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地球的奧秘


作者:法布爾,孫永華,陳超     整理日期:2015-01-16 16:58:45

本書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基本知識給予了綜合的趣味性的描述,將干巴巴的自然地理加以舒適愜意的具象描繪,將那些原本我們認(rèn)為是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而有趣。這些簡單得如同平常聊天的描繪,讓你更好地了解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的基本知識——地球的旋轉(zhuǎn)、日夜的形成、季節(jié)的更替、陸地板塊的形成、氣候和海洋的形成等。而且還讓你知道地球這個強大的自然機制是如何運轉(zhuǎn)的,它的各部分都發(fā)揮著怎樣重要的作用。這些知識才是無價的。本書將會向大家展示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令人著迷的偉大奇跡。
  目錄:
  序言
  第一章我們的地球
  第二章萬有引力:物體為什么會掉落
  第三章地球?qū)υ虑虻奈虑驀@地球旋轉(zhuǎn)的秘密
  第四章地球的日運動
  第五章季節(jié)更替和氣候變化
  第六章地球是一個兩極扁平的扁圓體
  第七章地球內(nèi)部
  第八章地震
  第九章為什么陸地不會沉入海底
  第十章火山
  第十一章維蘇威火山
  第十二章火與水
  第十三章山脈
  第十四章河谷和平原序言
  第一章我們的地球
  第二章萬有引力:物體為什么會掉落
  第三章地球?qū)υ虑虻奈虑驀@地球旋轉(zhuǎn)的秘密
  第四章地球的日運動
  第五章季節(jié)更替和氣候變化
  第六章地球是一個兩極扁平的扁圓體
  第七章地球內(nèi)部
  第八章地震
  第九章為什么陸地不會沉入海底
  第十章火山
  第十一章維蘇威火山
  第十二章火與水
  第十三章山脈
  第十四章河谷和平原
  第十五章白朗峰
  第十六章索緒爾攀登白朗峰
  第十七章佩爾杜山
  第十八章冰雪永遠(yuǎn)不會融化的地方
  第十九章冰川
  第二十章偉大的河流
  第二十一章湖泊和噴泉
  第二十二章海洋
  第二十三章珊瑚島
  第二十四章潮汐
  第二十五章極地第一章我們的地球
  世界知名作家圣彼得·伯南丁曾經(jīng)說過他小時候關(guān)于地球和天空的光怪陸離的想象。他認(rèn)為,光從地球表面來看,太陽從一座山上升起,到了晚上,就會從另外一座山上落下去。他認(rèn)為天空就是一座藍(lán)色的大拱橋,或者是一個倒扣在地球表面的大碗。他想象著,如果有一天可以在天空行走,那么他必須小心翼翼地彎腰行走,這樣,他的腦袋才不會碰到茫茫天幕。一天,他終于下定決心要解除疑問,把這個事情弄個明白。這天,他挎上小籃子,帶上午飯就出發(fā)了。他走啊走啊,走了好長時間,希望可以用手觸摸到天空,但是天空似乎在跟他捉迷藏,當(dāng)他前進(jìn)的時候,似乎天空就在后退,他們始終保持著相同的距離,永遠(yuǎn)觸摸不到。終于,小彼得疲憊不堪,疲勞戰(zhàn)勝了好奇心,他放棄了這次冒險。后來小彼得總結(jié)這次冒險,他認(rèn)為是自己的腿不夠長,力量不夠足,他還不能夠走到足夠遠(yuǎn)的地方去接觸天空。
  我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小時候是否也有這種孩子氣的童稚想法?想象著地球就是一片無限延伸的廣闊土地,同時被藍(lán)色的圓形蒼穹包圍著,只是中間被海洋山脈所切割,F(xiàn)在我們都知道,天空并不是棲息在大地上,我們站在大地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有碰撞到天幕的危險,因為在任何地方,天與地之間的距離都是一樣的。你也知道,如果你朝著一個方向一直往前走,你會遇到平原、山脈、海洋,但是你永遠(yuǎn)也不會到達(dá)地球的邊界。簡單地說,地球是圓的,我們從一個地方出發(fā),沿著一個方向一直走,最終我們就會回到我們出發(fā)的原點。