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湯顯祖戲劇全集:紫簫記


作者:(明)湯顯祖王德保尹蓉評注     整理日期:2015-02-17 10:14:09

《湯顯祖戲劇全集:紫簫記》系作者早年末完成的劇作。取材于唐蔣防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但割棄了小說中因李益負心而致霍小玉于死情節(jié)。敘李益與霍小玉結(jié)婚后,李益隨軍出征,霍小玉在家懷念不已,至李益七夕回京,兩人團聚而止,僅為卷首“開宗”出所預(yù)告的劇情之半。后作者以此為基礎(chǔ)改寫成“紫釵記”。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國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文學(xué)家。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湯顯祖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于古文詞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yī)藥、卜筮、河籍、墨、兵、神經(jīng)、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圣”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
  目錄:
  
  三五第三出探春
  四五第四出換馬
  五九第五出縱姬
  六二第六出審音
  七三第七出游仙
  九〇第八出訪舊
  九五第九出托媒
  一〇三第十出巧探
  一一八第十一出下定
  一三三第十二出捧盒
  一三八第十三出納聘
  一四八第十四出假駿
  一五九第十五出就婚
     
  目錄:
  一第一出開宗五第二出友集
  三五第三出探春
  四五第四出換馬
  五九第五出縱姬
  六二第六出審音
  七三第七出游仙
  九〇第八出訪舊
  九五第九出托媒
  一〇三第十出巧探
  一一八第十一出下定
  一三三第十二出捧盒
  一三八第十三出納聘
  一四八第十四出假駿
  一五九第十五出就婚
  一六九第十六出協(xié)賀
  一七八第十七出拾簫
  二〇二第十八出賜簫
  二〇五第十九出詔歸
  二〇九第二十出勝游
  二二六第二十一出及第
  二三一第二十二出惜別
  二三九第二十三出話別
  二四三第二十四出送別
  二五四第二十五出征途
  二五九第二十六出抵塞
  二六六第二十七出幽思
  二七〇第二十八出夷訌
  二七六第二十九出心香
  二八七第三十出留鎮(zhèn)
  二九八第三十一出皈依
  三一〇第三十二出邊思
  三二〇第三十三出出山
  三三一第三十四出巧合
  附錄
  三四〇附錄一
  霍小玉傳
  三四五附錄二
  《紫簫記》主要版本
  三四六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三四八后記
  前言共攀桃李出精神
  —《紫簫記》述評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一生以“玉茗堂四夢”傲視曲壇,特別是其中的《牡丹亭》傳奇,“幾令《西廂》減價”,至今仍活躍于舞臺。但要討論湯顯祖劇作的成就,還必須關(guān)注其傳奇創(chuàng)作的發(fā)軔之作—《紫簫記》。
  一
  《紫簫記》演唐代著名詩人李益與王府郡主霍小玉的愛情故事。本事出唐人蔣防的《霍小玉傳》。小說原為一個悲劇性故事,以才子李益負心別娶、霍小玉抱恨而終為結(jié)局。但湯顯祖此劇不是對唐人小說的簡單翻版,而是借唐人小說為線索,另起爐灶,結(jié)合其他故事,重新創(chuàng)作而成。
