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萍蹤”和“心影”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從學者和文化人的角度,游歷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體驗不同的文化,記錄內(nèi)心的感觸;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選取幾十部中外經(jīng)典影片,從獨特的視角加以評點,分析其文化價值,意味深長。作品行文娓娓道來,文筆自然流暢,深入淺出。 作者簡介: 末之,本名張瓊,文學博士,任教于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出版有文學及理論譯作兩百余萬字,另有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專著與論文,亦從事散文、小說等文學創(chuàng)作。 目錄: 萍蹤 澳洲記游3 澳洲到了?感受布里斯班?布里斯班一日?漫步布里斯班?黃金海岸?悉尼時間?從悉尼到布里斯班?初到霍巴特?亞瑟港?路過墨爾本 法國記游18 初到巴黎?游走巴黎?巴黎我愛你?一個人的巴黎?帶著橙卡看巴黎?墓地徜徉?蓬皮杜藝術中心?榮軍院?左岸尋蹤?蒙馬特高地的閑散?孤身進入下水道?三訪奧賽?初進UNESCO?圣米歇爾噴泉邊的晚餐 英國記游40 行走倫敦?散念?坎特伯雷的思緒?小城巡訪:萊伊、黑斯廷斯、索茲伯里?南岸漫步?牛津印象?古堡之巔?尷尬倫敦第一回?劍橋尋訪?在環(huán)球劇院做一回站客?交給了莎士比亞的一天?北上旅途中的遐思?“蘇北”之行?愛丁堡散記?沿“英國長城”一路向西?格拉斯米爾湖畔?從母親之湖到父親之坡?從呼嘯山莊到溫莎城堡?失望牛津街?再訪倫敦?獨自的威爾士?巴思即景?倫敦東區(qū)?再訪環(huán)球劇院 港澳記游91萍蹤 澳洲記游3 澳洲到了?感受布里斯班?布里斯班一日?漫步布里斯班?黃金海岸?悉尼時間?從悉尼到布里斯班?初到霍巴特?亞瑟港?路過墨爾本 法國記游18 初到巴黎?游走巴黎?巴黎我愛你?一個人的巴黎?帶著橙卡看巴黎?墓地徜徉?蓬皮杜藝術中心?榮軍院?左岸尋蹤?蒙馬特高地的閑散?孤身進入下水道?三訪奧賽?初進UNESCO?圣米歇爾噴泉邊的晚餐 英國記游40 行走倫敦?散念?坎特伯雷的思緒?小城巡訪:萊伊、黑斯廷斯、索茲伯里?南岸漫步?牛津印象?古堡之巔?尷尬倫敦第一回?劍橋尋訪?在環(huán)球劇院做一回站客?交給了莎士比亞的一天?北上旅途中的遐思?“蘇北”之行?愛丁堡散記?沿“英國長城”一路向西?格拉斯米爾湖畔?從母親之湖到父親之坡?從呼嘯山莊到溫莎城堡?失望牛津街?再訪倫敦?獨自的威爾士?巴思即景?倫敦東區(qū)?再訪環(huán)球劇院 港澳記游91 過了羅湖?離島行?初登太平山?另一個香港?周末閑游?美食雜感?太平山頂?港大圖書館?中文大學?淺水灣與薄扶林的棚戶區(qū)?八號風球?半山電梯與美食?購物雜感?港大美術博物館?港大學生樓?海洋公園?太平山路?偶有雜感?南丫島?青馬與青衣?港大學生?屏山文物徑?澳門 心影 A127 《阿凡達》?《阿甘正傳》?《愛的邊緣》?《愛在巴黎》 B133 《巴黎二日情》?《巴黎小情歌》?《八月迷情》?《百萬寶貝》?《彼得和狼》?《波特小姐》 C141 《猜火車》?《拆彈部隊》?《成長教育》 D146 《大地驚雷》?《當尼采哭泣》?《盜夢空間》?《低俗小說》?《東京!》?《冬天的骨頭》 E153 《二十四城記》 F155 《返老還童》?《非誠勿擾》?《瘋狂的心》?《弗洛斯特對話尼克松》 G160 《公敵》?《功夫熊貓》?《怪獸大學》?《怪獸屋》?《國王的演講》 H167 《哈維的最后機會》?《海上夢境》?《何處回家路》?《黑皮書》?《黑天鵝》?《狐貍與孩子》?《換子疑云》?《黃石的孩子》?《昏睡》 J181 《集結號》?《僵尸新娘》?《金發(fā)繆斯》?《進入心靈》?《九降風》?《絹戀》 K192 《卡廷慘案》?《克洛伊》 L196 《藍莓之夜》?《藍色大門》?