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樂人姚謙的一部隨筆集。內容有關于時尚、品位、生活態(tài)度等,探討有品位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姚謙近年在大陸和臺灣兩地“雙棲”。他在臺灣《皇冠》雜志、臺灣《典藏》、《南方人物周刊》《雅昌藝術網(wǎng)》《ELLE》《女友》等雜志寫專欄,勤懇耕耘,筆耕不輟。時而溫柔,時而犀利,時而悠遠,時而蒼勁。閱盡千帆,筆力老辣,卻淡然不驚,不動聲色。 作者簡介: 姚謙,臺灣著名的寫詞人、制作人、音樂經(jīng)理人。歷任點將、索尼唱片負責人、百代唱片總經(jīng)理,維京唱片總經(jīng)理、橙天華音總經(jīng)理。二十年來,出自他之手的經(jīng)典唱片不計其數(shù),成功打造出CoCo李玟、蕭亞軒、劉若英、趙薇、江美琪,袁泉等樂壇巨星。個人發(fā)表原創(chuàng)歌詞600多首,代表作有《味道》、《我愿意》、《最熟悉的陌生人》、《魯冰花》、《如果愛》等,在亞洲各地華語流行榜上也斬獲無數(shù)“最佳作詞”獎項,成為現(xiàn)今華語樂壇舉足輕重的大師級詞人。目錄: 第一輯【物之戀】 品味 時尚是一種表達 宅的品味 味道 印象的最后一個注解──鞋子 床 男人的味道 分類生活 不貪婪的商品 鐵皮花器 燈的符號 一件中式家具的聯(lián)想 五十歲的單車 我的車史第一輯【物之戀】 品味 時尚是一種表達 宅的品味 味道 印象的最后一個注解──鞋子 床 男人的味道 分類生活 不貪婪的商品 鐵皮花器 燈的符號 一件中式家具的聯(lián)想 五十歲的單車 我的車史 中年的魅力 搬家 綠生活 我的背包史 關于欲望 Coffeeortea 書與生活 娃娃 甜點 吃的記憶 冰淇淋的安慰 牯嶺街的原味咖喱屋 第二輯【行走的風景】 聞旅行 準備去旅行 旅行給了我們什么? 城市之旅 旅行副標題 新上海味 記錄旅行 美麗的插曲 在等待的旅途上 從地下鐵的味道開始 美麗生活 云和樹 拜訪者的禮貌 秋天的滋味 三周居民 重慶后記 我的臺北 我看香港 寫給城市的詩 北京秋與臺北夏 半生緣的上海 第三輯【人生百味】 柳樹蛋糕愛情 平凡心的素描 寂寞是美好的 愛情的慰藉 那年的情書 再見七九八 人生真美麗 以愛之名 漫想記 與愛情有關 在愛情面前 愛的代價 戀愛快樂,分手學 遠距離的愛情 《他們在島嶼寫作》里的女性 生命樹 他不愛我或他沒有那么愛你 分享愛 SoulMate 秋天的兩件事 理性與感性 我們都變了 從《山楂樹之戀》看七八十年代 他們在聽著自己的音樂 心里的小孩 195季節(jié)搖滾 雪中琥珀 音樂之路 愛情與金錢 話說LadyGaga 中年 電影原聲帶 女性是生命中的奇跡 花兒朵朵 竹林的午后 你最近都聽了哪些音樂,看了哪部電影?序/私人的品味 今天一早醒來,看見楊絮開始飄了,我想春天算是正式開始,不會再降溫了吧。去年冬天的北京特別冷,下了好幾場雪,反而是臺北不像過往般下雨的濕冷了,所以比往年暖和了許多,反而等到了春天才下起雨,沒有因為春天而回溫。倒是北京春天到了,先是暖和得很快,一轉眼桃花全開了,卻又降了幾次溫,在不供暖的初春降溫,讓人凍得難受!今天早上起來看到楊絮和陽光,心里想春天終于是扎扎實實地來了。 如我這樣的一個普通人,行走在兩座城市之間,隨著它們的季節(jié)變化、也隨著生活里遇到的種種事情,因此應對著、變化著、生活著,十年很快就過去了。記得年輕時喜歡寫日記,斷斷續(xù)續(xù)地寫,寫了也沒留。直到上回搬家無意間發(fā)現(xiàn)還留著一本日記,是二十幾歲時剛剛搬到臺北那段時間寫的,看著看著才知道自己離青春有多遠。