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那座城里的舊時光


作者:顧寒山     整理日期:2015-11-05 10:56:08

★25位民國大師的北平記憶,23段跌宕起伏的美麗人生:魯迅、林徽因、徐志摩、孟小冬……一生中至少有一次,他們,用自己的生活和筆記錄下了那舊時光里聳立著的城。作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信件、回憶錄,為我們還原了那些可以讓人流淚的民國往事。真實的再現(xiàn)了那些藏在
  歲月深處的舊事,那些攀附在胡同四合院里的故人足跡
  ★一架單反一支筆,一雙眼睛一顆心:
  帶著鏡頭,作者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尋訪的旅程。用一架單反相機踐行了多年的心愿,徘徊于一條條的胡同陋巷里,躑躅于一座座的四合院前,用眼睛和筆用心記錄下了那些被我們熟知的民國大師在北平生活的舊時光。
  ★幀幀相片,圖畫北平:
  真實的尋訪,作者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座城的時代變遷,今昔對比,或已斑駁的墻垣,或搖頭不解的老人,作者以流麗清婉的筆調(diào)及對人文的深切體悟,娓娓道來,給讀者還原一個俱民國味兒的北平。
  ★隨書附贈胡同巷子里的北平路線圖:隨書附贈魯迅,王國維,林徽因,徐志摩,孟小冬,蕭紅……等文學、文化名人的北平路線圖,方便攜帶,去探訪他們的北平足跡。
本書簡介:
  這一座城,曾被喚作“北平”;那個年代,曾被叫作“民國”。時間一晃,歲月是過了千個,或者百個年頭,那些藏在歲月深處的時光舊事,那些攀附在胡同四合院里的故人足跡,有多少印痕猶在?循著那些溫婉的文字,徘徊于一條條胡同陋巷里,躑躅于一座座四合院子前:回憶,任時光倒流,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梅蘭芳,孟小冬,蕭紅……這些人,這些事,這些人事的生生死死,絲絲縷縷,他們,都與這座城相關!
  而時間,終是將許多的人和事,緩緩湮沒在歲月的風塵里。遠去了,消散了。不得不說再見。唯有借著些許文字,將屬于那座城里的舊時光一一講給你們聽。
  作者簡介:
  顧寒山,原名許建武,活在當下心在民國的文化素食主義者,愛好旅行,癡迷攝影,業(yè)已用足跡踏遍中國的城市地理,立志以文字刻畫中國的文化地圖。
  目錄:
  序民國再見,北平再見
  王國維昆明湖畔,一生清名為誰殉
  老舍小羊圈胡同,最接地氣的文學大師
  郁達夫什剎海北岸的前世今生
  朱自清清華園的經(jīng)典三部曲
  沈從文前門火車站的華麗轉身
  魯迅從紹興會館到西三條胡同
  梁思成與林徽因北總布胡同伉儷情深
  徐志摩與陸小曼兵部洼中街共筑愛巢
  胡適米糧庫胡同,那些年的風月往事
  朱光潛慈慧胡同的翩翩美少年
  馮友蘭魏晉風骨,水木清華
  梅蘭芳無量大人胡同的絕美京腔
  孟小冬轎子胡同的隱居歲月
  程硯秋什錦花園的鎖麟囊序民國再見,北平再見
  王國維昆明湖畔,一生清名為誰殉
  老舍小羊圈胡同,最接地氣的文學大師
  郁達夫什剎海北岸的前世今生
  朱自清清華園的經(jīng)典三部曲
  沈從文前門火車站的華麗轉身
  魯迅從紹興會館到西三條胡同
  梁思成與林徽因北總布胡同伉儷情深
  徐志摩與陸小曼兵部洼中街共筑愛巢
  胡適米糧庫胡同,那些年的風月往事
  朱光潛慈慧胡同的翩翩美少年
  馮友蘭魏晉風骨,水木清華
  梅蘭芳無量大人胡同的絕美京腔
  孟小冬轎子胡同的隱居歲月
  程硯秋什錦花園的鎖麟囊
  張伯駒弓弦胡同,千金散盡為藏畫
  徐悲鴻東受祿街的風嘯馬嘶
  齊白石跨車胡同的白石畫屋
  蕭紅二龍坑西巷,雪泥紅棗未遠游
  冰心中剪子巷,靈魂深處的家
  梁實秋魂牽夢縈的內(nèi)務部街20號
  林語堂船板胡同的激進歲月
  張恨水北溝沿甲23號的胡同月光
  蕭乾青春激揚未名湖前言序:民國再見,北平再見
  時間一晃,歲月是過了千個,或者百個年頭的。
  這一座城,曾經(jīng)喚作“北平”;那個年代,曾經(jīng)叫作“民國”。雖戰(zhàn)火紛亂,民不聊生,但孕育了多少才子佳人,留下了多少燦爛文明!