  《紫簫記》得名于劇中第十七(《拾簫》)、十八(《賜簫》)、十九(《詔歸》)三出,小玉在上元佳節(jié)拾得紫玉簫一管,并得賜簫詔歸團聚。這一情節(jié),實據(jù)《大宋宣和遺共攀桃李出精神
  —《紫簫記》述評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一生以“玉茗堂四夢”傲視曲壇,特別是其中的《牡丹亭》傳奇,“幾令《西廂》減價”,至今仍活躍于舞臺。但要討論湯顯祖劇作的成就,還必須關(guān)注其傳奇創(chuàng)作的發(fā)軔之作—《紫簫記》。
  一
  《紫簫記》演唐代著名詩人李益與王府郡主霍小玉的愛情故事。本事出唐人蔣防的《霍小玉傳》。小說原為一個悲劇性故事,以才子李益負心別娶、霍小玉抱恨而終為結(jié)局。但湯顯祖此劇不是對唐人小說的簡單翻版,而是借唐人小說為線索,另起爐灶,結(jié)合其他故事,重新創(chuàng)作而成。
  《紫簫記》得名于劇中第十七(《拾簫》)、十八(《賜簫》)、十九(《詔歸》)三出,小玉在上元佳節(jié)拾得紫玉簫一管,并得賜簫詔歸團聚。這一情節(jié),實據(jù)《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中一段故事的改編,只是將婦人換成小玉,金杯換成紫玉簫,情節(jié)亦略作改動(徐朔方《紫簫記考證》)。
  《紫簫記》的創(chuàng)作時間,大約在萬歷五年(1577)秋至七年(1579)秋(徐朔方《玉茗堂傳奇創(chuàng)作年代考》)。其時湯顯祖年歲在三十左右,因不受當時首輔張居正招覽,累試不第,在臨川家居,與友人吳拾芝、謝廷諒、曾粵祥等朝夕唱和,用當時還較少為文人士大夫關(guān)注的傳奇戲曲形式,創(chuàng)作這部才子佳人故事戲劇。
  但是,《紫簫記》只寫到三十四出,因友朋分散等原因,就因故中止了。
  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紫簫記》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
  時值新春,隴西書生李益(十郎)在京應(yīng)制,與友人驃騎將軍花卿、徐州武舉石雄、吐蕃侍子尚子毗春日宴集;敉跏替嵙飻y女兒小玉并侍女浣紗、櫻桃在府中翠閣銀塘春游,感受新春氣息。花卿于軍營中宴請十郎,令愛姬鮑四娘唱曲佐酒,時有郭小侯騎駿馬過,花卿乃以愛姬鮑四娘換取駿馬。郭小侯為四娘置別院,只是讓她在良辰佳節(jié)入府中相隨歌舞。恰在此時,鄭六娘請鮑四娘擔(dān)任女兒小玉教習(xí)。小玉向四娘求“外間才子詩詞”,鮑四娘舉李十郎“開簾風(fēng)動竹,疑是故人來”之句,引動小玉無限遐思。
  霍王人日家宴,命鄭六娘、杜秋娘演唱新詞。在聽了李益[宜春令]詞后,霍王感慨萬千,塵心頓消,決定入華山修仙。行前賜鄭六娘名凈持,賜女兒小玉紅樓一座,從其封邑姓霍;讓杜秋娘到西王母觀中修道。李益訪鮑四娘,得知小玉深愛其詩,因托四娘為媒,前去說親。小玉擔(dān)心李益已有婚娶,又怕婚后需回隴西,便讓侍女櫻桃假作鮑四娘養(yǎng)女,前往打探。櫻桃探明十郎未婚,婚后也將在京城久住。十郎則將家傳的九子金龍鏡、三珠玉燕釵作聘禮。又向花卿借駿馬仆人,前往霍府就婚。
  花卿、石雄、尚子毗前來祝賀。席間,花卿讓小玉要勉勵丈夫“努力前程”,小玉則謂“只怕十郎富貴,撇了奴家”,花卿當即擔(dān)!笆刹皇莾尚娜恕。轉(zhuǎn)眼上元佳節(jié)來臨,皇帝下旨,傳示都下士女,無論貴賤道俗,俱得至華清宮玩燈,盡丙夜。以示與民同樂。十郎與小玉同去賞燈,興濃忘記時間,不覺丙夜已盡。恰逢金吾清宮,慌亂間,小玉與眾人走散。惟于地上拾得紫玉簫一管,因思自己一個弱女子,此刻縱出得宮去,也將落入外間少年之手,不如讓清宮太監(jiān)拿住。小玉被拿住后,交郭娘娘訊問。小玉細說情由。娘娘嘉許小玉好志氣,并引奏御前;噬腺n小玉所拾紫玉簫一管,內(nèi)科一道,派女官內(nèi)臣送回府。
  小玉與十郎情意日深。一日游園,小玉謂男子多好新,因與十郎約定十年歡愛;十年后,允其另聘新歡,自己也死而無憾。十郎則稱決不相負,并在烏絲欄紙上寫下誓言:“地老天荒,海枯石爛。永劫同灰,無忘旦旦!
