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文學的選擇


作者:吳亮     整理日期:2015-01-02 11:22:06

   吳亮的文學批評,文思噴涌,激揚評論。從張弦作品中發(fā)現(xiàn)反映時代的“圓圈”,從高曉聲作品中捕捉住“向哲學靠攏的信息”,從張承志作品中看到了“自然,歷史和人”三把鑰匙,打開了這些小說內(nèi)在境界的大門。這些頗具穿透力和爆發(fā)力的文字,在今天仍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者簡介:
     吳亮,著名文學批評家。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曾經(jīng)風頭甚健,以犀利而敏感的批評著稱,在對馬原、孫甘露這兩位先鋒作家的評定上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1990年后,吳亮的興趣從文學轉(zhuǎn)移到了藝術(shù),開始關(guān)注起中國的畫家及他們的作品。2000年,吳亮又恢復到他的評論者狀態(tài),重出江湖,對文學、文化現(xiàn)象發(fā)表了一系列言論。著有評論集《文學的選擇》、《批評的發(fā)現(xiàn)》,隨筆集《往事與夢想》、《城市筆記》等。
  目錄:
  批評與描述周介人
  ——代序
  回憶與文學
  好奇心與文學
  兒童藝術(shù)的啟示
  痛苦
  ——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nèi)驅(qū)力之一
  文學家的膽與識
  “典型”的歷史變遷
  生存在社會心理中的典型
  文學與消費
  文學的未來
  什么是文學讀者?
  對文學確定性的尋求
  ——文學批評中的幾個認識論問題批評與描述周介人
  ——代序
  回憶與文學
  好奇心與文學
  兒童藝術(shù)的啟示 
  痛苦
  ——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nèi)驅(qū)力之一 
  文學家的膽與識 
  “典型”的歷史變遷 
  生存在社會心理中的典型
  文學與消費 
  文學的未來 
  什么是文學讀者? 
  對文學確定性的尋求
  ——文學批評中的幾個認識論問題 
  批評即選擇 
  綜合:研究當代文學的一種途徑 
  內(nèi)在的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與文采 
  變革者面臨的新任務 
  從喬光樸到傅連山 
  從概念走向形象 
  王蒙小說思想漫評 
  張弦的圓圈 
  并非難解之謎
  ——關(guān)于高曉聲的變化
  再說高曉聲
  諶容:另一種印象 
  李杭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論“葛川江小說”的當代意識 
  自然·歷史·人
  ——張承志的世界 
  兩代人的延續(xù)
  ——讀《迷人的! 
  再生與永恒
  ——讀《北方的河》 
  王安憶與她的《命運交響曲》 
  評《楊月月與薩特之研究》 
  后記 
  再版后記自然·歷史·人
  ——張承志的世界我注意到張承志的小說,特別是兩年來那若干篇觸及到自然的小說,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貫通著具有永久性的元素——那太陽、那風、那堅實的如化石一般凝恒的地貌、那亙古如斯的無法用地球紀年來衡計的星宿和蒼穹。我覺得這一切均暗示了無始無終的宏闊深邃的概念,它們都不因時代的遞進和人世的劇變而顯得另樣。它們一直存在,在人之外無言地存在——盡管它們被感知了,被捕獲了,被表現(xiàn)了。并且,在那特定的充滿穩(wěn)態(tài)的靜穆環(huán)境(如草原、如戈壁、如荒灘、如高原、如莽山)中生活著的人,也往往具有一種相應的超常的穩(wěn)態(tài)。如果說有什么變化的話,那么,這種變化也是緩慢而微乎其微的。令人納罕的是,這些凝常不變的穩(wěn)定性盡管較少受到時代的影響和沖擊從而顯得古樸蒼老,但卻并不因它的閉塞自足、發(fā)展遲滯、對傳統(tǒng)的陳陳相因和原始性的殘留,而使我對之投以冷漠的一瞥。它僅僅是落后和不開化嗎?至少我個人認為,在這種穩(wěn)定性背后,乃有著深深的迷戀,它以一種本能般的恪守精神——對土地、對祖先、對傳統(tǒng)、對血緣和對整個生存環(huán)境的虔信,表明了人們對自己文化的尊敬、固執(zhí)與信守。并且也一同表明了這種世代相襲的生存環(huán)境和精神根基的不可更改。自然從來就是人們不斷得以繁衍并戰(zhàn)勝困境的天然佑助者,在張承志所熟悉的那片土地上,由于人們和自然的直接共處,就尤為如此了。
