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回憶·一群兒時的伙伴 一片湖·承載·苦中作樂的生活 一個家·溫暖·行走遠方的親人 本書簡介: 作者用四十余篇隨筆小文回憶童年時期在鄱陽湖地區(qū)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童年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樂,有鄉(xiāng)村生活的細微描述,以時間為軸線,向讀者娓娓道來。書中另有作者手繪圖二十余幅。 作者簡介: 吳鄉(xiāng),在文字里回憶走過的時光。 目錄: 啟程/1 老屋/5 家園/10 伙伴/15 鄰居/21 村莊/25 上學/29 勞動課/33 洪水/38 診所/41 養(yǎng)蠶/46 塘壩頭/49 八哥/54 小船/58 水井/62啟程/1 老屋/5 家園/10 伙伴/15 鄰居/21 村莊/25 上學/29 勞動課/33 洪水/38 診所/41 養(yǎng)蠶/46 塘壩頭/49 八哥/54 小船/58 水井/62 端午/66 苦夏/69 耕作/73 大鍋飯/79 水塘/83 雨天/88 捕魚/94 青蛙/99 買豆腐/104 唐詩/111 苦櫧/118 古樟/123 榨油房/127 油墩街/131 看電影/137 收音機/142 自行車/146 石鐘山/152 廬山/156 落日/161 月夜/163 飛碟/169 荷花/173 大雁/178 臘月/185 春節(jié)/192 別離/197 后記/203收音機 當年在周邊幾個村莊,似乎只有我們家有收音機,所以收音機就成了各種場面上必須出場的角色。而我作為收音機的監(jiān)護人,也理所當然在場。 村里開大會,得先讓收音機播一陣子,不管什么節(jié)目,村長讓我不停地調(diào)臺,直到碰到他滿意的節(jié)目。用得*多的是村民結(jié)婚,每家結(jié)婚都要來借收音機,同時也會帶來一份禮品,一小籃子米粑,講究的還要送上一斤在油墩街才能買到的點心,主要是餅干和麻花,油很多也很香脆。 每次都是我去陪著收音機參加婚禮。一大早就要把收音機跨在胸前,坐上來接收音機的獨輪車,去新郎家,然后跟著迎親的隊伍去接新娘。迎親隊伍的規(guī)模看新郎家的經(jīng)濟狀況,少的只有十來人,多的則有四五十人,還有嗩吶隊和紅紅綠綠的幾面彩旗。如果是十來人的短隊伍,我則要走在*前面,掛著收音機,節(jié)目一般調(diào)到革命現(xiàn)代京劇,很熱鬧很喜慶。如果是大隊伍,我則走在嗩吶隊的后面,根本聽不見收音機的聲音,單調(diào)的嗩吶旋律聲音很大很吵。我的耳朵很受刺激。新郎的父親一般就跟在我的身邊,一直要求把聲音調(diào)大一點。接新娘多半用獨輪車,鄉(xiāng)間的道路很窄,獨輪車*實用,而且家家都有。有一次,有家人想搞點創(chuàng)新,把我們家的自行車借去接新娘,結(jié)果由于推自行車的技術(shù)不嫻熟,把新娘摔到了田里,一屁股都是污泥,新郎急中生智,拿了一塊綢緞被面裹在新娘的屁股上,大家都樂得前仰后合。 回到新郎家,新郎新娘拜了堂以后干什么去了我不知道,因為這時我得帶著收音機去擺酒席的土場上,收音機被放在一個所有的人都能看得見的**的地方。我想大家肯定聽不見收音機的聲音,酒席太吵了,即使調(diào)到**音量也無濟于事。 那時婚宴很簡單,每桌僅有幾個家常菜,只有一樣?xùn)|西與平日不同——每人都有一串大肥肉,用筷子穿著,一共十塊,這串肉可以當場吃也可以帶回去。 收音機有時也能派上大用場。