  十郎殿試,被圣旨欽點為狀元,授翰林供奉,并著五日后往朔方參丞相杜黃裳軍事。好友石雄中武狀元,奉旨經(jīng)略隴西吐番事;花卿表奏邊關(guān)效用,奉旨仍任西川節(jié)度使;尚子毗亦獲準西歸。四人依依惜別,小玉親到霸橋驛為十郎送行,愁腸寸斷,悲怨纏綿。
  十郎抵塞后,與杜丞相出塞巡邊,擔(dān)當使命。小玉在家中思念十郎,與母親前往西王母觀中燒香祈保。一日,圣旨傳到邊關(guān),詔召杜、李回京,朔方邊情暫付左、右將軍協(xié)理。杜丞相令十郎調(diào)停二將,酌理邊情,自己先入長城,半月后即派人接取。杜丞相途經(jīng)章敬寺,訪舊友四空禪師,感嘆人生“只是蜉蝣一夢”,在佛前發(fā)念,“愿拋煩惱,竟證禪心”。臨行前,對四空允諾,回京“謝官后,長來棲托”。半月后,十郎想念愛妻小玉,正思緒萬千之際,接取他返京的旗卒方才來到。
  尚子毗自歸吐蕃后,在昆侖山中閉門讀書。一日吐蕃贊普來訪,言欲攻打唐之隴西。尚子毗勸其不如與唐和親,贊普即邀其出山同行。尚子毗允諾,但要求不受品級,且完事后容其自便。
  又是一個七夕之夜,鄭六娘為減輕女兒相思之苦,請鮑四娘、杜秋娘過紅樓乞巧穿針,眾人嬉戲正酣之際,報子來報“李老爺已到”,眾人驚喜無比。
  以上即此劇已完成的三十四出之劇情。而據(jù)第一出《開宗》預(yù)告的劇情概要,這還不到全劇的一半。其未完成部分,劇情大致是:十郎回來后,又擔(dān)當護送公主出塞和親的大使,和親隊伍與異族軍隊發(fā)生沖突。有徐姓女子,陪同十郎一起出塞和親,因而也同受圍困。李益出塞,久久未歸,是非謠言傳到了小玉耳中,小玉遂心生癡妒。小玉因家無出產(chǎn),處境困難,遂將御賜的紫玉簫賣了,以籌銀貲。正當十郎危急之際,好友尚子毗趕到,解開了重圍,救出了十郎與公主;噬霞卫钜婀,遷升他為當朝一品的官職。小玉也終于與李益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
  二
  《紫簫記》敘寫了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故事,以有情人的最終團聚,替代了其所本的唐人小說的悲劇結(jié)局。小說中負心絕情的李十郎,在湯劇中也成了忠于愛情的志誠郎。不過唐人小說對封建門閥制度進行尖銳批判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在《紫簫記》中也就蕩然無存了。盡管劇作對人間“真情”予以頌揚,顯示湯氏“至情論”思想在其不甚成熟的處女作中即已萌芽,但《紫簫記》所歌頌的李、霍愛情,格調(diào)并不高,純粹只是一種男歡女愛,缺乏較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
  這里我們不妨與《西廂記》所描寫的崔、張愛情作一比較:崔鶯鶯是在老夫人“佛殿上沒人燒香呵,和小姐閑散心一回去來”的吩咐下出場的,一個幽居深閨、各方面均受到嚴格管制、壓抑的封建貴族小姐來到大家面前,且一出場就唱了一曲:“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guān)蕭寺中;渌骷t,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fēng)!边@樣一位身心受到極端壓抑的封建大家閨秀,當一位風(fēng)流倜儻的書生出現(xiàn)在她面前時怎能不怦然心動,所以劇本才會有“旦回顧覷末下”(旦即鶯鶯,末為張生)的表演提示。張生也的確堪稱“情種”,見到天仙一樣的鶯鶯小姐,簡直忘乎所以,并當即改變自己的計劃,提出到普救寺覓一僧房“溫習(xí)”功課的要求,其真實目的是為了能得到機會多看幾眼鶯鶯,甚至連上京去應(yīng)舉也拋到腦后,其后的跳墻、相思、驚夢等情節(jié)也表現(xiàn)了他情感的一貫性。最后當愛情遭到了代表封建勢力的老夫人的阻撓時,他們也是齊心協(xié)力沖破阻撓(在紅娘的幫助下),戰(zhàn)勝困難?梢,崔、張愛情已經(jīng)不再是那種尋常的才子佳人式的愛情,王實甫已將之置于與封建婚姻制度相對立的高度來譜寫這曲戀歌。
  對比之下,《紫簫記》中的李、霍愛情則仍未完全脫離“才子佳人”模式的窠臼。小玉生長在錦衣玉食的王侯家庭,父親出家修仙,準其聽母擇婿,母親為她選婿最后也要其本人首可,頗有些今天家庭民主之風(fēng)。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使小玉能憑兩句詩即對李益產(chǎn)生傾慕之心,因其才而愛其人,這也是很自然的事。劇中李益雖也被刻畫成志誠郎君,但他起初求的卻是能配得上自己才華的絕色女子,且要求對方有豐厚的家資,以便婚后既能餐秀色,又能享榮華。婚后他們過著男歡女愛的幸福生活,小玉雖也擔(dān)心過十郎將來會拋棄她,但李的一紙盟誓就換得了她的安心。霸橋送別,小玉愁腸寸斷,十郎則眼淚也不肯輕易灑落。雖然《邊思》一出也寫了他對小玉的思念,但后面他又娶徐女做小,用情則不專一?梢姡蹲虾嵱洝匪鑼懙睦、霍愛情顯得有些平庸,李益身上總是散發(fā)著一絲男權(quán)的氣息。
