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文學家永井荷風經(jīng)典散文名篇!堆┤铡、《晴日木屐》、《小巷》、《蟲之聲》…… 作者簡介: 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原名壯吉,別號斷腸亭主人、石南居士等。1902年即以自然主義傾向的小說《地獄之花》成名。曾游學美國、法國,寫有《美國故事》、《法國故事》。回國后任大學教授,并主編《三田文學》雜志,傾向唯美主義。1954年被選為藝術院會員。主要作品有《隅田川》、《爭風吃醋》、《梅雨前后》、《東趣話》等,帶有享樂主義色彩。還寫有《斷腸亭雜稿》、《斷腸亭日記》和《荷風隨筆》等散文作品。 目錄: 1雪日11晴日木屐19畦道27葡萄藤31地圖35小巷39巷之聲44草紅葉52鐘聲55十日菊63懸崖72坡77便攜禿筆83百花園87蟲之聲93羊羹 十六七歲102十九歲的秋天108閑話洋裝114樹122來青花127驟雨129海之旅132夕陽144引洪渠149重游八幡神宮157隅田川(節(jié)選 東京的雪、踏著木屐漫步的街道、意外邂逅的撐著洋傘的曼妙女子……大師筆下的絕美的日本舊時代風情畫。雪日 天空陰沉沉的,沒有一絲風,但卻比從富士山上吹來寒風的日子還要冷,是那種透徹心扉的寒。雖然腿一直捂在被爐a里,小腹還是被絲絲寒氣滲得隱隱作痛。只要是這種天氣,一般持續(xù)一兩天后,小雪就會在傍晚時分,無聲無息地降臨人間。每當這時,巷子里就會傳來女人們“下雪啦,下雪啦”的呼喊聲,木屐踩在水溝棚板上的腳步聲就會急促起來。也許是心情使然,就連街上賣豆腐的叫賣聲也似乎因為這小雪而聽上去顯得悠遠、綿長了。 雪,總能勾起我關于東京明治時期的一些記憶,那個沒有電車、汽車的年代,讓我難以割舍。東京的雪,有著日本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韻味,即便是跟巴黎、倫敦這些城市相比,也是別具風情。巴黎的雪會讓人想到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波希 a類似于在炕桌上鋪上被子的一種取暖用具。 米亞人》。而東京的雪則會讓人想起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澤調a,《藏錦衣》。 藏錦衣,牽廣袖,今夜可停留 倚窗欞,憑欄望 漫天雪紛飛 每逢下雪的日子,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要低聲吟唱它。的確,作者用精練的語言,把女子含情脈脈地借紛紛雪花來挽留情郎的場景刻畫得入木三分,頗具畫面感,引人遐思。如果把喜多川歌麻呂b的《青樓年中行事》中的畫作配在“今夜可停留”旁的話,相信大家更能同我產(chǎn)生共鳴。 為永春水的小說《辰巳園》中,有一段描寫的是主人公丹次郎去深川探望久別的舊情人仇吉。昔日情人相見,四目相對、唏噓感慨之際,窗外已暮色漸起,且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丹次郎的歸途受阻,真不知該感嘆命運的巧合,還是天公的美意。情人間的那種纏綿悱惻在那個飛雪的黃昏氤氳開來。為永春水的另一篇名為《港之花》的小說中的雪景又是另一番意境。小說中有一段是這樣的:一個被情人拋棄的女子為了避人耳目,躲在河邊的一間破屋里。天寒地凍的下雪天,她因為沒錢買木炭生火,只能凍得瑟瑟發(fā)抖。正在她暗自垂淚之時,透過漏風的窗紙,竟然發(fā)現(xiàn)從眼前經(jīng)過的那艘小船上的船夫竟是昔日的熟人。于是她強拉下臉面,向其討要木炭。在作者的 a日本音樂的種類名稱。由幕府末期的小曲演變、提煉而成的三弦琴音樂的一種,歌風渾厚淳樸。 b日本江戶后期浮世繪畫師。以美人畫風靡于浮世繪版畫界。首創(chuàng)大美人頭像,結構優(yōu)美,具有造型性。 