險峻處所!庇命c明來收場,不離乎全篇的中心。敘述文敘述一件事情,事情的經過必然占著一段時間,依照時間的順序來寫,大致不會發(fā)生錯誤。這就是說,把事情的開端作為文章的開頭,把事情的收梢作為文章的結尾。多數(shù)的敘述文都用這種方式,也不必舉什么例子。又有為要敘明開端所寫的事情的來歷和原因,不得不回上去寫以前時間所發(fā)生的事情。這樣把時間倒錯了來敘述,也是常見的。如豐子愷的《從孩子得到的啟示》,開頭寫晚上和孩子隨意談話,問他最歡喜什么事,孩子回答說是逃難。在繼續(xù)了一回問答之后,才悟出孩子所以歡喜逃難的緣故。如果就此為止,作者固然明白了,讀者還沒有明白。作者要使讀者也明白孩子為什么歡喜逃難,就不得不用倒錯的敘述方式,回上去寫一個月以前的逃難情形了。在近代小說里,倒錯敘述的例子很多,往往有開頭寫今天的事情,而接下去卻寫幾天前幾月前幾年前的經過的。這不是故意弄什么花巧,大概由于今天這事情來得重要,占著主位,而從前的經過處于旁位,只供點明脈絡之用的緣故!





上一本:詩流雙匯集 下一本:尿布熊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怎樣寫作文的作者是葉圣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