  不過,《紫簫記》畢竟是湯顯祖在傳奇創(chuàng)作上的初次努力,在劇作的思想內(nèi)容方面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紫簫記》將唐人小說對李、霍婚姻悲劇的描寫,改變?yōu)閷、霍愛情的贊頌。這在當時盡管缺乏現(xiàn)實的基礎(chǔ),卻與晚明泰州學(xué)派的啟蒙主義思潮是合拍的。湯顯祖曾師從泰州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王艮(1483-1541)的三傳弟子羅汝芳(1515-1588),泰州學(xué)派尊重個體,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對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其“至情論”思想與之是一脈相承的!蹲虾嵱洝穼Α罢媲椤钡母桧,尤其是對霍小玉執(zhí)著愛情的贊美,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小玉雖出身王侯之家,但由于母親的出身不高,她也沒有太多的優(yōu)越感,隨著霍王入華山修仙,她與母親被放出,因而在婚姻上,她自是極其慎重。當鮑四娘前來為李十郎提親時,盡管她對十郎心儀已久,但聰敏機智的她卻派出侍女櫻桃去弄清十郎求親的真實目的,等到最終確定十郎是可以托付終身之人,才對其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真心。因此劇中才會有霸橋送別時小玉的愁腸哀怨、西王母觀為十郎燒香祈保、十郎娶徐女作小后小玉的癡妒等關(guān)目,所謂愛之深、思之切、恨之亦切是也。正如湯氏自己所言“霍小玉能作有情癡”(《紫釵記題詞》),雖然這是針對《紫釵記》中的小玉而言,但《紫釵記》對小玉性格的描寫基本上吸收了《紫簫記》中小玉形象的合理內(nèi)核,《紫釵記》的大團圓結(jié)局也可說是對《紫簫記》結(jié)局的保持。當然,《紫釵記》增加了盧太尉這一形象,使其批判鋒芒遠遠超過了《紫簫記》。因此,對“有情癡”的小玉的歌頌,對其一往情深、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肯定,應(yīng)該是湯氏創(chuàng)作《紫簫記》最初的出發(fā)點。只是初作傳奇,還不能較純熟駕馭這種藝術(shù)形式,使得在對人物的把握上出現(xiàn)了欠缺,但這一切都將隨時間的推移,作者人生歷練的增長而臻于完善。
  其次,《紫簫記》增加了杜黃裳這一人物,也值得我們注意。杜黃裳以邠國公并丞相的身份,親臨朔方戍邊。這一情節(jié)的設(shè)置,當然是為了寫十郎在殿試后到朔方參軍戍邊,但對杜黃裳這一形象在客觀上起到了褒揚作用。歷來論者均指責(zé)《紫簫記》情節(jié)枝蔓蕪雜,缺乏貫穿全劇的戲劇沖突。與杜黃裳有關(guān)的系列情節(jié)即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當圣旨召杜丞相與李參軍回朝后,先走一步的杜黃裳不是直接回朝復(fù)命,而是枝生出他路經(jīng)章敬寺,前往拜訪長老四空,并在佛前懺悔,還許下謝官后長來棲托的諾言等情節(jié),使得劇情進展緩慢。
  湯顯祖在《紫釵記題詞》中談到《紫簫記》的創(chuàng)作情況,謂“往余所游謝九紫、吳拾芝、曾粵祥諸君,度新詞與戲,未成,而是非蜂起,訛言四方。諸君子有危心……”,在為梅鼎祚《玉合記》所作的題詞中又說“且予曲中乃有譏托,為部長吏抑制不行。多半《韓蘄王傳》中矣”。這說明這部作品盡管沒有完成,但在當時就已產(chǎn)生了影響,湯顯祖在中進士后,將它帶到了南京任上,并且應(yīng)當有續(xù)完的計劃,不意傳觀之中,是非頓起,甚至湯顯祖的上司(部長吏)直接出面制止,更使“諸君子有危心”,因此不得不中止。
  這里是非頓起的原因,當即認為湯顯祖是以杜黃裳影射權(quán)相張居正,譏諷張曾對一個叫李中溪的和尚允諾過“與翁期于太和衡湘之間,一盡平生”(張居正《答李中溪有道尊師》)。其實這里杜黃裳流露出來的功成名就、歸心于佛的思想是作者思想復(fù)雜性的一個體現(xiàn),在《紫簫記》中,這種消極出世的氣氛一直彌漫未消,前有霍王入華山修仙,又有杜秋娘于西王母觀修道,還有尚子毗避居昆侖山中,閉門讀書,謝絕時事。因而杜黃裳的歸心于佛只是作者的這一思想的再度展現(xiàn)。然而,作者未必然,而讀者未必不然。當時敏感的讀者既有此種解讀,以此前湯顯祖不受張居正招攬而致累試不第的情況,也難免使人發(fā)生聯(lián)想。以致湯氏不得不將這部未完成的不成熟之作“具詞梓之,明無所與于時也”(《紫釵記題詞》)。但這樣一部不完整的作品不僅居然刊行問世,而且在明末即有三種刻本,并且萬歷間的戲曲選本還選錄有此劇散出,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可見湯氏此劇的成就。
  三