描寫中,那紛飛降臨在世間的雪,就像三弦琴發(fā)出的苦澀音律,總能讓人感到絲絲悲苦,飽含著哀怨。 我的小說《隅田川》,大概創(chuàng)作于明治四十一二年。記得那時同發(fā)小井上啞啞相約去向島賞梅,雖然時節(jié)尚早,卻并沒有影響我們的興致。在百花園稍事休息后,我們便踏上了返回東京的歸程,當?shù)诌_言問站時,隅田川上已是霧靄蒸騰,透過水霧望去,遙見對岸已然燈火闌珊。正在出神之際,天空中洋洋灑灑地飄下片片雪花。 細雪紛飛之中,我突然覺得自己已然化身為歌舞伎第二幕中的人物一般。又像是剛聽完凈琉璃a,只覺柔情涌動。我和井上君就像商量好的一樣,一起注視著細雪中的江水,一動不動。 這時,突然入耳的女聲喚醒了我們。循聲望去,原來是長命寺邊一間茶屋的老板娘,正在收拾屋檐下長凳上的煙具,她身后的屋里也已點亮了燈。 井上君喚老板娘道:“我們想在你這喝兩盅,要是嫌太晚的話,就簡單給我們來瓶酒吧!敝灰娎习迥锶∠骂^上的布手巾,邊招呼我們進屋,邊鋪好坐墊客氣地說道:“小小店鋪,也沒什么像樣的酒菜!弊ê,我才看清老板娘是位年近三十,小個頭的干練女子。 送上烤海苔后,老板娘又端來溫好的酒,并關切地問道:“房間冷嗎?”直到為我們安置好被爐,她這才放心地退下。 a日本傳統(tǒng)音樂中的一種說唱藝術。江戶時代同耍木偶相結合,作為偶人凈琉璃而得到發(fā)展。 她的熱情和善解人意,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別扭或不安。這樣的待客之道在當時并不稀奇,但如今回想起來,那種人情世故,連同那曾經(jīng)的街市都已是夢中黃花,可遇而不可求了。正可謂:逝去的難以挽回,留下的只有午夜夢回的感傷罷了。 這時,井上君自斟自飲地端起酒杯,看著我賦詩道: 大雪紛飛日,袖手旁觀時。 顯然他是在責備我不與之共飲,我便笑著回道: 古來傲雪醉狂士,今夜獨坐賞雪人。 這時,老板娘正好來送溫好的酒,我便問她可還有渡船,得知已沒有渡船,但到晚上七點為止都有汽船,我不禁想要吟唱道: 無舟踏雪覓雪國,有舟揚帆細雪中。 歸家方舟不足惜,千古傲雪獨一時。 那時,我喜歡隨身帶個小本子,把所見所感都記在上面。只是后來,它也沒逃過和其他廢紙捆成一捆,被投入江中的命運。所以,每逢空中飄著雪花,每當我想起那個雪夜,腦海中隱隱浮現(xiàn)出的總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濃厚的人情味,以及早逝友人的面影。 每當天氣乍寒,似要飄雪時,我都會想起那只常飛到位于我家牛込區(qū)大久保的庭院中的黑色野鴿。 記得在父親辭世后,我和母親兩人住在牛込區(qū)大久?帐幨幍拇笳。每到冬日最冷的時節(jié),都會有一只野鴿不期而至,停歇在院子里。母親看到后,就會念叨道:“野鴿來了,該下雪了。”至于到底有沒有下雪,我已記不大清了,只是每到冬日,就有野鴿前來庭院拜訪的記憶卻一直盤踞在我的腦海中。大雪將至的冬日傍晚,胸中總會充斥著莫名的落寞與寂寥。這種憂慮的心情并非一兩日就能治愈,時至今日,那種莫名的悲傷還會被輕易喚起。 那之后又過了三四年,我變賣了牛込區(qū)的家宅,過起了四處租房,不斷搬家的漂泊生活。直至我搬到麻布區(qū),才算塵埃落定,在這里度過了近三十個春秋。如今,不只是母親,我親近的人們已無一人在世。世間充滿了陌生的面孔、令人費解的爭論、聽不慣的語言和聲響。然而,唯有那野鴿飛臨我在牛込區(qū)舊宅時那飛雪降臨前陰沉沉的天空卻一如往昔,及至今日,仍讓我臥室的窗戶也常呈現(xiàn)出那種朦朧的灰色。 我不禁想起那只野鴿,不知它是否還和從前一樣,在古老的庭院里,踩著青苔漫步……恍然間,我仿佛跨越了時空,又回到了從前,昔日里的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眼前,連母親“野鴿來了,該下雪了”的念叨聲也時時回響在耳畔。 