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黃河故道人家


作者:董堯     整理日期:2015-11-04 14:34:35

本書簡介: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198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銅瓦廂改道東流后,留下的黃河故道,飛沙走石,稼穡不立。一百多年來,故道兩岸的人們幾乎伴隨著淚水和汗水苦熬歲月!饵S河故道人家》雖然是萌生在這片災難的土地上,但作者卻不是悲悲切切地撫摸傷疤,不是淚痕滿面地訴說痛苦,而是用一種萌發(fā)于心底最深處的情感,以故黃河為背景,對生活在故黃河兩岸的一群小人物進行描摹、刻畫,用質(zhì)樸的語言敘述展現(xiàn)黃河故道發(fā)生、發(fā)展和豐富了的民族鄉(xiāng)土文化,勾勒出黃河故道兩岸的世俗風情畫卷。
  作者簡介:
  董堯,安徽蕭縣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副編審。1949年參加工作,195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名長篇小說《那年月的一個故事》《天案》《北洋兵戈錄》(10卷)等;趙杰,江蘇銅山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1994年參加工作,曾任《銅山年鑒》副主編。著有《故道聽風》《行走銅山》等。2013年獲評徐州十佳青年作家。
  目錄:
  官姑夫李老庭/01
  真假二先生/19
  毛水滸外傳/30
  鬼難拿瘸二/40
  燒木炭的金子/52
  神姐兒/64
  鳥王老五/72
  魚王鳧子/96
  保長趙六/115
  趙江海說書/123
  牛校長傳奇/134
  丈青杜月娥/148
  娟子/157
  桃子/169
  目錄:
  官姑夫李老庭/01
  真假二先生/19
  毛水滸外傳/30
  鬼難拿瘸二/40
  燒木炭的金子/52
  神姐兒/64
  鳥王老五/72鵪鶉玩家/85
  魚王鳧子/96
  保長趙六/115
  趙江海說書/123
  牛校長傳奇/134
  丈青杜月娥/148
  娟子/157
  桃子/169
  泥人劉山/181
  結(jié)仇/197
  小神仙董吉順/207
  陰陽先生張山/214
  風箱柳家/227
  柿園高家/239
  麻保長/253
  孩子頭兒/266
  廚子劉光遠/287落日長河憶悲歡(代序)
  田秉鍔
  《黃河故道人家》是董堯先生與趙杰先生聯(lián)袂營構(gòu)的采風札記。
  二人的創(chuàng)作優(yōu)勢幾乎可以傲視群倫—都是筆耕不輟的作家,一老健,一青春;都是濱黃河而居的土著,一南岸,一北坡;都是懷抱“黃河戀”的文人,夢于斯,醒于斯……
  這種對接,我不知道是誰先提議的,但“一拍即合”的可能最大。所謂惺惺相惜,其實是文心的投緣及使命的共擔。
  我沒有向趙杰先生詢問。心照不宣,言辭已經(jīng)多余。
  倒是董堯先生主動向我說起經(jīng)營《黃河故道人家》的悠悠情懷:黃河的變遷,九曲九折,千里萬里,都有水利專家們記其蒼黃反復;而黃河人的存在,尤其是黃河沿岸庶民百姓們的存在,基本上處在天生天滅、寂寂無聞的狀態(tài)。毛澤東的詩句“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可狀其仿佛。黃河奔流萬里,咆哮萬里,黃河人匍匐萬年,沉默萬年,這落差實在太大了。作為黃河子民的后代,董堯先生說,不寫出故黃河人的愛恨情仇,心有不甘。這“不甘”的結(jié)晶,就是對《黃河故道人家》的慘淡經(jīng)營。
  “慘淡”云者,則專指走訪、記錄、整理、潤色等田野工作和案頭工作而言。
  聽了董堯先生的自述,在我的腦海里,每每呈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浩浩湯湯黃河水,茫茫蒼蒼黃河塬,走行著一老一少兩個采風者。披一身梨花,映一臉晚霞,在驀然回首的那一刻,遙遠的天極,傳來亙古交響的雞鳴犬吠和井田牧歌……
  能不能接通今昔而喚醒游魂呢?這關(guān)乎天人相感的玄機。
  而愿不愿回饋鄉(xiāng)邦并反哺厚土呢?則關(guān)乎與教同發(fā)的良知。
  我深知,董堯與趙杰二先生對于黃河與黃河人是虔誠而敬畏的,所以他們的采風文案,與虛構(gòu)的文學故事無關(guān),與頌圣的音樂小調(diào)無關(guān),而一以“民間史”的風標彰顯著黃河父老的生存頑強—有“人間喜劇”,也有“人間悲劇”;有“治世簫鼓”,也有“亂世血淚”。唯如此,這《黃河故道人家》才具有朝花夕拾的史鑒價值。
  ……
  662年,少說也是二十好幾代人!黃河,在改變著徐州地形地貌的同時,也年復一年地改變著徐州人。所以黃河“染黃”徐州的過程,既是一個“物化”山河的過程,也是一個“歸化”眾生的過程。唯因這黃水、黃沙、黃塵的四季相伴,徐州人才終于習慣了黃河恬靜中的暴戾或暴戾中的溫情,以至生死相托,視為樂土。天人感應的綿延性影響則是,在黃河改道北行并與徐州及徐州人疏離了一百六十多年后,徐州人依然保留著關(guān)于故黃河的種種記憶。
  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是見證了原始農(nóng)耕的粗樸、領(lǐng)略了傳統(tǒng)村鎮(zhèn)的人和,于石磨、石碾聲中感受過歷史的藍天白云;復在信息化、城市化的驟然降臨中,承受著網(wǎng)絡便捷、濁流漫延、噪音聒耳、信義失落等等!按筠D(zhuǎn)折”的正、副價值,都被我們承受了、習慣了、消化了。因而捧讀《黃河故道人家》,我似乎又加深了這種“鄉(xiāng)土沉淪”與“鄉(xiāng)土升華”交相疊映所觸發(fā)的失落感或飄零感。
  與休閑者的走馬觀花不同,二位先生的“采風”則在坐地扎營、朝夕擁抱的靜觀中,融進了更真切的時代反思和生命反思。自然,這黃河記憶的焦點,也從未游離于對黃河父老、黃河兒女們的關(guān)切。
  董、趙二先生的新作,集納了二十多個短章,鋪排了二三十個家庭和數(shù)十個人物的故事,借助對黃河背景的歷史拓展,升華了徐州人的黃河生存及黃河記憶。
  





上一本:閩籍學者文叢:中西文論思想識略 下一本:別踩疼了雪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黃河故道人家的作者是董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