  明初百余年間,南戲傳奇仍處民間,而罕有文人士大夫留意。明中葉之后,《香囊記》、《玉玦記》等出現(xiàn),文人士大夫始染指。但其創(chuàng)作,主要是從文人的視野,著眼于文人的情趣。所以多用典故,對白喜用駢文對仗。所以多是案頭之作,而非場上之劇。
  《紫簫記》作為湯顯祖在傳奇戲曲上的初次嘗試,也存在以上所述情況。這突出體現(xiàn)為湯氏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語言的刻意雕琢。這樣,我們看到《紫簫記》中到處是長篇的駢四儷六的韻文說白,而且觸目皆是典故。下面我們試從第二出《友集》中李益上場白中截取一段,以見其一斑:
  王子敬家藏賜書,率多異本;梁太祖府充名畫,并是奇蹤。小生少愛窮玄,早持堅白。熊熊旦上,層城抱日月之光;閃閃宵飛,南斗觸蛟龍之氣。對江夏黃童之日晷,發(fā)清河管輅之天文。
  確實對仗工整,且句句均有典故。當然,這樣雕琢語言的結(jié)果,是曲白的艱澀難懂。對一般人而言,要讀懂這些充斥典故的文句實非易事。故而明人王驥德說:“《紫簫》諸白,皆絕好四六,惜人不能識!保ㄍ躞K德《曲律·論賓白第三十四》)湯顯祖的好友帥機也認為《紫簫記》是“案頭之書,非臺上之曲”(見湯氏《紫釵記題詞》)。對《紫簫記》語言的上述特點,也許徐朔方先生如下的評論堪稱允當:
  長篇的韻文說白,特別是第二出李益、第十七出嚴遵美的上場詞,駢四儷六,有如一篇獨立的六朝小賦。曲文多而且長,非韻文的對白則又少又短,重唱不重做,有漂亮的曲文而很少包含動作。
  《紫簫記》比同時代的文人傳奇具有更典型的文人傳奇的弱點,別的文人作家對文采的追求都沒有走得象青年湯顯祖那么遠。在別人似乎是習(xí)氣難除,才顯出文人本色,在湯顯祖卻是有意對戲曲語言的錘煉和提高進行探索?梢韵铀笾^深,失之艱澀,但是決不凡庸近俗而失去自己的個性。
         —見徐朔方為胡士瑩校注《紫釵記》所作《前言》
  看來,這是劇作家的追求,即追求一種典麗的語言風(fēng)格;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即經(jīng)過《紫簫記》的探索嘗試,才會最后出現(xiàn)“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沈德符《顧曲雜言》)的《牡丹亭》。
  四
  《紫簫記》雖然在寫出后不久,由于要證明“無所與于時”,即雕版刊布,但流傳下來的版本并不多。主要有:(一)明萬歷間金陵富春堂刻本,四卷,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本全稱《新刻出像點板音注李十郎紫簫記》,每卷卷端均題署“臨川紅泉館編、新都綠筠軒校、金陵富春堂梓”!豆疟緫蚯鷧部跫吩鴵(jù)國圖藏本影印。(二)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金陵世德堂刻本,二卷。此本全稱《新鐫出像注釋李十郎霍小玉紫簫記》,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藏旅大市圖書館(按,即今大連圖書館)。(三)明崇禎間汲古閣原刻初印本,二卷。(四)明末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所收本,F(xiàn)在出版的校點整理本主要有:(一)錢南揚校點《湯顯祖戲曲集》所收本。此本以汲古閣刊《六十種曲》本為底本,以金陵富春堂刻本為校本。(二)徐朔方箋校《湯顯祖全集》所收本。此本以汲古閣刊《六十種曲》本為底本,以金陵富春堂刻本為校本。
  本書以汲古閣刊《六十種曲》本為底本,同時參考金陵富春堂本、錢南揚校點本、徐朔方箋校本等確定文本的取舍,書中一般不再出校記一一說明。金陵世德堂刻本因未獲見,故無法參校。書中插圖取自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序刻曲選本《月露音》。
  《紫簫記》的評注,目前只有《六十種曲評注》中所收曲家源先生的《紫簫記評注》。曲先生所做的是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其注釋雖間有可商榷處,但篳路藍縷之功,高不可沒,值得我輩學(xué)習(xí)。本書注釋條目大部分為筆者新撰,在注釋時,除對曲先生注釋中可商榷之處,作出自己的解釋外,對其成果也作了適當參考,文中不再一一說明。
  由于時間倉促,加上評注者學(xué)識有限,所作注釋難免存在訛誤,所作評論也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祈學(xué)界前輩、同好以及讀者朋友們不吝指正!
  總序
  鄒自振