  一個個的文人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漂洋過海地流蕩四方,但對這一座城,始終有著嚴重的懷鄉(xiāng)病。
  最明顯的是老舍,想起北京城來如升斗小民,不遮羞不避嫌,就那樣直抒胸臆了,絲毫不怕人笑:“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才高如林語堂者,不過年輕時在北京城待了個七八年,40歲后移居美國,可想起這里來也沒完沒了,贊美毫無吝色:“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一個人眼從未見過的珠玉之城!”郁達夫呢,更是把這座城當作消暑玩樂的小資之地,他說:“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在皇城人海中,租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便是循著這些溫婉的文字,直直地勾起我心中的許多向往來。那些藏在歲月深處的舊事,那些攀附在胡同四合院里的故人足跡,有多少印痕猶在?序:民國再見,北平再見
  時間一晃,歲月是過了千個,或者百個年頭的。
  這一座城,曾經(jīng)喚作“北平”;那個年代,曾經(jīng)叫作“民國”。雖戰(zhàn)火紛亂,民不聊生,但孕育了多少才子佳人,留下了多少燦爛文明!
  一個個的文人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漂洋過海地流蕩四方,但對這一座城,始終有著嚴重的懷鄉(xiāng)病。
  最明顯的是老舍,想起北京城來如升斗小民,不遮羞不避嫌,就那樣直抒胸臆了,絲毫不怕人笑:“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才高如林語堂者,不過年輕時在北京城待了個七八年,40歲后移居美國,可想起這里來也沒完沒了,贊美毫無吝色:“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一個人眼從未見過的珠玉之城!”郁達夫呢,更是把這座城當作消暑玩樂的小資之地,他說:“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在皇城人海中,租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便是循著這些溫婉的文字,直直地勾起我心中的許多向往來。那些藏在歲月深處的舊事,那些攀附在胡同四合院里的故人足跡,有多少印痕猶在?
  懷著這樣的疑問,我?guī)еR頭,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尋訪的旅程。也是為了踐行多年的心愿,我徘徊于一條條的胡同陋巷里,躑躅于一座座的四合院前。業(yè)已消失或者依舊存在,煥然一新或者斑駁不堪,無不叫人驚喜連連。
  許多古舊的庭院,常常是門扉緊閉,院內(nèi)卻古樹參天,綠葉灑陰;或者低矮的檐宇間,悠悠地伸出槐樹的虬枝,爬滿青翠的藤蔓。當年,是怎樣叱咤風云的人物在此寓居?這樣想著,心便緩緩軟軟地低下來,被那仿佛有著魂靈的舊光陰馴服,末了,又忍不住擊節(jié)叫聲好。
  而關于民國這些文人、畫家、名伶的故事,還有多少人記得?在東四三條胡同,我看到一群老人,頂著滿頭銀發(fā),在古老的大槐樹下竊竊私語。我輕輕走過去,抱歉地打斷他們的談話,紅著臉打聽道:請問知道孟小冬從前在這里租住過嗎?他們搖頭,露出茫然的眼神。說了聲謝謝,我悻悻地后退了幾步。
  在中老胡同,曲折的巷子修葺一新,清潔而幽靜。誰家的小院里,種了幾棵高大的石榴,正結滿了紅紅火火的果實。我來回在巷子里找尋,卻怎么也找不到32號的門牌?捎腥酥,當年中老胡同的32號,住過朱光潛、沈從文這些名盛一時的文壇大腕?
  我掩低了帽檐,帶著些許遺憾,擰了擰手邊的鏡頭,依然固執(zhí)地踏過那些青石板路,在悠長的巷子里流連忘返。沒關系的。
  時間,終是將許多的人和事,緩緩湮沒在歲月的風塵里。遠去了,消散了。
  不得不說再見。
  唯有借著些許文字,將一個個的故事重現(xiàn),慢慢地講給你們聽。梁思成與林徽因:北總布胡同伉儷情深
  北溝沿胡同13號:一見傾人城
  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后,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孤身返回北京,次年即任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先在紫禁城南長街附近租住了一所四合院,不久后又陸續(xù)將家眷接來京城,一家大小在東城北溝沿胡同13號(現(xiàn)在的23號)安了家。一棟三進的四合院,是典型的民國建筑,院內(nèi)樹木繁盛,假山?jīng)鐾ひ徊⒕闳。街門是被稱作西洋門的屋宇式,街門內(nèi)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顯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