發(fā)現(xiàn)自己不只是外表改變了,心理也改變了不少。三十歲后不寫日記了,幸好這十幾年偶爾應雜志或報紙的邀請寫了一些專欄,也算留下了一些自己因為歲月而變化的過程紀錄。因為朋友建議選一些文稿出版,在整理這些文字的過程中,自己仿佛是個第三者看著“姚謙”這個人,在某一段時間里生活的感想,都是一些瑣碎而平凡的事,更證明了自己不過是個渺小的人。在那些記述著生活里隨著愛好的選擇和生活上的際遇,忽然感受到;因為成型的性格與喜惡所生成的生活上的選擇,點點滴滴組合了我青春后的一段人生。 在定書名之際總是猶豫再三,畢竟自己的生活實在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總做不了什么總結、也抓不到重點。而文字里那些心思,都不過是生活上一些小事情的分享,這也讓我明白了我和大部分的人一樣,平凡日子中所有的過程,都是與自己的喜好習慣有關的小選擇所拼湊而成。朋友說這就是“品味”,但是在我根深蒂固的印象里,“品味”應該是一個褒詞。我,可能還不夠不上。我以為,毎個人生活上的差別,都是來自于各自在各方面細節(jié)的差異所組合而成的差別。打個比方:從小就喜歡一個人的我也就是所謂的習慣孤獨,這也造成了我在生活中的許多選擇,都以滿足個人這方面狀態(tài)為傾向,所以我常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散步……等等。這些都造成了我可能與不喜歡孤獨的人,不一樣的生活。也許大量的時間我都是一個人的緣故,所以多了許多與自己對話的機會,而那些對話反映在文字里都像自言自語。 這段時間重整理這些文字,此刻的我仿佛是另外一個人,看著“姚謙”這個人是如何悠悠晃晃地過了這十幾年。這讓我想起近幾年,工作之余常上瑜伽課,毎回在上課時,都不自覺地人格分裂地進入心與身體的分離了。在瑜伽動物進行中、呼吸深沉的節(jié)奏中,我冷眼旁觀看著這一個中年后的身體,有些卑微、有些吃力地伸展著,聽著體內關節(jié)微小地響著,非常地陌生。面對這個跟著自己五十年了的身體,想著它這么長久以來是如何辛苦地服侍著一顆孤僻又好奇的心,有時驕傲、有時自卑,有時倔強、有時墮落。就像在寫作這一個私密的溝通過程中,把生活中發(fā)生的那么多小事,因此記述了下來,大部分可能已經(jīng)遺忘。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看待我這個人的,有人討厭、有人喜歡、也有人表示不理解,其實我到現(xiàn)在也沒有真的明白過自己。就像我一直不喜歡照鏡子一樣,因為每次看到鏡中的自己,都是那么陌生。但是生活里的點點滴滴,無論是物質欲望、無論是感想或愿望,它早就這么緊緊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我上半段的人生。在這時候用私人的“品味”來說明,它只個形容詞,無褒無貶沒有定義。因為要出版這些文字,所以回頭整理了當作一個概括的符號。但是我心中仍不停地盤算中年后段,應該會是什么樣的風景?會遇到什么樣的人?增加了什么愛好?或又將失去些什么? 姚謙2013.4.28 品 味 我想這幾年的中國,應該是全世界變化最快的地方。因為生活上的轉變,我有幸生活在此親身見證,在大陸居住的幾年,看著這里各方的變化,有了一些主觀的心得。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這里的快速演變,都反映了人群在美學上的演進。從景觀到心態(tài),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變化,發(fā)生的事、對應的過程、產(chǎn)生的結果,在直觀的眼簾里都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學史。 