  日本學(xué)者青木正兒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寫道:“顯祖之誕生,先于英國莎士比亞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實為同一年)。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奇也!碑攤惗氐腻厩驊蛟赫谏涎萆勘葋喌摹吨傧囊怪畨簟、《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東方廟會的中國舞臺則在演出湯顯祖的《紫釵記》和《牡丹亭》。湯、莎二人是同時出現(xiàn)在東西方的兩顆最耀眼的藝術(shù)明星。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又號清遠道人,出身于臨川(今江西撫州市)城東文昌里的一戶書香之家。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于古文詞而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yī)藥、卜筮、河渠、墨、兵、神經(jīng)、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圣”之書,更廣交“義氣”之士,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高尚品格。青年時代,湯顯祖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而兩次落第,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34歲時,即張居正死后次年,才中進士。但他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之類的閑官。在職期間,他與東林黨人鄒元標、顧憲成等交往甚密。
  明王朝進入湯顯祖所生活的嘉靖、萬歷年間,已是千瘡百孔、腐朽不堪。萬歷十六年(1588),南京在連遭饑荒之后,又發(fā)生大疫,湯顯祖目睹朝廷的救災(zāi)大員飽受地方官賄賂反而得到升遷的事實,便于萬歷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擊朝政,彈劾權(quán)臣。這篇震驚朝野的《論輔臣科臣疏》,使湯顯祖遭到嚴重的政治迫害,他被謫貶廣東徐聞縣典史。一年后移任浙江遂昌知縣。在任期間,他清廉儉樸,體恤民情,下鄉(xiāng)勸農(nóng),興辦書院,抑制豪強,平反冤獄,驅(qū)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湯顯祖相信用“瞑眩之藥”便能夠醫(yī)治明王朝的痼疾。然而事與愿違,他在遂昌五年,雖然政績斐然,百姓擁戴,卻受到上級官吏的欺陷和地方勢力的反對。黑暗的現(xiàn)實既堵塞了他施展個人抱負的道路,也澆滅了他依賴明君賢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熱情。萬歷二十六年(1598),他決計向吏部告歸,回到老家臨川玉茗堂寓所。就在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牡丹亭》,接著又完成了《南柯記》(1600)、《邯鄲記》(1601),加上早期的《紫釵記》(1587),湯顯祖以“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構(gòu)成一幅明末社會的現(xiàn)實圖景。既然仕途不通,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那就把批判與理想訴諸筆端,通過作品去反映時代,表現(xiàn)他全部的愛與恨。
  在中國文化史上,湯顯祖是最富有哲學(xué)氣質(zhì)的文學(xué)家之一。他13歲即師事泰州學(xué)派的三傳弟子羅汝芳,后來又非常敬仰被封建統(tǒng)治者視為“異端”的思想家李贄和名僧紫柏禪師(達觀),并提出了著名的“情至說”,與封建的“理”的教義相對立。這種先進的哲學(xué)觀點,為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chǔ)。
  湯顯祖一生共創(chuàng)作傳奇五種!蹲虾嵱洝窞槲赐瓿傻奶幣,在其未仕之前(1577)與友人謝九紫、吳拾芝、曾粵祥等臨川才子合寫于故鄉(xiāng)。主題仍未脫“才子佳人”之俗套,基本上沒有反映什么社會矛盾。此時的湯顯祖還未涉足官場,懷抱一腔用世壯志,出世思想還未出現(xiàn)。至于作品中出現(xiàn)的“俠”的觀念,乃是其后來在創(chuàng)作中反映正義與邪惡斗爭的一個基礎(chǔ)!芭R川四夢”的基調(diào)與特色,均能在《紫簫記》中找到雛形。
  十年后,湯顯祖在南京任上對《紫簫記》進行徹底改寫,易名為《紫釵記》!蹲镶O記》較好地繼承了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體現(xiàn)了湯顯祖的“情至觀”,鞭撻了封建權(quán)貴,歌頌了理想的愛情。劇本除對霍小玉和李益的堅貞愛情進行了極為動人的描繪外,較之《紫簫記》,特別增加了盧太尉這一人物。對盧太尉專橫跋扈的揭露,顯然反映了湯顯祖的個人經(jīng)歷。