  長子梁思成便是在這所老宅院里慢慢長大的,日后成為中國現(xiàn)代建筑學的奠基人。非但如此,還因其與才女林徽因之間的愛情故事,引得后人稱頌。他們的相識相知,便是在這梁家北溝沿胡同的宅院——梁啟超的書房里。彼時,是1919年北京的夏天。男十八,女十五,正是這樣絢爛奪目的青春年華。
  1901年出生的梁思成,當時已在清華學堂上學,18歲的小伙子,出身名門,又才識卓絕。在學校里,音樂、美術、政治、體育,樣樣驕人,處世為人又成熟內(nèi)斂。只是相貌面容,并非潘安宋玉——戴一副眼鏡,像今天寒窗十載吃盡應試教育苦頭最終掙得一方天地的莘莘學子。
  而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是官宦名士林長民的掌上明珠,自小接受西式教育,喜讀中外文學,才思敏捷,又生得清麗脫俗,頗有鄰家女孩的純稚天真。她本名林徽音,只因20世紀30年代,有一男性作家名叫林微音,致使她不得不將“音”改“因”,以從當中的混淆中分辨出來。
  話說這民國期間,梁啟超和林長民都系一代名流,家聲煊赫,彼此又是至交。家中兒女適值婚戀嫁娶之時,何不結秦晉之好呢?于是老梁和老林忙忙地為這一對年輕人安排了相逢的良機。第一次見面,林徽因對梁思成的印象如何,我們無從得知。只是梁思成對美女林徽因的愛羨,怕是就算隔了千載,后人看了仍會吃吃偷笑。他在自己的文字里回憶道:“這個小姑娘起身告辭時,將裙裾一甩轉身離去的翩然飄灑,特別令我心動!笨芍敃r已有些許魂不守舍,把持不住自己地沉醉了。
  事情格外順利。雙方出身名門,男的才情橫絕,女的貌美如花,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家長也好,當事人也好,沒什么好挑剔的。自此兩個年輕人如常交往。幸好女人從來不像男人重容貌,不然后來徐志摩進來攪局,梁思成也一早就沒了戲。
  這徐志摩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1897年生于浙江海寧,跟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是老鄉(xiāng)。父親是大銀行家,鈔票自然大把有,老早就送這寶貝兒子出國留學,希望讓他繼承父業(yè)。先是在美國學銀行學,后因景仰哲學家羅素的學問,徐志摩于1920年追隨大師的蹤跡輾轉至英國倫敦讀大學。問題就來了。
  為讓女兒增長學識,在1920年暮春,林長民攜林徽因也旅行到了英國倫敦。徐志摩聞知,經(jīng)朋友引見,慕名前往拜訪林長民。第一次見面,彼此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當然也見到了他的寶貝女兒,16歲的女孩,出落得如同一朵水蓮花,且對詩歌文學頗有見地。此后,徐志摩一天到晚有事沒事兒總愛往林長民那兒跑。但再多跑兩遍,他便發(fā)現(xiàn)自己不對勁了,前往林家似乎不再是為了拜見林長民,更多是為了見到老朋友那傾國傾城的女兒。當時的林徽因還只是一小小的中學生,情訂梁思成暫且不論,關鍵是這徐志摩,他是她老爸的朋友,平常往來,她亦只當他是“徐叔叔”。更何況,這個徐叔叔是有了妻室的人——1915年,18歲的徐志摩和15歲的張幼儀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下早早就成了婚。
  怎么辦呢?不管怎么辦,徐志摩是被林徽因迷得神魂顛倒了。隨之展開猛烈的攻勢,為她作詩寫信,不在話下。林爸爸知道后,回信給予徐志摩嚴肅警告:“你用情之烈令人害怕,我女兒惶恐不知何以為答!”隨即怕生出事端,于1921年10月,在不告知任何人的情況帶女兒回了國。
  林徽因的不告而別,一度讓徐志摩黯然傷神,朝思暮想中作了那首著名的《偶然》,表達對她的慕戀:“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他不愧是崇尚自由的風流公子,做事夠浪漫感性的。很快他在徐家上下竭力反對的情況下,公然跟自己的元配妻子張幼儀離了婚。徐志摩此舉真是夠明目張膽的,換成今天,還不被唾沫星子淹死?1922年8月他也返回北京,到處打聽林徽因的消息,繼續(xù)窮追猛打。
  梁啟超是徐志摩在北大讀書時的恩師,他曾經(jīng)非常欣賞這個學生的才華,但如今徐志摩滋擾兒子的婚姻幸福,他當然沉不住氣了,要以師長的聲威,出來鎮(zhèn)一鎮(zhèn)這孟浪少年。他寫信給徐志摩說:“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而徐志摩丁點兒不懼,一張嘴,又是道出了一句讓世人驚艷的至理名言:“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泵鎸θ绱藞(zhí)拗的青年才俊,老梁也沒了轍。
  那徐志摩跟林徽因之間到底有沒有可能呢?在年齡上,徐志摩是比林徽因大了七歲的人。但在容貌上,徐志摩小眼、唇薄,五官溫潤,再穿上西服,戴上圓框眼鏡,那個風度翩翩和溫文爾雅,絕對是有當明星的潛質(zhì)。即便擱今天,也能立馬迷瘋一大批少男少女。再加上他是著名的新月派詩人,有絕世的才情為他加分,年齡的差距自然不成障礙;再說了,女人都巴不得男人浪漫一點兒。那一次在劍橋,正下著滂沱大雨,徐志摩急匆匆地跑回宿舍,拉著朋友居然說要在雨后看彩虹。事后林徽因聞之,覺得這個徐叔叔真是浪漫得可以。換成旁人,不當他是神經(jīng)病?所以說,林徽因對多情的徐志摩毫不動心那應是騙人的話。
