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于歐洲歷史文化音樂至為精到的一部隨筆集。是一位旅歐多年的科學家多十年心力寫就的文化隨筆。作者借游記的形式談城市景觀、談文化發(fā)展、談歷史故事、談古典音樂等等,筆觸所到,均有發(fā)人深省的見解。絕非去歐洲旅游幾趟回來的信筆閑篇,而是作者在歐洲工作二十多年親身經歷的生活與游歷的感受。然而作者所談不只有美麗的歐洲圖畫和引人的歷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對古典音樂的感受和深刻見解十分豐滿地表現(xiàn)出來,實屬難得。作者把歐洲文化的精粹集于一爐,思想、文化、音樂、美景、美食,行文間,活色生香,交響樂的震撼和葡萄酒的醇香撲面而來。作者自幼受傳統(tǒng)古典文學熏陶,成年后又長期浸染于歐洲文化之中,既是學者,又是音樂和文學的執(zhí)著愛好者。其獨特的個人經歷和文理兼通的素養(yǎng)融貫成一部高視角的大文化上乘之作。其中談音樂的文字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是一位愛樂者對古典音樂大師尋根式的追念,也是聽了一輩子經典音樂的小結。 作者簡介: 慕汝高云(筆名),祖籍無錫,1942年出生于陪都重慶。1964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yè)。曾在母校任教,后相繼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國立新加坡大學任教和任荷蘭飛利浦公司高級研究員。1990年十月在美國IEEE年會上曾獲最佳論文獎。1997年曾分別為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雙語專欄》和《知識經濟專欄》主筆。有歐洲隨筆《伊普爾的罌粟花——歐洲人文漫步》,2011年1月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目錄: 負雅志于高云(代序)1 前奏曲1 萊茵星光 ——波恩寓懷6 貝多芬故居8 貝多芬音樂節(jié)16 哥尼斯文特23 阿登納——從73歲開始25 舒曼夫婦墓地28 郁金香王國33 低地小國的大國經綸37 從斯賓諾莎到洛侖茲44 從阿姆斯特丹看荷蘭48 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54 她們也應有社會尊嚴57負雅志于高云(代序)1前奏曲 1萊茵星光——波恩寓懷 6貝多芬故居 8貝多芬音樂節(jié) 16哥尼斯文特 23阿登納——從73歲開始25舒曼夫婦墓地 28郁金香王國 33低地小國的大國經綸37從斯賓諾莎到洛侖茲44從阿姆斯特丹看荷蘭48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54她們也應有社會尊嚴57荷蘭的威尼斯羊角村63萊茵河究竟流往何處64別樣的國慶別樣的樂67奧伊斯特拉赫的遺憾72布拉格交響樂 80維謝赫拉德堡 82金色布拉格 85春雪伏爾塔瓦 93格里格小屋 99罌粟花的海洋 103莊嚴的一戰(zhàn)休戰(zhàn)日 103蘇格蘭幻想曲 106萊茵酒鄉(xiāng)呂德斯海姆 113“白馬酒莊1947”的神話120血雨腥風的協(xié)和廣場 125普法戰(zhàn)爭期間一個小插曲143巴黎散記 147巴黎縮影拉雪茲墓園 147藝術敗筆蓬皮杜中心 155被繆斯怠慢的國度 157莫讓謊言帶進先賢祠 158絕無悔意的盧梭《懺悔錄》164諾曼底斷想 172邱吉爾和斯大林 182音樂名城瓦隆尼亞 185從列日到韋爾維耶和斯帕186從拿繆爾到迪南 191從沙赫勒瓦到圖爾奈 193阿登——憾恨與榮光 196托斯卡納的陽光 208博洛尼亞—維羅納—威尼斯210瓦格納臨終故居 215托斯卡納的陽光 218濟慈——吹盡狂沙始到金225瓦格納故居隨想 230僻靜的“毋妄”故居 231坎坷跌宕的歷程 235伊索爾德的悲哀 240遇恩主絕處逢生 243拜羅伊特音樂節(jié) 246美哉,梁寧 ——瓦格納音樂點滴 250挪威之歌 253臨灣背山的明珠 254易卜生的足印 255嘆為觀止的峽灣 261挪威之歌 263《雷雨》和易卜生的《群鬼》268巴伐利亞掠影 273慕尼黑 275羅曼蒂克大道 278惠澤后世的路德維! 279瓦爾沁湖 285哥廷根斷想 290普朗克墓地 291施道芬貝格 296哥廷根大學 297樂圣之旅日記 300一蒂羅爾小村施當查赫300二慕尼黑 302三新天鵝堡-林德霍夫304四荷恩巴赫水庫 306五薩爾茨堡(I) 307六薩爾茨堡(II) 310七維也納(I) 314八維也納(II) 320九蒂羅爾的老歌手 339愛因斯坦的擔憂 332拜羅伊特(Bayreuth)這個位于巴伐利亞東北角上默默無聞的小小古城,自1876年八月13日第一屆拜羅伊特音樂節(jié)(BayreutherFestspiele)——即瓦格納音樂節(jié)——以來,就成了全世界瓦格納崇拜者們心中的“麥加”。其實,拜羅伊特在瓦格納晚年被選址成為其音樂節(jié)的場所,純屬無奈。因為這并非瓦格納音樂節(jié)的發(fā)起人和贊助恩主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II,1845~1886)的初衷。1864年,這位對瓦格納頂禮膜拜的王儲繼承了王位,他一登基就馬上把自己的偶像請到慕尼黑,幫他還清巨債,還打算在慕尼黑為他舉辦音樂節(jié)。然而,實權在握的慕尼黑議會對曾經被通緝過、并在私生活上聲名狼藉的瓦格納始終不歡迎,之后還數(shù)次不給年輕國王面子將其驅逐多年。所以,要在慕尼黑興建瓦格納自己設計的歌劇院,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計劃。國王最后不得不自掏腰包,由瓦格納親自選定在慕尼黑以北三百公里的偏遠小城拜羅伊特舉辦音樂節(jié)。僻靜的“毋妄”故居拜羅伊特象征著瓦格納一生的巔峰,是他最后七年的居所,也是其長眠之地。但瓦格納豐富傳奇的音樂生涯,坎坷跌宕的人生歷程卻同這里沒有太多關系。也許是對馬勒墓地的拜訪促成了我的拜羅伊特之行。我第三次到維也納,春雨中在北郊山麓的葛林青格墓園(GrinzingerFriedhof)拜訪了馬勒墓地。聯(lián)想馬勒一生的種種,讓我記起1883年瓦格納去世后,當時二十三歲的他曾朝圣般地專程前往拜羅伊特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馬勒是猶太人,然而不可思議的是,瓦格納自始至終公開而激烈的反猶姿態(tài)和大量反猶太文章,竟然絲毫沒有影響馬勒對他五體投地般的崇拜?隙ㄊ且驗橥吒窦{氣度恢弘的音樂和博大精深的哲理徹底征服了馬勒,否則沒有其他可以解釋。這是個費解的悖論。假路經慕尼黑的機會前往拜羅伊特,路程足以穿越荷蘭王國卻還沒有走出巴伐利亞;經雷根斯堡過多瑙河,再過皮格尼茲河就進入被蔥郁的丘陵環(huán)抱的山谷。拜羅伊特確是鐘靈毓秀的寶地,瓦格納選中了紅美茵河[1](RoterMain)畔這樣幽靜偏遠的山谷小城,的確獨具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