  在“臨川四夢”中,作者自己最為得意,在社會上影響最大,并奠定湯顯祖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赌档ねぁ芬晕迨宄龅钠,敷演了生死夢幻的奇情異彩—“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全劇通過杜麗娘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劇和幻想中的喜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的殘酷,表現(xiàn)了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沖決禮教羅網(wǎng)的決心,歌頌了他們?yōu)樽非罄硐氲幕橐鏊鞯牟磺粨系亩窢?梢哉f,《牡丹亭》這部悲喜劇,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透露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最初信息。
  《南柯記》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這部作品反映了湯顯祖戲曲創(chuàng)作的一個大轉(zhuǎn)變,同時也是其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深入思考的表現(xiàn)。在劇中,他一方面通過淳于棼居官南柯,嚴于律己,勤于政事,將南柯一郡治理得物阜民豐、世風(fēng)淳厚的事跡,把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其中;一方面通過淳于棼的宦海浮沉,真實地反映了明朝中晚期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特別是對于封建君臣之間所存在的尖銳矛盾,揭露至深。
  《邯鄲記》系由唐人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改編,其創(chuàng)作意圖在于批判時政,揭露和諷刺上層統(tǒng)治者的卑鄙無恥。盧生不像《南柯記》中的淳于棼,他毫無匡時濟世之志,只是一心追求個人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地位越高就越加腐敗,這正是對當政權(quán)臣的寫照。劇中寫盧生夢醒之后,求仙證道,寧肯在天門清掃落花,也不愿在人間過那種爭名奪利的齷齪生活,是大有深意的。這明顯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極端厭惡。
  湯顯祖在文學(xué)思想上與同時代的徐渭、李贄和袁宏道等人相近,極力反對“前后七子”的復(fù)古主張,提倡抒寫性靈,強調(diào)“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耳伯麻姑游詩序》)。他一生寫了2200多首詩歌,頗多佳作,特別是《感事》、《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等詩作,把矛頭直指封建皇帝,其大膽和尖銳,為同時代詩作所罕見。
  在戲曲批評和表演、導(dǎo)演理論上,湯顯祖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西廂記》、《焚香記》、《紅梅記》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fā)表了對戲曲創(chuàng)作的新見解。他認為作品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要單純強調(diào)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摸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呂姜山》)。他和以沈璟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江派進行了激烈的論爭。他自己也勤于藝術(shù)實踐,“為情作使,劬于伎劇”(《續(xù)棲賢蓮社求友文》),“自踏新詞教歌舞”(《寄嘉興馬樂二丈兼懷陸五臺太宰》),“自掐檀痕教小伶”(《七夕醉答君東二首》),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宜黃腔的戲曲藝人保持著廣泛的聯(lián)系。作于萬歷三十年(1602)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是我國古典戲曲導(dǎo)演學(xué)的拓荒之作,湯顯祖堪稱中國古典戲曲導(dǎo)演學(xué)的拓荒者。
  湯顯祖的戲曲作品和戲劇活動影響深遠。師法于他的“玉茗堂派”戲曲家,在明代有吳炳、阮大鋮、孟稱舜等人,清代則有洪昇、張堅和蔣士銓等。直到今天,“四夢”里的許多精彩片段還保留在京劇、昆劇和地方戲舞臺上。