《朗讀者》?《老無所依》?《雷普利的游戲》?《蕾切爾的婚禮》?《理發(fā)師陶德》?《立春》?《兩個情人》?《了不起的蓋茨比》?《羅浮宮謎情》 M213 《美麗心靈》?《米爾克》?《密謀》?《明亮的星》?《墨水心》?《暮光之城》 N221 《南京!南京!》;《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逆光飛翔》?《紐約,我愛你》 P225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蘋果》?《破碎的擁抱》 Q230 《傾國之戀》?《請施予》 R233 《燃燒的平原》?《弱點》 S237 《色?戒》?《殺手沒有假期》?《閃電狗》?《上海倫巴》?《社交網(wǎng)絡》?《生命之樹》?《時間旅行者的妻子》?《時尚》?《時尚先鋒香奈兒》?《世界》?《贖罪》 T252 《太陽照常升起》?《天堂電影院》?《鐵娘子》?《投名狀》?《吐司》?《兔穴》 W260 《瓦力》?《挽歌》?《偉大的辯手》?《文雀》?《我叫劉躍進》?《無恥混蛋》?《無窮動》?《午夜巴塞羅那》 X271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像雞毛一樣飛》?《肖申克的救贖》?《小布什傳》?《心太羈》?《小鼠大廚》?《尋找糖人》 Y282 《亞瑟與他的迷你王國》?《嚴肅的男人》?《與瑪格麗特共度的午后》?《雨果》 Z287 《真愛效應》?《制造伍德斯托克》?《中央車站》?《朱莉和茱莉亞》?《最后一站》?《左右》或遠或近,只在一念之間一個人的旅行開始了。一早,在地鐵站里買了一周可以無數(shù)次任意乘坐的橙卡,此后,獨自的巴黎游開始了。我向來不太喜歡做事計劃周全,但這次在巴黎,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計劃多少是必需的。前一日,翻閱著旅行手冊,決定了當日的游覽項目為“馬萊區(qū)徒步”,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區(qū)域中有畢加索美術館。當年,我曾閱讀到這樣的故事:三毛小時候看到畢加索作品后,迫不及待地等著長大后要嫁給這位畫家,后來長大了,明白了這位曠世藝術大師已然離去,傷心不已。因此,在我后來的畫冊閱覽經(jīng)歷以及美術教育中,畢加索占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把馬萊區(qū)安排為我獨自旅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另外的原因在于,我從手冊上得知,那是一個充滿愉快氣氛的區(qū)域,在狹小的中世紀街道里,有著十七世紀的房子、迷人的小店、拱廊和酒吧。 或許是受到前一晚的電影《巴黎我愛你》的影響,我一直不敢和路上的行人有任何眼神的交流。早晨7:50從住所出發(fā),經(jīng)地鐵到達巴士底車站后,天剛蒙蒙亮,巴士底廣場上的紀念柱在鏡頭中只是逆光下的黑影。很多作品中的巴士底獄,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中,只是舊址上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建筑,包括爭議很大的巴士底歌劇院。 方向感很弱的我,捧著地圖,不斷走錯路,折回,折回,繞了許多彎子。好在,拿著橙卡的我絲毫不畏懼迷路,信心十足地走在恍惚如中世紀歲月的街道中。而且,迷路的好處在于,不經(jīng)意間會發(fā)現(xiàn)計劃外的景致:街頭的藝術小店個性飛揚,連巧克力手工制作店的櫥窗都讓我著迷。沿著孚日廣場,我走過了雨果紀念館,最后終于到達畢加索美術館。 法國終究是一個啟發(fā)靈感的地方,雖然畢加索出生在西班牙(1881—1973),但是他成年后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法國度過的。我用相機記錄了許多作品,走在各幅作品前,除了驚異,就是感嘆藝術家的天真純?nèi)唬_信他有著一雙沒有被規(guī)矩束縛和蒙塵的眼睛。