經(jīng)濟猛烈飛躍,人們在快速富裕之初,打開大門剛剛看到的好東西,都是以前慕名許久不能輕易得到的名牌物質,因此對奢華生活的向往絕對是合理的人性反應。加上大眾媒體對于名利價值過多的描述,商家聰明的置入,奢華直接變成了時尚的對等詞。怕落后于世界的恐懼成了眾人的價值觀,奢華成了一種宣示的平臺,太多人苦其心智、勞其筋骨涌入這樣的價值觀族群里,大家輪流模仿,樂此不疲。終于,高價奢侈品牌產(chǎn)業(yè)伎倆被更聰明的中低價商家學成個中秘籍,快速興起覆蓋。于是,時尚從奢侈的表態(tài)進入到模擬的時代,這不是只有在中國大陸發(fā)生的事,而是全世界正在進行的一件事。只是在中國這股風潮周期來得太快大猛,行動速度超越心理準備太多,百花齊放卻個個相似,無論貴賤,誰也沒看到誰,結果更是寂寞。 說穿了,當時尚落入了商機的游戲中,最好被操縱的不就是人際間怕被忽略所生的心理嗎?大家都想通過時尚的手段來強化自己掩飾心虛。特別在這幾年的中國,表現(xiàn)時尚的心太急,于是表現(xiàn)主義的夸張方式變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從言論動作到穿著,都有了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奢華效益很快地從圍觀發(fā)展到了集體麻木的結果。群眾終于明白,用金錢買得到的時尚反而更是一種自卑的表現(xiàn)了。然而,時尚到底應該是什么? 我想應該是品味吧!品味是一種學習實踐后感悟的表現(xiàn),品味應該是一種因人而異的表達,品味應該是最接近內心的行為。品味不應該以數(shù)字統(tǒng)計排序,不能夠以符號辨識,也無法以復制模仿完成。最近我常跟朋友說起一則我親身經(jīng)歷的趣事。在一次晚宴里,一桌都是各界精英的新富,其中一位進口酒商聊起了歐洲各名窖話題,引來了大家的談論,很快的大家有了共識,某窖某年最貴的酒是公認最好的酒,而且同桌大多數(shù)人都喝過,而且手上都還有收藏,兄弟們一一互相表態(tài)品后的心得,忽然一位冷靜而機智的女士在聽完一圈發(fā)言后,微笑下結論:“怎么你們說的話,都貌似與上回我在評酒書上講的一樣?”忽然整桌安靜了一陣子。我當然相信他們真的喝得起這一瓶要價過十萬元人民幣的酒,只是這樣的結論有點幽了他們一默。 有人說:富過三代才能論品味,這話說得有點嚴重,在信息不發(fā)達的古代也許成立,但今日不同,在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品味應該是一種選擇的智慧和自我認知的過程。當品味超越財富的時代來臨,當時尚成為一種人際辯證的舞臺,品味就成了唯一正途,這點特別對男人來說更是重要。今年春節(jié)在臺灣臉書上讀了一篇姚仁錄先生的文章,心中更是有感,他提起喬布斯先生的不要懼怕、不要俗氣之性格,在這商業(yè)為最終目的的時代,有這樣品味與性情,更顯珍貴。 燈的符號 在裝飾自己家的藍圖里,每個人對家的想象都是一幅美麗的風景,依著個人的想象以及需求而畫上各式各樣的圖形。從前我對家具第一個反應是椅子,因為家是自己一方隱秘休息的所在,椅子就是符合這個的代表的意義符號。不同形式的椅子,可以反映出主人的需求,也表演出了整個空間的個性。所以我每次布置自己的新家,都是從椅子開始。而在思考家的裝修發(fā)展上到了最后的階段,最終最難的選擇經(jīng)常落在燈飾上面。