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懸浮在茫茫宇宙之中,沒有任何支撐。想象一下,如果用一根線,將一個巨大的球懸浮在空氣中,在球面上有一只小昆蟲,假設(shè)沒有任何障礙來阻擋它的行程,如果它總是保持向同一個方向前進(jìn),它是否最終會回到它的始發(fā)點呢?我們?nèi)祟愊鄬τ诘厍騺碚f,就類似于小昆蟲相對于你所能想象的巨大球體的關(guān)系,或者我們更加微不足道。假設(shè)我們不會遇到任何障礙,我們也接觸不到天幕,即使我們從完全不同的方向出發(fā),只要我們堅持朝前走,走足夠足夠遠(yuǎn)的距離,我們就可以翻越地球,回到起點。所以,地球是一個沒有任何支撐、懸浮于宇宙的巨大球體。至于像“一座藍(lán)色的大拱橋”一樣包圍著我們的天空,它只是地球表面空氣所折射的藍(lán)色光線形成的表象而已。
  我們可以用下面的簡單事實來闡述“地球是圓的”的道理。一個旅行者,想要到達(dá)前方的市鎮(zhèn),前方一片坦途,沒有任何障礙阻隔視線。從遠(yuǎn)方看過去,那么這個市鎮(zhèn)的最高點——尖塔的頂點是最先被看到的地方,旅行者再走近一點,尖塔的頂部、塔身,以及其他的建筑物都會慢慢呈現(xiàn)在他的視線中,因此,隨著逐漸走近,旅行者眼中映入的事物是從最高點慢慢過渡到最低點。但是,如果地球是平的,這種情況就不會發(fā)生。如果地球是平的,不論在任何距離的情況下,我們都會看到尖塔的全部,而不是從頂部到底部逐漸被看到,就像圖1所示。圖1中有兩個觀察者——A和B,他們分別站在塔右邊不同距離的地方,但是他們都可以看到塔的全部。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地球是圓的,遠(yuǎn)方的物體就會被地球表面的凸起球面所掩蓋,當(dāng)距離不斷縮減,這些物體才會從頂部開始,不同程度地呈現(xiàn)。因此,在圖2中,對于觀察者A來說,塔身就是完全不可見的,因為地球球面阻礙了觀察者的視線;觀察者B只能看到塔的上面部分,塔的下面部分同樣被地球球面阻礙;而觀察者C卻可以看到塔的全貌,一覽無余。
  事實上,地球上很少有如此合適的、開闊的、規(guī)則的地方讓我們一覽無余地觀察,總會有那么多丘陵、山脈和數(shù)不清的植物阻礙我們的視線,妨礙了塔身從頂部到底部的逐漸呈現(xiàn)。海面依照地球的表面而形成球面,因此,在毫無阻礙的海面上,想要解釋因為地球是圓的所帶來的一切現(xiàn)象是十分容易的。
  對于從海上駛?cè)牒8鄣拇粊碚f,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海港上的最高點,例如山峰的頂點。然后慢慢地高塔也會進(jìn)入海員的視線內(nèi),最后海港沿岸的景象都會走進(jìn)海員的視野。同樣,對于海岸上的觀察者來說,他們最先看到的是駛?cè)氪坏奈U頂部,然后是上桅帆,再是下桅帆,最后才是船體。如果船只離港,那么觀察者會看到船只以相反的次序逐漸消失——先是船體被隱藏,接著是下桅帆,再是上桅帆,然后是船體頂端,最后從遠(yuǎn)處看來似乎整個船只都墜入海中去了,就像是圖3中所顯示的那樣。
  關(guān)于“地球是圓的”的另外一個證據(jù)就是地平線的形狀!暗仄骄”這個詞來自于希臘語,意思是“被限定的,被束縛的”,意味著當(dāng)我們處于一個空曠的地區(qū),我們周圍的這條線限定著我們的視野。
  對我們來說,似乎有一條線,將地面和天空連接在一起。倘若在一個開闊的地區(qū),比如沒有任何瑕疵的平原,則地平線以觀察者為心形成一個圓形。地平線形成的圓形在海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水天一線的地方以船只為中心呈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圓盤。如果地球是平的,我們對于地球表面的視野只會因為我們的視力范圍受到限制,如果有一架超強望遠(yuǎn)鏡,我們可以看到無限遠(yuǎn)的任何地方,那么地球表面就不會有可見與不可見地方的分界。但是事實完全不同,在地平線以外的地方,即使有最好的望遠(yuǎn)鏡也完全無能為力。