反觀自己,覺得已然被滾滾紅塵淹沒,唯一可能的就是在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中找到縫隙,讓靈魂重新洗個澡。對此,畢加索給了我許多啟示。無論是在雕塑、繪畫,還是其他形式的作品中,那些線條的張力都在強調著獨特和個性。滲透在畢加索骨子里的才華,從每一件作品中飛出來。 一個人的漫步,雖然孤獨,但是很隨意,按圖索驥地走在那個截然不同的空間中,時間也發(fā)生了變形。巴黎,記憶中的、想象里的、閱讀過程的、夢想終點的,都消融在了許許多多的瞬間。 ——法國記游 看了有關奧斯卡?王爾德故事的影片《心太羈》,我心情很難平靜。 這位宣稱“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作家有著桀驁不馴的個性,他敏銳地感知人性和生活,卻往往不被常人所容。他最受人爭議的同性戀經(jīng)歷,也在影片中得到了某種角度的詮釋,真實合理與否,就看各人的理解了。 裘德?洛(JudeLaw)扮演道格拉斯,這位俊美、纖細、神經(jīng)質的年輕男人,確實有我見猶憐的氣質。王爾德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設想的柏拉圖意義的愛情中,直至迷失。 王爾德的世界是他用內(nèi)心來構筑的,因為獨特的視角和非凡的體驗,呈現(xiàn)出特別的色彩。在最后的法庭上,他坦陳那種不可言說的愛,就是年長男性對年輕男人的迷戀和關愛,前者向往懷念青春的新鮮,后者需要前者的指引,雖然兩者會有爭執(zhí),但是那種啟智性的沖突,就是柏拉圖師長型的愛,這樣的情感,也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早有描述。更令人折服的是,當法庭指責他結交平民百姓,敗壞貴族風氣,他淡然地陳述著社會階層和傲慢刻板的可怕,以及自己不帶偏見的認真。 王爾德注定是為了精神而生存的人,物質、肉欲都是外物,僅僅是提供感悟的載體。他看似正常的家庭生活,一雙可愛的兒子,溫存體貼的妻子,都讓他在平和中體會到靈魂另一個角落的不滿足和渴望。他甚至揮金如土,看輕物質,可是最終卻在巴黎的廉價旅館中結束生命。 兩年的監(jiān)獄生活和苦役讓靠寫作為生的王爾德元氣大傷,他依然構筑著超乎現(xiàn)實的愛情,孰知此后他與這位美男子只有三個月的交情。生命結束后,只有另一位男子將自己的骨灰放在了王爾德墓地。由此看,那些誓言和掏心的表白都是云煙,生命之謎似乎永遠無法參透。 影片結束時王爾德的那段話讓我凝神: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你渴望卻得不到,一種是你渴望而得到了。這樣的睿智和反諷,似乎在驗證著生命體驗的真諦,只有過程才美好凝練,結果左右都是悲哀。 畫面中多次出現(xiàn)戲中戲,王爾德在觀眾的歡呼中鞠躬,而他的戲劇在舞臺上引起陣陣的歡笑,讓我非常懷念環(huán)球劇院中莎劇演出時觀眾的投入和朗朗的笑聲,同時,我也聯(lián)想起亨利?詹姆斯曾夢寐以求卻始終無法企及的舞臺勝利,但是,亨利較之王爾德,并不失意悲哀,兩個天才都只能獨自品嘗寂寞,并且陷入那個悲劇的悖論。這樣看來,對于今天事事想得的貪婪之人,不得不稱之為對睿智的嘲弄。 成功與否,似乎連蓋棺定論都無法解答,那一個個蓋在王爾德墓上的唇印,在戲謔中有著無數(shù)的不確定。但是,翻開一頁頁作品,那些譴責和謾罵,似乎變得落葉紛飛,毫無意義。不禁再次想起王爾德看書的姿態(tài),一頁頁翻飛,仿佛中國舊文人在陽光下曬書般迅速,驚訝之余,聽到王爾德夫人在問他:“你看得那么快,能記住什么嗎?”王爾德微笑著將書本遞向妻子,淡淡地說“Tryme”。 愛書有多種,成癡的蛀蟲,先鋒的實驗者,還有恬然的享受者,這些王爾德都不是,他超越了價值觀念和倫理,挑釁社會的庸常平靜,只好早早地絕塵而去。 我想,尊重事實和歷史,尊重作家,最好的途徑就是返回他的作品。 ——X?心太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