有一天晚上村長把村里所有的大人都召集到我家前面土場上,有明家的土場,以及我家的廳堂都擠滿了人,根本站不下。我問母親這么多人來干什么,母親說今晚有重要廣播,大家是來聽收音機的。時間到了,收音機里準時播出了毛主席的講話聲音,他老人家聲音高亢、節(jié)奏緩慢、抑揚頓挫,有濃重的湖南口音。大家都非常安靜地聽著,連咳嗽的聲音都沒有。廣播播了很長的時間,聽完了大家就散了;氐轿堇铮绺鐚δ赣H說,毛主席的口音太重,好多都沒聽懂。母親是湘潭人,聽到鄉(xiāng)音自然親切,她告訴哥哥毛主席講了些什么。 第二天,大隊的書記隊長帶領(lǐng)著各村的村長蒞臨我家,感謝我家的收音機傳達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同時也希望父母講解一下毛主席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他們沒怎么聽懂。父母熱情地給他們倒上了水,大家圍坐在毛主席畫像下的八仙桌邊,聽母親重溫了毛主席昨天晚上的講話。 自行車 自行車是家里*重要的運輸和旅行工具。父親去公社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同時也會帶一些諸如醬油之類的東西回來。他還常常騎著車帶母親去比較遠的村莊出診。如果是大家去趕集,自行車就成了弟弟的專車,他坐在前面,后面放東西,父親或哥哥推著。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偷偷地把自行車推出來,學著蹬三角,因為是偷學,沒人扶,有一次連人帶車沖進了水塘里,此后父母出門都把自行車鎖上,我也再沒機會學了,父母怕我學會了到處野,出危險。哥哥很早就會騎,所以經(jīng)常推著自行車帶著我和弟弟出去溜達。 有一天,我們?nèi)ヌ翂晤^抓知了回家,哥哥突發(fā)奇想,說要帶我們倆騎回去,以往他只帶弟弟一個人騎,我都是跟在后面跑,這回說要帶倆,我很興奮,可是我不會在他騎的時候跳上車。試了幾次,我就是上不去。哥哥讓弟弟先坐好,他自己也跨著前杠站好,扶穩(wěn)了,讓我在后面坐好,然后,他踏著車板猛一蹬,自行車左右搖擺著往前走,還算平衡。那時他才十歲,真不簡單。到了村東頭水井邊,有個九十度拐彎,而且拐彎處是三塊條石鋪在水渠上的橋,很窄,搞不好會沖進水渠里。距橋還有十多米,哥哥就讓我跳下來。我哪里敢跳,準備了幾次也沒敢跳下來,哥哥也沒經(jīng)驗,他的雙腳夠不著地,怕沖進水渠,又怕急剎車三個人都摔下來,自行車強烈搖晃著拐過了橋,哥哥終于把不住車把,直接撞上了水井,三個人都狠狠地摔在了水井邊的石頭上,弟弟被甩了出來,摔在井欄邊。撞擊的那刻,哥哥沒有讓自行車倒向水井邊,否則弟弟就可能摔出來掉進水井里——太懸了! 自行車帶我去了很多地方。父親騎著自行車帶我去過鄱陽縣城,去干了什么我不記得了,只記得縣城里有一座塔,十分醒目,父親說那是宋代的古塔,還有一種吃的,叫油條裹糍粑,用一根油條包裹著麻糍粑,撒上芝麻碎和白糖,很好吃,以前從來沒吃過。還去過景德鎮(zhèn),原因很簡單,奶奶想吃包心菜,這邊沒有,*近也要去景德鎮(zhèn)買。景德鎮(zhèn)有很多老的大磚屋,大石板巷,比游沭塘的大多了。昌江從景德鎮(zhèn)流過,江水清澈見底,夏天江邊上和江中間都是游泳納涼的人,那架勢有點像過節(jié)時的印度河邊,人山人海。*神奇的是江底滿是碎瓷片,天晴時從岸上看下去,熠熠閃光。我撈了很多碎瓷片上來,撈出來便扔了,現(xiàn)在回想甚是可惜,因為現(xiàn)在的說法是那時河底有很多前朝的碎片。 