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戲曲與俗文學研究


作者:黃仕忠     整理日期:2016-10-10 11:44:07

本集刊以古代戲曲和俗文學研究為主要對象,以實證研究為特色,重視*手文獻資料的發(fā)掘與利用,強調(diào)對基本文獻的調(diào)查、編目、考釋。較之一般戲曲研究刊物的以“論”為主而不免走向泛而無當者,尤其強調(diào)文獻資料考證研究,不尚空論。亦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獻考索、海內(nèi)外藏家本書為中國俗文學文獻的考訂研究提供了一個平臺。書中以古代戲曲和俗文學研究為主要對象,以實證研究為特色,重視第一手文獻資料的發(fā)掘與利用,強調(diào)對基本文獻的調(diào)查、編目、考釋,尤其強調(diào)文獻資料考證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獻考索、海內(nèi)外藏家
  目錄:
  學專業(yè)委員會成員等。曾多次赴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處作訪問交流。主要從事俗文學文獻、中國戲曲史等方面的研究,現(xiàn)為主持有“車王府曲本整理與研究”“全明雜劇編纂與研究”“子弟書全集”等課題。
  目錄:
  南北曲“襯字”辯說【洛地】/1
  森槐南與他的中國戲曲研究【黃仕忠】/25
  試論古代劇本的?奔捌湟饬x——以元雜劇為例【戚世雋】/56
  《今樂府選》編選考論【陳妙丹】/67
  論姚燮未見過《曲考》原書——兼談《曲考》的性質(zhì)【彭秋溪】/81
  宋教坊“小兒隊”若干問題考【黎國韜】/92
  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四種《西廂記》刊本考【陳旭耀】/104
  《西廂記》研究史上被忽略的個案——試論陳志憲的《西廂記箋證》【董上德】/116
  《群音類選》所選明傳奇逸劇考釋【陳志勇】/131
  明末清初紹興曲家魏方炿所作雜劇考【鄭志良】/155
  康熙舊本系統(tǒng)《升平寶筏》考【熊靜】/162
  從老郎神演變論前后秦腔【張志峰】/172
  吳承烜生平事跡與戲曲創(chuàng)作考辨【左鵬軍】/191南北曲“襯字”辯說【洛地】/1
  森槐南與他的中國戲曲研究【黃仕忠】/25
  試論古代劇本的校勘及其意義——以元雜劇為例【戚世雋】/56
  《今樂府選》編選考論【陳妙丹】/67
  論姚燮未見過《曲考》原書——兼談《曲考》的性質(zhì)【彭秋溪】/81
  宋教坊“小兒隊”若干問題考【黎國韜】/92
  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四種《西廂記》刊本考【陳旭耀】/104
  《西廂記》研究史上被忽略的個案——試論陳志憲的《西廂記箋證》【董上德】/116
  《群音類選》所選明傳奇逸劇考釋【陳志勇】/131
  明末清初紹興曲家魏方炿所作雜劇考【鄭志良】/155
  康熙舊本系統(tǒng)《升平寶筏》考【熊靜】/162
  從老郎神演變論前后秦腔【張志峰】/172
  吳承烜生平事跡與戲曲創(chuàng)作考辨【左鵬軍】/191
  日本江戶、明治間上演中國劇史料四則【李莉薇】/199
  香港高校圖書館藏木魚書概述【李繼明周丹杰】/208
  海峽兩岸說唱歌仔冊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潘培忠】/229
  因字辨音,以音識義——從《潮州歌冊選集》談潮州歌冊整理問題【肖少宋】/249
  明刊《新編寡婦烈女詩曲》校讀札記【馮先思】/261
  歐洲圖書館藏清代俗曲珍本四種輯考【崔藴華】/269
  南京圖書館藏祁彪佳尺牘論曲文字輯考(上)【張詩洋李潔】/279
  《迎鑾新曲》序跋箋證【郭英德】/294
  《問霞閣雜劇》三種【(明)魏方炿著鄭志良校點】/306前言發(fā)刊詞
  中國的俗文學,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其淵源可追溯至先秦,經(jīng)唐代俗講變文、曲子詞到宋元話本,延綿不絶,明清以后,更蔚成大國:從通俗小說、雜劇傳奇到地方戲曲,發(fā)刊詞
   
