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分叉的想象


作者:冷霜     整理日期:2016-01-26 16:12:19

詩歌新視野,文學新思路。
本書簡介:
  本書是作者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新詩的論文精選,內(nèi)容涉及魯迅、廢名等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及其思想的研究,卞之琳、林庚、張棗、蕭開愚等優(yōu)秀詩人的經(jīng)典文本的細讀和詩學觀念的探討,旁及“詩人批評”、“打工詩歌”等當代詩歌現(xiàn)象的分析,“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跨語際實踐”等海外中國學重要論述的評論等。作者長于從語言、形式的細節(jié)入手,解剖文學作品中的觀念肌理,進而揭示作家思想、觀念與歷史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互動,文思縝密,視野開闊,既擅抽絲剝繭,也能見微知著,時時往復(fù)于文學的“內(nèi)外之間”,而融通為獨到的見解。
  作者簡介:
  冷霜,1973年生于新疆,先后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得文學學士(1995)、碩士(2000)、博士(2006)學位,現(xiàn)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新詩評論》輯刊編委,主要從事新詩及中國當代文學、文化的研究。編選有《馬雁詩集》(新星出版社,2012),合編《中國新詩百年大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百年新詩選》(三聯(lián)書店,2015)等。亦從事詩歌寫作與翻譯,詩作結(jié)集于《蜃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曾獲劉麗安詩歌獎(2010)、“詩建設(shè)”詩歌獎(2013)等。
  目錄:
  第一輯
  新中國成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zhuǎn)變
  ——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討論
  表達即掙扎
  ——論《野草》
  當代文學中的“日常生活”
  在兩次“重寫文學史”之間
  ————讀《回顧一次寫作——新詩發(fā)展概況的前前后后》
  想象中國的方法?
  ——試論王德威“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一說中的幾個問題
  喧賓奪主,還是客隨主“變”?
  ——評劉禾《跨語際實踐》
  第二輯
  重識卞之琳的“化古”觀念第一輯
  新中國成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zhuǎn)變
  ——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討論
  表達即掙扎
  ——論《野草》
  當代文學中的“日常生活”
  在兩次“重寫文學史”之間
  ————讀《回顧一次寫作——<新詩發(fā)展概況>的前前后后》
  想象中國的方法?
  ——試論王德威“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一說中的幾個問題
  喧賓奪主,還是客隨主“變”?
  ——評劉禾《跨語際實踐》
  第二輯
  重識卞之琳的“化古”觀念
  分叉的想象:重讀林庚1930年代的新詩格律思想
  第三輯
  詩歌細讀:從“重言”到發(fā)現(xiàn)
  ——以細讀張棗《鏡中》為例
  減法所不能刪除的
  ——細讀蕭開愚《安靜,安靜》
  爵士樂的自由即興與王敖的詩
  從“水泥柱體”說起
  “打工詩歌”的美學爭議
  第四輯
  論1990年代的“詩人批評”
  新中國成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zhuǎn)變
  ——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考察
  《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以下簡稱《歡喜的話》)是小說家廢名寫于1949年春的一篇長文,標明“獻給中國共產(chǎn)黨”。據(jù)廢名后人說,廢名曾托董必武轉(zhuǎn)交中共中央但結(jié)果不詳,其手稿在2009年出版的《廢名集》中首次面世。[參見《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題注”,《廢名集》,王風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四卷,1939頁。]長期以來,廢名以周作人的弟子和“隱士風”的“京派”小說家為世人所知,對左翼文學與政治素來持拒斥的態(tài)度,在此時寫出這樣一篇文章,其因由和意味均很耐人尋味。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北平知識界、文教界中頗有一些學者和知識分子開始讀毛著。這應(yīng)該有中共透過學生黨員等展開的爭取知識分子的活動背景,但北平知識界也有對新政權(quán)主動了解的心態(tài)。