國慶節(jié)的時候,縣里的劇團就會去鴉鵲湖農(nóng)場和珠湖農(nóng)場演戲,村里人都會扶老攜幼去看戲,非常熱鬧。游沭塘離這兩個農(nóng)場不遠也不近,沒有大路可走,自行車就派上了用場,可以走一段坐一段。在鴉鵲湖看過《沙家浜》,在珠湖農(nóng)場看的是什么不記得了,我**看那浩瀚的鄱陽湖,湖中茂密的蘆葦和那一路水面無邊無盡的荷葉,美不勝收。 自行車也常被借去用于婚禮和相親。鄰居家有個女孩,十一歲就去相親了,她長得很好看,性格很文靜,每次見到,她都是靦腆一笑。看著她坐著我家的自行車去相親,我覺得是自行車的過錯。她爸跟母親說,她是指腹為婚,說好了十歲就過去,已經(jīng)拖了一年。 可能是受惠于鄱陽湖的滋養(yǎng),鄱陽湖平原的女孩皮膚都很細膩光滑,人也很健康,很漂亮。有幾個上海知青被這里的女孩迷住了,經(jīng)常來家里借自行車。父母知道,他們肯定是要在某個女孩面前,顯示一下自己會騎自行車,都成全他們,可每次還回來,自行車不是這兒壞就是那兒壞。 如果沒有自行車,母親就無法帶我們?nèi)ネ,因為要帶著弟弟一起走。母親很愛花,春天帶我們?nèi)ゲ啥霹N,插在玻璃瓶中,放在八仙桌上和她的醫(yī)藥柜上,家里頓顯生機,每隔幾天我們就會去采一次。夏末初秋,她帶著我們劃著小船看荷花,采蓮子。深秋的時候,母親帶我們?nèi)ジ浇鹆瓴梢环N小菊花,白瓣黃蕊的,可以曬干泡茶。每次我們采一大堆回來,曬上幾天,然后給鄰居家送一些,讓他們泡著喝。和母親在一起,總是我們*快樂的時光,她不但帶著我們欣賞自然,認識花木,還常讓我們坐在花叢中,聽她唱歌,她嗓音甜美,即使唱歌時聲音不大,我們都能感覺到山崗上田野里都飄著她的歌聲。 弟弟學游泳,自行車可是幫了大忙。我和哥哥都是一歲半開始學游泳,那是在城里江邊學的,據(jù)父親說那時他用一根繩子綁在我們腰上,站在江里竹排上,把我們?nèi)拥剿,然后用繩子把我們拉回來,這樣反復(fù)若干次后,自然就會游了。的確,我和哥哥的水性都很不錯。弟弟一歲半了,到了學游泳的年齡,父親也準備如法炮制,用拖繩法。母親對這個小兒子特別疼愛,不讓父親這么干,父親就抱著弟弟踩水到水塘深一些的地方,我和哥哥在他們兩米開外的地方,然后讓弟弟游過來。父親**次放手,把弟弟推過來,弟弟連嗆了好幾口水,抱著哥哥死活不松手,沒有辦法,我們只好回家。哄了幾天,他也不就范。弟弟*喜歡坐自行車兜風,只要父親和哥哥在家,他就要求坐自行車,還要滿村轉(zhuǎn),高興得不得了。父親跟他說,坐自行車可以,但要學游泳,否則沒自行車坐。弟弟接受了這個苛刻的條件,每天都去學十來分鐘游泳,然后堅決要坐自行車,還要求哥哥和我跟著。父親帶著他騎著車在村前村后跑,我和哥哥則在后面跟著,假裝追不上的樣子,弟弟特別高興。很快他就學會了游泳。 石鐘山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北宋元豐七年六月丁丑,蘇軾來了石鐘山一趟,此山從此名聲大噪。 有一年暑期去廬山,一大早,父親、母親、哥哥、弟弟和我,一家五口到油墩街,等鄱陽縣到湖口的長途車,車上有沒有座位要看運氣,幸好車上的乘客還沒滿,有兩個空位,母親抱著弟弟和我坐下,父親、哥哥則站著,一路上還上了不少人,大擔小擔,大包小包擠得滿滿的,還有人抱著小豬崽上車的,天氣熱,味道重,母親和我都吐了。中午到了湖口,我們找了家餐館,吃什么不記得,可能是因為吐了,沒胃口,只記得一道酸辣湯很開胃。下午去九江的車時間還早,父親建議去石鐘山公園看看,我們幾個孩子聽說去公園都很高興。石鐘山不高,石頭多,山上樹也很多,很陰涼,亭臺樓榭錯落,我**山上那座塔。父親帶著我們,穿過山上小路,來到一個崖邊。