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我想遇見你的人生


作者:楊照     整理日期:2016-05-25 16:17:14

1.楊照是臺灣民主轉型的參與者、見證者、反思者,也被認為是*會講故事的評論人。去年出版的《故事照亮未來》是理性楊照的展現(xiàn),而這本《我想遇見你的人生》則是感性楊照的縮影。做父親的關注女兒生命的每一步是如何展開,女兒生命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反過來影響父親對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母親提供了他們父女倆生命歷程中的點滴瞬間的照片,這一切都構成了人間最美的畫面。
  《我想遇見你的人生》以類似對話、日記、獨白的散文詩形式抒寫父女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人生感悟。這不是一個人的創(chuàng)作,是父親、母親、女兒,一家三口,共同創(chuàng)作了獨一無二的互動文本,愛是彌漫其中的內核。
  作者簡介: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制作總監(jiān)、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報總編輯等職;現(xiàn)為《新新聞》周報總主筆、博理基金會副執(zhí)行長,并為News98電臺“一點照新聞”、BRAVOFM91.3電臺“閱讀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
  長篇小說──《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集──《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
  文學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象》《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后的臺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zhàn)后臺灣文學史散論》。
  現(xiàn)代經典細讀系列──《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
  近作──《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
  目錄:
  推薦序:寫給女兒的情書/張大春
  自序:成長的不只是女兒
  之一聽你,說生命中重要的事
  為生命做好準備
  快樂的豐沛可能性
  為自己生活負責的樂趣
  付代價都要交朋友
  堅持將事情做對的精神
  謙卑地面對巨大傳統(tǒng)
  馬尾飄飛的小小飆車手
  挑戰(zhàn)一下自我極限吧
  學習帶來的自由
  很不劃算的反應
  起起落落好過一成不變
  雪地上的第一跤推薦序:寫給女兒的情書/張大春
  自序:成長的不只是女兒
  之一聽你,說生命中重要的事
  為生命做好準備
  快樂的豐沛可能性
  為自己生活負責的樂趣
  付代價都要交朋友
  堅持將事情做對的精神
  謙卑地面對巨大傳統(tǒng)
  馬尾飄飛的小小飆車手
  挑戰(zhàn)一下自我極限吧
  學習帶來的自由
  很不劃算的反應
  起起落落好過一成不變
  雪地上的第一跤
  雪夜中不愿戴上帽子的女孩
  偏心的限度
  聽你說生命中重要的事
  之二不把你寵壞,也希望你懂
  我喜歡的老師
  做爸爸最基本的責任
  為了一個正直的未來
  養(yǎng)兒防老
  活在熱情的人群中
  愛我所熟悉的
  珍惜自己讀不懂的書
  想象自己是一扇窗
  當老師的心情
  多交和自己不一樣的朋友
  熱情帶來最大的魅力
  找到音樂與書籍里的“柔軟的心”
  為了不炫耀的緣故
  整理自我、傳達自我的新階段
  在別人畫的框框里打造自由
  音樂是自己的
  和老師不一樣的判斷
  之三因為你,我不怕老去
  止不住笑聲的人生歷險
  要做個怎樣的人?
  愛與自覺修養(yǎng)
  不怕老去的最佳靈藥
  我們的共同興趣
  再次認識自然
  站在窗邊眺望的身影
  小孩也是大人的窗口
  追求完美的過程比結果重要
  責任感帶來安穩(wěn)安心
  我們都愛瑪法達
  幫你留著你來不及記憶的時光
  如果我不是你爸爸……
  “動作快會要我命!”
  值得珍惜的生活偶然
  之四和你一起,張望世界
  日常英雄
  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演奏
  “我涼涼的歌是一帖藥”
  迷疑摸索的過程
  搭五點零六分去等五點的
  在運動場上“學輸”
  學會無懼地張望世界
  別死背抽象漂浮的道理
  運動家精神不只是“勝不驕敗不餒”
  罰站都還比去紫禁城好?
  體貼與個性間的平衡
  獨立判斷或標準答案?
  三分之一是天蝎座
  沒有打架,只有打人和被打
  印證《天地一沙鷗》
  那瞬間消失的美景
  之五伴你成長,為你記得的幸福
  要拍出什么樣的照片?