后來我才明白,燈才是整個空間的靈魂,如同每張人臉上的眼睛,它是投射出這個人的精神和狀態(tài)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在過往的旅行途中,常常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小店里,看到讓人驚艷的燈飾,可是買回家之后,卻發(fā)現(xiàn)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家。可能每一盞燈都有自己的靈魂,如同找整形醫(yī)生,復制一雙和大明星一樣的美目在自己的臉上,往往無功,不只如此,可能還因此反而改變了給人的感受。 燈應該是隱性且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所以在選擇燈飾上面,總讓我感覺因為條件不具象,所以可考慮的細節(jié)太多,因此要完全合適的就太少了。這幾年米蘭家具展,雖然有許多很新穎的創(chuàng)意和經(jīng)典的家具創(chuàng)作成為新聞焦點,但是在燈飾上的好作品還是會吸引人們的目光,當燈飾不再只是局限于照明的用途,它有更多的精神暗示和接近形式的暗示,遠遠超越了我們原來對于燈的定義,因此在燈飾的創(chuàng)作上,人們有著更海闊天空的創(chuàng)意空間。 多年前我開始布置北京的住處時,刻意調整改變了我過往對于裝修家的習慣。我先從選擇燈飾開始,于是先買了一盞來自意大利設計概念和制作工藝極好的鳥巢大燈,這件作品也引發(fā)了藝術圈和建筑業(yè)的借鏡。那是一盞可放置在桌上或掛在天花板的吊燈,銀色的金屬線看似無意識地混亂纏繞成團狀燈型,在其間鑲著點點小燈泡,混亂之中卻有著自然流露的不刺眼光芒。這盞燈拉長了電源線可從天花板安置在地板或茶幾上,如同一個雕塑藝術品般被人欣賞,但是大部分時間,我還是把它拉高近天花板。因為燈飾本身懸掛的方式,它總會輕易地被流動的空氣撥動,無意識地左右旋轉,投射在墻面、地面的光,因為金屬線的緣故而呈現(xiàn)了抽象的光影,緩慢移動讓整個空間有了流動感。我因為這盞燈而選擇了氣質相近的家具,因為它流動的光影而挑選了許多張不同形式的椅子與沙發(fā),讓空間、家具以及光影似乎產(chǎn)生了一種隨性的對話,一切都以這盞燈為中心。 從這盞鳥巢燈發(fā)展出來的整個空間,所衍生出來的結果跟過往我全面精細規(guī)劃裝飾的家很不一樣,它讓我領悟到家的裝修,抽象的光影空間,重要性可以更高過具象的家具本身。家其實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本身包括了許多隱姓和顯性的符號,總結成一個定義,家里面每個房間里的燈,都會隱約地表達出主人對于這個空間的期待。 也許我選擇這么一盞鳥巢燈,也正是反映出我對于在生活的混亂中尋找秩序和安全的追求吧!因為在真實的生活里我總是苦惱著,不容易有條理秩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這跟我的個性有關,有太多隨性的變數(shù)常左右著我先前的想法和最后的結果。而那些隨即而起的原因,經(jīng)常讓我的生活顯得凌亂后,索性隨遇而安地墮落,我又舍不得割舍,而且我會覺得太整齊的空間會讓我有旅店的聯(lián)想,那些被安排設計好、美麗而迎合你的環(huán)境,一切像是被觀賞的樣品屋而不是被使用的。住在里頭自己成了一個過客,而不是主人。 在我北京的生活空間里,除了這一盞被預先安置好的鳥巢大燈外,在其他許多角落上,也放上不起眼而隱秘無個性的小立燈,點綴般地補充空間各角落的光源。當我走到那里就順手點亮那個角落的小燈,入夜睡前我總習慣性仍保持這盞鳥巢大燈始終是亮著。表示我正在家里面,一個人但不冷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