  湯顯祖戲曲是我國乃至世界戲曲史上的杰作。四百年來,湯顯祖研究一直是學(xué)術(shù)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自2001年中國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以來,湯顯祖戲曲作為昆曲的代表作品,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中發(fā)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湯學(xué)研究業(yè)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xué)問。
  湯顯祖的劇作初以抄本行世,傳于友朋!队褴贸郀肪硭臏稀洞饛垑魸伞沸胖姓f:“謹以玉茗編《紫釵記》,操縵以前;余若《牡丹魂》、《南柯夢》,繕寫而上。問黃粱其未熟,寫盧生于正眠!贝诵艑懹谌f歷二十九年(1601),《邯鄲記》尚在寫作中。其后漸有刻本,湯氏生前刻本已經(jīng)梓就,并廣為流傳。明清兩代湯顯祖劇作刻本眾多,僅以《牡丹亭》而言,就不下30種。
  比較而言,晚明毛晉所刻《六十種曲》本是晚明劇壇上的通行本,也是明清刻本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读N曲》不僅全部收錄了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還收錄了其未完成的處女作《紫簫記》,以及碩園刪改本《還魂記》,充分說明了毛晉對于湯顯祖及其劇作的推重,可謂別具慧眼。他的版本,反映了明代后期社會的審美觀念,也最接近湯顯祖時代的思想風(fēng)貌。
  我們編撰的這套《湯顯祖戲曲全集》即以毛晉汲古閣刻本為底本,并與明清其他版本參校,尤其參考了當代錢南揚、徐朔方諸先生悉心整理的箋校本。我們的工作是對湯顯祖的全部戲曲進行精當?shù)淖⑨尯驮u析,力求通過簡潔準確的注釋為讀者掃清閱讀障礙,并從文本出發(fā),聯(lián)系舞臺演出,涉及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藝術(shù)特色等諸多方面,幫助讀者進一步鑒賞和品評湯顯祖戲曲,使全書成為一套兼顧學(xué)術(shù)性和普及性的湯顯祖戲曲讀本。
  凡例
  一、本書是一套兼顧學(xué)術(shù)性和普及性的湯顯祖戲曲讀本,旨在幫助讀者進一步鑒賞和品評湯劇精華。
  二、全書按湯顯祖戲曲創(chuàng)作的時間先后,依次分為《紫簫記》、《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五冊。
  三、各冊正文均包括戲曲原文、注釋、評析(出評)和隨文插圖等部分。
  四、充分尊重原典,對正文只作簡單的技術(shù)處理,原文少量的通假字、異體字等,均改為現(xiàn)行的規(guī)范字,如“沈”改為“沉”、“壻”改為“婿”等,但“甚”、“什”等異體字,則按原文保留原字。
  五、刪除正文以外的序跋、評點文字,不出校勘記(必要的?痹谧⑨屩姓f明),但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原始插圖。
  六、正文的曲牌唱詞(包括襯字)、科介、賓白(念白)等已用不同字體字號作了嚴格區(qū)分,一目了然,以便讀者閱讀。
  如《牡丹亭》第十出《驚夢》中【皂羅袍】一曲: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原來”、“都”、“忒”、“這”為曲中襯字;“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為賓白;其余文字則為唱詞。
  七、注釋的重點在于對生字難詞注音、解釋,對重要的成語、典故、方言列出出處,做到語言準確簡潔、明白曉暢,避免繁瑣考證。
  八、評析從文本出發(fā),結(jié)合舞臺演出,涉及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藝術(shù)風(fēng)格等諸方面的分析。評析文字根據(jù)每出劇情需要,長短不拘。
  九、各冊正文前均有全書總序、凡例以及對該戲曲的述評,正文后均有附錄、后記。
  十、述評由各冊戲曲的評注者分別撰寫,內(nèi)容包括劇情敘述、作品評價等,對劇本進行精當?shù)脑u介和導(dǎo)讀。
  十一、附錄包括湯顯祖所取材的原著、戲曲主要版本及主要參考文獻。
  





上一本:湯顯祖戲劇全集:紫釵記 下一本:謝謝你曾來過我的青春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湯顯祖戲劇全集:紫簫記的作者是(明)湯顯祖王德保尹蓉評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