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現(xiàn)代香艷博物志,網(wǎng)羅天下女性奇聞一部“她”之書,一部眾書之書 著名詩人、文藝博導(dǎo)柏樺:楊典的書是我內(nèi)心隱秘的珍寶,但更是新一代文學(xué)的閃光。 北大教授陳均:這是一截陳寅恪式的心史,《女史》之主人公雖皆為女性,但多是借女性之形,而寫作者之心,也即作者的觀念、作者的態(tài)度、作者對紛紜世事(歷史與現(xiàn)實)的應(yīng)對。 作家云從龍:《女史》是楊典首次以“女性”為專一主題的寫作文本,這是為內(nèi)心秘密的自由而革命。 女作家楊沐:因其豐富的索引和注解,《女史》被稱為女性博物志實不為過,它完全可以當作“另一部女性史”來讀。 作家疏約:楊典所書的《女史》在我看來是“才女史”,橫跨了中、俄、意、日、法與古今才女(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被歷史淹沒無名的普通女子),她們不是果實,她們是花,是文明的花,所以會絢爛,會被矚目與被記住,她們雖然次要,但是重要,不會像平兒那樣的人在歷史中消失。 作家柯勇:楊典是神人,(《女史》)這本書亦是通靈之作,已經(jīng)看了大半,愛不釋手也。 網(wǎng)友:《女史》這本書是本年度圖書市場*難得一見的奇書。本書簡介: 這是一部難以歸類的奇書,作者集聚了古今中外不為人知的形形色色女性,歷數(shù)她們的苦難、才情、欲望、掙扎、野史,不僅令人眼界大開,對“女性”的歷史有了深入、另類的了解,更以典入詩、出古入今,沉淀了歷史與現(xiàn)實之“重”。某種意義上,它可以說是一部“她”之書,從女性視角出發(fā),以“百科全書”為契綱,將筆記、新聞、對話、戲劇、古詩乃至短篇小說等手法熔煉于一體,“雜于一”而又最終“大于一”。 作者簡介: 楊典,作家、古琴家、畫家。1972年生于重慶,現(xiàn)居北京。出身音樂世家,自幼隨父學(xué)習(xí)音樂,古琴師從中國音樂學(xué)院教授、虞山派泰斗吳文光先生。著有《隨身卷子》《琴殉》等。 目錄: 引:著書唯剩頌紅妝 一色鬼 二老妓抄 ——對一篇小說的中國式鏡詮 三尾犯 四艷隱 五寧靜政變 六敵 ——論唐人白居易采陰案兼贈子凌 七杜慎卿 八狷翁 ——據(jù)余嘉錫1927年《亡室陳恭人墓表》而作 目錄: 引:著書唯剩頌紅妝一色鬼二老妓抄——對一篇小說的中國式鏡詮三尾犯四艷隱五寧靜政變六敵——論唐人白居易采陰案兼贈子凌七杜慎卿八狷翁——據(jù)余嘉錫1927年《亡室陳恭人墓表》而作九蓮癡——Bycinderella′ssisters十從香灰到蝌蚪十一金剛經(jīng)——晚清名娼林黛玉“能斷”簡史十二奔殉十三煉字幽警——詠清代琴人蔣坦、關(guān)锳夫婦弦斷之境十四花磎跡見瀧書十五家庭主婦十六白玉渠十七神學(xué)十八大眾十九太清二十特務(wù)二一童男身二二鞭身派女教徒二三出征夫人二四鼻釘二五金達萊牌——據(jù)新聞資料而作的金賢姬小傳二六茅司二七蒙田隨筆二八烝二九彩云歸三十鷹之妹三一麻子三二新袖珍博物志(上)三三新袖珍博物志(下)三四冷度博士(Dr.Landor)——作為一首詩的傳奇或文獻三五采幽沐浴露三六尤金娜三七百草三八怪物三九師姑四十森四一花帝后裔四二五錄鬼簿——與“女武人”有關(guān)的幾則札記四三厭炮四四阿拉伯數(shù)字四五一世四六乳頭四七蠻子四八瞎子卡普蘭四九瘋魔五十嶺外宗——與碧瑯軒館主人有關(guān)的一則筆記五一批熊璉五二集唐——或“論以尿滅火與羞澀的起源”五三紅燈照五四老夫人五五結(jié)婚五六梵鈴辭典——狄蕾以來十三位繁衍者資料匯編五七金蘭盟——集體自戕錄之一五八玉碎崖——集體自戕錄之二五九嫁