據(jù)浦江清日記記載,1949年1月7日,清華大學土木系一個學生給他送去包括《新民主主義論》在內(nèi)的共方刊物多種,他當日“細心披讀一過”。[浦江清:《清華園日記》(增補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273頁。]更著名者如輔仁大學校長陳垣,他于同年2月接觸到東北書店發(fā)行的《毛澤東選集》,并認真研讀了《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等文,次月致信其三子陳約之:“余近日思想劇變,頗覺從前枉用心力!敝列戮置鎭砼R,得閱各種書報,始恍然覺悟前者之被蒙蔽!焙髞硭c弟子多人共同討論寫成《給胡適之先生一封公開信》,請范文瀾修改后發(fā)表在5月11日的《人民日報》:“我讀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和《新民主主義論》,認清了現(xiàn)在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認清了現(xiàn)在的時代。”此信發(fā)表后在海內(nèi)外曾引起極大震動。[劉乃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向陳垣老師學習》,《勵耘書屋問學記:史學家陳垣的治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年,167-169頁;劉乃和等:《陳垣年譜配圖長編》(下冊),沈陽:遼海出版社,2000年,535-540頁。亦參李曉宇《民國知識階層視野中的<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年第4期。]
  廢名的這篇長文也是在同樣背景下寫出,文中提到他的學生和女兒此時也都在讀《新民主主義論》。[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47頁。]他在文中也開門見山地表達了對《新民主主義論》的接受:“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識見上得了好大的進益,心情上得了好大的歡欣”,但與陳垣的心悅誠服不同,他的這篇文章在表示“歡喜”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更為復(fù)雜的態(tài)度和認識立場,并且如他開篇所言,“情不自禁,同時也義不容辭,要來貢獻出我的芻蕘之見”,[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41頁。]帶著論辯和“勸諫”的明顯意圖。
  《歡喜的話》共分九節(jié),每節(jié)均有標題。在第一節(jié)“自述開卷有得”中可以看出,廢名接受《新民主主義論》的心理基礎(chǔ)大致有三:一、對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不滿;二、對美國的帝國主義霸權(quán)的不滿;三、對胡適所代表的西化派知識分子的不滿。[雖然第一節(jié)中只是表達了對“不做農(nóng)民的代表而做官”的讀書人的痛惡,但從后面幾節(jié)特別是第九節(jié)中可以看出,這里所針對的是“胡適之一派”,認為他們是“冒著科學方法的牌子做清初一般奴才的學問”,其標榜的“科學方法”只是一種“八股”,是“必然與大眾脫離關(guān)系的”,而“做了統(tǒng)治階級的玩具”。見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51、1978、1986-1987頁。]然而也是從這一節(jié)開始,也已經(jīng)顯示出廢名并沒有著意于表達他對《新民主主義論》的理解和體認,相反卻多處談到孔子、二帝三王等“中國的圣人”,從第二節(jié)“民族精神,科學方法”以下,更是將主要的筆墨放在對中國的“民族精神”的闡發(fā)上,其中大量征引孔孟、宋儒和佛教唯識宗的論述,看上去似乎離題,但又時時牽連著共產(chǎn)黨和毛澤東:“我所謂道德的意義,是反抗黑暗的意義,反抗自然的意義,用毛主席的話說便是革命,革命便是為人群謀幸福。”[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64頁。]“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是為人民服務(wù)”,[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78頁。]總體給人一種以儒解共/毛的奇特感覺。他一方面聲稱:“要像我這樣的唯心論者才能歡喜《新民主主義論》了”,[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48頁。]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他的論辯態(tài)度:“我真真佩服馬列是人類的智者,而且是現(xiàn)代世界的救星。但我還是說人類的愛,即孟子的性善!驗檫@一個善字決與大眾的幸福不相沖突,對于勇敢的革命家的目的不是障礙,而我貢獻了真理!盵廢名:《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廢名集》(第四卷),1962頁。]這些地方,使之成為一個具有相當復(fù)雜性的文本。
  





上一本:食野之蘋 下一本:朝山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分叉的想象的作者是冷霜,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