  尤其是1924年5月,著名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亦不知是不是誰存心布了局——竟恰好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當?shù)挠⒄Z翻譯。徐志摩趁機要泰翁出手相助,向林徽因轉達他的愛意,卻最終遭拒。后來表演一出短劇,徐志摩和林徽因當了男女主角,梁思成負責舞臺背景設計。看著自己的未婚妻和情敵在臺上眉來眼去,雖然只是表演,但想必也是急壞了梁思成。
  徐志摩、林徽因跟泰戈爾三人合影留念,有人就這照片題字曰:“林小姐人艷如花,和老詩人挾臂而行,再加上徐志摩郊寒島瘦,簡直就是一幅蒼松竹梅的三友圖!币粫r轟動北京文化界,成為漫天宣揚的新聞。有人氣不過,在一張梁思成、林徽因也和泰戈爾合影的照片旁忙忙地加注:“誰能說這不也是一幅松竹梅三友圖呢?”惹來一片好笑。徐志摩雖比梁思成大了四歲,但把兩人放一塊兒,誰也不敢說梁思成比徐志摩年輕帥氣。彼時,徐志摩穿的雖是晚清服飾,白袍黑褂,頭戴瓜皮小帽,但仍難掩他一派風流,清秀的面龐俊然可見。
  這個時候,梁林兩家老人見事情都快罩不住了,趕緊安排兩個孩子出國留學,揀一個清凈處避避風頭,遠離北京這一塊是非地。于是在1924年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飛去了美國留學,一個學建筑,一個修美術。兩人又于1927年12月正式訂婚,1928年2月修完學業(yè),緊接著3月就舉行了婚禮,4月轉歐洲蜜月旅行。這一連串緊密有序的行程都是由梁啟超老人煞費苦心敦促安排的,他深恐夜長夢多、節(jié)外生枝,遂下此計。如此一來,幾年間,徐志摩這位情場勁敵是想近身也鞭長莫及了。
  多年后,梁林兩人的孩子回憶說,當年徐志摩愛上他們的媽媽,愛的不過是他自己幻想出來的仙女般完美的林徽因。此話不無道理。林徽因到底長啥模樣,讓天下男人都如此著迷呢?20世紀90年代香港有一個玉女級女明星叫葉蘊儀,圓潤的大眼睛、飄逸的長發(fā)、惹人憐愛的無辜表情,她一度大紅大紫,迷倒無數(shù)少男少女。初看林徽因的照片,頭一個想到的便是她,兩人頗有幾分神似。
  1931年,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命殞濟南白馬山,林徽因聞訊哭成淚人兒。梁思成趕赴濟南料理徐志摩后事,拾回一塊飛機殘骸,林徽因用白綾包了掛在家里以紀念這位詩人,直至終生。
  北總布胡同3號: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梁林兩人結婚后,曾到沈陽東北大學待了一段時間。不久便返回北京,1930年于北總布胡同3號安了家。這時的徐志摩已跟陸小曼結合,自然不會再打林徽因的主意。吊詭的是,徐志摩給梁家引薦了一個叫金岳霖的人。金岳霖比徐志摩還要老幾歲,出生于湖南長沙,早年留學英美,后又游學歐洲諸國近十年,回國后執(zhí)教于清華、北大,人稱“中國邏輯學之父”,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雖不生得玉樹臨風,但1米81的個兒令他極富紳士氣度。況且,他還是適婚未娶的單身漢,就住梁家北總布胡同3號的后院,跟梁林兩人格外投緣。古語有云:“近水樓臺先得月!毙熘灸ψ凡坏搅只找蛞簿退懔耍职桶偷匾藗金岳霖進來,這不是存心攪人家的局嗎?
  且說梁林兩人在北總布胡同安家之后,設了個叫“太太客廳”的文學沙龍,每周六下午舉行。彼時,在北京稍有聲名的文藝人士都是這里的常客:朱自清、沈從文、朱光潛、冰心……蕭乾那會兒是剛出頭的文學青年,很快也受邀加入。徐志摩呢,成為梁林兩人的好朋友,一點兒也不嫌尷尬,是“太太客廳”最勤的?。金岳霖既住在他們家后院,自然也常在其中。你看梁家的這一撥子文人,個性鮮明而身份各異,有的是曾經(jīng)的情敵,有的是最親的知己朋友,此刻都齊刷刷地歡聚梁家,彼此愛羨欣賞,演出一幕幕的風流韻事,叫后人傳唱不衰。
  1932年6月,梁思成赴外地考古調(diào)查歸來,林徽因哭喪著臉對他說,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一個人當然是梁思成,另一個,非是別人,便是他們家后院的“老金”。果然,金岳霖這個大齡的單身剩男,對梁林的婚姻不會不構成威脅的。她對梁思成說她苦惱極了,不知該怎么辦才好。不像妻子對丈夫說的話,倒像小妹妹請大哥哥拿主意。梁思成不是不痛苦,但同時又感動于妻子的信任和坦誠。經(jīng)過一夜艱難的抉擇,第二天他淡定地對她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你們幸福!睂捜荽蠖热缡。她哭了,接著把這些話告訴老金,老金的回答是:“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彪S之退出競爭。三人繼續(xù)往來,相安無事。