水鬼——集體自戕錄之三六十燒炭黨——集體自戕錄之四六一宮殉六二褲子六三五漏六四素問六五桂緣——對易順鼎一首舊詩之再注六六輆沐之國——關(guān)于“鬼妻”習(xí)俗的一點研究六七賤孝六八斜塔八景圖——用曾寶蓀式的角度來詮釋EzraPound(龐德)六九鴻(或:雞蛋)七十一枝——兼贈南唐小周后薇七一隨園女弟子七二隨園女弟子(續(xù))——女琴人小史兼及“纖纖”考七三守宮砂七四藍道婆七五尖(小殘酷戲劇五則)1、幽閉2、角3、縫陰樓4、刺花黨5、峰尖七六拿破侖七七廚娘七八人皮書七九毛丫頭八十黑色蠟燭疏(附:遺孀)——娜杰日塔與曼杰斯塔姆的雙重唱八一老婢八二豬草八三白鴿會八四周南八五死八六譯名八七紅色娘子軍后傳(附:動物的奇跡)八八朋從爾思八九羋八子與髀九十奩艷——明末“如夫人”董小宛閨中佚書殘卷九一伊梅爾達童話九二大異密——窩闊臺汗時代的一則軼事九三膳祖九四埃塞俄比亞女子九五防空洞九六婆羅門飛頭九七數(shù)學(xué)(上)九八數(shù)學(xué)(下)九九命(May)——聯(lián)合赤軍女領(lǐng)袖的五月樣板戲引:著書唯剩頌紅妝大約自一九九四年后,我便開始試圖寫一些關(guān)于女性的作品。奈何那時閱歷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單面的,故寫過一篇《紅經(jīng):覺有情》之后,便不知如何繼續(xù)了。目前這一本有一百余則文字的《女史》,不該說是詩,而更多的應(yīng)是一本體裁較特殊的散句體書。我所言的“女史”二字,其本意是包括《周禮·女史》定義在內(nèi)的,即一切古今史中的真實女性(絕非虛構(gòu)的泛稱),無論是知識女性、傳奇女性或者不知名的民間女性、被侮辱與被歧視的女性,還是個人身邊的女性等,最終合成之隨筆作品。之所以不說它是“詩”,乃因詩只是形式。我在這里收錄得更多的,是讀書筆記、一閃即逝的靈感與歷史現(xiàn)象的綜合,目的即在于打亂所有編年秩序、人文設(shè)計和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即所謂“雜于一”。當然,其中的每一則文字、每一首“詩”或筆記,都帶有非常詳細的注釋。為什么要這么寫?大約因為不得已吧。本書涉及的體裁,大約包括了筆記體、散文體、新聞體、索隱體、對話體、戲劇體、古詩體乃至短篇小說體等,從多元化的角度來解構(gòu)“女史”這一文化母題和社會現(xiàn)象。但本書的主要氣質(zhì)仍是遵循詩與筆記體的風(fēng)骨。為什么一定要寫女子?無疑,首先自然是因我們都愛女人。盡管“女史”一詞,本來具有充分的男權(quán)制度性質(zhì),也來自于上古男權(quán)制度的設(shè)計,但好在一語雙關(guān),用現(xiàn)代漢語來看,它也意味著一切女性的歷史。必須說明的是,我所希望寫的肯定不是一部“女性大辭典”,或“女性名人大全”之類的書(歷代奇女子、慘女子、被遮蔽的丑女或絕世美人,皆不可勝計,僅記載于正史者已成千上萬,此區(qū)區(qū)一本小書,豈能盡數(shù)),而是想追尋一種英人克萊夫·貝爾(CliveBell)所言之“有意味的形式”。此語當年不屑,后不知不覺,我又有些認同他這句不痛不癢的話。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在我看來,就是要點到為止,懂得傾向與見好就收。因克制是文學(xué)乃至一切藝術(shù)的奧秘。因為有欲,我們渴望宣泄與表達,也渴望占有、毀滅或突破。又因為有情——即女人,我們在宣泄的同時,又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是女人教會了我們愛與性的激情,甚至生與死的觀照,又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慰酥。