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訪華時的幾個細節(jié) 從1971年4月到1972年2月間,新華社資深外事記者李琴報道了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的全過程。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會見尼克松時,她是惟一一個在現(xiàn)場的記者。 總理:你們新華社怎么給刪了1972年2月20日,也就是尼克松來訪的頭一天,包括外交部、新華社等與這次訪問有關的一套工作人員,就統(tǒng)統(tǒng)地給圈在了釣魚臺國賓館,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頭。當時,我們住在2號樓。之所以這樣做,實際是等著毛主席會見尼克松。因為毛主席會見他的時間一直未定,只要電話一來,我們馬上就得去。 也就是從尼克松來訪,新華社才在報道的時效方面進行了改革。我們決定使用“分段發(fā)稿”,也就是進行先發(fā)快訊,再發(fā)簡訊、詳訊的“滾動報道”,這也是新華社首次采用這種報道方式,要搶時效。 當時我們的通訊條件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語。 設備不行怎么辦呢?我們采取“接力賽”。我在前方,等尼克松一到,我就將消息傳給等在稍后位置的另一名記者,由他跑到候機室打電話給編輯部,搶發(fā)快訊。 從停機坪到候機室有好一段距離呢。當然,我已先給機場的人交涉好,說我要發(fā)急稿,這個電話要控制住,不能用,那個時候各方面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 因為準備充分,尼克松2月21日上午11∶30抵達北京,我們按既定的辦法搶發(fā)了快訊。在各國媒體中,“尼克松抵京”消息,新華社發(fā)得最快。 但對“尼克松啟程前往中國訪問”那條消息,總理對新華社提出了批評意見。 尼克松在離開華盛頓時,在機場有個講話。他說:“當我們展望將來的時候,我們必須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美國政府之間存在巨大的分歧。將來我們之間仍將存在分歧。但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找某種辦法使我們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為戰(zhàn)爭中的敵人。”而我們發(fā)的消息只說好聽的話,這句話沒用?偫碚f:“哎,你們新華社就把這句話給刪了,這不對嘛!”后來在歡迎宴會上,總理特地講了“兩國之間有分歧,但應尋求解決”這樣意思的話。 對于“乒乓外交”、“小球推動大球”,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了。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實際是把中美兩國此前的秘密交往推向了前臺。我們邀請的不僅僅是美國乒乓球代表團,還有加拿大、哥倫比亞、英國、尼日利亞代表團。 但這5個代表團的次序你怎么寫呢?從新聞價值講,當然美國應排前頭。但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還是不行的。我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按字母順序排,加拿大起首,美國剛好在最后。后來總理一下子就通過了。這個消息一發(fā),美國方面很重視,這是中國發(fā)出的一個重要信息啊。 主席:你告訴他,那是放空炮尼克松抵京后,主席什么時候會見尼克松,大家都沒估計到。我們從機場一回到釣魚臺(尼克松。柑枠,基辛格。堤枠牵,就有電話來,說主席午飯后要見他。地點是在中南海游泳池。這次中方只有新華社我一個,美方沒有記者參加。順便提一句,尼克松訪問期間,翻譯都是中方的,他不用美方的翻譯。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1個多小時,新華社雖只發(fā)了1條簡單消息,可消息中對雙方談話所用的兩個形容詞——“認真”和“坦率”,卻曾引起許多人的分析和議論。 這兩個具有豐富內涵的詞自然并非隨意寫出,而是由周恩來提出并征得基辛格同意定下來的。 事情是這樣的。會見結束時,我走向總理請示發(fā)消息的事。這時,走在他前邊的基辛格突然停下來轉身朝向總理?偫碚f:“發(fā)一個簡單消息,雙方進行了認真、坦率的談話!蔽译S即將“認真”和“坦率”二詞譯成英文“SINCEREANDFRANK”,基辛格聽后表示同意。實際上,這兩個關鍵詞就是在會見廳門檻那個位置定下來的,當時前面的汽車都開動了。 基辛格第二次來訪時,從機場到了釣魚臺5號樓。當時他屋里放了我們的英文新聞稿。那時候新聞稿上面都有毛主席語錄,剛好那天上面的語錄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基辛格一看,就把所有房間的新聞稿集中起來,退給外交部的禮賓官了。后來這件事就報告到總理那兒了。總理沒有直接批評新華社,批評外交部了,為什么把這個放這里?他們就說,這是新華社的慣例,有外賓來,就提供新聞稿。總理后來又把這件事報告給主席,主席說了一句:“那是放空炮,你告訴他!笨偫砭徒o基辛格講了,說主席講我們有時候是放空炮。我們注重行動,不能光看言辭。主席很幽默,而總理說話向來是很全面的。他又補充說,我們在有的問題上,也不全是放空炮,我們說話是算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