  那一天,我不會哭的
  在特別的名字背后
  當樂譜掉下來時……
  堅持質量的一場畢業(yè)音樂會
  藏在身體里的資產
  取消了的畢業(yè)旅行
  收到考試成績單那天
  不變的“爸爸”,變化的角色前言 謝謝你總是選擇重要的事告訴我們,即使那是你嘗到的失敗、挫折,或是你所受到的委屈。更希望,作為你的父母,我們會一直都是聽到你說生命中重要事情的人。我羨慕那樣一起看球的父子,因為他們有共同的興趣,也就有一生可以溝通的共同話題。不過沒關系,我們之間有音樂……很多小baby的時光,你大概都忘了。沒關系,我會幫你記著。你生命的一部分,自己來不及記憶的部分,可以保留在我這里,不會消失,不會遺落。它是一本情書。楊照明目張膽地背著老婆和另一女孩傾吐心思、反思現(xiàn)實、墾抉記憶、期許未來;其多愁善感,迷惘惆悵,非墮入情網不能辦。繼《迷路的詩》之后,楊照再一次輕掩住他搏理善辯的滔滔之論,娓娓向女兒述說自己。
  ——張大春(作家)
  楊照這女兒的爹可是太有才了,靜好安穩(wěn),理性感性如絲如絮,娓娓道來和他那聰慧女兒的點點滴滴,有為有守,心心相印。這書稿我反復讀了兩遍,愛不釋手。楊照的書我從來愛讀,這本最得我心。
  ——陳浩(作家)
  這本書,有著作者的正直信念、音樂觀點和人生價值,卻又承載了更多為人父親的角色、責任、努力、期許、情感、不舍、關懷與無盡的愛;而這應該正是楊照所想傳達的它是一本情書。楊照明目張膽地背著老婆和另一女孩傾吐心思、反思現(xiàn)實、墾抉記憶、期許未來;其多愁善感,迷惘惆悵,非墮入情網不能辦。繼《迷路的詩》之后,楊照再一次輕掩住他搏理善辯的滔滔之論,娓娓向女兒述說自己。
  ——張大春(作家)
  楊照這女兒的爹可是太有才了,靜好安穩(wěn),理性感性如絲如絮,娓娓道來和他那聰慧女兒的點點滴滴,有為有守,心心相印。這書稿我反復讀了兩遍,愛不釋手。楊照的書我從來愛讀,這本最得我心。
  ——陳浩(作家)
  這本書,有著作者的正直信念、音樂觀點和人生價值,卻又承載了更多為人父親的角色、責任、努力、期許、情感、不舍、關懷與無盡的愛;而這應該正是楊照所想傳達的“典范”吧!能推薦楊照的書,是我莫大的榮幸。除了因為我也有一位天蝎座的女兒之外,更因為他寫下了很多值得深深閱讀與思考的人生哲思!
  ——陳之華(親子教育作家)張大春 寫給女兒的情書
  楊照寫了一本書,這大約是近年來每個月都不稀奇的事。年過四十以后的楊照,幾乎在每一個他所接觸的領域上都能發(fā)表深入淺出而博覽覃思的意見,我?guī)缀跻呀涴B(yǎng)成了一個“所知不太妙,每事問楊照”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會不太清楚他的哪些主張原來出自他的哪一本書。
  這一本卻相當特別——它是一本情書。楊照明目張膽地背著老婆和另一女孩傾吐心思、反思現(xiàn)實、墾抉記憶、期許未來;其多愁善感,迷惘惆悵,非墮入情網不能辦。繼《迷路的詩》之后,楊照再一次輕掩住他搏理善辯的滔滔之論,娓娓向女兒述說自己。
  這個女兒李其叡和我自己的一雙兒女也是青梅竹馬的友伴,兩家時時過從,近年來幾乎每周相聚,大約都是為了孩子能夠玩兒在一起的緣故。原本是三個步亦步、趨亦趨,幾乎同時開始學鋼琴的孩子,大約從上小學起,李其叡和我家兩個的距離便拉開了。不幾年下來,雖然每周相見嬉游打鬧依舊,可是在音樂演奏的表現(xiàn)上相較起來,李其叡與張容、張宜的差距,就像《莊子》書中借顏淵之口所形容的那樣:“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我也是在這段期間才發(fā)現(xiàn):楊照除了閱讀勤勉、議論跌宕、萬般入耳即關心之外,也無時無刻不在細膩、纏綿地省視以及記錄著他這位獨生女兒時時刻刻的人生。書名《我想遇見你的人生》——乍看有些奇怪:孩子的生命不就是你轉制出來的么?過去十多年間的日日夜夜,你不都參與了這孩子生活里的點點滴滴么?你還想“遇見”什么?