但這只是“永恒的女性,引我們上升”嗎?那未免又太輕浮或高蹈了。我更深刻的感觸是:永恒的女性,引我們另辟蹊徑。為了“避嫌”,寫作中我盡量回避了那些太有名的傳說中的女子、一般文學(xué)作品中的女子形象或已有太多人關(guān)注的女子,而把更多的焦點放在那些被忽視的女性身上。尤其是那些真實存在過、又被忽略的女性,并盡量從女性的角度寫。即便寫到與男性有關(guān)之處,也用女性的角度。當然,我非女子,且厭惡當代漢語中雕琢的某種“文學(xué)娘娘腔”。因女性是一種奇特的、超越于男性語言思維局限的生物,而“女史則是一種審判時代的機警”。因在我們這個時代,以及任何時代,女子們所具有的自然力量和美學(xué)救贖,常常比男子更有力,也更有良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這個男權(quán)世界已不值得再寫了。而越是殘酷的大時代、大環(huán)境,往往越在小女子的身上才得到深刻體現(xiàn)。或因大多數(shù)男子除了慣性地選擇類似的價值觀外,便是選擇同流合污。在男權(quán)世界,男子即是有、是物質(zhì)、是文明與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而女子是無、是情感、是自然與隱性的生活。后者才是我們生命的本質(zhì)。在巨大的壓力下,男子往往不是慣犯,便是同謀(入世精神)。最不濟者,也只是對殘忍和暴力不聞不問的逃避者(隱逸傳統(tǒng))。而女子則在我們視若無睹的情況下,充當了最大的擔(dān)當。只是這種擔(dān)當,從來就被認為是次要的罷了。故中國文學(xué)兩千多年,即便是西廂、金瓶、牡丹、長生、桃花、浮生六記或秋燈瑣憶,西青散記或影梅庵憶語,乃至浩若煙海的雜劇、話本、戲曲、筆記、野史傳聞或禁毀小說等,色相千變?nèi)f化,本質(zhì)往往也是男子在寫、在寫男子,或是為男子而寫。更莫要說《二十四史》中大量的“列女傳”,也不過是為標榜她們作為男權(quán)附庸的慘烈。直到清初石頭記,才有人敢“大旨談情”。而那些滾滾逝去的真實女性及其文化呢?全都化為無人知曉的塵埃了。我隨便舉兩個例子:如葛兆光先生在《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中,曾詳細論述提到的那個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朝鮮使者金錫胄入了山海關(guān)后,在豐潤縣附近榛子店一戶高姓人家的墻上,偶然發(fā)現(xiàn)明亡后從江南流落至此的女子季文蘭的舊日題詩與序:椎髻空憐昔日妝,紅裙換著越羅裳。爺娘生死知何處,痛殺春風(fēng)上沈陽。奴江右虞尚卿秀才妻也,夫被戮,奴被擄,今為王章京所買,戊午正月二十一日,灑淚拂壁書此,唯望天下有心人見而憐之。季文蘭書。無論是否是明季落難之女,學(xué)界尚有爭論,但若無金錫胄《搗椒錄》的記載,以及后來中朝兩國文人如徐文重、李頤命、洪良浩、李在學(xué)、崔秉翰等,以及一些無名氏的相關(guān)記述乃至各種和詩,恐怕季文蘭這個弱女子的存在或才華就會永遠淹沒在大歷史之塵埃里了。而類似她這樣的民間女史,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也都是多不勝數(shù)的罷。季文蘭作為一個符號,她在題詩之前與之后的生活,永遠不會被人知道了。而所有的一切,也都神意地應(yīng)和了那句“唯望天下有心人見而憐之”。這就是文學(xué)的意義。