  以上皆為后人從梁思成的親筆書信中獲知的事實。坊間傳說金岳霖傾慕林徽因的美麗出塵,致使終生不娶,到底是真是假呢?林徽因于1955年病逝,幾年后的一天,老金突然請眾友人到酒店聚餐,席間怔怔地對大家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驚得眾人那個錯愕。20世紀80年代,有出版社想出版林徽因的詩文,找到白發(fā)蒼蒼的金岳霖,請求他為文集寫篇文章。他把詩文樣本握在手心,遲遲說不出話來,良久方道:“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對別人說!弊阋妼λ那樯睿雮世紀前的那份感情真不是開玩笑的。梁林夫婦相繼過世之后,金岳霖一直跟他們的子女住一塊兒,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北總布胡同的繼續(xù)”。梁林兩人的孩子一直叫他“金爸”,照料他的起居飲食,直至他終老。自1931年遇上林徽因之后,金岳霖確是終生未娶。
  他對梁林一家的友誼,是多么純摯的感情;而對林徽因的傾慕,又是多么純潔的愛情。梁思成自己亦曾感嘆說,最愛林徽因的是老金,最懂林徽因的也是老金。但梁林之間的相親相愛,亦無愧天地。20世紀30年代,老金曾贈他們一副對聯(lián),曰: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區(qū)區(qū)八字,把他們的姓氏巧嵌其中,既不失滑稽有趣,又烘托他們伉儷情深。
  1932年8月,林徽因誕下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取名“梁從誡”。有感于小生命的活潑可愛,她更是充滿愛意地為他們的愛情結晶賦出人間最美的詩句:“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讓后代世人一度認為她是為愛情而寫,為情郎徐志摩而寫。誰知是以訛傳訛,貽笑大方。
  1936年年初的一天,梁思成出差上海前夕,因一件小事跟林徽因吵翻了。如同所有的小夫妻一樣,氣頭上,兩人都揀最狠的話傷害對方。梁思成第二天剛上火車就懊悔不迭,沮喪中連發(fā)了兩封電報一封信回來道歉。這廂林徽因哭得眼睛紅腫,痛苦得想自殺,收到電報和書信才破涕為笑。恰好這時沈從文又給林徽因來信,說他和夫人張兆和發(fā)生了矛盾,需要人開導開導。林徽因更覺這是人間常情,馬上回信勸慰沈從文。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夫婦兩人逃出北京,在云南昆明度過了一段十分艱辛的日子,貧病交加中仍不忘對彼此周到的關懷照料。1946年夫婦兩人返回北京,住進清華園新林院8號的宅院。新中國成立之際,他們受邀參與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婚后的林徽因,相夫教子,操勞家務,身體羸弱單瘦,亦不過是尋常婦人,但氣場仍在。她一生在情感方面的抉擇,堪稱理智。她說過,如果來生讓她再次選擇,她還會選擇現(xiàn)在的家庭,和梁思成結合。而梁思成坦言做她的丈夫不易,不但要有才華,還要擔得住各種壓力。他的寬容博愛和君子般的胸襟,亦為自己的愛情贏得世人最大的尊重。
  關于北總布胡同3號,林徽因最好的朋友費慰梅女士曾這樣描繪道:“高高的墻里是一座封閉但寬敞的庭院,里面有個美麗的垂花門,一株海棠,兩株馬纓花……”隨著歲月流逝,3號院后來被分割為12號、24號和26號。但此院已非彼院,雕梁瓦頂被拆改得面目全非,再看不到當年的海棠和馬纓花,“太太客廳”里的閑情逸事早已被時代前進的鐵碲碾得尸首全無。到了2012年1月,更是鬧出梁林故居拆遷風波,24號和26號院如今只剩一堆斷瓦頹垣;12號院呢,唯剩一個單薄的門樓,在夕陽的余暉中翹首西望著,但往事,顯然已無跡可循。
  1.北溝沿胡同13號?地點:今東城區(qū)北溝沿胡同23號梁啟超故居
  【參考路線】公交:搭乘24、674、406線公交至海運倉站下車,往西折入東四十四條胡同,胡同路北第二條胡同即是北溝沿胡同。地鐵:搭乘地鐵5號線至北新橋站下車(C口出),往東走,經(jīng)石雀胡同、大菊胡同,行至大菊胡同中部,路南方向便是北溝沿胡同。
  2.北總布胡同3號?地點:今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26號、24號和12號(26、24號已被拆除)
  【參考路線】公交:在海運倉站搭乘24、674線公交至外交部街站下車,前行一段往東拐進趙堂子胡同、后趙家樓胡同,走到后趙家樓胡同盡頭即是北總布胡同。
  徐志摩與陸小曼:兵部洼中街共筑愛巢
  東交民巷:相見歡
  誰又料得到,北京城里,除了一個林徽因,還藏著一個陸小曼!同是才貌雙絕的女子,同是跟大詩人徐志摩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瓜葛。他們的故事,近百年來,世人的評說,何曾休過?尤其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的那一段風流孽債。
  陸小曼,別名小眉、小龍,1903年生于上海,比林徽因大一歲。父親陸定是財政部的賦稅司司長,官雖不比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的司法總長大,但陸小曼是名門之后,這一點確定無疑。小曼7歲隨母赴京,依父度日。1915年在北京就讀于法國圣心學堂,開始接受西式教育。18歲即精通英文和法文,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聘用為外交翻譯。從而漸漸聞名于京都,成為一朵艷麗的交際花。