  因此,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圓形的。圖4的表述會讓你更清楚。在地球表面,假設(shè)有一條垂線OB,在OB線上選擇點A作為觀察點,觀察者在這一點四處凝望,那么球面的哪一部分在觀察者的視線中呢?答案很簡單,從A點畫一條直線AK,與地球表面相切,切點K就是直線AK與地球表面唯一的交點,那么K點就是觀察者在A點沿AK方向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最遠(yuǎn)點,而K點之外的地方都是不可見的。同樣地,我們從A點做出類似切線,如AP、AQ、AR、AS等,切點分別是P、Q、R、S,假設(shè)做了無數(shù)多這樣的切線,與地球表面形成無數(shù)的切點,所有這些點連接成線,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圓,也就是我們所見的地平線,這個地平線限定了觀察者從A點對地球表面的觀察范圍。我們從OB上任何一點出發(fā)都可以得出同樣的結(jié)論。因此,地平線都是圓的,我們無論從任何地方看起來,地球也只能是圓的。
  現(xiàn)在,我們稱之為地球的這個巨大的球體,周長為4萬千米長,這么龐大的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呢?下面我會為你們講述得更明白。如果你曾經(jīng)爬過高塔,并且在塔頂向外張望,你會被視野內(nèi)無限延展的空間距離深深打動,那條藍(lán)色的地平線,看起來如此遙遠(yuǎn),在你的腦海中烙下印記,成為記憶中最遙遠(yuǎn)的距離。那么這時,你距離地平線有多遠(yuǎn)呢?站在塔的頂端最遠(yuǎn)可以望到哪里呢?這取決于兩個要素:一是塔的高度,二是地面的平坦程度。再回到圖4中,這回假設(shè)觀察者不在A點,而是更高一點,在B點,那么很明顯,視線的延伸距離也更遠(yuǎn),視線最遠(yuǎn)點在地球表面H點,視野更加開闊。也就是說,因為地球是圓形的,你在地球表面站得越高,看得也就越遠(yuǎn)。
  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地勢不平坦的山脈地區(qū),切割了我們的視線,破壞了我們的地平線。假設(shè)一下,如果地球表面像海面一樣平坦,觀察者站在世界最高鐘塔頂端,即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高142米),在這樣的情況下,視線所及地平線周長為40千米。假如勇敢的圣彼得。伯南丁,有著一雙強健的雙腿,希望可以走到從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頂端鐘塔所看到的地平線處,那么他需要整整一天時間。如果他成功地完成了這項任務(wù),恐怕他沒有勇氣再開始第二天的行走。我們的地球如此巨大,它的周長有1000個這么長,需要1000天不間斷地行走。
  這時,你可能會問自己,當(dāng)?shù)厍虮砻嬗心敲炊嗟母呱脚c深海來破壞地球表面的規(guī)則性,地球仍然被說成是球形的嗎?你可能會樂于承認(rèn)海洋表面是球形的,但是認(rèn)為陸地的表面完全不同。你會認(rèn)為,除了地球表面的不規(guī)則性你什么都看不到。你會問,高峰、山谷、丘陵、平原、懸崖,在這一團(tuán)混亂中,具有規(guī)則的球形嗎?我應(yīng)該如何從布滿無限不規(guī)則的地球表面找出其中隱含的規(guī)則性呢?但是,請問,橘子是球形的嗎?你會回答:當(dāng)然是的。但是,請你仔細(xì)看,橘子皮表面皺皺巴巴,一點都不光滑平整。你會回答:這沒有關(guān)系啊,橘子皮表面的不平坦跟橘子整體的大小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橘子是球形的。確實是這樣的,那么同理,地球也是球形的,盡管地球表面并不平坦,但是地球如此巨大,即使是最高的山峰對地球來說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我會向你證明這一點。