回憶總能把人帶入夢境,卻終究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空歡喜一場罷了。夢醒后反而讓人陷入絕望與悔恨的深淵,難以自拔。所以說,回憶是個讓人喜憂參半且蒙著面紗的女神。 我即將步入古稀之年,在變成遭人厭棄的老頭兒之前,我還得繼續(xù)活著。事實上,我不愿活那么久?扇绻f當我今夜入眠后,將再也醒不過來的話,我又定會頗感驚懼與憂傷吧。 我不愿活著繼續(xù)受罪,卻也不愿立即死去。生和死這一哲學問題,日夜盤旋在我腦海中,不明不滅,不消不散。而我的心情卻也是不陰不晴,就像雪日的黃昏,靜靜等待夜幕的降臨。 太陽總會落山,生命也終有盡頭。所以,死也是遲早的事情。回想這一生,最讓我戀戀不舍的是籠罩在周身的孤寂。因為孤寂,我的人生才有了淡淡的色彩。如果哪一天我離開這個人世,希望我死后的生活也是有色彩的,即使色澤稀薄,卻也是美好的。每當這樣想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能在奈何橋畔再次遇到曾經(jīng)相戀的女子,抑或分手后相忘于江湖的女子們。 哎,也許就連死后,我也要像活著的時候一樣,和意中人相逢后,卻面臨再次分離,終將飽受離別之苦吧…… 回想起來,那時候,從兩國橋的下游到舊米澤町河岸的這一段,藥研堀還保留著江戶時期畫作上的風貌。東京著名的一錢蒸汽a的碼頭上,通常都會停泊著開往浦安的大型汽船,有時甚至會有兩三艘。 我那時跟隨師父朝寐坊學習單口相聲剛一年多,每晚都輾轉于市內(nèi)的各個曲藝劇場。那年正月的下半月,師父的表演場地定在了深川高橋附近常盤町的常盤亭。 每天下午,我都會去位于下谷御徒町的師父家,幫忙干些雜活,四點一過便出發(fā)前去劇場的后臺。時間一到,不管墊場演員是否到場,后臺便會準時響起“咚咚咚”的鼓聲。在門口負責接待的男子,用從丹田中發(fā)出的渾厚聲音吆喝著:“歡迎光臨!歡迎光臨!”我則負責從賬房引來火種,在后臺和舞臺上的火盆中生火。然后就是等待藝人們到場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在東京隅田川上定期航行的小型客船。 那時,從下谷到深川,能夠乘坐的交通工具只有通往柳原的紅馬車和走水路的一錢汽船。在正月這個一年中日頭最短,也最為寒冷的時段,我每日從兩國碼頭上船,坐到新大橋上岸,等走到六間堀的小巷時,濃濃的暮靄已經(jīng)籠罩了這座河邊小鎮(zhèn)。路兩旁的住家,也早已點亮了燈火,小巷中彌漫著晾曬過魚蝦后的腥氣。走過木橋的人們發(fā)出的木屐敲擊橋面的“啌啌”聲響,似乎在訴說著這個邊城小鎮(zhèn)的清冷和凄寂。 我忘不了那夜的大雪。記得當天下午在兩國碼頭等待汽船去劇場時,風中就夾雜著細細的雪末,吹打在臉上讓人睜不開眼。藝人們陸續(xù)趕到后臺時,他們的帽子和外套都已落滿了雪花。晚上九點半散場后,我把師父送上車,安頓好后,往大街上一看,天哪,這儼然是個銀裝素裹的世界,而街上已空無一人。 負責打鼓的小伙兒跟我不同路,每晚我都跟在伴奏席彈三弦琴的姑娘一起回家。她看起來也就十六七歲的模樣,立花家橘之助的弟弟告訴我她家在佐竹原一帶,遺憾的是我已記不得她的名字了。我們結伴而行,出了安宅藏,經(jīng)過兩國橋,在和泉橋附近分道揚鑣。接下來,從柳原到神田,再到番町父母家的這一段路,我只能拖著疲憊的步伐孤零零地走完,由于到家已是深夜,我一般都會從后門悄悄潛入。 由于每晚都和她結伴而行,我漸漸喜歡上了本所這個地方。這一帶多寺院和倉庫,本應感到寂寥的街道,卻因為我們兩人一起走在上面而覺得溫馨不已。尤其是在月色朦朧的夜晚,這里分外美麗。一邊走過小橋流水,一邊目送成群的大雁。當然,也有倒霉的時候,譬如被某家的惡犬吠個不停,抑或被形跡可疑的男人一路尾隨,讓我們跑到頭暈氣短。直到看見小吃店的燈光,才總算松了一口氣。在店里,小豆湯和砂鍋是必點之物。食物真是好東西,在充饑的同時,也撫平了我們的驚慌。