  停頓在這個語詞上,讓我們讀讀這一段文字:
  球場里的座位是不對號的,我最喜歡找父子一起來看球的,坐到他們身邊去。那樣的球迷爸爸都會在關鍵時刻,將他累積多年的看球經驗,傾倒給兒子。他會解釋投手剛才投的球路多么刁鉆,會說打者握棒的方式顯示他預期投手會給什么樣的球,會提醒外野內野防守者怎樣移動他們的位置。當然,他更會從記憶寶盒里挖出自己看過最精彩的球賽過程、畫面,還有多彩多姿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我那時候就想:將來無論如何,我要跟我的小孩有一樣的興趣,可以那樣對他說著我的經驗、我的知識。(《之三 因為你,我不怕老去》)
  這段引文的節(jié)略之處,有兩句尋常話值得丹黃標著:“球場上的絮絮叨叨,也必定會是兒子一生最寶貴、最溫暖的記憶。”我們所經歷過的生活、所掌握過的信息、所流注灌溉過的情感,在時間巨力的催迫之下,非但不可停、不可逆,也似乎不能稍佇于寸心,古人以“白駒過隙”立喻,所說的豈止是時光飛逝而已?“白駒過隙”之嘆,所感慨的正是“錯身而不及遇”的失落。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親大多話少,生養(yǎng)子女無論是教之以德、誨之以禮、授之以技、傳之以術,多屬“吉人詞寡”之類,據我在閑談間向身邊的友輩儕流打聽,絕大多數(shù)都不太知道自己的父母在青春年少之時具體而有細節(jié)的生命內容。那一輩的人,是不會將他們的心思情懷暴露得太多或太深的。若是放在文本的傳統(tǒng)看去,就連以給兒子寫家信而傳世的傅雷,或者是在病榻上不斷向女兒告白心緒的梁啟超,都沒有敞然交代自己生命瑣屑的用意。無論是藝術或政治,他們都在“大于一個人”的面向上標定了自己的位置。
  可是,就楊照的體會和覺悟來說,事情不只是這樣。顯然,唯有“絮絮叨叨地述說”才是“遇見”的真諦;唯其通過不斷地傾吐,既揭露著自己的青春身世,也辨認著女兒的成長軌跡。他的確如愿和女兒有了“共同的興趣”,也的確能夠暢快地“對她說著我的經驗、我的知識”,然而尚有其他——
  我記得,走在中山北路上,應該是秋天,風吹過來還不覺得冷,然而卻吹得地上的落葉翻飛騰走。我的小提琴老師說:“他們在對你說話,知道嗎?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帕格尼尼、維尼奧夫斯基,你聽到他們在對你說話嗎?如果你了解他們在說什么,你就知道怎樣演奏他們的音樂了。”(《之二 不把你寵壞,也希望你懂》)
  小提琴老師對楊照說這話的時候,楊照大約只有如今李其叡的年紀。也許她懵懵懂懂地能夠體會,她的父親除了曾經許愿要和她分享的經驗和知識之外,還傳達了這篇文章里提到的一個信息,那就是小提琴對鋼琴宣示過:“我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這樣的話,傅雷和梁啟超還不會表達。楊照自序 成長的不只是女兒
  最早動念想的,是寫十二封長長的信,給女兒長大之后讀。
  那時候,她才三歲多吧,當然不可能懂得我寫了什么。像是放進玻璃瓶子里擲入海中的“瓶中書”,經過多年波濤浮沉,才到達初識歲月之岸的女兒手中,展讀發(fā)現(xiàn)在她小時候,爸爸曾經如此想象、期待過她的人生。
  十二個主題都想好了,當然都是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累積出來的關懷,文字、閱讀、音樂、壯游、古典、自然……幾封信快速寫完了,還有幾封開了頭擱在書桌上。
  擱著也就擱著了。沒有多久我就失去了繼續(xù)寫這些信的動能,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和女兒的互動愈來愈多,相對地就愈來愈沒有理由去想起那站在歲月之岸或堅定或彷徨的未來女兒了。
  一直到二○○八年,女兒三年級了,進入了很愛發(fā)問的時期,而且抱持一種堅持要得到答案的態(tài)度。常常她問了一個問題,我自然地反應:“啊,這你不會懂啦!”她會說:“你講啊,我不懂也沒關系!
  她問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關系生活的意義。被她問多了,我也就慢慢養(yǎng)成習慣,即使她沒有問,遇到了有感觸的事,我會對她解釋起來,真的不管她聽得懂聽不懂。
  當然她不會馬上就懂,于是我就提筆將這些有的對她說過、有的只在心中轉過的念頭記錄下來。前后記錄了三年,今年夏天她從小學畢業(yè),為她而寫的生活筆記也有了一本書的分量。
  征得女兒同意,加上她媽媽幫忙想了書名,提供多年來陸續(xù)拍攝的照片,這本書就以我們三口首度家庭合作的形式完成了。我自己回頭讀了一次文字,發(fā)現(xiàn)里面所談的,其實仍然不外是早先十二封信中的那些主題:文字、閱讀、音樂、壯游、古典、自然……但在形式上,從原本的獨白,變成了互動記錄,添加了許多我一個人的寫作不會有的趣味。這是女兒的貢獻,也是女兒給我?guī)淼木薮笥绊憽?br/>  原來,在這些年中,成長的不只是女兒……
  謝謝你總是選擇重要的事告訴我們,即使那是你嘗到的失敗、挫折,或是你所受到的委屈。更希望,作為你的父母,我們會一直都是聽到你說生命中重要事情的人。





上一本:采果集流螢集 下一本:愛人們都消失在餐桌上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的作者是楊照,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