  1922年,19歲的陸小曼奉父母之命與27歲的王賡結婚。這王賡是何許人?他是先后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的才子及軍人。一表人才,且相貌堂堂。當年登陸家求姻緣者踏破門檻,陸父傲慢矜持,誰都瞧不上,獨獨看到王賡時,認定這個人是足夠匹配他女兒的乘龍快婿。為免夜長夢多,陸父敦促安排,不到一個月,王賡和陸小曼就正式結合,成為名動一時的閃婚夫妻。
  王賡和陸小曼,也算是才子配佳人了,本無可挑剔,陸小曼一開始也著實激動了好一陣子。可當蜜月過去,生活漸趨平靜,活潑外向的陸小曼就甚感無趣了。原來王賡在性情上是個呆人,生活刻板,毫無情趣可言。抱得美人歸之后,他每日鉆研學問,手不釋卷,巴巴地撇了正青春靚麗的嬌妻于一旁,并不曾給予些許溫存。不久,陸小曼覺察到這一點,便對丈夫討嫌起來。但偶爾,王賡也會帶妻子去參加舞會,小小娛樂一下。
  且說我們的大詩人徐志摩先生,自1922年8月追隨林徽因回到北京,繼續(xù)窮追猛打無果,深知人家已情定梁思成之后,心情郁悶。1923年3月在石虎胡同7號跟一幫文人學者成立了個新月社,每兩周聚會一次,吟詩作畫,許多樂趣。這時期的徐志摩作詩一首《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北方的冬天是冬天,滿眼黃沙漠漠的地與天:赤膊的樹枝,硬攪著北風先——一隊隊敢死的健兒,傲立在戰(zhàn)陣前!不留半片殘青,沒有一絲黏戀……田里一只困頓的黃牛,西天邊畫出幾線的悲鳴雁。”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冬日北京的蕭瑟之美,也隱隱透露出詩人心中無盡的落寞悲涼。
  1924年的某天,徐志摩和幾個好友到北京城東的東交民巷去跳舞玩樂。東交民巷是北京天安門廣場南側自西向東延伸的一條普通小街,西洋小樓比肩而立,大槐樹枝頭搖曳,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本應環(huán)境清幽,但今天車流喧囂、煙塵滾滾,已不復往昔的寧謐。清末民初,這里是各國的使館區(qū),洋人聚集,做派奢侈。北洋政府外交部的舞會常常于此地舉辦,名流俊士、官員貴族皆會聚于此。葡萄美酒、香車麗人,交相輝映。
  這不,一天在舞會上看到的一對情侶,就讓徐志摩的目光再難以移開。男的穿一身筆挺的軍裝,梳油亮的發(fā)型,一看便知是官場中的少年才;女的呢,生得艷麗嫵媚,十足的美人一個。徐志摩的目光流轉在她身上,就似丟了三魂和七魄。后來經(jīng)友人告知,這便是聞名京城的王賡和陸小曼夫婦。
  像徐志摩這樣的風流情種,這一輩子在風月場上混得也真夠背的。那邊廂對林徽因欲愛不能,人家雖然未嫁,卻已花落他家;這邊廂遇上陸小曼,任他丟魂失魄,人家卻早已嫁作人婦,這使他更是絕望得很。而他偏撇了自己的結發(fā)妻子不管不顧,獨愛與這樣的女子糾纏不休。你看他一路結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冤緣孽債。
  很快,徐志摩就仗著自己著名的大詩人的身份結識了王賡和陸小曼夫婦。與當年追求林徽因一樣,徐志摩慣用的方法就是不尷尬、不避嫌,明知道自己心里懷有鬼胎,明知道他人已有夫婿,他也還是要三天兩頭地往人家家里跑。今天邀王氏夫婦去跳舞,明兒又邀人家游西山。
  陸小曼是生性活潑之人,游耍玩樂之事她當然樂此不疲,再加上徐志摩這人豐姿灑落,迸發(fā)出來的熱情浪漫勁兒,不是一般女生能招架得住的。王賡就不一樣了,他是典型的實干家,平常日子,點滴時間都花在了伏案苦讀上。起初面對徐志摩的盛情邀請,礙于朋友情面,他也總會跟著出去玩上三兩回,但之后徐志摩再來,他便怕浪費光陰,忙擺手拒絕道:我太忙了……你陪小曼去玩吧!
  這樣一來,如何得了?不消說都料到,最終是會擦出火花,或者玩出人命的。他們游山玩水,互訴衷腸。他的熱情浪漫像熊熊烈火一樣將她包圍,給她溫暖慰藉。這些,是王賡這樣的書呆子無法給予的。后來,她在日記中記道:“以前的一切我都感覺到假……我若再不遇著摩,我自問也會變成那樣的,自從我認識了你,真的,摩,我羞愧死了,從此我要走上‘真’的路了。希望你能幫助我,志摩!”
  而郁達夫是如何評價他們之間的這一場愛戀呢?他說:“忠厚柔艷如小曼,熱情誠摯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發(fā)放火花,燒成一片,哪里還顧得到綱常倫教?……沒有辦法,五百年風流冤孽債!”如同一代宿儒深邃而老到的目光,一眼洞穿世事人情。
  兵部洼中街:筑愛巢
  沒錯,徐陸在王賡的眼皮底下偷偷熱戀起來了。寫詩通信、打情罵俏,情書寫得要多肉麻就多肉麻。他說:“你應當知道我是怎樣的愛你;你占有我的愛,我的靈,我的肉……真的,龍龍!你已經(jīng)激動了我的癡情,我說出來你不要怕,我有時真想拉你一同死去,去到絕對的死的寂滅里去實現(xiàn)完全的愛,去到普遍的黑暗里去尋求唯一的光明!彼B赴死殉情的心都有了,又一臉癡相地稱她為“龍龍”。彼時,盡管金庸還沒挾著他的《神雕俠侶》出來行走江湖。但無疑,他必是她的楊過!