  把地球假想成一個直徑為2米的大而光滑的圓球,按照正確比例在球體表面雕塑出地球上的主要山脈。位于亞洲中間地帶的喜瑪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最高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高峰直入云端,煙霧繚繞,山腳盤踞著廣闊的土地,相當(dāng)于一個帝國的土地面積。渺小的人類面對這樣一座大山會有什么感想?那么,我們把這座山在我們假設(shè)為地球的球體上以同比例展示,你覺得我們應(yīng)該用什么材料來做呢?是一粒沙——會輕易地從你手中滑落的細(xì)紗,我們需要的是一粒1(1/3)毫米的細(xì)沙,巨大的對我們來說具有壓倒性震撼效果的山峰,對于地球來說,幾乎什么都不是。這個比例比水果皮上小丘胞相對于水果的比例還要小。歐洲最高峰白朗峰,高4810米,用直徑是剛才細(xì)沙一半的小沙粒來表示就可以了。不需要重復(fù)更多的例子,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球體表面布滿無數(shù)不平坦、大小不均勻的小細(xì)沙,這就相當(dāng)于地球表面布滿大大小小的山脈丘陵,這完全不會影響到地球的形狀。表面布滿山脈丘陵的地球,按照同比例縮小,事實上就是一個表面點綴著細(xì)沙與灰塵的大球體。
  地球是如何在宇宙中保持平衡的呢?是像寺廟穹頂?shù)谋茈y燈那樣,從天空中垂下來一根鏈子懸掛著它嗎?或者像是地球儀那樣,被安置在一個支架上?成千上萬的旅行者,他們四處行走,但是沒有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看到任何種類的懸掛鏈和懸置支架,在我們居住的城市中,我們所接觸的也只有大地、天空與海洋。因此我們得出結(jié)論,地球在宇宙中是獨立存在的,沒有任何支撐地存在于蒼茫宇宙之中。
  但是,為什么地球不會掉落呢?關(guān)鍵在這里。先自己思考一下,或許你自己就會想明白為什么地球不會掉落。抬起頭來,你看到了什么?廣闊的天空,無邊無際的宇宙。如果站在正對著我們腳底的地球的另一端,會看到什么?仍然是廣闊的天空,無邊無際的宇宙。再往左或者往右一半的位置呢?仍然是一樣的,總是一樣的。到處都是一樣廣闊的天空,一樣無邊無際的宇宙包圍著地球。
  那么你告訴我,在這個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空間中,地球向哪一個方向掉落呢?如果你能,請告訴我,哪個方向是上,哪個方向是下。如果朝著天空的方向是“上”,那么別忘了在地球的相反面也是天空,那里也跟這里一樣,到處都是一樣的。如果對你來說,地球不能掉落進(jìn)我們頭頂?shù)奶炜帐呛芎唵蚊髁说牡览,那么為什么你會期望地球掉落進(jìn)我們下方的天空中呢?就像我們不會懷疑地球會從天空中升起一樣,我們也不需要懷疑地球會落進(jìn)天際。
  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下一章進(jìn)一步地詳細(xì)闡述,我們會講述物體掉落與地心引力的關(guān)系。首先,讓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這一章的主要內(nèi)容:地球是球形的,而且獨立于宇宙之中。周長為4萬千米長。它的半徑,即從地球中心到地球表面的平均距離是6366千米…。地球表面即使是最不平坦的地方,對地球的形狀都不具有任何改變意義。
  第二章萬有引力:物體為什么會掉落
  大家有沒有聽說著名的拉封丹的寓言故事《橡果與南瓜》,有沒有因為蓋洛的壞運氣而哈哈大笑?人類在本質(zhì)上都是有點自命不凡的,佃農(nóng)蓋洛看到南瓜長這么大,而它的瓜秧卻如此細(xì),他自言自語道:“這一切上帝當(dāng)時不知如何想的,他可沒把這南瓜安頓好!要是我的話,我考慮把它掛在一棵橡樹上,那就挺合適的了。樹果相配,應(yīng)該如此。真可惜,我一點也沒領(lǐng)會神父在傳教時講的:一切都應(yīng)該是完美的?裳矍斑@顆不到我小手指粗的橡果為什么不長在南瓜藤上呢?上帝造物時肯定弄錯了!這些果實如此生長,我越瞧越覺得別扭。”
  這番琢磨著實令他困惑不解,他心想:人想得太多,庸人自擾覺就難眠?伤稍谝豢孟饦湎潞芸炀退。
  這時一顆橡果掉下來,砸在他的鼻子上。他痛醒了,用手往臉上摸,橡果掛在自己下巴的胡子上。糟了,鼻子被砸傷了,于是他馬上改變了口氣。
  “哎喲!”他嚷著說,“我鼻子被砸出了血!要是從樹上掉下一個大南瓜,那我可就慘了。上帝不會看著這種事情發(fā)生,他肯定是對的。我如今才懂得了這個道理!