  中國的俗文學,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其淵源可追溯至先秦,經(jīng)唐代俗講變文、曲子詞到宋元話本,延綿不絶,明清以后,更蔚成大國:從通俗小說、雜劇傳奇到地方戲曲,從北方的鼓書(長篇鼓詞與短篇鼓曲,京韻大鼓、山東大鼓、樂亭大鼓等)、子弟書、快書、岔曲、單弦、馬頭調(diào)、趕板、琴書、墜子、道情等,到南方的彈詞、灘簧、南詞、平話、南音、木魚書、龍舟歌、潮州歌、湖南唱本等,以及遍布全國的寶卷、善書等,成為研究中國文學、藝術(shù)、文化、歷史、語言、風俗等方面的重要數(shù)據(jù)。
  然而,由于俗文學非同于雅文學之關(guān)涉經(jīng)國大業(yè),故向來不登大雅之堂。晚至20世紀初,由于西方學術(shù)觀念的引入,俗文學纔開始得到了關(guān)注,并以鄭振鐸先生所著《中國俗文學史》問世為標志步入學術(shù)的殿堂。但在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體系中,俗文學的研究仍然是舉步維艱,迄今尚未能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獲得自己的領(lǐng)地,并且面臨著分化的局面:俗文學大家庭中的兩個支柱——古代通俗小說與古代戲曲,借助西方文學中小說、戲劇的崇高地位,以“小說史”與“戲曲史”的面目,獲得了主流學術(shù)的認同,成為獨立的學科;20世紀50年代之后,由于階級與革命觀念的引入,這兩種文藝體裁更被認為主要反映了底層民眾的聲音,因而成為顯學,如今已完成基本文獻的調(diào)查、各類目録的編集、多種叢書的影印、重要文獻的整理標點,以及各類史著的反復(fù)書寫,其成就亦與傳統(tǒng)詩文研究并峙,地位無可動搖。而俗文學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如各類說唱文學和雜曲歌謡等,則依然處境艱難。由于說唱曲藝之遍地開花、蔚為大觀,主要是在晚清與民國,時間相對晚近,故存世文獻數(shù)量甚巨,收藏殊為分散,目前家底猶是未清,基礎(chǔ)文獻的整理編目尚未全面展開,資料利用頗多困難,令研究者望而生畏;又由于它們原屬地方性伎藝,頗受方言、地域的限制,流播未廣,影響多拘于一隅,既難以進入文學之主流,更遑論引領(lǐng)時代之風潮。它們在“古代文學”與“近代文學”學科中,只能作為附庸而存在,而“現(xiàn)代文學”的學科概念又基本等同于用白話文寫作的新文學,所以它們又被冠以“傳統(tǒng)文藝”而婉拒于門外。在當下以學科為中心的大學科研體系中,或只能勉強列入“民間文學”一科,然而真正治“民間文學”者,又以為其主體乃是民間口頭流傳的文學。于是乎,除戲曲小說而外的俗文學,幾無立錐之地。正是這種狀況,極大地限制了俗文學研究的展開。
  有感于此,我們創(chuàng)立《戲曲與俗文學研究》,希望能夠為研究俗文學的同道提供一個發(fā)表的平臺,以促進研究的進展。當然,“戲曲”本為“俗文學”之一體,今于刊物之名以“戲曲”二字領(lǐng)起,則是因為廣州中山大學為戲曲研究之重鎮(zhèn),目前所進行的項目和所從事的工作,實以戲曲研究為多,所作積淀稍厚。
  創(chuàng)設(shè)此刊,還有一個私念,就是希望借此刊物,倡導重視文獻與實證的學風。在戲曲研究方面,以往學者所關(guān)注與討論的“問題”,可謂已經(jīng)題無剩義,重復(fù)老調(diào)者屢見不鮮,亟須借助第一手基本材料的研討與發(fā)掘,來提出“新問題”與“好問題”;而說唱曲藝、雜曲唱本的研究,則仍處于梳理平整、概況介紹的階段,似乎尚無關(guān)涉文學主流的“問題”可供討論,故而更需要我們先做文獻普查、編目、文本影印與校點整理等基礎(chǔ)工作,使之作為“文藝”的一脈而進入“文學藝術(shù)史”的主流視野,爭取一席之地,然后提出真正的關(guān)涉文學主流的“話題”。
  謹此期待更多的同好加入本刊的行列,以共同推進中國俗文學的研究。





上一本:自由的薩布拉 下一本:蓋斯凱爾夫人作品倫理思想的生態(tài)批評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的作者是黃仕忠,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