  面對徐志摩近乎瘋狂的情感,陸小曼亦不甘示弱,在日記里表達著她的熾愛:“最知我者當然是摩,他知道我,他簡直能真正了解我,我也明白他,我也認識他是一個純潔天真的人。他給我的那一片純潔的真,使我不能不還給他一個整個的圓滿的永沒有給過別人的愛!”雖然最后一句讀來拗口,但她用情之烈,確實稱得上是他的“小龍女”了。
  不久,風言風語便出來了。陸母知書達理,是傳統(tǒng)的賢惠婦人。她深知這樣的事情傷風敗俗,讓家族蒙羞,繼而采取防護措施,限制女兒和徐志摩交往。王賡呢,果然是十足的呆驢,對于妻子的紅杏出墻竟渾然不覺。等他意識到時,已然是最后一刻了。他人不在北京,在上海,寫了一封信給陸家父母,說馬上安排陸小曼來南方,否則后果自負。行文匆匆,語氣嚴肅。陸家父母倒是慌了手腳。而陸小曼呢,趁機大膽作出決斷:與王賡離婚!
  隨之拍了電報給歐游的徐志摩,叫他快馬加鞭趕回來。徐志摩是因為與陸小曼的戀情曝光后,遭致多方阻撓,甚感苦惱,跑去國外散心去的。就在旅程中,他仍保持高度的熱情與陸小曼通信,鼓勵她要掙脫家庭枷鎖,努力尋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一封封的書信,寫得熱辣又勁爆,再持重的女生,都經(jīng)不起這樣的攻勢。
  看官,你道如此荒唐的一段風流孽債可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徐志摩回來之后,繼續(xù)表現(xiàn)出對這一段戀情的奮力爭;陸小曼則自恃體弱多病,一哭二鬧三上吊地博同情。陸母最終敵不過,松了金口,任憑他們折騰去。王賡呢,鞭長莫及,亦沒心思管那么多了。當時,他已官至孫傳芳的五省聯(lián)軍總部參謀,有權有勢,換成別人,耍點兒小陰謀,殘暴一點兒,弄死一個手無寸鐵的詩人還不跟捏死一只螞蟻一樣容易?可最終他卻極盡紳士風度地作出了忍讓和犧牲,讓他們自由選擇去,并說和陸小曼既做不成夫妻那就退而做朋友。王賡這樣的君子風范一度為他贏得了極大的尊重和贊許。世人尊他為這一場戀情中的“偉人”!后來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喜帖也依照朋友間的慣例派到了他手里,他也曾考慮要不要前去參加,后經(jīng)朋友勸阻,他只差人送去禮物一份,以示祝福。至于有人傳婚禮上的伴郎竟是王賡,這大多是好事之徒為表現(xiàn)這一段姻緣的荒誕離奇,捏造出來的,開玩笑罷了。
  1925年11月,他們“鬧革命”成功之后,趁著熱戀的勁兒,徐志摩在兵部洼中街租了一處房子,與陸小曼筑起愛巢來。兩人相親相愛,許多情形,不在話下。這兵部洼中街就是今天的兵部洼胡同,民初時期,常常以“中街”簡稱之。歷史學家顧頡剛在1925年年底寫的日記里,附有若干友人的通信地址,其中徐志摩的就是“兵部洼中街39號”。今天的兵部洼胡同是一條近似于大街式的寬闊巷子,筆直往北,可以直接望見西長安街,東北方向就是鼎鼎大名的國家大劇院。
  這時期的徐志摩不但得到了陸小曼這樣的佳人,又接管了《晨報副刊》主編一職,可謂是愛情事業(yè)雙豐收。你看他在日記中的言辭,點點可窺見那種耳鬢廝磨的喜悅:“曼又正遷居到西屋,窗前安著書桌;窗外一株寡婦相的丁香,靠近墻邊無聊賴地站著。但它多少也有幾張青葉子,看著也不無安慰。偏左一株櫻桃,幾星期前,勉強放了幾朵珠子大小的寒磣花朵,隨后氣也不喘一聲,就僵僵地站著死了;也不顧它左右年輕的玫瑰看了灰心。我們打算一半天把它挖了去,也好保全這小園春色的體面不是?”不但讓人約略知道他們當時生活的院子的情形,又可聞到兩人漫延無邊的愛情氣息。徐志摩記日記的口氣亦俏皮靈動,顯然是心情大好的緣故。
  北海公園:結連理
  1926年10月3日,中國農(nóng)歷的七夕,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徐志摩和陸小曼這一對癡人的婚禮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槎Y請來徐志摩的恩師梁啟超做證婚人,胡適做介紹人。而在婚禮當天發(fā)生的一幕又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梁啟超在所有賓客完全沒有料到的情況下,給予這對新人一次訓罵式的證婚:“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陸小曼,你要認真做人,你要盡婦道之職,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業(yè)……你們都是離過婚,重又結婚的,都是用情不專,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們這次是最后一次結婚!”