再如,女史不僅說歷史與文明中的女性,也關(guān)系到性與歧視,愛與誤讀。譬如白話文初期劉半農(nóng)創(chuàng)造的“她”這個字,過去也是沒有的。古時寧愿稱“那個女子”為婆娘、賤人、那婦人、伊或某人家的“堂客”等,也不會以第三人稱直接說“她”(包括他、牠與它)。此蓋因女子或陰性事物在古人眼里終究是“非正面”之故。關(guān)于此類議論,如當代學(xué)者黃興濤先生在其《“她”字的文化史》一書中也有詳細論述,此不贅言。因此類個別文字訓(xùn)詁之事,也完全不是我寫此書之要點。不過,由此我倒是忽然想起史上的一件趣事:即劉半農(nóng)先生大概知道,“也”字在甲骨文時期本意是指女子的陰戶。她即“也女”或“女也”,也算是一語雙關(guān)了。當年陳寅恪先生曾發(fā)表《與劉文典教授論國文試題書》一文,很嚴肅地反對用這個字,認為漢語完全不必效法西方語言的人稱形式,更不必為此重新發(fā)明一個字。當然,進入近現(xiàn)代以后的中國女子,盡管享有了所謂“女性解放”“第二性”或“女權(quán)運動”等舶來品之喧囂,但都是哲學(xué)或社會學(xué)意義上的。即便強制推廣或宣傳,也不會真正進入人心。政治其實是一種性別差異的延續(xù)。恩格斯在論述上古原始時期人類社會的轉(zhuǎn)變時云:“母權(quán)制的顛覆,乃是女性所遭受的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保ㄒ姟都彝、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此語與《老子》的“玄牝”之學(xué)(即“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牝即雌性、陰戶、母體與女人等之統(tǒng)稱),及“牝常以靜勝牡”之論,其實是一樣的。因道家哲學(xué)崇尚陰性,本不過也是來自對上古母系氏族制度“以柔克剛”的一種文化總結(jié)。母權(quán)制喪后,后來所建立的所有國家的政治文化模式(包括宗教文化模式),本質(zhì)都是男性的;蛘驗槿绱,故陳寅恪先生曾有詩云:“著書唯剩頌紅妝!保ㄎ也⒉徽J為陳寫這句詩僅僅是指其以《柳如是別傳》或《論<再生緣>》入史之不得已,或僅僅是在特殊年代對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懷疑,而應(yīng)是泛指的一切男權(quán)敘述方式。)陳雖然終其一生未用過“她”這個字,但終其一生都在研究女性、尊重女性并且以女性為其史學(xué)之象征。“鑿戶牖以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一個房子或杯子之所以有用,而且美好,皆因中間是空的。如果沒有空的存在(如子宮或女性之美),那制造房子的鐵石再堅固,雕刻杯子的瓷器再華麗貴重,也只是一個個丑陋的死疙瘩。本書的寫作初衷之一,也是試圖為這“空與虛無”,做一點我自己的注腳。另外,因本書的體裁“可以是詩”,所以也就“可以不是詩”,而是任何文體。我只是在不得已的時刻,部分地啟用了“新詩”這一方法。寫作的根本目的,除了為認識女性,也是對當前的漢語寫作,作一點開疆拓土的訴求。與前年出版的《隨身卷子》一樣,實驗作品,大多是一次性的。若一種實驗?zāi)芊磸?fù)用之,綿延不絕,乃至可將無限事物盡收眼底,不斷翻新,則不可稱為“實驗”,而權(quán)且可稱為“風(fēng)格”了罷。是以為引。2015.5 著名詩人、文藝博導(dǎo)柏樺:楊典的書是我內(nèi)心隱秘的珍寶,但更是新一代文學(xué)的閃光。 