吃罷,懷里揣著熱乎乎的大福餅和烤紅薯的我們再次出發(fā),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兩國橋,這也是我們每晚的必經(jīng)之路。有趣的是,我們一個是二十一二歲的小伙兒,一個是十六七歲的姑娘,在深更半夜由于寒氣和孤寂而依偎前行,卻從未遭到巡查的攔截或盤問。顯然,明治、大正時期的社會風氣和當下的世風是截然不同的。那時,社會上的猜忌、攀比之風遠沒有如今這般盛行。 那晚,我和姑娘像往常一樣同行,不想才走出兩三步,木屐齒間就被雪塞實了。狂風吹得人拿不住傘,紛飛的雪花很快就濡濕了臉龐和衣襟。那個年代,年輕的小伙兒和姑娘是沒有條件穿和服外套、大衣,或戴手套、圍巾這些東西的。窮人家的姑娘比男孩子更能適應這種惡劣的天氣,只見她麻利地卷起和服下擺,脫下木屐提在手上,穿著布襪子就出發(fā)了。走了沒一會兒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撐一把傘還是兩把傘,其結果都是被雪淋濕,索性兩人撐起了一把傘。我們一起握著竹傘柄,穿行在路邊人家的屋檐之下。終于,伊予橋和大橋都出現(xiàn)在了視線之內(nèi)。不想就在這時,她突然絆倒,雙膝跪在地上,久久不能起來。我想要扶她起來,卻也并非易事,好不容易把她攙了起來,卻見她又東搖西晃地似要摔倒。估計是她那只穿了布襪的雙腳此時早已凍得失去知覺了吧。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風雪卻依舊猛烈,舉目四望,遙見一家蕎麥面館的燈光在暴風雪中時隱時現(xiàn),這讓我們喜出望外。一碗熱氣騰騰的烏冬面,讓她的面頰立即恢復了血色。平日不飲酒的我,為了抵御寒氣,竟喝下一升溫熱的酒。酒足飯飽之后,我們再次踏入了風雪的世界。夜路更加難走,更要命的是,我不勝酒力,醉意漸濃。原先握著姑娘手指的手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搭在了她的肩頭。我們兩人攙扶著前行,頭此時挨得更近了,幾乎能觸到彼此的鼻息。我頭暈目眩,感覺耳邊像有位藝人正在興高采烈地表演,但已經(jīng)完全不明就里,也不辨東西了。正在我神思恍然、左搖右晃之際,腳下被什么一絆,便重重地摔倒在地,半天都沒緩過神來。姑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我扶了起來。低頭一看,我木屐上的帶子被剛才那一絆給生生地掙斷了。這時我才留意到,我們所在地方的路兩旁堆放著許多竹子和木材,我們倆便鉆入其間。只見這里既背風也無雪,從被雪光照亮的道路上,也完全看不到,真可謂是別有洞天。平日里總是擔心回去晚了,會受繼母責備的姑娘,這時也好像松了一口氣,開始整理起被風雪打濕的發(fā)髻和衣襟。而此時我已醉得顧不得思前想后,只感到一股熱氣不斷往胸口上涌,于是在這番別樣的天地里,我們很自然地上演了一出風花雪月的故事。 第二天,只見街頭四處出現(xiàn)了許多雪人,還有一座座的雪山。我知道,不出幾日,這些雪人、雪山便會漸漸融化,直至消失得蹤跡全無。街道會再次變得干爽,一如往常般地塵土飛揚。 轉瞬間,寒冷的正月已經(jīng)逝去,迎來了漸漸轉暖的二月。師父朝寐坊的表演場地也由常盤亭轉至小石川的指谷町。而與我同行的姑娘也在這個月辭去了伴奏的工作,聽說是要去別處登臺表演了。自此,我們再也沒有結伴同行過。 我原本就不知道她的芳名,關于她家的位置,也只知道就在佐竹那一帶。終于,那個雪夜里的一切,都隨著那易逝的冰雪,消融殆盡了。 淚流在我心里, 雨在城上淅瀝。a 這是魏爾倫的經(jīng)典詩句之一,我不禁想要模仿他的句子,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雪在城上飄散, 愁在我心堆積。 抑或是 雪在城上消融, 思念在心消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