  錚錚言辭,把徐志摩罵得那個窘迫。后來徐志摩忙靠過去悄悄說一句:“老師,請給弟子留點情面吧!”愛憎分明的梁公才住了口。
  眼見普天之下,男女結婚都是天大的好事,證詞賀語都應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祝福之言,為什么梁啟超倒對徐志摩和陸小曼罵了個狗血淋頭?其實對于徐陸的結合,梁公一直是不看好的,并不樂意當這個證婚人。梁啟超對徐志摩這樣的才子是相當愛惜的,無奈他風流成性,之前已滋擾過自己的未來兒媳林徽因,如今又要娶個有夫之婦。陸小曼這樣的美人,生得妖嬈冶艷,在梁公的眼里無疑是媚惑人心的女子,他對自己的學生最終纏上這樣的女子深感痛惜。之所以最后不得不來做這個證婚人,皆是出于徐父和陸母的要求。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浙江海寧的富紳,一輩子就只生了徐志摩這么一個寶貝兒子。對于兒子當初跟結發(fā)妻子張幼儀離婚,而今又和陸小曼結合,他都極為惱怒和反對。徐志摩為這一門婚事首先央求好友胡適南下對父親進行勸說,結果無效;后徐志摩自己硬著頭皮回家說服老父,徐申如則請出張幼儀作最后的裁定。徐父對張幼儀這樣莊重賢淑的兒媳是相當滿意的,認為陸小曼是輕薄女子,有辱門風。當初徐志摩離棄張幼儀后,徐父就認了張幼儀做干女兒,一直養(yǎng)在家中。此番請她作最后的決定,足見對她的尊重!所幸張幼儀仁義厚道,并非什么工于心計的歹毒女人,她在徐父面前坦言自己和徐志摩已離異,并無瓜葛,同意徐志摩再婚。徐父最終只好勉強應承了下來,同時仍不忘提出三個條件:一是結婚費用自理,家庭概不負擔;二是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三是結婚后必須南歸,安分守己地過日子。
  陸小曼的母親當初在極力反對這門婚事無效之后,也曾要求“請梁啟超證婚”,因為梁啟超在全國負有名望,又是徐志摩的老師。她要求婚禮在北京的北海公園這樣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而文化味十足的地方舉行。對于家長們各種各樣的另類條件,徐志摩自然是不敢怠慢,皆一一滿足。
  北海公園位于京城的中心區(qū),東鄰景山、故宮,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是中國保存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皇家園林之一,從前就是皇上游樂玩耍的好去處。園里亭臺樓閣、湖光塔影,不勝雅致。夏日六七月間,楊柳依依,你若沿著園中小徑,穿過綠葉田田的荷塘,覓向園中深處,也許還能依稀聞到當年那一場婚禮隆重而盛大的氣息。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之后,遵徐父的囑咐,返回南方生活,在上海安家落戶?赡巧虾J鞘裁吹胤?十里洋場、三千繁華,觥籌交錯,是煙花纏綿地和風流銷金窟。梁啟超罵得沒錯,徐父的反對也不無道理,對于陸小曼這樣的妖艷女子,你如何去把握她的心?
  她一來到上海,很快就憑自己的交際能力,以詩人徐志摩之妻的身份混出了名頭。捧戲子唱昆曲,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一股腦兒把和徐志摩之間轟轟烈烈的愛情拋到了腦后。徐志摩又對她愛得癡,任由她縱情恣意,偶爾不滿了嘀咕幾句,但于事無益。陸小曼因身子不好,最后連鴉片都吸上了。家庭的花銷可想而知。這時的徐志摩已沒了父親的接濟,完全靠自己疲走奔命才能撐起這個家,夫妻的感情也開始出現(xiàn)裂痕。
  1931年年初,為給陸小曼一點兒顏色,讓她收收性子,徐志摩聽從了朋友的規(guī)勸,跑回北大兼起課來。但仍放不下在上海的嬌妻,此后便不時搭飛機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間。古語云:行車走馬三分險。夜路走多了總會撞上邪。徐志摩最終就栽在了這樣的命運上。1931年11月,徐志摩從上海先趕到南京,后在南京乘一架叫“濟南號”的飛機回北京。就在這一旅程中,飛機因遇大霧在濟南附近觸山失事。民國一代大詩人徐志摩遇難身亡,從此消失在眾人視野中。
  遠在上海的陸小曼聞到噩耗,如遭雷擊,悲慟欲絕。傷痛之際寫了長長的一篇《哭摩》以悼丈夫,但再也喚不回曾經(jīng)的至愛。兩年后的清明,她回浙江海寧給丈夫上墳,歸來后,寫了那首名動一時的小詩,云:“斷腸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嶠。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惫驴嗨紤浿橐缬谘员。斯人已逝,才記起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仍情深似海。不是不愛,是此生此時,再愛不能。
  1.東交民巷?地點:今東城區(qū)東交民巷
  【參考路線】公交:搭乘專1、專2、22、203、210等線公交至天安門廣場東站下車,路東方向即可見東交民巷。地鐵:搭乘地鐵2號線到前門站下車(A口出),往北沿廣場東側路前行一段,路東方向即是東交民巷;或搭乘地鐵2號線至崇文門站下車(A口出),往北前行,路西方向即是東交民巷。
  2.兵部洼中街?地點:今西城區(qū)兵部洼胡同
  【參考路線】地鐵:在崇文門站/前門站搭乘地鐵2號線至和平門站下車(B1口出),往東前行一段,路北方向即是兵部洼胡同。
  3.北海公園?地點:今西城區(qū)北海公園
  【參考路線】公交:從兵部洼胡同往北步行至石碑胡同站,搭乘483線公交至西單商場站下車,再換乘109線公交到北海站下車即可。





上一本: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下一本:蔣勛說唐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那座城里的舊時光的作者是顧寒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