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語言之中,與朋友問好,和對手辯論,讀顧城的激流島上寫的詩……日常生活,國際交往,審美活動……都離不開語言。文學語言的殿堂,語言因為文學而具有美的特質,充盈著無窮的韻味和不盡的魅力。 這本小書就是從這個角度入手的。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交流。這本書是筆者與讀者就文學審美進行的交談。 本書在選素材和重新建構的內(nèi)容框架時,把生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本書的內(nèi)容包括文學的起源、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的介紹、文學的審美特征以及名作賞析四部分。在分類上,本書遵從了按照流派分類的方法。 在結構全書時,由于作者比較看重文學的趣味性,因此各部分特別是中外文學部分并不嚴格遵循均衡原則。比如,中國文學部分的漢賦,本書只是概述了它的內(nèi)容,并沒有選擇其中的名篇做詳盡介紹。而對唐朝文學和宋朝文學,本書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并對其中的名篇精品進行了賞析。 另外,應該提一下的是本書的插圖。書中的插圖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作家肖像;一類是歷史上的名畫家根據(jù)作品中的情節(jié)或意境所作的繪畫作品、雕塑作品或插圖;一類是能體現(xiàn)時代風貌,卻不一定與文學作品或文學現(xiàn)象直執(zhí)著相關的美術作品。本收的插圖是文學所營造的審美空間的一部分,承擔著幫助讀者欣賞文學之美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