只見無邊的鄱陽湖和滾滾的長江一清一濁在這石鐘山下碰撞交匯,鄱陽湖清澈沉靜,長江渾濁洶涌,伴著崖下不時傳來的波浪拍打石頭的聲音,像一條青龍和一條黃龍在此且嬉且戰(zhàn),糾纏不已。那條清濁分界線清晰而綿長,妙不可言。我們長時間站在這里,看著,聽著,沒有一人說話,只有長江和鄱陽湖匯聚到石鐘山下的潮聲。 我們再次坐上客車,一會兒就到了渡口,那時從湖口到九江必須坐渡船。我們站在渡船上,從水面看著石鐘山,父親問我們“浪打石頭的聲音像不像鐘聲”,“不像,真不像,越聽越不像”,我和哥哥堅持說,“那山上的塔像筍”我說,哥哥說山倒是有點像扣在水中的鐘。父親很無奈說,宋朝蘇軾寫過《石鐘山記》,要晚上乘小船到山下聽就像。我**次知道鄱陽湖口有個山叫石鐘山。遠遠看去,那座塔顯得更有意境。我更關(guān)心清濁分明的鄱陽湖和長江的界線,渡船從清清的鄱陽湖進入渾濁的長江時,我做好心理準備船會顛簸,可是什么都沒有發(fā)生,我有點失望。 從廬山回游沭塘,我們再次來到石鐘山,從九江到湖口已是下午,第二天一早才有車去油墩街,于是全家人就住在了石鐘山旁邊的一家旅館。晚上,父親不知從哪弄了一條小船,我們?nèi)疑洗褂问娚。船夫是當(shù)厝,熟練地撐著小船繞著石鐘山,父親則給我們講蘇軾的《石鐘山記》,什么“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什么“周景王之無射也”,“魏莊子之歆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我當時*感興趣的是“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這一句。父親還講了酈道元、饒州,德興尉、周景王、魏莊子等等,我基本上左耳進右耳出,因為我一直在豎著耳朵聽“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一直也沒聽見,倒是有許多禽鳥的聲音,不絕于耳。父親學著蘇軾的樣子,在船上大聲喊,看看是否有“噌吰如鐘鼓不絕”,長江水混著鄱陽湖水依然按原有的節(jié)奏拍打著黑夜中的石鐘山,石罅中有時發(fā)出幾聲回響,那是*接近鐘聲的聲音了,但我們一致認為那不像鐘聲,父親又喊了幾聲,效果依然不佳。母親說別喊了,靜靜地聽一會兒吧。我們都安靜下來,船夫也不撐船了,小舟搖擺著,夜,頓時寂靜下來,水面漁火點點,天空星光燦爛。水擊打著石罅發(fā)出嗡嗡的回響。多么難得的時光!忽然有老人干咳又笑的聲音,一會兒又是同樣的聲音,聲音并不大,在黑夜寧靜中則格外清晰。我聽見了,大家都聽見了,父親說,看來還真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蘇軾寫得沒錯,只是我們沒聽見鐘聲罷了。 到了高中,我讀了蘇軾的《石鐘山記》,也去過石鐘山身臨其境地體驗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東坡先生把他的體驗傳于后人,實則是將其精神境界傳于后人。 中國古代圣賢之人無一不是把美化的世界告訴后人,而非真實的世界。畫家*典型,他們所畫山水畫非山非水,表達的只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中國人追求精神境界,追求美好,追求善良,有時卻忽視了真實。 廬山 **次上廬山很受罪,客車從九江出發(fā),很快就開始上山,盤山公路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把人搞得頭昏腦脹,加上客車的汽油味兒,沒多大工夫就有人開始吐,到后來幾乎半車人都是這樣,我恨不得車趕快停下來,結(jié)果兩個半小時才轉(zhuǎn)到轱嶺。