北大教授陳均:這是一截陳寅恪式的心史,《女史》之主人公雖皆為女性,但多是借女性之形,而寫作者之心,也即作者的觀念、作者的態(tài)度、作者對紛紜世事(歷史與現(xiàn)實)的應(yīng)對。 作家云從龍:《女史》是楊典首次以“女性”為專一主題的寫作文本,這是為內(nèi)心秘密的自由而革命。 女作家楊沐:因其豐富的索引和注解,《女史》被稱為女性博物志實不為過,它完全可以當作“另一部女性史”來讀。 作家疏約:楊典所書的《女史》在我看來是“才女史”,橫跨了中、俄、意、日、法與古今才女(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被歷史淹沒無名的普通女子),她們不是果實,她們是花,著名詩人、文藝博導(dǎo)柏樺:楊典的書是我內(nèi)心隱秘的珍寶,但更是新一代文學(xué)的閃光。 北大教授陳均:這是一截陳寅恪式的心史,《女史》之主人公雖皆為女性,但多是借女性之形,而寫作者之心,也即作者的觀念、作者的態(tài)度、作者對紛紜世事(歷史與現(xiàn)實)的應(yīng)對。 作家云從龍:《女史》是楊典首次以“女性”為專一主題的寫作文本,這是為內(nèi)心秘密的自由而革命。 女作家楊沐:因其豐富的索引和注解,《女史》被稱為女性博物志實不為過,它完全可以當作“另一部女性史”來讀。 作家疏約:楊典所書的《女史》在我看來是“才女史”,橫跨了中、俄、意、日、法與古今才女(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被歷史淹沒無名的普通女子),她們不是果實,她們是花,是文明的花,所以會絢爛,會被矚目與被記住,她們雖然次要,但是重要,不會像平兒那樣的人在歷史中消失。 作家柯勇:楊典是神人,(《女史》)這本書亦是通靈之作,已經(jīng)看了大半,愛不釋手也。 網(wǎng)友:《女史》這本書是本年度圖書市場最難得一見的奇書。 十三、煉字幽警——詠清代琴人蔣坦、關(guān)瑛夫婦弦斷之境煉字幽警*,無人聽過蔣坦之琴,更何況關(guān)秋芙?但雨打芭蕉時*,清朝、燈與太平軍便一起在我的魚缸中兇猛浮現(xiàn)。我忽然懂了為何妻子們要吟詠“最難堪第一峰前,立馬斜看。問當年,誰姓江山”:因只有被遮蔽、被欺凌與被侮辱的,才是真靜美的[1]蔣坦(約1818—1863),字平伯,號藹卿,清代文學(xué)家、詩人和琴人(但琴史上并無太多記載),浙江錢塘人。道光七年與青梅竹馬的表妹關(guān)瑛(字秋芙)訂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夫妻皆信佛,長年居住于杭州西湖。夫妻感情深厚。秋芙也是一位才情多元的詞人,以及琴人(師承李玉峰)、書法家(師承魏滋伯等)與畫家(師承楊渚白)。她的古琴也曾受教于丈夫蔣坦,即蔣坦所謂“半出余授”。另據(jù)蔣云,他曾在芭蕉葉上題句:“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倍镘嚼m(xù)曰:“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贝撕鬄槊。咸豐年間,秋芙病卒(約1854—1855)。十一年,太平軍攻杭州,蔣坦避禍慈溪,投靠朋友王景曾,后回錢塘,不久也餓死于亂世。蔣所著回憶秋芙的隨筆《秋燈瑣憶》,影響深遠。另有《息影庵初存詩》《集外詩》《微波集》等。[2]“煉字幽警”,語出當代已故南師文學(xué)院教授鄧紅梅(1966—2012)之《女性詞史》一書中對關(guān)秋芙《高陽臺·夕陽》一詞的評價,云其“煉字幽警,近乎經(jīng)典”。詩中引句亦出于此首詞,并同時紀念這位才新亡一年的女學(xu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