  我親愛的年輕讀者們,你們也會同意蓋洛的話吧。如果橡樹上長了一個大南瓜,這可是太危險啦。
  如果說掉落的橡果讓蓋洛明白了“上帝是正確的”這個道理,牛頓則因為一個蘋果的掉落,意識到天體的運行遵循著一定的法則。年輕的牛頓,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求,有一天穿過一片蘋果林的時候,正好有一個蘋果掉落下來。如果是我們,大概就會把這個蘋果撿起來,然后吃掉,那么整個事情就這樣結(jié)束了。但是,牛頓卻產(chǎn)生了疑問:為什么蘋果會落下來呢?這真是一個愚蠢的問題!
  你會告訴他,蘋果熟了,自然而然就會從枝頭掉落了啊。但是,請等一下,先回答我一個問題,然后你會認(rèn)識到小牛頓的疑問并不可以輕視。
  蘋果會從蘋果樹枝頭掉落,但是如果蘋果樹像白楊樹一樣高,蘋果還會落下來嗎?毫無疑問,仍然會的。那么從高于蘋果樹十倍、百倍的高度還會落下嗎?我們知道石頭會從塔頂或者山頂?shù)袈,所以答案仍是肯定的。最后,如果這棵蘋果樹因為某種奇跡,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有100米、1000米、10000米高,蘋果還會掉落嗎?就像是我們坐著熱氣球升得越來越高,你從那里往下扔?xùn)|西,這個東西會落到地面一樣,你根本不用猶豫,答案是肯定的。從你所能想象的任何高度,蘋果都會落下來。事實上,海拔越高,蘋果降落到地面時的瞬時速度就會越快。
  現(xiàn)在我們達(dá)成一個共識,即使蘋果樹長得沒入云層,蘋果總是會落到地面的。那么,如果我們把蘋果換成鉛球呢,鉛球也會像蘋果一樣落下來嗎?答案是一樣的。很好,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了解到,蘋果也好,鉛球也好,不管從多高的地方,它們總是要落到地面的。那么,我想,如果鉛球在遙遠(yuǎn)的月球上,它也會落向地球的吧。你認(rèn)為呢?這個問題,需要好好思索一下,如果沒有什么阻礙的話,為什么不會呢?你可能會回答:是的,我也認(rèn)為它能掉落到地球上。
  當(dāng)月亮冉冉升起,抬頭望一下天空,你是不是看到一個巨大的發(fā)光體,沒有任何支撐地、孤零零地懸掛于夜空中?現(xiàn)在,注意了!就像你剛才說的那樣,它會“哐”的一聲,砸到我們身上,造成一次恐怖的襲擊。月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其面積大約是地球的1/50!斑选钡囊宦,你驚聲大叫,月亮掉下來了!我年輕的讀者們,如果月亮真的掉下來,我們的牛頓就又需要坐在蘋果樹下進(jìn)行思考了。如果月亮掉落下來,而且正好砸到我們身上,那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災(zāi)難,我們古老的地球也會分崩離析,被這個從太空來的龐然大物砸得粉碎。月亮確實在掉落,但是,這不需要驚慌:即使它一直在向地球靠近,地球與月球之間仍然保持著相同的距離。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迷惑了,這看起來似乎是世界上最相互矛盾的荒謬說法。那么讓我們繼續(xù)前進(jìn),找出一個對這個令人驚訝的事實的合理解釋。
  ……
  





上一本:天文知識百科 下一本:日常節(jié)能、環(huán)保并不難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地球的奧秘的作者是法布爾,孫永華,陳超,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