下車后又是一陣狂吐,總算清干凈了腸子。住進廬山大廈,**件事就是睡覺,直到晚餐時,人才舒服了。轱嶺街上人很少,很干凈,路上的人個個文質(zhì)彬彬。這里給人**的感覺是涼快! 第二天去了仙人洞和花徑。廬山有講不盡的人文故事,可父親講的我什么也沒記住,吸引我的是那巨大的山峰,深不見底的山澗,極目之處的長江,在頭頂和腳下飄過的白云。一大朵云彩過來,帶著一陣豪雨,隨之又移向別的山頭。云在山峰間穿行,雨則在游移中飄灑,巨大的瀑布在山澗峭壁上咆哮而下;B蝴蝶則在身邊的樹林草叢中飛舞、鳴叫、盛開。廬山林木蔥郁,到處飛瀑流泉,云霞明滅,時雨時霧時晴,引人入勝,一天下來競不記得要看鄱陽湖的事。第二天一早,才想起問母親,什么時候去看鄱陽湖,母親說今天我們就去看鄱陽湖。 那時廬山觀景完全靠徒步,這也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一路上景致可以盡情地看,累了就歇歇,歇夠了再走。為了早點看到鄱陽湖,我們直奔含鄱口。廬山真是好地方,一路青翠欲滴,白云浮在山腰,晨光灑在松樹上泛著金紅色的光澤。盛夏時節(jié),在這里徒步倍覺清閑涼爽。含鄱口到了,石牌坊兩邊刻著“湖光”和“山色”,我問母親鄱陽湖在哪,母親說再往前到望鄱亭就可以看見了,我和哥哥急切地向望鄱亭跑。 鄱陽湖如詩一般展現(xiàn)在眼前,腳下松樹抓著陡峭的石壁頑強地伸展著,松樹向下延伸,直到消失在云霧之中。極目遠眺,青色浩瀚的鄱陽湖與青色遼遠的天空融為一體,幾朵剛剛從山崗之中升起的白云在湖面上緩緩地移動著。 我貪婪地看了很長時間,不愿離開,母親說,你看到的只是鄱陽湖的一小部分,要看更大的湖面,就要去更高的地方。我問那是哪,母親說“去天上飛翔”。這讓我想象的翅膀一下舒展開來。自己覺得像只大鵬,俯看著這山,這水,這白云。母親看我發(fā)愣,說我們今天要去一個更高的山峰——五老峰。我順著母親指的方向,幾座巨大石峰聳立在白云之上,正似展翅的鹍鵬。它的體量給我巨大的震撼。 離開含鄱口,我們沿著山路到五老峰。我們爬上險峻的五老峰,展現(xiàn)在眼前的,不是湖光山色,而是一片云海,一片真正的云海,就在眼前,靜靜的,似乎有無窮大無窮遠,我們像是漫游在天上仙境。 母親告訴我,這云海是鄱陽湖的湖水變的,這云海有多大,鄱陽湖就有多大。 我們?nèi)チ巳B泉,去了秀峰寺,去了白鹿洞,去了陶淵明醉臥石邊,等等等等,廬山有看不盡的美景,有寫不完的風光,但廬山的云、霧、雨的確與鄱陽湖巨大的水氣有關(guān),如果廬山?jīng)]有云,沒有霧,沒有雨,沒有瀑布,它將是一座普通的山,就不會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會有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不會有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止,只緣身在此山中”,不會有毛澤東的“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等這樣一些千古傳唱,膾炙人口,充滿哲理的詩句,也不會有司馬遷,謝靈運,白居易,王安石,朱熹,康有為等人對這座山的無限眷戀。 鄱陽湖造就了廬山的風云變化,吸引了無數(shù)詩人、圣哲吟誦、歌唱。山、水、人一道,成就了這座偉大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