  太陽這個地球生命之源,在張承志的小說中不止一次地發(fā)出灼人的光——在黃河的裸岸上空(《北方的河》),在陡峭的大坂上空(《大坂》),在高遠的雪峰上空(《老橋》),還有在渺無邊涯的草原上空(《黑駿馬》),這唯一的太陽高懸著:它激蕩起人對自然的崇敬、對超越個人有限生命的信心、對使命的領(lǐng)悟、對青春的憧憬及對愛情的渴念。而后,我總感到在心中掠過一陣凜冽的風,或是一縷輕柔的風,強化或柔化了那最初的情緒沖動,使之帶著一種熱愛生命的意識一起獲得了升華。人在太陽底下領(lǐng)略到的暈眩和撫慰、痛苦和安詳、煩躁和興奮,那種既渺小又偉大而升騰的感覺,通過自然和心靈的往返流動,抹去了色彩上的強烈反差,在天與人之間重建起和諧。自然是無語的。對于那些對自然無動于衷的人,它隱藏自己。人通過對自然的闡釋也一同闡釋了自己的心靈。人對自然的態(tài)度絕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受制于急功近利的需求,在某種時刻,人會騰越出當下的處境,向更深遠的不可觸及的自然投以靜觀(如《戈壁》和《北方的河》)。這種靜觀不是超脫凡塵的單純遐思,而是對人類生存更為寬闊背景的關(guān)心。不過,雖然張承志的小說偶爾涉及上述意向,但更多的仍然不忘以人的主觀視角來看待自然物的呈現(xiàn)。前此所談及的太陽,在人的觀照下也越出了物理的界域,變得精神化了。令人難忘的是,當人需要考驗和磨煉時,太陽是曝烤著的;當人需要想象和感動時,太陽從云端的縫隙里穿射出奇幻的光;當人需要回憶和依戀時,太陽則慢慢西沉,灑來一片溫柔的余輝并在天幕上映出絢麗的晚霞。太陽是張承志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精神對應物之一,甚至在當它不斷出現(xiàn)的時候,我常常要把它錯覺為精神本身。我老是忘不了在《大坂》中反復出現(xiàn)的那個在烈日照耀下,光溜溜的在黃土塵中爬動著的小身體。他顯然象征著陽光下的生命不斷在開始著、孕育著、頑強地生存著,永無完結(jié)——盡管個別小生命會中途夭折。生命的原始之火是不會輕易熄滅的,除非在太陽燃盡了的那一天。總而言之,太陽與人、與精神、與生命的共存是張承志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太陽的根本意義之所在,而不單為了印證人在不同情況里的不同心境。不清楚這是否便是張承志有意識的趨赴,我不妨說這是他的小說在客觀心理效果上給予人們的暗示。
  有時藝術(shù)上的外延會驚人地擴展,使作者無法控制;而事先埋設(shè)一個謎底般的用意反倒產(chǎn)生形與意的脫離?傊,好的藝術(shù)總給人以象征性的聯(lián)想,不管是作者的自覺抑或是非自覺。當我轉(zhuǎn)而把視線投向張承志小說里自然元素的其他構(gòu)成物——比如地貌、星宿和蒼穹時,便要歷歷在目地回想起他的《綠夜》、《老橋》、《大坂》、《戈壁》、《黑駿馬》及《北方的河》中的某些段落來。在那里,我總能聽到一種仿佛是來自地心和天際的轟響,它響徹耳際,經(jīng)久不散。草原、石岬、峽谷、戈壁與大河,是張承志小說的幾個基本背景。確切地說,它們不是一幕幕可以臨時更換的舞臺布景,而是這一舞臺本身。甚至它們自身也加入進來參與了演出:以那種沉默有力的潛對話和巨大的動勢。尤其當不畏艱辛富有韌勁的人們棲息在它們之上或它們之旁的時候,它們便匯入了人類社會與文化的范疇,而不再是純粹外在的了。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涵蓋于自然之上,或是這種主觀色彩因自然的引觸而增強,都不過說明了,一個深諳自然的人必是人的意識非常之強的,而人的精神之高揚也必使人對自然形成強烈的激動。我無意就此猜度張承志個人資稟如何。然而卻從他的小說中感受到了同一:自然和精神的同一,形象和內(nèi)蘊的同一,藝術(shù)和觀念的同一——它們在一個較高的意義上乃是等值的。
  張承志迄今為止所擅長描述的自然地貌都是內(nèi)陸型的和高緯度的(就我國國界以內(nèi)的范圍而言)。它的干燥、空曠和荒漠使居住者相對稀少,它的與世隔絕促成了它在傳統(tǒng)文化和風尚上的超常穩(wěn)定狀態(tài),它的交通不便使它較少與外界有所交流,它的未被開發(fā)和開墾的土地保存著一種原始的而非人造的環(huán)境,這一環(huán)境加上它遠離都市同時也因自給自足而對現(xiàn)代社會的商品概念十分生疏。于是,這一切閉鎖的天然或歷史的因素滋養(yǎng)了它獨特的民風和民俗,并形成了它獨特的民歌和民謠。一種文化上的純粹性和排他性,都保存了這一自然環(huán)境給予人們的最初啟蒙因素。如果不是長期影響,任何外來文化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在它軀體上打下印記。
  我還注意到,張承志的小說整個來說都貫穿著對歷史的感悟——對個人歷史足跡的回顧,對一代人歷史行蹤的檢視及對整個北方民族歷史遺物的神往。這種對歷史的感悟滲透在張承志的小說里,它觸及到思辨理性尚未來得及具體把握的意蘊,同時也為思辨理性的展示提供了極牢固的基礎(chǔ)。譬如對傳統(tǒng)與求新、衰老與初生、繼承與拋棄等等問題,都以感悟的方式被提出了,同時也暗示了理性解決的方向——雖然并不以肯定的語氣。在張承志小說中涌現(xiàn)出來的思辨性被深深地裹在感悟的形式中,從而構(gòu)成了一種獨特的歷史意識。這種歷史意識絕不單是一種考據(jù),它更屬于一種激勵精神的想象,它開拓人的胸襟,使人們在向后的觀照中獲得了對自身的確信。在他看來,歷史不是一堆衰朽了的廢墟,只要我們以現(xiàn)代意識重新考量它,不難從那被時光和變化掩蓋起來的歷史底層中發(fā)現(xiàn)熠熠生輝的精神寶藏。當我們從自己身上突然感受到正流動著祖輩的血液時,一種生命的繼承感和綿延感就會使我們無比地激動起來。





上一本:文明與愚昧的沖突 下一本:誰也不知道,愛情和明天哪個先到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文學的選擇的作者是吳亮,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